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附计算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17972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附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附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附计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附计算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附计算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附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附计算书).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徐汇滨江XH-12D-01地块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编制: 倪 健 审核: 顾安平 审批: 陈文辉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徐汇滨江XH-129D-01地块项目经理部2013-5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施工安排23.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23.2、施工进度安排:23.3、劳动力计划:34.施工准备:34.1、技术准备:34.2、原材料情况(混凝土搅拌站提供)34.3、现场准备:44.4、机械、设备准备:44.5、主要材料物资准备:55.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55.1、混凝土施工方法:55.2混凝土温控措施:75.3试验计划75.4砼测温养护:85.4.1测温点布置86. 质

2、量管理措施106.1、质量管理机构106.2、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106.3、混凝土表面外观检查116.4、混凝土的进场检验116.5、突发不能连续施工情况的应急措施117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28附图131. 编制依据1徐汇滨江XH129D-01地块项目设计图纸2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3、-200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1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1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 14685-201114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 385-200615预拌混凝土GB14092-2003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徐汇滨江XH129D-01地块项目,基地建设用地

4、面积约42120.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5576.11平方米。包括7栋14层精装修住宅楼、4栋12层精装修住宅楼、1栋15层公寓楼(毛胚)、1栋19层办公楼、1栋1层商业楼及一座整体地下1层车库、地下泳池若干地下变电站等组成。其中地下车库及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住宅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本项目高层住宅楼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500米,场地自然土标高平均为5.200米。主楼伐板厚700MM 、地库伐板厚450mm,其中13#楼筏板厚800mm。 底板混凝土浇筑计划分九次进行,单次浇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3. 施工安排 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各区的混凝土施工分区以及现

5、场的施工道路的布设, 现场泵车布置的原则布置基坑边的场内硬化道路上,遇到特殊情况可布置在现场外道路上,方便车辆行走及提高工作效率。现场共布置23台混凝土泵车来满足各施工段的施工要求。3.1、 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施工段区域划分,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底板后浇带的位置,将本工程划分为9个施工区,其中人防区分两块,非人防区分七块,具体如下图所示:3.2、 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施工工期预计为60天,具体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情况制定的分项施工进度计划。3.3、 劳动力计划: 3.3.1本工程底混凝土工30人、看模木工6人、看筋钢筋工4人、混凝土养护工2人、通信工4人、试验工2人均分成两组

6、配置施工人员,每组均有班组长负责。 3.1.2底板混凝土施工期间项目管理人员分班对混凝土施工进行监控。3.3.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在底板混凝土施工期间派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混凝土技术问题。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1.1对混凝土振捣手上岗前进行技术交底,交底目的必须让每位参加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的人员知道:混凝土的浇筑量,浇筑时间,浇筑流水线,浇筑振捣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各岗位人员的配合。4.1.2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测温工作,发现控制温差值超过指标,及时反馈到项目技术部,并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升和温降的梯度,降低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

7、混凝土温度差,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大气环境温度差。4.2、 原材料情况(混凝土搅拌站提供)配合比:C30 P6等级C30P6水水泥砂石掺合料(级高钙灰)外加剂(ZX300)配合比19031077010404536水:水使用站内自来水,可确保供应。质量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水泥:德清水泥厂P.O42.5水泥。按规范进行进厂复验,并确保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水泥。砂、石: 本工程粗集料采用525碎石,质量指标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本工程细集料采用河砂,质量指标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掺合料:采用上海

8、电桥级高钙灰。外加剂:采用上海仝星ZX300外加剂。4.2.2外加剂先由搅拌站提供下列材料:1)材料的产品说明书,并标明成品主要成分;2)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 4.2.3混凝土温度要求:混凝土至施工现场的入模温度应满足22的要求,最高不超过25;坍落度:暂定182cm,浇筑时根据气温可调整为162cm;4.3、 现场准备:4.3.1. 基础底板平面位置线、标高控制线、模板支搭位置、支撑情况,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已通过质量检查。水电预留预埋已完成。基础底板钢筋规格、数量、间距、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均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钢筋接头经复试合格。以上各专业均已办好各种隐预检手续,签字齐全。4.3.2

9、. 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模板拼接的缝隙不漏浆。4.3.3. 保温、保湿材料用的塑料薄膜、测温用具及仪表均已准备完毕,数量充足。振捣棒经检查试转合格,无漏电现象。4.3.4. 夜间施工保证工作面照明情况良好,不断电。照明灯具、线路检修完毕。浇灌砼所用马道应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4.3.5. 现场道路清理干净,保证泵车停靠位置及混凝土运输车进现场后的行驶路面通畅,其它用途车辆避让混凝土运输车。4.3.6. 资料员及时填写“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并签字后报送监理方可开始施工。4.3.7. 因底板砼施工时间较长,每流水段混凝土浇筑之前,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选择无降雨的时间段浇筑砼,

10、如因天气变化遇雨,应备有覆盖和排水措施。4.4、 机械、设备准备:4.4.1. 主要机械设备:序号机械名称型号数量(台)3混凝土车载输送泵24污水泵35振捣器插入式124.5、 主要材料物资准备:4.5.1. 混凝土混凝土工程量:A区480m3;B区1312 m3;C区1223m3;施工物资:1薄壁铁皮管30米2温度计10只3塑料薄膜5000m25.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5.1、 混凝土施工方法:5.1.1混凝土浇筑顺序: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序见底板混凝土分区布置图。5.1.2混凝土输送:1)砼运到现场后,及时检测砼坍落度,验证具体的运输时间,超过初凝时间的砼一律不得浇筑。2)在混凝土托式输

11、送泵的引下管位置搭设甭管引下架,引下架用脚手管搭设成方形,中部及顶部与边坡及地面拉结固定,泵管必须牢固架设,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泵出口处要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为防止操作随意踩踏钢筋和钢筋移位,应架设钢脚手板作为施工人员通道。泵送砼前,先用适量的与砼内成份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道内壁。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砼,以防吸入空气。管道向下时,不得直接向下,在中部做转折以防止空气进入,产生阻塞。必须保证砼的供应,保证混凝土托式输送泵连续工作。输送泵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拆除,将架管处混凝土填补完整。3)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泵管混

12、凝土出口处,管端距模板应大于500mm4)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器推赶混凝土。5.1.3混凝土浇筑:1)确认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前道工序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2)砼浇筑前,应掌握天气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并对所使用的机具进行检查,同时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3)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接触面先行湿润,对垫层应在浇筑前洒水湿润。4)采用一个坡度、斜面分层、推进浇注、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0.6m厚底板分两层推进浇筑,每层约400mm厚左右。5)为防止砼冷缝的出现及保证砼的整体质量,应在施工时沿各区域的长方向推进,逐层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

13、产生冷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6)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三道振捣器,第一道布置在砼的卸料点,解决上部砼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砼的中部,第三道布置在砼的坡脚处,确保中、下部砼的密实,浇筑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钢筋密集处要特别加强振捣,以确保整个砼的质量。7)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间歇时间,上层砼应在下层砼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下插5cm,消除上下层之间冷缝,确保砼质量。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砼振实后而下层砼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拨是为了能使砼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砼振捣密实,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一

14、般控制在45cm,离开模板距离不大于30cm。振捣方式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不要与交错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捣点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控制在20-30s之间,宜在砼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砼不再下沉为止。在振捣过程中,不得触及钢筋,模板,以免发生移位,跑模现象。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铁锹摊平、拍实。5.1.4混凝土表面处理:1)当砼大坡面坡脚接近另一端端头模板时,相交形成一个积水坑,再用软轴泵及时排除其中间的泌水。2)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筑到顶面后,及时把水泥浆赶走,初步按标高刮平,用木抹子反复搓平压实,搓实遍数不少于3遍。3)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在混凝土接近初凝

15、之前进行二次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取保有充足的水分,避免产生龟裂。4)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及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密切注意混凝土表面裂缝情况,如混凝土表面在终凝之前出现龟裂现象,应立即组织人力,对裂缝部位进行搓平,直至裂缝完全消失。使混凝土硬化过程初期产生的收缩裂缝在塑性阶段就予以封闭填补,以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5.1.5混凝土养护:1)在混凝土表面养护采用覆膜法,减少水分蒸发,覆盖时砼表面不要出现暴露,且薄膜内有凝结水为佳,密切注意天气情况,五级以上大风天气,要用重物压住塑料布,防止砼表面水分散失。5.1.6混凝土后浇带留置及浇筑:底板、外墙的沉降后浇带和施工缝,

16、按设计要求留置,留置采用钢筋骨架配钢板网留置成平直缝,沉降后浇带根据设计要求在结构完成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为相应部位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掺加微膨胀剂的混凝土。5.2混凝土温控措施:5.2.1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因此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和防止过大的温差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措施。1)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泥用量可减少总的水化放热量,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2)掺入具有缓凝作用的泵送剂,可抑制和延缓水泥水化,放慢水泥水化热释放速度,从而可以降低放热峰值及延长混凝土的放热峰的出现。4)温度计算、养护方法见

17、附件计算书。5.3试验计划现场设标养试验室一个,实验室内安装温控设备做为临时标养场所。5.3.1混凝土试块和养护搅拌站做抗渗试验配比,抗渗等级为P6。砼试验计划如下:施工段施工数量取 样 组 数标养抗渗合计组数其中见证试验同条件试块非人防1段242625530全部见证C40各取3组,部位由监理挑选非人防2段267227632非人防3段243825530非人防4段244725530非人防5段247625530非人防6段217022527非人防7段242025530人防1段273828634人防2段255026632注:非抗渗试件每组为3块,抗渗试件每组为6块。5.4砼测温养护:本工程地下室基础砼

18、底板厚度为0.7,防止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砼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根据测温结果及时调整覆盖保温层。所有测温点必须编号,并绘制测温点布置图(见附图)。当混凝土终凝后立即按要求采取养护措施。5.4.1测温点布置1)根据工程特点,在各分区内均匀设置18处测温点,测温线进入混凝土的有3个头,其中底、顶两个测温点距底板、顶板面各100mm,中间的测温点在底板中心。2)测温管埋设,如下图所示:分层厚度按上下各100,中间平分。见下图:2.6.4温度控制指标及测温频率(1)温度监控指标如下:内外温差:小于25;降温速度:小于1.5;揭开保温层时的温差:小于15。(2)监测周期与频率如下:混凝土浇筑结束后

19、13d:每2h 测一次;混凝土浇筑结束后47d:每4h 测一次;混凝土浇筑结束后813d:每8h 测一次;混凝土浇筑结束14d后:每24h 测一次;当内外温差小于15时 ,停止测温。6质量管理措施6.1、质量管理机构为确保工程质量,从组织上予保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有专职质检人员等参加的质量保证体系。组 长:陈文辉副组长:顾安平、陈杰组 员: 倪健、顾陆兵、周国斌、张正卫、仇惠星现场领导小组对底板砼的施工进行全面指挥,及时协调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安排好昼夜值班人员,特别是指挥人员,督促其坚守岗位,各尽其责,使底板砼施工顺利进行。6.2、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6.2.1各级技术、工程管理人员必须

20、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6.2.2编制施工方案要切实可行,经审批后实施。6.2.3认真做好底板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长要对班组长进行交底,交底要认真、细致、可操作。6.2.4保证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保证是工程质量最根本的保证。所以,必须选派从事过类似规模工程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的作业工人。6.2.5质量分级管理,责任明确。6.2.6严格执行“三检制”,确保道道工序受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法。6.2.7严格按设计、规程要求对材料进行的检验和试验。着重抓好钢材、水泥、外加剂和防水材料的复试。6.2.7抓好计量管理,保证底板混凝土配合比的正确性。6.2.8做好大体积混

21、凝土施工养护保温措施,确保工程质量。6.2.9抓好成品的保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之前,不允许在混凝土上堆放钢筋及脚手架、大模板等重物,放线时,随打点随覆盖。并抓好职工教育和成品的防护设施。6.2.10保证技术资料及时、真实、准确。6.2.11在终凝之前反复用木抹子搓平,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不龟裂。6.2.12及时向技术部报告大体积混凝土各测温点的温度情况,在内外温差超过25时,与技术部门商量解决方法。6.2.13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每台混凝土托式输送泵配一名专职收料员,对每车砼的坍落度进行检查,对砼方量进行抽检,对小票各项内容进行核对、填写,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混凝土坚决要求退场

22、。6.2.14在施工中坚持三检制、样板制、挂牌制、技术交底制、质量奖惩制度及追根会诊制度等管理措施,规范项目部各部门的工作程序和原则,使各项工作在有序的受控中进行。6.3、混凝土表面外观检查板面标高是否正确;施工缝接槎是否平整,高差是否明显,接槎有没有痕迹存在;墙根至墙根外25cm处是否平整,地面平整度用米大杠检查;浇筑到顶后,检查顶面标高,校正钢筋位置。浇筑过程中设专人看护钢筋、模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4、混凝土的进场检验6.4.1混凝土进场后,核对混凝土供应小票内容是否为本部位所需之混凝土。6.4.2检查混凝土的出站时间,出站时间与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差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6.4.3

23、混凝土工长目测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检查随车所带资料是否符合要求,并由试验工实测混凝土的塌落度作好相应记录,施工时测量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混凝土工长记录混凝土的四个时刻,即:1砼出站时间(由搅拌站填写);2到场时间;3下料时间;4浇筑完时间;六个时间,即:1运输时间;2等待时间;3浇筑时间;4出站到浇筑完时间;5间隔时间;6初凝时间。6.5、突发不能连续施工情况的应急措施6.5.1现场用电:在施工前,由现场施工员、安全员、现场电工、工长对现场施工用线路、用电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施工用电,施工中配置值班电工随时对现场用电情况进行管理。6.5.2输送泵故障、泵管堵塞:施工前将输送泵(包括备用泵)进行

24、调试,并在施工中配备专职泵管维护人员现场待命,发生堵管情况迅速进行处理,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使用,备用输送泵司机现场待命,如发生输送泵故障,及时启用,以确保施工 连续进行。6.5.3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因混凝土预拌单位选择主站及备用站为同一单位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分站,其所用原材料差异不大,故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与备用站签订供应协议,如需要使用相同配合比进行拌制,在混凝土供应中出现搅拌材料短缺或交通问题不能及时供应时,及时通知备用站进行混凝土的供应。7安全生产管理措施7.1施工人员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有证人员,严禁无证操作。7.2插入式振捣器电动机电源上,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选用应符合要求。接地安

25、全可靠电动机未接地线或接地线不良时严禁使用。7.3操作振捣器作业时,应穿戴好胶鞋和绝缘橡皮手套。振捣器停止使用时,应立即关闭电动机,搬动振捣器时,应切断电源,以确保安全,不得用软管和电缆线拖拉、扯动电动机。7.4电缆线上不得有裸露之处,电缆线必须放置在干燥、明亮处;不允许在电缆线上堆放其它物品。7.5振捣器必须由操作人员掌握,作业后必须做好清洗、保养工作,振捣器要安放在干燥处。7.6砼罐车进场必须听从现场指挥人员调度,严禁乱停乱靠。7.7砼施工后,应及时清理管内余砼,施工现场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7.8清理竖管时,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保证安全带高挂低用。7.9严禁工人打架

26、斗殴,以确保文明、安全施工。7.10底板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降水井水泵的电源的保护。本方案混凝土计算依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8附图8.1、施工平面布置图8.2、施工段划分平面布置图8.3、测温点布置图8.4、混凝土浇筑走向8.5、温度控制计算书8.6、混凝土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书保温法温度控制计算书 依据。 一、计算公式: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计算公式: 式中 -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m); h-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m); 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0-混凝土的导热系数; Tmax-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 Tb-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 Tq-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浇筑后

27、3d-5d)的大气平均温度(); Kb-传热系数修正值。 二、计算参数 (1)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0=2.3(W/m.k); (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i = 0.03(W/m.K); (3) 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h=0.65(m); (4)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Tb=35.00(); (5) 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Tmax=70.00(); (6) 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大气平均温度Tq=26.00(); (7) 转热系数修正值 Kb=1.50。 三、计算结果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 = 0.00(m)。混凝土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书 一、计算原理 (依据 ) :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厚度大于1m

28、)贯穿性或深进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平均降温 差和收缩差引起过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而造成的。混凝土因外约束引起的温度(包括收缩) 应力(二维时),一般用约束系数法来计算约束应力,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式中 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N/mm2); 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一般取平均值;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 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绝对值,如为降温取负值;当大体积混凝土基 础长期裸露在室外,且未回填土时,T值按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包 括浇筑入模温度)与当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负值,则 表示降温,按下式计算: 计算所得,综合温差

29、T=16.70度 T0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 T(t)浇筑完一段时间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按下式计算: 计算所得,绝热温升值T(t)=39.98度 Ty(t)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按下式计算: 计算所得,收缩当量温差Ty(t)=-6.95度 Th混凝土浇筑完后达到的稳定时的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取当年平均气 温(); S(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一般取0.3-0.5; 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当为岩石地基时,R1;当为可滑动垫层时,R0, 一般土地基取0.25-0.50; c混凝土的泊松比。 二、计算: 取S(t)=0.30,R1.00,=110-5,=0.15。 1) 混凝土28d的弹性模量由式: 计算得: E(28)=2.76104 2) 最大综合温差 T=16.70 3) 基础混凝土最大降温收缩应力,由式: 计算得: =1.63N/mm2 4) 不同龄期的抗拉强度由式: 计算得: ft(28)=2.01N/mm2 5) 抗裂缝安全度: K=2.01/1.63=1.231.15 满足抗裂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