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18333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某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某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某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某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某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某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某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名称: 成都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暨 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项目工程 编 制 人: 审 批 人: 编制单位: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二 一 一 年 十二 月 十二 日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说明3一、 编制说明3二、 编制依据3第二章 工程概况4一 设计概况4二 场地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4第三章 基坑土方施工方案6 一、 基坑挖土6 二、 土方回填施土方法9第四章 施工安全措施 11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说明一 、编制说明本施工方案按照施工承包合同中的工程承包内容的要求编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措施。二、 编制依据1、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对本工程设计的施工图和相关的技术文件;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2、国家及省、市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及文明施工标准。3、根据四川省的有关规定、本企业及项目部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和质量保证的要求。和我国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编制而成。4、 有关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标准JGJ8091 、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130201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设计概况本工程为

3、新建成都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暨应急救护模拟实训基地一期工程,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九江镇。工程由卫生救护培训中心、培训宿舍食堂、备灾救灾仓库等子项工程组成,总建筑面积11741.48 m2,各子项工程建筑面积如下:1、卫生救护培训中心:建筑面积4546,建筑层数为地上三层。基础型式:柱下独立基础。2、培训宿舍食堂:建筑面积3080.48,建筑层数为地上三层。基础型式:柱下独立基础。3、备灾救灾仓库:建筑面积4115,建筑层数为地上二层。基础型式:柱下独立基础。为了达到我公司承诺的工期目标,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和业主的安排,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卫生救护培训中心”、“培训宿舍食堂”、“备灾救灾

4、仓库“同时施工。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二、 场地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理位置: 本工程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县九江镇马家寺住宅三,四组。交通十分便利。2、地形地貌: 建物场地为拆迁场地,场地自然地坪标高为(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 506.25509.87m,相对高差2.62m(附图一、二、三)。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3、场地环境:建物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对工程安全造成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场地属于空地,勘察过程中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浜沟、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从场地内及场地附近的环境地质条件分析,未发现有对地基土和地下水的污染源。4、地质状况

5、:勘探深度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色杂。主要由生活垃圾、建渣、砖瓦块及少量粘性土等组成,结构杂乱,松散。稍密。湿。、素填土:灰、灰黄色、灰黑色。主要由粘性土、植物根系、粉土混少量砖、瓦碎屑等组成。稍密(以可塑为主)。场地人工填土层分布连续,厚度1.14.8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粉质粘土:灰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底部含有少量全风化卵石;可塑;均匀性较差,分布不连续,厚度0.32.6m。、细砂:灰色、灰黄色。系长石、石英、云母

6、细片、岩屑及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松散。稍湿。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顶部。一般厚度0.40.6m。、卵石:灰色、灰黄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10cm。部分粒径大于12cm,混极少量漂石。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1545%。以弱风化为主。湿饱和。按卵石土层的密实程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以及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可将其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卵石层顶板埋深在2.04.8m之间。5、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

7、孔隙潜水。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渗透性,渗透系数约22m/d。、地下水水位及年变化幅度,勘探测得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7.29.2m,相应标高为499.38500.59m。目前临近场地及周边大范围地区仍正在施工降水,故对该场地地下水位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现有该片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资料,场地丰水期正常水位为506.00m。最高水位约507.0m本次勘察为平水期。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孔隙潜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2.0m。成都地区丰水期为7、8、9月份,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枯水期为1、2、3月份,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其余月份为平水期。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

8、料,成都地区孔隙潜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2.0m。6、基础施工降水本工程在现阶段基础施工时可不考虑施工降水,但在坚持施工前应核实地下水位,若在丰水期施工且周边场地停止降水时,基础施工前应进行施工降水,建议采用管井法降水为宜,降水方案应进行专项设计及施工。卵石土的渗透系数可按K22m/d取值。第三章 基坑土方施工方案一、 基坑挖土施工程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修整边坡坑底预留土层人工捡底找平土质验收。土方工程施土前,在基坑四周砌筑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排水沟距基坑边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并沿排水沟搭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1.2m,在1.2m高度处设水平扶手,在0.6m高度处加设横向钢管,栏

9、杆立柱间距按2.0m设置,栏杆张挂密目网封严,防护栏杆采用48.33.6mm钢管搭设,栏杆下部用砖砌筑120mm宽、200mm高的挡脚墙,抹灰并刷安全标志颜色的油漆。土方施工中,如发现有古墓或文物等,应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能继续作业。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孔等,应妥善保护,确需毁坏或位移时,应事先取得原设置单位或保管单位的书面同意。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施工时,应事先取得管线管理部门的同意,施工中应采取保护措施,在埋设电缆的地段挖土,还应有电缆管理部门的代表在场。采用机械挖土,挖土机械选用挖掘机,型号为PC360型,斗量1m3以

10、上,配备2台;配备土方装载机2台,型号为50B型。为保现场场貌整洁,确保文明施工,现场内不存放土方,基坑挖出的土方作为弃土用翻斗汽车运出现场倾倒,机械开挖线路如下图:基坑采取放坡开挖,根据土质情况,基坑坡度按1:0.5放坡。 1、柱下独立基由于基础大,埋置深,基坑土方采用大开挖的施工方法。采用机械挖土,挖土机下至基坑分层开挖,土方用翻斗汽车运出。2、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先对城市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平面控制桩和水准基点进行复测和闭合,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根据设计图测量放线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并放出各幢建筑物工程范围,先进行施工平面测量,施工平面测量采用方格网,方格网边长为55m,对每个

11、方格网点进行场地高程抄测,并认真做好记录,作为计算土方工程量的依据;根据土方挖土放坡系数,经过计算和实地测量并放出开挖边坡上口线,设定建筑物轴线桩和水准桩,然后按所需挖掘的长度和宽度放出灰线,轴线桩距离坑边不得小于1.5m。3、土方开挖前,对轴线和水准点及灰线进行复核,无误后,顺着灰线切出土印,并一次切完。挖土时,挖土机械采用反铲挖掘方法,按已切的土印线分片分层进行,每下挖1m左右对基坑边坡进行修边一次,修边削平坑壁时顺坑边拉线检查宽度并矫正偏差,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cm时,对坑底进行一次找平,整平底部基土,并按整平标志掌握下挖深度,避免超挖,为防止机械挖土扰动持力层土质,余下的30cm厚的土

12、层采用人工开挖和修边坡。挖土完成后的坑底应整平,坑底凹凸不得超过1.5cm。4、挖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古墓、洞穴、暗沟或裂隙、断层的存在,如发现迹象,应及时协商处理5、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采用纤探的方法对土质进行检查,土质纤探用22钢筋,长度2.0m打入土层探测,每个基础打5根,并认真作好纤探记录,土质符合设计要求后通知建设、设计、质监、地勘、监理等单位的人员对土质情况进行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6、挖出的土方除留足回填需用的外,多余弃土要及时运出场外,留下的土方集中堆放在场内指定的位置,堆土坡脚至基坑边距离不小于5m。7、 基坑挖好后,对坑底进行抄平和修整,为防止坑底扰动,尽量

13、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要预留1520覆盖土层,待下道工序施工时再挖除。二、土方回填施工方法基础结构施工完毕,经质监站、监理、设计、地勘、建设等单位对基础质量进行验收。为避免主体施工的支模架支撑在回填土层引起支模架下沉,在基础完工平整基层后搭架进入底层主体工程施工,待底层支模架拆除后再进行基础及室内回填土。设计要求:夯实后,填土压实系数应大于等于0.95。回填前,将基础内的积水、杂物、软土、模板、扣件等清除干净,采用人工回填,使用蛙式打夯机或立式电动夯土机进行夯实。1、回填土料要求(1)、由于本工程基础埋置深,回填土层厚,为确保回填质量,防止出现地面沉降

14、,采用3:7(生石灰:土)灰土回填至0.5m标高处,其上用砂夹石回填至设计标高。回填土使用素填土或粘性土(包括粘土、亚粘土和轻亚粘土)及砂卵石,有草根、树皮和有机含量大于5%的土及淤泥、冻土、膨胀性土、建筑垃圾不能做回填,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碎砖、灰渣及有机质。(2)、严格控制好填土的含水量,大土块要破碎使用,太干的土要适当洒水处理,土料含水量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适宜。2、填土及夯实方法(1)、填土自下而上分层铺填进行,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300mm,分层夯实至200mm,基础梁两侧应同时回填,对称同时夯打。(2)、夯实:先将填土层表面初步平整,打夯按一定方向进行,从基础边角开始夯至中间,要一

15、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分层夯打,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每层至少夯打三至四遍,直至夯打密实。基础梁两侧要同时回填,对称同时夯打,防止基础梁受水平推力影响造成破坏,对预埋管道部位的回填,从管道底部至管顶以上500mm采用人工填土,并从管道两侧同时对称进行填土,每层厚度不超过100mm,夯土时采用人工用5至6公斤重的手夯进行仔细夯实,必须防止管道被损坏,待填土不致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动力机械夯实3、回填全部完成后。表面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部位,及时依线铲平,低于标准高程的部位,补土找平夯实。4、回填后还有较长时间做地坪,让回填土自然沉降,密实度再提高到9

16、5%以上,最后再做地坪,方能保证回填土上地坪的施工质量。第四章 施工安全措施 1、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施工的规定和安全纪律,服从项目部管理,接受项目部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自觉正确地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2、在挖土作业中,必须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和挖神仙土;严禁在边坡顶上堆放弃土和材料;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安排专职安全员对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观查,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縫、滑动等)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必要时,将施工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带,通知有关人员提出处埋措施。3、施工机具应状况良好、运转正常,不得带病参加作业,严格遵守机械保养维修制度。4、机

17、械驾驶人员应经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性能及构造,熟悉掌握操作技术,经考试合格持操作证才准单独作业;机械驾驶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情况、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施工顺序和机械行驶路线,在操作时应避开标桩、管道等设施,在高压线下作业时,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5、挖(运)土机械在基坑边缘行驶时,轨链(车轮)外侧距边缘距离应在1.0m以外,并有人员指挥操作;下坡时严禁挂空档;在操作或行驶中,严禁人员从履带板上下;机械保养维修时,必须停止运转,挖斗应落放在地面上。6、挖土机械作业时,在挖斗回转范围内,严禁闲人停留、行走,也不得进行保养、润滑、调整和修理;挖土装车前,汽车驾驶人员必须离开驾驶室,装完后才准进入;当有两台及其以上挖土机在同一工作面上作业时,要保证两机之间足够的安全距离;在高压线下行驶或作业时,挖土机最高处与电线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电压小于10KV时,安全距离应在2m以上,电压在1020KV时,安全距离应在4m以上;挖土机械停车、修理或驾驶人员因事离开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将挖斗放落在地面上,严禁将挖斗悬空停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