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用房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18313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用房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业用房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业用房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商业用房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商业用房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用房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用房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业主/建设单位:爱美高房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建筑师: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国际)有限公司结构工程师:茂盛结构顾问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电工程师:安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估算师:务腾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本工程由1、2、3号高层住宅楼和商业用房组成,1、2、3号楼及商业用房共用大底盘地下室,地面以上部分独立分开。1、2号高层住宅楼地上51层,3号高层住宅楼地上50层,会所地上3层,地下室3层。其中1、2、3号住宅楼为点式超高层住宅楼,1、2号楼建筑高度为169.65m,3号楼建筑高度为166.45m。一层及夹层为部分商业用房,二五十一层(或五十层)为住宅,其中避

2、难层设于十九层。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等级为一级。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498.280m,地下室底板结构板面标高为-13.85m。结构类型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商业用房分为会所和泳池两部分,会所部分地上三层,泳池为地上一层,两部分脱开,设置70mm防震缝。会所部分位于标高为0.700m的地下室顶板上,泳池部分位于标高为0.450m的地下室顶板上。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等级为三级。商业用房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499.030m,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纯地下室部分为框架结构。其抗震等级为:地下一层一级,地下二、三层三级,与主楼相连的框架梁均为一级。地下三层局部为

3、战时二等人员掩蔽所,防化等级丙级,建筑面积为3640平方米,平时为汽车库及民用设备用房。二、编制依据 本方案制定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检查评定标准JGJ5999,参考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三、脚手架设计1、荷载:1.1 结构施工阶段:a、满铺3层脚手板30.35 kN/=1.05kN/b作业层施工荷载0KN/1.2 外装饰施工阶段:a、满铺3层脚手板30.35 kN/=1.05kN/b、4层装修作业层施工荷载2 kN/3=6.0KN/2、外装饰双排脚手架搭设方式:内立杆与墙面距离300,立杆横距1200,立杆纵距1500,纵向水平杆步距

4、1.50m,扫地杆距离地面200,安全防护栏杆距作业平台1200;剪刀支撑在架体外立面连续,脚手架外立面采用不低于2000目/的密目网进行全封闭,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按照两步三跨进行设置; 四、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要求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要求1.1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三跨。1.2 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必须交错布置,两根相临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不同跨两个相临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得小于100。使用木脚手板,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

5、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要求2.1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道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扣接,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得大于150,靠墙一端的外延长度不得大于500。2.2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必须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距离设置,最大间距不得大于纵距的1/2。3、脚手板设置的构造要求3.1 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铺稳,离开墙面120150。3.2 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米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3.3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置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控制在

6、130150,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得大于300,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必须大于200,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小于100。4、立杆的构造要求4.1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垫,(采用50厚200宽200长的木板)。立杆顶部至少高出屋面女儿墙上皮1000,高出檐口上皮1500。4.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不大于200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得大于1000。4.3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部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和搭接应符合

7、下列规定:a、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连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各接头中心的距离大于步距的1/3。b、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米,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5、连墙件的构造要求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5.1 竖向间距不得大于3.6米,水平间距不得大于3.6米(即三跨)。5.2、连墙件布置:a、连墙件与主节点的偏移不超过30。b、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采用菱形布置。c、采用在楼层周边现浇板上预埋8钢筋套环,间距5.4米,且各楼层相互错开,保证连墙件的有效连接

8、。6、门洞:搭设方式见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图6.5.1。7、剪刀支撑7.1 每道剪刀支撑跨越立杆最多5根,斜杆与地面的倾角45度60度之间。7.2 剪刀支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100,布置三个旋转扣件固定。8、立面防护8.1 外架立面采用外挂密目式安全网,里面挂设0.8厘米孔眼的钢丝网,挂网从楼层底开始挂设。8.2 安全网必须满挂,绑牢,挂设间隙不得大于100,转角处的安全网从外排立杆的外侧绕过,然后从第二根外立杆内侧挂设安全网,保证外脚手架转角处的安全立网挂设整齐,不皱角。8.3 安全立网的连接采用呢绒绳连接,不能有松扣、脱扣。五、脚手

9、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搭设方案和有关规定进行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严禁乱搭、乱改和乱用。五、脚手架的搭设及材料规定1搭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材料规定脚手架钢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电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外径48、壁厚3.5,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严禁采用有缺陷(表面锈蚀深度大于0.5、弯曲变形严重以及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痕等)的钢管。钢管的外径、壁厚、端面的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表8.1.5的规定。连

10、墙件的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钢结构(GB/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扣件采用配套的48的可锻铸铁铸造扣件,其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其质量合格才能使用;脚手架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50,宽度不小于200,重量不大于30;安全网、密目网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得有断带、松脱等缺陷,密目网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不得有空洞、断边等缺陷。2、脚手架的搭设规定2. 1、 脚手架搭设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来完成,并作好身体检查,不得带病作业,作业时,架子工必须佩带

11、工具袋。2.2、不得任意改变脚手架结构尺寸。2.3、不能任意改变连接件设置位置,减少设置数量。2.4、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2.5、不能任意减少铺板数量,防护构造和设施。2.6、必须质量要求搭设,横平竖直,垂直度满足脚手架检查验收标准(安全检查评定标准GB59-99),连墙件不能松弛。2.7、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禁止两种规格的钢管混用。2.8、脚手架的搭设必须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搭设,并严格执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2.9、防电避雷措施该工程A栋外架距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距为10m。脚手架安

12、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得大于30。避雷针用12mm镀锌钢筋制作,设在房屋四角脚手架的立杆上,高度1m,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接通,形成避雷网络。接地线用10mm圆钢与该工程接地网接通,接地装置完成后,要用电阻表测量电阻是否符合要求,接地位置选择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或打围,以避免和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在施工期间遇有雷雨时,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3、脚手架的使用3.1 脚手架搭设完成过后,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项目有关人员按照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和脚手架质量检查评定标准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3.2 正确使用脚手架上的卸料平台。卸料平台上的材料堆码高度不得超过卸料平台

13、栏杆高度,卸料平台上材料堆码的重量不得超过允许重量,且卸料平台上的材料必须及时转运,材料不得在平台上过夜。3.3 在结构和装饰施工过程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架体的任何部件,确因作业挡道需要临时拆除或改搭部分架体,必须报告现场责任工长同意,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后才能实施,并在作业完后及时予以恢复。3.4 结构施工过程中,严禁将钢管、钢模板及其他材料搁置在外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支设在外脚手架上,模板支撑脚手架必须与外防护脚手架分开搭设。3.5 外脚手架搭设必须及时的跟上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3.6 装饰施工过程中,凡是在外脚手架上作业,必须先检查作业面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若有安全隐患

14、,必须安排架子工排除过后放可作业。3.7 人员上下工作面,必须走设有安全防护的临时爬梯或专用通道。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3.8 责任工长和安全员每天应对脚手架进行巡视,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发现不安全的行为和架体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要求工人停止违章或停止作业,消除安全隐患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发现架体有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员和周边作业工人迅速撤离。4、脚手架的拆除4.1 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按照拆除作业施工技术规范执行,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执行,连墙件必须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除杆件拆除后才能拆除。4.2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到下逐层拆除,分段拆除高差不得大于2步。4.3 在拆除过程中,

15、凡已松开的连接杆件应及时的采用人工转运至楼层,避免误扶、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严禁向下抛掷。在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作业,禁止一个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作业。4.4 拆除最后的56米脚手架高度时,必须加设临时支撑,保证施工安全。4、5 拆除作业开始前,项目部应认真组织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拆除方案交底。4.6 拆除作业必须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统一指挥,并设置警戒线。在拆除作业时,不得有其他人员进入警戒区域内。六、“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1.1 楼层周边、楼梯口,阳台边、屋面、电梯井、予留洞必须搭设安全防护栏杆。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1.01.2米,下杆离地高度

16、0.50.6米,栏杆柱间距2米设置,并设置同长挡脚板。横杆间距大于2米时,必须设置栏杆柱。1.2 电梯井内每隔三层(小于10米)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超过15001500的水平洞采取同样措施,其他洞口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设防护栏杆、加盖件、张挂安全网与装活动门等措施。七、水平防护及员工通道建筑物主要进出口及垂直运输设施物料进出口等部位必须搭设水平防护棚。水平防护棚采用钢管扣件搭设架体,上面满铺50厚木架板,周边用密目安全网封闭。八、脚手架安全管理1、搭设脚手架时必须正确戴好合格的安全帽,不得酒后上班。2、搭设最初两步脚手架时,必须采取临时支撑措施。3、脚手架搭设时,必须作业工人必须站在架板上作业;独

17、立悬空作业必须正确系好合格的安全带。4、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楼层周边的电焊作业和其他动火作业必须采取防火保护措施。5、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每天安排架子工专人巡视,及时纠正安全违章现象和消灭安全隐患。6、项目部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消灭事故隐患。九、脚手架验算(一)、脚手板计算脚手板取宽度300m。1、 荷载取值脚手板自重0.35kN/0.3m=0.105kN/m施工荷载2 kN/0.3m=0.6 kN/m2、脚手板抗弯强度计算:按简支梁计算3、脚手板抗弯刚度计算脚手板强度刚度满足要求(二)、水平杆计算1、荷载取值脚手板自重0.35kN/施工荷载2 kN/2、横向水平杆计算按简

18、支梁计算横向水平杆强度刚度满足要求3、纵向水平杆计算按跨中受集中荷载的三跨连续梁计算(中间支座处)(端跨中)纵向水平杆强度刚度满足要求(三)、立杆计算按搭设三层脚手板计算查表得脚手架立杆稳定满足要求附录:外文翻译In Wang Zuoliangs translation practices, he translated many poems, especially the poems written by Robert Burns. His translation of Burns “A Red, Red Rose” brought him fame as a verse translator

19、. At the same time, he published about ten paper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Some argue that poems cannot be translated. Frost stresses that poetry might get lost in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Wang, verse translation i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for “The poet-translator brings over some exciting work

20、 from another culture and in doing so is also writing his own best work, thereby adding something to his culture. In this transmission and exchange, a richer, more colorful world emerges. ”(Wang, 1991:112). Then how can we translate poems? According to Wangs 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i

21、s related to three aspects: A poems meaning, poetic art and language. (1)A poems meaning “Socio-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formidable enough, but the matter is made much more complex when one realizes that meaning does not consist in the meaning of words only, but also in syntactical structures, speec

22、h rhythms, levels of style.” (Wang, 1991:93).(2)Poetic art According to Wang, “Blys point about the marvelous translation being made possi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only after Whitman, Pound and Williams Carlos Williams composed poetry in speech rhythms shows what may be gained when there is a genuine

23、 revolution in poetic art.” (Wang, 1991:93).(3)Language “Sometimes language stays static and sometimes language stays active. When language is active, it is beneficial to translation” “This would require this kind of intimate understanding, on the part of the translator, of its genius, its idiosyncr

24、asies, its past and present, what it can do and what it choose not to do.” (Wang, 1991:94). Wang expresses the difficulties of verse translation. Frosts comment is sufficient to prove the difficulty a translator has to grapple with. Maybe among literary translations,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is the

25、most difficult thing. Poem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wisdom. The difficulties of poetic comprehension lie not only in lines, but also in structure, such as cadence, rhyme, metre, rhythm, all these conveying information. One point merits our attention. Wang not only talks about the times poetic art

26、, but also the impact languages activity has produced on translation. In times when the language is active, translation is prospering. The reform of poetic art has improved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oems. For example, around May Fourth Movement, Baihua replaced classical style of writing, so the translation achieved earth-shaking succ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e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is 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