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多层框架结构饭店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18602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多层框架结构饭店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多层框架结构饭店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多层框架结构饭店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多层框架结构饭店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多层框架结构饭店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多层框架结构饭店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多层框架结构饭店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原*饭店改扩建工程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山西*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饭店改扩建工程项目部 二一二年七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二、执行规范、标准三、测量仪器型号及观测标志形式四、测量人员的姓名、职称及岗位证书号五、基准点、观测点布设平面图六、沉降观测的等级、沉降观测的频率及沉降观测预案措施七、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八、沉降观测阶段性成果提交九、其它注意事项一、工程概况太原*饭店改扩建工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118号*饭店院内。总建筑面积约为41458m2。太原*饭店东楼建筑面积9110 m2,层高地下层层高4.1米,一层层高3.6米,二至六层层高3.3米。

2、南北总宽16.79m,东西向总长99.8米。贵宾楼位于东楼南侧,建筑面积18875 m2,基础紧挨东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框架结构,地下层层高4.8米,一层层高6.0米,二至十一层层高3.6米,基础为管桩承台基础,地下为混凝土墙结构。基础南北宽度为28.04米,东西长度为92.65米,与会议中心连通。地上部分南北宽度为12.5米。会议中心工程位于东楼与贵宾楼工程西侧,建筑面积12736 m2,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基础为筏板基础,地上三层为钢结构;地下层层高4.8米,一至二层层高6.0米,三层层高5.4米,长约63.1米,宽约53.1米。基础下换填800厚砂石垫层。2、建设概况建设单位:太原

3、*饭店监理单位:太原*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太原*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山西*集团有限公司3、绝对标高本工程经过测量原建筑并与建设单位协商确定,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783.600m。二、执行规范、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三、测量仪器型号及观测标志形式3.1测量仪器型号使用仪器:博飞DZS3-1及塔尺首次观测前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3.2、观测标志形式沉降观测点在首层框架柱和剪力墙施工完毕后及时布置,观测点按照集团公司统一监制的

4、沉降观测标志点进行安装,标志的布设位置按设计图纸平面图中所示位置进行设置,东楼东西两部分设12个沉降观测点,东楼中部设4个沉降观测点(详见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贵宾楼工程设20个沉降观测点(详见设计图纸结施7),会议中心工程布设10个沉降观测点(详见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沉降观测点的形式见附一。四、测量人员的姓名、职称及岗位证书号姓 名职 称岗位证岗位证书号张 峰工程师测量员07036五、基准点、观测点布设平面图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布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要求设置在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互相对称,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

5、周围。布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避开填充墙及有特殊饰面施工要求的部位。做到整个工程连续观测,观测数据及时准确。本工程设计单位已给出每个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应按设计位置进行埋设。六、沉降观测开始结束时间、沉降观测等级、沉降观测的频率及沉降观测预案措施6.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首层结构施工完毕后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2-4层观测一次,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每隔3-6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6-12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基础最终沉降量不得大于200mm。6.2、沉降观测等级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二级。6.3、沉降观测的频率 首层

6、结构施工完毕后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2-4层观测一次,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每隔3-6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6-12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如施工期间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如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及时通知设计单位。6.4、沉降观测预案措施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1)对沉降观测精度要合理

7、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建筑物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DZS3-1水准仪进行观测。(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就需要分析原因,进行修正。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撞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七、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数据

8、处理方法7.1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根据工程的测量布网原则建立水准控制网。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和现场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9、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水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的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 环线平地(mm)山地(mm)二等2DZS3-1铟合金水准尺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DZS3-150130.50.50.7注: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

10、.3m。7.2数据处理方法(1)往返较差、复核或环线闭合差:fha-bln,表示测站数。(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fhfh容 (2)闭合差的调整:经过n个测站的观测,在终点累积了一定的误差,在同条件观测下,认为每站产生的误差相等,则可平均分配到每站中。 (3)计算中数据进位采用“奇进偶不进”的原则。八、沉降观测阶段性成果提交8.1观测结果应于观测完及时整理计算,并将成果报交给甲方、监理,若发现观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如出现建筑物差异沉降超过1/1000L(L为相邻两沉降点之间距),必须立即上报建设、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便于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对沉降异常作出合理准确判断,提早进行处理。

11、8.2主体结构施工封顶后,将总沉降结果报甲方、监理单位。8.3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1)建筑物竣工后一周内向业主提交竣工沉降监测报告,内容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v-t-s(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2)沉降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一周内向业主提交沉降监测报告,内容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v-t-s(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九、注意的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要避免阳

12、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次完成。(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甲方、监理单位,当建筑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附一沉降观测点统一作法混凝土墙面(柱面)沉降观测点作法如下图:注:保护盖背面留十字凹槽,以便用螺丝刀开启施工方法:1、墙面开洞30mm。2、按植筋要求将套管植入墙内,外露端面与砼面齐。3、外露部分刷油漆,颜色为*绿;孔内涂机油,以防锈蚀。4、材料采用Q345钢材,C级螺栓。5、螺栓应装入专用盒中加以保护。附二:东楼、会议中心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