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经济理论汇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758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经济理论汇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六章经济理论汇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六章经济理论汇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六章经济理论汇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六章经济理论汇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经济理论汇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经济理论汇总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教师:刘 煜,西方经济思想史,第六章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1,第一节 李嘉图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 经济学完成者,2,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3,第三节 分配理论,4,第四节 资本积累、再生产理论和赋税原理,5,第五节 自由贸易理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它的诸多科学结论后来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李嘉图成为劳动价值论学派的领袖。李嘉图论述工资、利润、地租,从经济理论分析中悟到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社会现实。阶级的矛盾源于经济,这就是后来李嘉图社会主义学派的理论依据。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2、,主张自由贸易,比较成本学说是其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本章重点,第一节 大卫李嘉图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一、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历史背景二、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三、李嘉图的社会观四、李嘉图的方法论,第一节主要内容,一、李嘉图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李嘉图的学说形成于19世纪初叶,正值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是一场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生产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英国的社会生产和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机器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在工业而且在农业中,逐渐排挤了旧的小生产,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经过产业

3、革命,英国发展成为比较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迅速壮大,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政权仍在地主阶级手中,这侵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于是在一系列的问题上,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的冲突。在政治方面,它表现为工业资产阶级要求通过议会改革,取得议会的多数,以便掌握政权。在经济方面,它表现为对谷物法的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议。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正是适应这个要求产生的,其任务就是要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制定新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大力提高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使国民财富更大更快的增长。,时代背景,二、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大卫李嘉图177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

4、犹太族的证券交易经纪人家庭,只受过两年商业教育,14岁便跟着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所活动。1793年因婚姻及宗教问题,与家庭脱离关系,独立从事证券交易业务,25岁即成为巨富。富而优则学,李嘉图开始致力于化学、数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研究。,1799年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而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浓厚兴趣。针对英国当时的货币问题,李嘉图发表了黄金价格、(黄金的高价)是银行纸币价值的证明、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同伙的建议等一系列论文和著作,批评了英格兰银行滥发纸币的政策,要求恢复银行券兑换金币的制度,以稳定国家货币。1815年谷物法修正案通过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李嘉图也开始关注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阶级斗争

5、的另一个经济问题,即谷物法的存废或农业保护问题。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反映当时工业资产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1815年发表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同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马尔萨斯进行论战;1822年发表论对农业的保护,论证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但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相矛盾,而且和全社会所有人的利益也是矛盾的。,李嘉图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其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该著作使他成为当时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原理共有32章,各章之间没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该书的前六章特别是第一、二章已经包括了他的全部理论,其余各章只是原理的运用和补充。该书是一部非常抽象的理论著作,它并没有涉及现实的经济问题,而是

6、对过去政论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理论的论证。李嘉图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的严密理论以及他所运用的前后一贯的方法,大大超过了国富论。马克思评论原理一书时说“头两章给人以高度的理论享受。”1819年,学而优则仕,李嘉图在原理发表两年后被选为国会议员,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政治代言人。1823年李嘉图中耳炎病逝,年仅52岁,却留下了巨额财富。(和凯恩斯都是靠证券投资致富。),三、李嘉图的社会观,李嘉图的社会观是功利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认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个人利益,是追求个人功利,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而个人追求个人利益同整个社

7、会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Jeremy Bentham(17481832),三、李嘉图的社会观,李嘉图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认为经济自由能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家追求的利润虽是为个人利益,但由于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资本家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李嘉图认为资产阶级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符合全社会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利益应该在其他一切阶级的利益之上。,四、李嘉图的方法论,在方法论上,李嘉图力求克服斯密体系中的矛盾,始终一

8、贯地使用抽象演绎法,他把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作为分析一切经济现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因而较为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出了一些比较科学的结论。但由于缺乏历史的观点,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对化、永恒化了。在研究经济范畴时,他跳过必要的中间环节,直接去论证各种经济范畴的一致性,因而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二节 价值和货币理论,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是在批评并继承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和起点。他始终坚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来考察资本主义的一切经济规律。,(一)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李嘉图在原理一书的第一章

9、首先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他肯定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认为斯密“使用价值极大的东西,交换价值往往极小或完全没有。反之,交换价值极大的东西,使用价值往往极小或完全没有”的观点是错误的。李嘉图更加深入地认为:“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耗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李嘉图已经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存在的物质前提条件。李嘉图同斯密一样,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因此,在研究了二者的关系后,他进一步分析了商品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一、价值理论,

10、(二)关于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由两个因素所决定,“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他们的稀少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须的劳动量。”李嘉图将商品分为两类,不同类别的商品其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不同。对于劳动不能增加其数量的商品(如罕见的雕像和图画,稀有的书籍和古钱,以及只能在数量极为有限的特殊土壤上种植的葡萄所酿制的特殊葡萄酒等),其交换价值与原来生产时所必须的劳动量完全无关,而只能由他们的稀少性决定,并随着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财富和嗜好一同变动;对于数量可以由人类劳动增加、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商品,其交换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相对劳动量,

11、并与劳动量成正比。,一、价值理论,(二)关于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在关于商品价值的决定问题上,李嘉图肯定了斯密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是交换价值的源泉的论断,但同时也批判了斯密把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和交换时所能换得的劳动量都作为价值标准尺度的观点。李嘉图坚持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并强调了这一学说的重大意义。他说:“除开不能由人类劳力增加的东西以外,这一点实际上是一切东西的交换价值的基础。这是政治经济学上一个极端重要的学说。因为在这门科学中,造成错误和分歧意见最多的,莫过于有关价值一词的含糊观念。”,一、价值理论,(三)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在认识到劳动决定价值的基础上

12、,李嘉图看到了劳动的不同性质,把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他说:“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的估价很快就会在市场上得到十分准确的调整,并且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相对熟练程度和所完成的劳动的强度。估计的尺度一经形成,就很少发生变动。如果宝石匠一天的劳动比普通劳动者一天的劳动价值更大,那是许久以前已经做了这样的调整,而且他在价值尺度上也已被安放在适当位置上了。”李嘉图已经看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价值量上存在的差异,即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不同,并且认为这种差异不是商品相对价值变化的原因。但他没有进一步解释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一、价值理论,(三)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李嘉图还把影响商品价值的劳动区分为直接劳

13、动和间接劳动。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不仅由直接投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所决定,同时也由投在实现直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资料如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所决定。前者称为直接劳动,后者称为间接劳动。无论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直接劳动还是间接劳动的变化都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变化。李嘉图进一步认识到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对商品价值形成的不同作用。他认为直接劳动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已经形成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上。而且这种价值转移量,同生产资料本身的价值量及其磨损度成正比,而同它的耐久性成反比。,一、价值理论,(三)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在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做进一步区分的同时,李嘉图还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的劳

14、动,不是个别生产者在生产产品时所耗费的实际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但是李嘉图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并不是指商品社会中具有中等生产条件的一般熟练程度的生产者在普通劳动强度下生产每单位商品所耗费的抽象劳动,而是指在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的生产的人所必须投入的劳动量。,一、价值理论,(四)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李嘉图在正确认识商品价值决定因素的基础上,还初步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批评了斯密把耗费劳动决定价值与购买劳动决定价值混淆的错误,这说明他基本上划清可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他认识到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交换价值则是两种商品交换时的数量比例的关系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他

15、所说的价值、绝对价值和实际价值是指商品的内在价值,即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必须劳动所决定的价值的表现;他所说的交换价值、相对价值和比较价值,则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一、价值理论,(五)价值和价格在研究了价值的决定问题后,李嘉图又进一步分析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他认为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转移,从而使不断变化的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趋于一致,并使不同行业的利润趋于平均利润。李嘉图对价值和价格关系的论断基本上认同了斯密的观点,但进一步认识到这一规律适用于一切社会阶段。斯密只局限在没有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的社会,同时李嘉图认为自然价格偏离市场价格是一种普遍

16、现象,没有一种商品能免除价格上偶然和暂时的变动,正是价格上的变动,使资本在行业进行有效的市场配置。,一、价值理论,(六)李嘉图价值学说及其理论体系的两大矛盾。李嘉图坚持和发展了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原理,为劳动价值的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他的劳动价值学说却存在着两个不可克服的矛盾:1、价值规律存在的矛盾;2、价值规律和平均价值的矛盾。,一、价值理论,1、价值规律存在的矛盾由于资本的耐久性以及在使用者手中的周转速度不同,等量劳动生产等量价值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发生了矛盾。如果是商品按照价值出售,那么二者的实际利润率就不会相等;如果二者获得同一的利润率,那么商品就不能按价值出售。李

17、嘉图无法加以说明,便对他的劳动价值论作了必要的修改,他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商品价值发生变动的原因除了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发生增减之外,还要受到工资(及劳动价值)变动的影响。虽然李嘉图宣称生产价格和价值不符只是暂时的、例外的现象,并且强调工资涨落对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小,但他的这种“修正”实际上就是承认劳动价值的原理有时失效。这就使他的反对者如马尔萨斯后来抓住这一点来攻击他的全部理论。,2、价值规律和平均价值的矛盾由于混淆了价值与生产价格,李嘉图不能说明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以平均利润率存在作为分析的前提,没有看到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历史过程和逻辑过程,而是跳过这一中间环节,直接

18、把价值和生产价格混同起来,从而就产生了他自己也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尽管李嘉图的理论存在缺点和矛盾,但它毕竟是古典经济学的最高成就的表现。马克思曾评价说:“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把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了最透彻的表现和发挥。”,第二节 价值和货币理论,货币学说在李嘉图的经济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方面,他的货币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并把贵金属作为特殊商品来考察,认为它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另一方面,李嘉图提出了货币数量学说,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它在流通中的数量,这与劳动价值学说是相矛盾的。,(一)货币的基本理论在货币的本质问题上,李

19、嘉图接受了斯密关于货币是商品的观点,并把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贯彻到他对货币的分析上。他说:“黄金和白银像一切其他商品一样,其价值只与其生产以及运上市场所必需的劳动量成比例。金价约比银价贵十五倍,这不是由于黄金的需求大,也不是因为白银的供给比黄金的供给大十五倍,而只是因为获取一定量的黄金必须花费十五倍的劳动量。”,二、货币理论,(一)货币的基本理论在明确了货币价值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李嘉图认为在商品的数量和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货币价值减少,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加;相反,货币价值增加,则货币流量减少。他说:“一国所能运用的货币量必然取决于其价值。如果

20、用黄金来流通商品,其所需要的数量将只等于用白银流通商品时所需白银数量的1|15。”这是李嘉图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出发得到的理论。但他所分析的仅仅是商品和货币的数量关系没有真正认识货币的本质。也正因为如此,李嘉图又是一个货币数量论者。,二、货币理论,(二)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变动的理论。货币数量论最早是休谟基于16、17世纪贵金属贬值的现象,得出商品的价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结论。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说则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纸币贬值的背景下产生的。现实中货币价值、流通中所需货币数量以及商品价格变动是互相联系的。李嘉图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货币的价值

21、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李嘉图的这种货币数量论与他主张的货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正确见解发生了矛盾。李嘉图之所以会坚持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在于其不了解货币的本质,只片面的看到货币具有流通职能,而忽视了其作为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职能,从而不能区分金属铸币和纸币流通的规律的差异。,二、货币理论,(二)货币数量论李嘉图用他的货币数量理论来解释当时英国币值混乱、物价高涨的社会现实,认为其原因恰恰是由于这种不兑现的银行券发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因此,他极力反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在坚持其货币理论的基础上,李嘉图还提出了稳定通货的方案。该方案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实行金本位制。他

22、认为贵金属具有稳定的内在价值,因此可作为本位来衡量其它物品的价值。第二,在金本位的基础上实行纸币通货制度。第三,在实施纸币通货制度时,必须严格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二、货币理论,第三节 分配理论,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核心。李嘉图指出:“土地产品即将劳动、机器和资本联合在地面上所取得的一切产品要在土地所有者、耕种所有者以及以进行耕种工作的劳动者这三个社会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确定支配这种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李嘉图的整个理论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中心问题而建立的,李嘉图对分配问题的研究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没有同生产割裂开来。他力图通过对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阐明如何

23、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主要是研究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地租、工资和利润在量上的规定问题,即各种收入多少的决定因素问题;二是地租、工资和利润这三者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即各种收入的数量关系问题。,一、地租理论,地租理论在李嘉图的分配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他还明确区别了地租和土地投资的利润和利息,认为地主从出租土地所得的收入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地租,和地租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有关;一部分是为改良土地而支付的资本所产生的利息。他认为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位

24、置上的差异。“当未被人占有而愿意耕种的人可以随意支配土地的还很丰富时,没人会为使用土地而付出代价。”“使用土地付地租,只是因为土地的数量并非有限,质量也是不相同的,并且因为在人口的增长过程中,质量和位置较差的土地投入耕种了。”,级差地租,李嘉图分析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由于土地质量(主要是指肥沃程度)不同、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态。李嘉图认为是耕种的土地由优等到劣等的而产生的结果。随着人口的增加,原有的优等土地不能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的增加时就必须耕种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更劣等的土地。这样,在面积相等而质量或位置较好的土地上,使用等量的资本和劳动所产生的的产品就

25、会产生差额,而商品的价格是由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所必须投入的较大劳动量决定的,于是质量和位置较好的土地就可以获得一种级差收入,这便是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态。随着耕种的土地条件变得越劣等,等级较高的土地产生的地租就会逐渐增加,最劣等的土地不支付地租。,级差地租,李嘉图分析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由于在同一土地连续投资所得产量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态。李嘉图认为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等量资本和劳动使生产力下降而产生的结果。如果在相对优等的土地上追加等量的资本和劳动,所获得的产量超过在劣等的土地上投入的产量,那么人们就会选择在旧有土地上增加投资,而不使用劣等土地。然而这样使

26、用资本时,每增加一份等量的资本,土地的产量或报酬就必然递减,因此这样的追加投资也会产生地租,这便是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态。因此,李嘉图认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态产生的原因,并且最后投入土地的一份资本,其产品只能提供一般利润,不产生地租。,地租理论评价,李嘉图把级差地租和他的劳动价值论结合起来,对级差地租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李嘉图看不到自己所研究的级差地租是平均利润以上的余额。其次,李嘉图把级差地租的形成同土地从优等到劣等的耕作顺序相联系,这不符合历史现实,也不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再次,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态的产生是以“土地报酬

27、递减规律”作为前提的,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以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不变作为假定条件的,假定难以普遍化、绝对化。最后,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由于忽略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和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所以他看不到绝对地租的存在。,地租和谷物的关系,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他认为谷物价格昂贵是由于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需求的增加,使优等地不足以满足需要而必须使用劣等土地,土地级差收入增加,导致地租提高,从而引起农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上涨以及工人名义工资的提高,所以地租提高是谷物价格昂贵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地租和利润通过工资这个环节而对立起来。李嘉图论证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劳动与资本的共同利益是对立的,亦即他所说的:“除

28、了地主以外,一切阶级都将因为谷物昂贵而受损失。”谷物法人为助长的这种现象,要求取消谷物法,允许谷物自由进口,使国内谷物价格下降,从而降低工人的名义工资,提高利润。李嘉图认为地租的存在和不断增长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进而得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工人阶级,乃至整个社会都是矛盾的结论。英国直到1846年才废除谷物法。,二、工资理论,李嘉图的工资理论主要涉及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决定工资数量的基础,二是工资变动的规律。李嘉图认为劳动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劳动的价格包括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指“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须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指“根据供求比例

29、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劳动稀少时就昂贵,丰裕就便宜。”,工资数量的决定,由于李嘉图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所以便错误的认为是劳动是商品。同时,李嘉图也认识到:“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保持其人数不变的家庭的能力,不取决于他作为工资所能得到的货币量,而取决于用这一货币所能购得的食物与必需品的量,以及由于习惯而成为必不可缺的享用品的量。因此,劳动的自然价格便取决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食物和必需品涨价,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会上涨,这些东西跌价,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会跌落。”由此可以看出,李嘉图已经把工资看作是劳动力的价值,其数量决定于劳动者维持自身及其家庭生活必需品的价

30、值。由此,李嘉图正确地回答了工资数量的决定基础问题。,工资变动的规律和趋势,李嘉图认为劳动和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的变动也遵循价值规律。他说:“劳动的市场价格不论能和其自然价格有多大的背离,它也还是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符合自然价格的倾向。”李嘉图同时也认为自然价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而且他还主张工资正像所有其他契约一样,应当由市场公平而自由的竞争来决定,而绝不应当用立法机关的干涉加以控制。,李嘉图还进一步分析了货币工资上涨而实际工资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货币工资上涨的原因是“规定其自然价格的一种主要商品由于生产困难加大而有涨价的趋势。”农产品价

31、格由于资本的积累、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不断耕种劣等地而加大生产上的困难而涨价。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资本的增长率赶不上工人人数的增长率。劳动者的供给增加、机器的使用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第二,货币工资的增加速度赶不上必需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工资变动的规律和趋势,三、利润理论,李嘉图的理论发展了斯密利润学说中的科学因素,始终坚持把利润看作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他认为:“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由于李嘉图坚持认为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所以可以看出他实际上把利润归结为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2、价值也即剩余价值。李嘉图认识到工资和利润是按反方向变化的(此消彼长),由此便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根本利益的对立。李嘉图还进一步分析了利润平均化倾向和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他认为资本的逐利性和市场竞争的结果,会使不同行业的利润趋于平均化,超额利润只是暂时的。李嘉图还指出了由于机器的改良和农业科学的发现,将使利润率的下降受到抑制。,三、利润理论,李嘉图指出,为了使利润总额增加,必须有更多的积累促使资本总额增加。如果利润率下降到足够低,就会使积累逐步减少甚至完全停止。因为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动机,而积累是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前提。李嘉图认为:“劳动者没有工资就活不下去,农场主和制造业者没有利润也一

33、样。他们积累动机会随着利润的每一减少而减少;当利润低落到不足以补偿其用于生产的资本所必然碰到的麻烦和风险时,积累动机就会全然终止。”由此可以看出,李嘉图的利润理论,就是要证明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源泉,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利润率的下降不仅不利于资产阶级,而且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利的。李嘉图的分配学说研究了地租、工资和利润之间的量的关系。他不仅指出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也指出了地租和利润的对立,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经济利润的对抗,为马克思阐明科学的阶级斗争的学说奠定了经济学理论基础。,第四节 资本积累、再生产和赋税理论,李嘉图认为,“资本是为了未来生产而使用的那部分财富”,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源

34、泉。他主张缩减非生产性的消费,以增加利润。他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年生产量补偿其年消费量而有余,人们就说资本增加了;如果年消费量没有为年生产量所补偿,人们就说资本减少了。因此资本可以由增加生产或减少非生产性消费而增加。”李嘉图把收入分为“总收入”和“纯收入”。总收入是工资、地租和利润的总和,而纯收入则不包括工资,即相当于全部剩余价值。因此,要增加利润,从而扩大资本积累,就必须减少纯收入中的地租和国家赋税,也即减少非生产性消费。他说:“肯定的说,如果没有赋税,资本的这种增加机会还会更多。凡是赋税都有减少积累能力的趋势。”(主张轻赋税),第四节 资本积累、再生产和赋税理论,李嘉图认为资本积累只有在一

35、定的利润水平下才能实现。因此,只要工资不上涨到使利润小得停止积累,资本家总是会不顾一切的去进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可能。李嘉图认为资本积累和扩大不会引起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因为他认为:货币只是交换的媒介,产品总是通过产品或劳务交换,因此生产可以创造需求,商品总会找到出路的。即便有个别产品可能还会出现生产过剩,一般的、普遍的过剩则是不存在的。资本家“不可能生产没有消费需求的商品”,而人们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因此,生产永远不会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普遍的过剩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李嘉图由于时代局限性,不能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同劳动群众支付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这对内

36、在矛盾。,第五节 自由贸易理论,李嘉图是自由贸易论的积极拥护者。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在其价值和货币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系统和完善的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首先论证了自由贸易的作用。他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有效的利用一国的资本和劳动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增加了一国的生产总额。他说:“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他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的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在一起。由于鼓励勤勉、奖励智巧并最有效地利用自然所赋予的各种特殊力量,他使劳动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同时,由于增加生产总额,它使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

37、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自由贸易,自由贸易还有利于降低工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从而降低货币工资,提高利润率,增加资本积累。他说:“如果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张,或由于机器的改良,劳动者的食物和必需品能按降低的价格送上市场,利润就会提高。如果我们不自己种植谷物,不自己制造劳动者所用的衣服以及其他必需品,而发现了一个新市场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取得这些商品的供应,工资也会低落,利润也会提高。”“对外贸易由于可以增加用收入所购买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并且由于商品丰富和价格低廉而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提供了刺激力”。,自由贸易,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比较优势学说,该学说是对斯密的“绝对

38、成本优势”国际分工的理论的发展。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交换,这样彼此都可以节省劳动,获得贸易利益。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重要之处在于其扩大了进行国际贸易的范围,认为即使一国各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与另一国相比都处于绝对优势或劣势,两国仍然存在着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可能性。只要两国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兩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就可以通过交换,分别获得国际贸易利益。,比较优势,李嘉图在阐释比较成本学说时举例说,假定从事国际贸易的是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进行贸易的两种商品:毛呢和葡萄酒。英国生产一定量的毛呢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而酿制葡萄酒则需

39、要120人一年的劳动。因此,英国具有的比较优势是毛呢,国际贸易的方向是生产并出口毛呢,进口葡萄酒。葡萄牙生产相同数量的葡萄酒只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毛呢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因此,葡萄牙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葡萄酒,应该生产并出口葡萄酒,进口毛呢。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英国在两种产品都处于劣势,而葡萄牙却都处于相对优势,但各国分别根据其相对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同样可以获得国际贸易利益。,比较优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为19世纪英国的积极向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霸权地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促进了自由贸易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该学说宣扬在国际贸易中

40、,发达国家用工业品和落后国家的工业原料进行交换,双方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但它掩盖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和落后国家双方贸易利益的不平等分配,掩盖了前者对后者剥削和掠夺的实质。,比较优势,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4卷,240254、43243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3卷,5053、14817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6卷,111112、120135、177225、423430、449459、497499、526536页。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原序、第3版小引、第18章。,名词解释,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货币数量论相对工资论,问答题,1.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有哪些成就与缺陷?2.李嘉图的阶级利益对立的结论在经济理论上的依据是什么?3.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