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钢筋绑扎技术交底3.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18378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钢筋绑扎技术交底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下室钢筋绑扎技术交底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下室钢筋绑扎技术交底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下室钢筋绑扎技术交底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下室钢筋绑扎技术交底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室钢筋绑扎技术交底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钢筋绑扎技术交底3.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地下室钢筋绑扎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墙的钢筋绑扎。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

2、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 2.2.2 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 2.2.4 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2.5 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采用内贴法或外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支完底板四周模板(或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在绑扎墙体钢筋之前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

3、。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底板及梁钢筋绑墙钢筋 3.2 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 3.3 绑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 3.3.l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3.3.2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

4、,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3.3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3.3.4 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 3.3.5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3.3.6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

5、,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3.7 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3.8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3.4 墙筋绑扎: 3.4.1 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墙模板宜采用“跳间支模”,以利于钢筋施工。 3.4.2 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一般情况横筋在外,

6、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3 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塔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3.4.4 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或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或拉筋可用6或8钢筋制作,间距1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3.4.5 在墙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3.4.6 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门窗洞口要按设计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4.7 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如首层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伸

7、入地下室墙体深度;墙端部、内外墙交接处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等,绑扎时应注意。 3.4.8 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使用的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4.1.2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4.1.3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必须符合

8、钢筋焊接规范的专门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4.2.2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4.2.3 用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2.4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 4.2.5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灰渣及咬边。接头尺寸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 4.2.5.1 绑条沿接头中心的纵向位移不大于0.5d

9、,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4.2.5.2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4.2.5.3 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 4.2.5.4 焊缝宽度不小于0.1d。 4.2.5.5 焊缝长度不小于0.5d。 4.2.5.6 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6。 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值 表4-6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 验 方 法焊接10绑扎202骨架宽、高度53骨架长度10焊接10绑扎20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排距5各一点取其最大值6钢筋弯起点位移20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 -0基础108受力钢筋保护层梁、柱5尺量检查墙、板

10、35 成品保护 5.l 成型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5.2 绑扎墙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 5.3 妥善保护基础四周外露的防水层,以免被钢筋碰破。 5.4 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 5.5 严禁随意割断钢筋。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墙、柱预埋钢筋位移: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6.2 露筋:墙、柱钢筋每隔1m左右加绑带铁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 6.3 搭接长度不够: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

11、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4 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6.5 绑扎接头与对焊接头未错开: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因此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 7.2 钢筋力学性能复试报告。 7.3 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7.4

12、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 7.5 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 7.6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7.7 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

13、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3 操作工艺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

14、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1.2.2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2.4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

15、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3.1.3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如图4-2;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图4-2(a)有基础圈梁;(b)无基础圈梁 3.1.4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 绑扎搭接部

16、位钢筋: 3.1.5.1 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3.1.5.2 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见图4-3。图4-3 3.1.5.3 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构造,要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82)第3.2.5条的规定。 3.1.5.4 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3.2 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 工艺流程: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3.2.2 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

17、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3.2.3 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2.4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3.2.5 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2.6 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

18、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3.2.7 安装在山墙圈梁上的预应力圆孔板,其外露的预应力筋(即胡子筋)按标准图集京96G44要锚入在圈梁钢筋内。 3.2.8 圈架钢筋绑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3.3 板缝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支护缝模板预制板端头预应力锚固筋弯成45放通长水平构造筋与板端锚固筋绑扎 3.3.2 支完板缝模板作完预检,将预制圆孔板外露预应力筋(即胡子筋)弯成弧形,两块板的预应力外露筋互相交叉,然后绑通长6水平构造筋和竖向拉结筋,见图4-4。图4-4 3.3.3 长向板在中间支座上钢筋连接构造见图4-5。图4-5

19、3.3.4 墙两边高低不同时的钢筋构造见图4-6。 3.3.5 预制板纵向缝钢筋绑扎见图4-7。图4-6 图4-7 3.3.6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完之后,均要求做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 4.1.2 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4.l.3 钢筋对焊或电弧焊焊接接头,按规定取试件,其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

20、验收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钢筋的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4.2.2 弯钩朝向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搭接长度均不少于规定值。 4.2.3 用级钢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4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0.1d,月.不大于2mrn。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无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厚度不大于0.05d,宽不小于0.1d,

21、长不小于0.5d。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7。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表4-7项 次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 验 方 法1骨架的宽度、高度5尺量检查2骨架的长度10尺量检查3间距10排距54箍筋、构造筋间距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5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6受力筋保护层5尺量检查5 成品保护 5.1 构造柱、圈梁钢筋如采用预制骨架时,应在指定地点垫平码放整齐。 5.2 往楼层上吊运钢筋存放时,应清理好存放地点,以免变形。 5.3 不得踩踏已绑好的钢筋,绑圈梁钢筋时不得将梁底砖碰松动。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钢筋变形: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注意绑扣方法,宜采用十

22、字扣或套扣绑扎。 6.2 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多为放置砖墙拉结筋时碰动所致、应在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 6.3 楼板端头钢筋连接不当:应在楼板吊装前将板端外露预应力筋弯成45,吊装就位后加通长钢筋绑扎。同时要注意在安装楼板过程中,不得将板端外露预应力筋折断。 6.4 阳台处钢筋压扁:阳台下的圈梁为“L”形箍筋,吊装台时必须注意保护,如碰坏,应将阳台吊起,修整钢筋后,再就位阳台。 6.5 构造柱伸出钢筋位移:除将构造柱伸出筋与圈梁钢筋绑牢外,并在伸出筋处绑一道定位箍筋,浇筑完混凝土后,应立即修整。 6.6 板缝筋外露:纵向板缝筋应绑好砂浆垫块,横向板缝要把钢筋绑在板端头外露预应力筋上。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l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7.2 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7.3 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胞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7.4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7.5 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