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克乙肝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7506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克乙肝防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微克乙肝防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微克乙肝防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微克乙肝防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微克乙肝防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克乙肝防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克乙肝防治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乙肝疫苗接种,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1,每年有9%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 每年有5%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 每年有33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慢性乙肝是严重的进展性疾病,乙肝的“死亡三步曲”:肝炎 肝硬化 肝癌,2,优质乙型肝炎疫苗的标准,快速的血清阳转提供高滴度的抗体水平和持久的保护适合具有不同免疫应答的个体安全,良好的耐受性,3,WHO建议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WHO推荐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包括:婴幼儿有职业危险的人群血透患者使用某些血制品的患者如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与携带者有家庭内接触或性接触者 乙肝高发区人群.,Hepatitis B.World He

2、alth Organization.Department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2002;2:51-52,4,医务人员是乙肝的高危人群,国外调查显示,疫苗接种仅覆盖了全球范围2060%的医务工作者。我国调查显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中有预防观念者为9.97%,抽血操作经常戴手套者为5.7%,接触患者后洗手者为37.9%,被针刺后采取正确防护措施者为36.6%。护理人员接种过HBV疫苗者50%。,Van Damme P,Viral hepatitis and liver disease;1997;710-712.朱胜春.

3、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天津护理.2005;13:36-37.,5,实验室和外科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的机会最多,医务工作者中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实验室工作者和外科医生特别容易感染乙肝。,Marinho RT,et al;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1999;18(4):317-322.,6,易感染乙肝的特殊人群,由于免疫系统受损,一些人群易感染HBV和或转为携带者,如:长期受血者血液透析者HIV阳性者器官移植及癌症等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7,血透患者乙型肝炎感染概况,在中国,血透患者的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3090血透

4、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的渠道多,曹励欧.等.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3(5):369-370.MMWR Recomm Rep.2001 Apr 27;50(RR-5):1-43.,8,血透患者按常规接种,保护率低,血透患者的免疫能力低下,按常规程序接种疫苗后,仅5060的患者产生保护性抗体。,曹励欧.等.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3(5):369-370.王静艳.肾移植杂志.1998;7(2):179-181.,9,器官移植及癌症等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免疫应答低下,器官移植和癌症患者 通常情况会存在免疫抑制 对疫苗的免疫反应较弱 由于应用免疫抑制剂,该类患者接种乙肝疫苗后应答率很低,如肝移植患者

5、,在肝移植前抗-HBs应答率为16%;移植后为6.7%。,Chalasani N,et al;Liver transplant and surgery 1998;4(2):128-132.,10,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感染乙肝的危害,患其它肝病,如酒精性肝病、脂肪肝、乙肝外的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等感染乙肝的危险性较高,这些患者如重叠感染HBV,可加重肝脏损害,甚至出现病情恶化。因此,有其他肝病的患者应接种乙肝疫苗。,11,丙肝患者感染乙肝的危害,据报告HBV/HCV同时感染增加暴发性肝衰竭的危险性。据估计慢性乙肝患者中10-15%有HCV感染。这些患者中HCV是肝脏病变的主要原因,但肝脏病变通常比单

6、独HBV感染时重。HBV和HCV双重感染的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比例高于单纯感染任何一种病毒的患者。,Koziol DE,Henderson DK,Curr Opin infect Dis;1993;6,506.,12,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Broca idex=体重/身高(CM)-100,Arch Intern Med 1996;156:222631.,13,影响应答因素,乙肝疫苗失败影响因素研究。赵东设。2008。,14,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免疫应答的影响,老年人、肥胖、吸烟等人群对疫苗的应答减弱(P0.05)在这类人群中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成功率远远高于低剂量疫苗(P0.001),

7、Wood RC,et al.JAMA.1993 Dec 22-29;270(24):2935-9.,15,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免疫应答的影响,甄沛林,林潮双等人研究发现疫苗的剂量越高,复种免疫效果越好,尤其是对于低、无应答人群。复种20g应答率明显升高,但低于40g剂量组。康泰的疫苗与史克的安在时在同样剂量下免疫效果无明显区别。,甄沛林等。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加大剂量再免疫效果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10年4月第10卷第4期。,16,免疫程序,一般来说,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依据接种间隔时间,分为不同的接种程序。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为0,1,6个月;国际上推荐的其他接种程序有:0,1,4个

8、月;0,2,4个月等。经证明,第3针接种后可以产生最高的血清保护水平,并获得最佳的长期性保护。此外,研究提示,第2、3针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产生的最终抗体水平越高,但可能会增加对疫苗延迟反应的接种者获得HBV感染的风险。,中华预防医学会等。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12月第32卷第12期。,17,加速免疫程序,由于有去乙肝高流行区旅行或工作的需要,有时候会采用0,1,2,12月或者0、7、21天,12月的加速免疫程序。但是数据显示,第一种程序三针接种后最多有89%的接种者可达到血清学保护。第二种程序三针接种后只有65.2%的接种者可获得血清学保护。,安在时说

9、明书,18,60微克乙肝疫苗,全球首支针对低、无应答人群的乙肝疫苗。全球唯一一支免疫程序为一针的乙肝疫苗。能产生最高的血清学保护和最快的免疫应答。,可应用于一般人群。,19,60微克乙肝疫苗免后抗体阳转率情况,20,60微克乙肝疫苗免后抗体阳转率情况,21,备注:欧盟标准 100mIU/ml为阳转标准,60微克乙肝疫苗免后抗体滴度情况,22,60微克乙肝疫苗免后抗体滴度情况,23,60微克乙肝疫苗免后总体不良反应情况,24,60微克乙肝疫苗免后总体不良反应情况,25,60微克乙肝疫苗接种1针的免疫效果如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无应答人群接种1针60微克的阳转率可达到83%。接种3针阳转率更高达

10、93%,显著高于10微克及30微克乙肝疫苗。因此,60微克乙肝疫苗采用1针免疫程序对16岁及其以上年龄人群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26,60微克乙肝疫苗的特点,27,60微克乙肝疫苗(酿酒酵母),主要成分:1剂量(1.0ml)含有60微克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蛋白)用法用量:剂量学:60g剂量疫苗(1.0ml悬液):用于乙肝易感人群,尤其是低无应答人群。免疫程序:一针免疫(既免人群)包装:预填充有效期:36个月贮存:疫苗应贮存于28C,不得冰冻,28,庄辉院士:一般来讲,高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必然好于低剂量乙肝疫苗。对乙肝易感人群也可使用60微克乙肝疫苗,这将有利于提高该人群乙肝疫苗的成功率

11、和保护率。高剂量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保护率和免疫持久性均大大好于常规低剂量乙肝疫苗。,60微克乙肝可用于一般成人吗?,29,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梁晓峰 今后我国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将逐步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在重点地区做好15周岁以下人群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并鼓励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以及低、无应答人群的乙肝疫苗再免疫。60微克乙肝疫苗的上市无疑给无应答者带来了福音,尤其对16岁以上的青年群体、医务工作者和肾透析者等高危人群,它是很好的选择。,60微克乙肝疫苗是我国乙肝防治工作的福音,30,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杨秘书长很多人不能按照要求的

12、程序接种全程3针乙肝疫苗。60微克乙肝疫苗,只需接种1针。有利于各级疾控系统开展工作,不但节省了时间,且方便了接种乙肝疫苗群众,必将提高乙肝免疫接种的成功率。60微克乙肝疫苗具有激活人体免疫应答的功效 60微克乙肝疫苗是我国乙肝控制方面不可缺少的疫苗。,60微克乙肝疫苗更有利于我国乙肝的防控,31,减少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增强了人们接种的依从性和成功率,有利于尽早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经济效益:预计可使几百万人免于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或肝癌患者。按人均3万元治疗费计算,仅此一项预计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上千亿元。此外,这些人将是健康的劳动者,其生活不会因患乙肝而受到困扰。,60微克乙肝疫苗能创造巨大收益,32,接种乙肝疫苗,让更多的人远离乙肝!,33,谢 谢 大 家!,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