《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参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参考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3级中国化张玉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2、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胜利会师,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掌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正确把握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政策的发展变化深刻理解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在实践上理论上的意义,教学提纲,(一)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三)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四)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积极的探索中国 革命的道路,湘赣边秋收起义为这一道路探索提供契机,进攻大城市受挫后,革命道路
3、问题凸显出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果断决定向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退却”,主席左手边第三个是李立三,A是仍然按照原先的计划准备攻打长沙?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局势面前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B 还是顶着被扣上右倾的大帽子,上“逃跑”罪名的风险实施战略退却,(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依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彪向中央提出,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名字。后来,他在西江月重上井冈山中写道:“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毛泽东说“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星星
4、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发生、存在和发展?,主观客观的原因第一,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的这种特殊国情,存在有两种产生红色政权的原因:一是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存在;二是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第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上述关于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原因的分析,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
5、的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它的产生表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
6、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三)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法国农民一旦对拿破仑帝制复辟感到失望
7、,就会把对于自己小块土地的信念抛弃;那时建立在这种小块土地上面的全部国家建筑物,都将会倒塌下来,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马克思,(四)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建党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方针,建党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无论是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还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1922 年 6 月,发表对外时局的主张,第一次提出没收军阀、官僚财产,将其田地分给贫苦农民。1925 年 10 月,发
8、表了第一个土地问题的公开文献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1.井冈山土地法与兴国土地法1928 年 12 月,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没收一切土地,引起了拥有土地的中农特别是富裕中农和富农的不满;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难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求。1929 年 4 月,制定兴国土地法,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1 年,妥善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问题。保护了中农利益不受损害;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1.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背景根本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主要
9、矛盾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处在次要地位。2.减租减息政策的具体内容地主原有的土地仍然属于地主所有,地主仍然可以将土地出租给农民并收取地租,仍然可以放贷获取利息,但地租额和利息额必须降下来。3.减租减息政策的成果减轻了贫雇农和中农的负担,改善了其生活,提高了他们抗战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争取愿意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赞成民主的地主、富农,最大限度地壮大抗日阵营,完成民族抗战的神圣使命。,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方针,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1946 年 5 月,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947 年 10 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的方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意义,实践上看 去当红色“山大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全国树立了一面旗帜,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指明了道路理论上看 这一抉择也为探索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