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二级公路过境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18604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二级公路过境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二级公路过境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二级公路过境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西二级公路过境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西二级公路过境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二级公路过境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二级公路过境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道108线忻州市过境改线富村至田村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忻州市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二零一二年十一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 3 -1.1 项目地理位置及相关背景- 3 -1.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3 -1.3 建设项目路线方案比选- 6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7 -2.1建设项目自然环境概况- 7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8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措施103.1 社会环境103.2 生态环境113.3 地表水环境133.4 地下水环境153.5 声环境163.6 环境空气173.7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分析193.8

2、经济损益分析203.9 总量控制203.10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22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7 -5 联系方式- 28 -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理位置及相关背景1.1.1 项目地理位置拟建公路位于忻州市忻府区东部(市区东南部)南关街办和西张乡境内,起点位于富村南,接忻州市东绕城公路省道台忻线富村段,终点位于田村,与县道城晏线(旧国道108线)相接,全长7.04km。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246041124338,北纬382424382211之间。1.1.2 项目相关背景国道108线忻州市区段是1993年由原G108线(城区七一路)改移至城区西侧的一条干线公路,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设计行车

3、速度为80km/h,路基宽12m。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移后的108线街道化日趋严重,混合交通量大(交通量为12000辆/日),不仅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为城市行车安全埋下隐患;过往车辆抛洒、噪音、尾气、粉尘等污染严重影响市区环境,极大损坏了城市形象,降低了城市品位。为了拉大城区框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中心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力,推进市域城镇化,忻州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于2012年全面启动了以“7451”工程(“七路四桥,五馆一院”简称“”工程 )为重点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七路”己全线竣工通车,新城区框架己形成,国道108线穿新城而过显然己不符合城市建设需求。为了保证干线公路的正

4、常运行,更好发挥路网服务水平,适应忻州市城区规划,构建和谐忻州,决定将国道108线过境段改移至城区东侧。国道108线忻州市过境改线富村至田村段是对国道108线途经忻州市区段进行改建,也是忻州市城市规划中的东外环路,是忻州市城市道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忻州市城市建设、提高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加强忻州市区与周边乡镇交流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晋中晋路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和忻州市金运公路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国道108线忻州市过境改线富村至田村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忻州市交通运输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5、与要求,委托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1.2.1本评价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拟建公路全长7.04km,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15m。工程投资估算为10992万元。拟建公路永久占地18.23hm2,拆建建筑物300m2,路基土石方26.88万m3,防护排水1324.8m3,沥青砼路面101376m2,设置大桥3座(434m),涵洞28道,平面交叉6处,无隧道工程和附属设施。拟建公路主要工程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见表1.2-11.2-2。表1.2-1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设计速

6、度km/h803路基宽度m154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5平曲线占路线总长%23.8346直线最大长度m1801.7847最大纵坡%/处2/18圆曲线最小半径m/处-9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10设计洪水频率-1/100表1.2-2 建设组成及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路线长度km7.042路基土石方10000m326.883排水防护工程m21324.84路面工程m21013765桥梁m/座434/36涵洞道287平面交叉处68拆迁建筑物m23009占用土地总量hm226.18永久占地hm218.23临时占地hm27.9510工程投资估算总投资万元10992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15611.2

7、.2建设工期及主要工程单元施工工艺(1)建设工期项目计划于2013年3月开工,2013年9月竣工,建设工期7个月,具体时间根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确定。(2)主要工程单元施工工艺 路基工程填方路基采用逐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施工。施工工序为:挖除树根、排除地表水清除表层淤泥、杂草平地机、推土机整平压路机压实路基填筑。填土时适当加大宽度和高度,分层填土、压实,多余部分利用平地机或其他方法铲除修整。 路面工程施工中集中设置拌和场和预制场,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经集中拌和后运输至工地,采用机械铺筑。为降低沥青烟对沿线环境空气敏感点的影响,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必须采用密封性能良好,自带高效除尘系统的拌合设备。

8、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工序为:平整施工生产生活区基础施工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拟建公路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方法以预制装配为主,采用架桥机或门式吊机架设。箱梁预制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放样钢筋制作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封锚移梁存放。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肋板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梁施工将产生一定数量的钻渣,根据桥梁两侧路基填筑的需要,桥梁钻渣晾干后用于桥梁两头路基填筑。 取土作业取土场开挖一般采用挖掘机开采、汽车运输。在施工前将表土耕作层预先剥离作为后期土地整治、绿化覆土来源,将表土集中堆放在取土场征地范围内适当位置,并对其临时堆放场地四周设临时截排水沟等防护措施

9、。在开挖作业前,完成取土场顶部截排水沟以及场地排水沟的施工。取土结束后回填表土进行复垦。 施工场地设置拟建公路在K0+100左侧5m设置1处施工场地,包括拌和站、桥梁预制场、物料堆场等建设内容,占用1.4hm2耕地,周围500m范围内无村庄等敏感点分布,最近的村庄为东石村,距离约650m。施工期间该施工场地将产生扬尘等大气污染物,要求进行地面硬化,采取洒水降尘等防尘措施;基层拌合等产生施工废水,要求设置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等。施工结束后进行复垦。 施工营地设置本项目不新建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用项目附近村庄闲置民房,不新增临时占地。施工营地厨房使用液化气等清洁材料,采暖使用

10、电热炉等,无大气污染物产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使用村庄原有设施,生活污水不外排。1.2.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投资总额为10992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561万元。资金全部由忻州市人民政府自筹。拟建公路环保投资估算为192.7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75%。1.3 建设项目路线方案比选(1)路线方案布设拟建公路在工可阶段在布设路线时,综合考虑了忻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区域路网衔接、占地面积、水源保护、实施难度等因素,提出了A线和B线两个方案,其中A线为推荐方案,详见表1.3-1。表1.3-1 项目路线方案一览表方案名称桩号长度(km)对应A线长度(km)备注A线方案AK0+000AK7+0

11、407.04-推荐方案B线方案BK0+000(AK0+000)BK13+315(AK7+040)13.3157.04比较方案A线方案全长7.04km,起点位于富村村南,接忻州市东绕城公路省道台忻线富村段终点,向南跨牧马河,经东石村东、东王村东、东曲村西,过东曲村后,折向西南,经木芝村西、跨牧马河及北同蒲铁路支线,终点位于田村,接县道城晏线。B线方案全长13.315km,起点与A线方案相同,向南跨牧马河,经东石村东、东王村东、东曲村西,过东曲村后,继续向南布线,经木芝村东、韩岩村西、班庄村西,在K11+150处下穿二广高速后,在豆罗村北接国道108线558km处。(2)路线方案比选B线方案较A线

12、方案路线里程、占地面积、路面面积、土石方及排水防护工程数量均较大;B线方案终点长约6km路段位于忻府区豆罗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从水源保护上讲路线方案不可行。综合工程和环境因素,推荐A线方案。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形、地貌拟建公路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市区)东侧,地处忻定盆地牧马河冲积平原,包括牧马河河床、漫滩及一级阶地。地貌成因是由河流侵蚀堆积与大陆构造侵蚀堆积构成,海拔780m810m。该区海拔低,地势平坦,为忻府区的粮食主产区。2.1.2 地质项目区所在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属华北地台,大地的轮廓由燕山运动的影响基本定形。喜马拉雅山期断层强烈升降运

13、动,地层被割成不同的断块,构成现代的山地与盆地格局。路线所处的忻定盆地属于滹沱河新裂陷区和新生代断陷盆地,自燕山运动以来,盆地中堆积了厚度不均匀的松散物质,地表形成宽广平缓的冲积平原,但盆地隐伏构造却相当复杂,地壳活动性非常明显而突出,近代强烈地震都发生在盆地内,盆地是本地区中的区域不稳定地带。2.1.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山西省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区划图,项目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值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2.1.4 气候项目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由于受复杂地形的影响,区内气候差异较大。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

14、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干燥。冻结期始于11月下旬,解冻期为3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150cm。根据忻州市气象站累年气象统计结果,年平均气温为8.5,极端最高气温为37.9,极端最低气温为-29.2。年平均降水量为425.2mm,降水多集中于6、7、8、9四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历年蒸发量为1561mm,最大月份为4、5、6、7四个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61%,相对湿度变化是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小。年平均风速为1.5m/s,最大风速为23m/s;全年静风出现频率最高,为36.9%,W次之,频率为7%。2.1.5 土壤项目区土壤属于褐土,其剖面特征是土层较厚,土

15、质较为均匀,色泽灰棕至褐色,有厚度不等的粘化层。沿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团粒结构松散,较易发生水土流失。2.1.6 水文(1)地表水项目区河流均属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区内较大的河流为滹沱河及其支流云中河、牧马河,拟建公路以大桥的形式两次跨越牧马河,不涉及其他河流、水库。牧马河发源于阳曲、忻州、静乐交界的白马山南麓,于西南自西向东折向北东方向,于定襄县蒋村东北汇入牧马河,干流长118.3km,河流主要以雨雪水补给,流域面积751km2,牧马河的最大年平均流量为2.89m3/s,最小年平均流量为0.085m3/s,多年平均流量为0.93m3/s,一年内最大断流时间为250d,多年平均断流时间为

16、94d。(2)地下水项目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三种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是拟建公路沿线分布的主要地下水类型,其含水层岩性是新生界沉积的砂、卵砾石层,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是侧向径流和灌溉。埋藏较浅,沿线0m40m为孔隙潜水,40m以下为孔隙承压水。2.1.7 声环境拟建公路位于忻州市市区东南方向的农村地区,区内有北同蒲铁路支线、忻宏线等交通干线经过,无大型工矿企业分布,评价范围内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2.1.8 环境空气拟建公路沿线区域现状为农村地区,无大型工矿企业分布,主要环境空气污染源为县道忻宏线、城晏线和乡村道路汽车尾气、道

17、路扬尘以及人群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总悬浮颗粒物等。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评价等级依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和沿线地区环境特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01、HJ/T2.3-93、HJ2.2-2008、HJ2.4-2009、HJ610-2011、HJ19-2011)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各专题的评价等级见表2.2-1,社会环境影响评述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的要求进行。表2.2-1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及依据环境要素评价等级划分依据生态三级工程占地范围小于2km2,且路线长度小于50km;工程影响区域不涉及重要和特殊生态

18、敏感区声环境一级沿线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级增高量在5dB(A)以上 地表水环境三级产生的污水成分简单且为非持久性,污水排放量1000m3/d地下水环境简要分析工程主要为填方路基和桥梁工程,无隧道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无污水排放,公路正常运营对区域地下水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环境空气简要分析沿线无集中式排放源(2)评价范围根据拟建公路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2.2-2。表2.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社会环境项目直接影响区-忻州市忻府区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沿线取土场、施工场

19、地等临时占地范围地表水环境一般路段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范围的主要河流;跨越河流的评价范围为桥位上游100m至下游1000m范围的水域地下水环境公路沿线松散岩类孔隙水声和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措施3.1 社会环境3.1.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忻州市城市规划区、沿线被征地居民生活质量等。3.1.2 社会环境现状拟建公路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南关街办和西张乡境内(忻州市区东南部),处于忻州市城市规划区边缘,为忻州市规划的东外环路,不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1.3社会环境主要影响拟建公路建设符合山西国省干线公路网规划和忻州市交通发

20、展规划,符合忻州市城市规划,有利于忻州市城市建设和周边乡镇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周边城镇环境,吸引招商引资,公路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公路、铁路、农田灌溉设施等现有基础设施的影响,合理设置了桥涵工程,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扰影响;项目不涉及居民房屋拆迁,其征用土地将对项目区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3.1.4 社会环境主要保护措施(1)依靠项目沿线各级政府做好征地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将被征用土地户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他们的生活至少不低于项目建设前的水平。(2)施工便道选址应结合地方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地方政

21、府和沿线村委会充分协商,合理确定路线走向,以便施工完毕后用作农村公路。(3)施工期间周边附近现有公路将被用作项目主要的施工便道,交通负担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承包商应与当地交通、公安部门充分协商,合理堆放建筑材料,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尽量减少公路施工对现有交通的干扰;因工程需要局部阻隔道路时,需设置临时便道与原道路接通。(4)施工前详细调查沿线农田灌溉设施分布情况,对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对农田灌溉设施的破坏和干扰,若需破坏或干扰农田灌溉设施,需与当地村委及村民协调,通过改移灌溉设施等途径确保沿线正常农田灌溉不受工程建设的影响。(5)施工现场悬挂施工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工程负责人、施工许可证

22、和投诉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各界和居民监督;施工单位应配备12名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6)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应立即停工,并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以防文物丢失。文物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文物抢救工作。3.2 生态环境3.2.1生态保护目标主要包括自然植被、野生动物、耕地、永久用地剥离的土壤以及沿线临时占地的植被和土壤。3.1.2 生态现状(1)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植被类型主要有阔叶林、灌草丛和栽培植被三种,其中栽培植被分布面积占总占地面积的90%以上,灌草丛和阔叶林分布面积小。灌草丛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物种有狗尾草、青蒿、芦苇等;阔叶林物种大部分为杨树,栽培植被有玉米、谷子、莜麦、马铃薯等。(2)

23、拟建公路沿线野生动物以爬行类、啮齿类等常见种类为主,公路两侧300m范围内无国家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3)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评价范围总土地面积的82.40%。沿线基本农田保护率82.75%,人均耕地面积0.26hm2/人。(4)拟建公路沿线农田景观和河流景观的敏感性中等、阈值低、景观质量较好,是项目建设中应重点保护的景观类型。3.1.3生态主要影响(1)拟建公路对自然植被的破坏面积小,全部为灌草丛,同时将破坏少量四旁林,树种以杨树为主。区域现有植被类型组成及分布格局不会因公路建设而发生改变;受影响的植物物种分布广泛,公路建设对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4、小。(2)拟建公路永久占地18.23hm2,全部为耕地,其中基本农田15.09hm2,对耕地资源有一定的影响,要求缴纳耕地补偿费,由当地国土部门通过开发复垦等方式补偿项目造成的耕地损失,可实现占补平衡。(3)拟建公路全线均为填方,工程需借土26.52万m3,无弃方。全线共设置取土场1处,临时占用荒地2.0hm2,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取土结束后覆土进行复垦。(4)拟建公路除取土场外,其它临时工程共占地5.95hm2,包括施工场地占地1.4hm2、施工便道占地4.55hm2。临时占地对农业生态和自然植被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对施工场地清理平整、覆土,恢复植被或进行复垦;对施工便道先硬

25、化,防止扬尘和泥泞,施工后及时铲除硬壳,恢复植被或进行复垦。(5)拟建公路对沿线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对农田景观和河流景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6)拟建公路建设施工及营运期对生态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落实报告中提到的占用耕地、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合理绿化,以及取土场、其它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措施,其生态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并能为环境所接受,不会降低当地环境质量。3.1.4生态主要保护措施(1)公路选线执行最严格地耕地保护政策,减少征地拆迁和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坚持灵活地运用技术指标,减少公路建设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的理念。(2)工程总体布局坚持“宁填

26、勿挖、宁桥勿填”的原则,采取了充分利用旧路等设计手段,有效地减少了工程占地面积和土石方量。(3)开展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对公路路域范围进行植被恢复设计,同时要求绿化树种、方案设计与区域现有公路绿化带相协调。 (4)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5)路基施工和取土场应尽可能保护表层有肥力的土壤,施工前将表层30cm土壤剥离,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后期用于绿化覆土。(6)砂石料均采取外购方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注意选择有开采手续的合法砂石料场供应商,并在砂石料购买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外购砂石料场的选址应尽量选择位于路线200m以外,以减少砂石料场

27、对生态和公路路域景观造成的影响。要求从合法手续和符合环保要求的单位供货,禁止在河道内非法取砂。(7)施工单位和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坚决禁止捕猎任何野生动物;同时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8)拟建公路建设中要求尽量对路域范围的树木进行移植,减少破坏。同时要求建设单位对路线所占用的树木及时进行补偿,一方面主管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照公路征地补偿中砍伐树木补偿标准加以补偿,另一方面通过绿化措施加以补偿,尽量保证林地覆盖率。(9)防沙治沙 保存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熟化土,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对于建设中永久占用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在其它土壤贫瘠处铺设以种植树木;临时占地

28、在施工前也应保存好熟化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熟化土,复种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积极开展节水型林草带建设和沙化草原治理,加大沙化耕地退耕还林和荒山荒沙造林种草力度,实施防沙治沙工程。(10)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在施工结束时对各类临时用地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对于有进场耕作条件的土地尽量复耕利用,无条件的则种植乔灌草进行植被恢复。本项目对1处取土场、1处施工场地以及施工便道进行生态恢复。 取土场拟建公路取土场为台地取土场,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取土,杜绝任意从规定范围外取土;取土场取土要做到边开采、边平整。本项目取土边坡采用撒草籽的方式绿化

29、,取土迹地进行复垦。取土场复垦面积2.0hm2,详见表3.1-1。表3.1-1 取土场恢复措施一览表序号位置复垦面积(hm2)恢复方法S1豆罗镇韩沟村西侧约5502.0台地取土场,取土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临时堆放;取土时沿沟坎边取土,取土后底面覆原表层土,进行复垦,边坡进行绿化 其它临时工程措施项目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其它临时工程选址的环保要求如下:a.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尽量减少施工便道的修建数量。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绿化恢复植被或进行复垦。b. 施工场地使用结束后及时进行清理施工痕迹,平整后进行土地整治,恢复为耕地。其他临时工程经过具体恢复措施后,共恢复耕地面积5.95hm

30、2,见表3.1-2。表3.1-2 其它临时占地恢复一览表序号位置桩号工程类别恢复面积(hm2)备注绿化复垦1K0+100左侧5m施工场地01.4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平整后覆30cm表层种植土,进行复垦2/施工便道04.55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新修便道砂砾,覆30cm表层种植土,进行复垦3合计05.95-3.3 地表水环境3.3.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牧马河(豆罗入滹沱河口)。3.3.2地表水环境现状拟建公路跨两次越牧马河(豆罗入滹沱河口段),其规划主导功能为农业用水。调查期间,公路跨越牧马河处水面宽约2m3m,流量小。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牧马河监测断面中CODcr、氨氮

31、、BOD5能满足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中环监类标准的要求,pH、石油类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标准的要求。3.3.3地表水环境主要影响(1)拟建公路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全部处理后回用,不外排,不会对牧马河产生影响;跨河桥梁基础施工将扰动牧马河河床,钻渣处理不当或机械油污遗漏可能进入水体污染河水。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管理,妥善处置钻渣,加强机械维护,拟建公路施工对牧马河的影响小。(2)营运期间不设置收费站等附属设施,无污水排放。3.3.4地表水环境主要保护措施(1)跨河桥梁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桥梁基础施工宜选择在非汛期,并采用围堰施工工艺。 在保证工程质量下缩短施工时间,划定施工范

32、围,减小扰动影响;施工期间加强管理,禁止生活垃圾和油污染物进入水体或洒落入河床。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将河床恢复原貌,防止河床变形或造成新的冲刷。 桥梁施工中禁止施工废水排入河流。对桥梁基础施工污水,不准直接排入水体和附近农田,要求设置沉淀池,泥浆循环使用,严禁将废泥浆直接在水体中排放。钻渣晾晒后全部用于填筑路基,禁止随意弃于河道及河滩地。 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2)施工场地及施工营地水环境保护措施 严禁将施工场地设置在河道范围内,不得在河道内随意堆放施工物料和各类废弃物。 施工场地设临时沉淀池,施工废

33、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或者绿化,严禁外排;施工场地堆放的施工物料要求采取覆盖和临时拦挡措施,防止因雨水冲刷进入牧马河。 施工营地利用沿线村庄闲置房屋和旱厕,严禁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外排。 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施工机械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所有机械设备的各类废油料及润滑油等全部分类回收并存储,施工结束后可集中出售给有关废油回收企业。揩擦有油污的固体废物等不得随地乱扔,应集中填埋。(3)其他要求 拟建公路砂料要求从符合环保要求的合法单位购买,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采取篷布遮盖、拦挡等措施,防止对砂、石料进入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34、。严禁在牧马河河道范围内随意挖砂,施工应保持河道整洁,减少对河道的影响。 施工前详细调查项目占地范围内的灌溉输水管线的分布,若涉及输水管线,应与当地镇政府及村委会协商,通过改移管线或采取套管等途径保证附近农田灌溉用水的正常。3.4 地下水环境3.4.1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沿线无工程建设可能影响的地下水敏感目标,地下水保护目标为沿线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3.4.2 地下水环境现状项目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三种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是拟建公路沿线分布的主要地下水类型,其含水层岩性是新生界沉积的砂、卵砾石层,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是侧向径流和灌溉。埋藏

35、较浅,沿线0m40m为孔隙潜水,40m以下为孔隙承压水。拟建公路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拟建公路位于忻府区集中式水源地(豆罗水源地)下游。3.4.3 地下水环境主要影响拟建公路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跨河桥梁施工将进入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直接扰动地下水,施工废水和桥梁钻渣处理不当可能污染其水质。在通过采取围堰施工、妥善处置钻渣等措施后,跨河桥梁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小。路基工程对沿线地下水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总体上讲,只要杜绝污水排放,桥梁施工不抽排地下水,公路建设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小。3.4.4 地下水环境主要保护措施(1)宣传饮用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贯

36、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严禁随意取水,切实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沿线村庄居民用水不受影响。(2)施工场地要求进行硬化,并设置临时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3)跨河桥梁施工采用围堰施工工艺,施工期间不得随意抽排地下水,妥善处置桥梁钻渣,从源头上控制施工机械的油污污染,加强设备维护,保证施工机械和物料运输车辆工况,减少油污的跑、冒、滴、漏。(4)严禁随意在牧马河河滩堆放施工物料和施工废料,尤其是含化学物质的施工物料禁止堆放。(5)公路施工严禁进入忻府区豆罗水源地保护区范围从事取砂等任何施工活动,确保工程施工不影响水源地环境及饮水安全。(6)工程用水若取自沿线村庄,要求和当地政府部门、

37、村民协商解决,不得随意取水;施工中不得蓄意破坏水井及相关设施,不得在东石村周围堆放建筑材料和废渣。3.5 声环境3.5.1声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有2处村庄,为东石村和木芝村。3.5.2声环境现状拟建公路位于忻州市市区东南方向的农村地区,区内有北同蒲铁路支线、忻宏线等交通干线经过,无大型工矿企业分布,评价范围内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根据现状噪声监测结果,评价范围内的东石村和木芝村声环境现状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3.5.3声环境主要影响(1)施工机械与设备噪声为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其影响范围为白天距施

38、工场地70m以内,夜间则达220m,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2)根据噪声预测结果,按4a类标准评价公路营运近期、中期、远期昼间达标距离均小于20.0m,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36m、38.8m和41.1m;按2类标准评价公路营运近期、中期、远期昼间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36m、44.3m和52.9m,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62.9m、69.1m和73.5m。(3)根据噪声预测结果,评价范围内的东石村和木芝村昼间和夜间营运近期、中期和远期环境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4)拟建公路右侧忻州市城市规划区,根据预测结果,公路沿线的噪声防

39、护距离营运近期最少应不小于62.9m,营运中期不小于69.1m,营运远期不小于73.5 m。在进行城市规划修编时,建议规划部门将临路地段规划为工业、商业、运动、休闲娱乐、仓储、停车场等各类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3.5.4声环境主要保护措施(1)施工期 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减少夜间(22:0006:00)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而必需夜间连续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得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并事先做好宣传工

40、作,最大程度的缓解噪声影响。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道路,选择的施工便道和其它临时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学校和居民区。 承包商应根据劳动卫生标准,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作业时间,做到轮流操作筑路机械,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环境作业,给工人恢复听力的时间,并对机械操作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建设单位应在沿线各施工标段设置公众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业主应及时会同当地环保部门给以解决,以免产生环保纠纷(2)营运期本项目在改善区域交通条件的同时,难免也会对周边环境增加新的噪声污染源。本报告要求严格按照环发20107号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进行声环境保护。根据预测,沿线声环境敏感点营运中期环境噪声均不超

41、标,不需采取降噪措施,但是考虑到忻州市城市规划区的分布,声环境保护提出以下要求:(1)合理规划布局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合理规划地面交通设施与邻近建筑物布局。根据本报告路段预测结果和等声级线图,公路沿线的噪声防护距离营运近期最少应不小于62.9m,营运中期不小于69.1m,营运远期不小于73.5m。在修编忻州市城市规划区时,临近项目区域应预留一定的噪声防护距离,同时不宜将临路建筑物规划为居住、教学、医院、疗养等用途,而是规划为工业、商业、运动、休闲娱乐、仓储、停车场等各类设施用地。 在项目建成后,在项目邻近区域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间隔必要的距离、传声途径噪声削减等有效措施,以使室

42、外声环境质量达标。(2)路面交通噪声源的控制 加强交通管理,设置限速标志和严禁超载标志。 经常养护路面,保证项目的路面清洁,维持道路良好路况。(3)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结合城市规划,加强项目两侧绿化工作,形成一定面积的绿化带。3.6 环境空气3.6.1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拟建公路沿线共有环境空气敏感点2处,为东石村和木芝村。3.6.2 环境空气现状拟建公路沿线区域现状为农村地区,无大型工矿企业分布,主要环境空气污染源为县道忻宏线、城晏线和乡村道路汽车尾气、道路扬尘以及人群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总悬浮颗粒物等。根据忻州市开发区环境空气例行监测资料,区内PM10、NO2、SO2监测值均能满足环境空

43、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3.6.3 环境空气主要影响(1)拟建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时拌和扬尘、储料场扬尘、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漏散造成的扬尘、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沥青拌合站和路面铺浇沥青的烟气等,其中施工扬尘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大,要求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全线设置拌和站1处,基层和沥青拌和站合建,拌和站周围500m范围内无村庄等敏感目标分布,其选址符合环保要求。(2)拟建公路不设置收费站等产生大气污染物的附属设施,营运期间汽车尾气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3.6.4 环境空气主要保护措施(1)施工期沥青烟气防治措施 选用先进的设备,建议采用4000

44、型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选址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避开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并选在距离居民区300m外的下风向处。 要求沥青拌合作业机械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除尘装置,要求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要求对沥青搅拌站的操作人员实行卫生防护,为其配备口罩、风镜等,加强劳动保护,使其身体伤害减至最小程度。(2)施工期防尘措施 项目取土场和施工场地的设置考虑到了对附近村庄的影响,其周围500m范围内均无村庄等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分布。 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罐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严禁运输途中扬尘、散落,必须加盖毡布。 粉状筑路材料堆放地点选在附近村庄主导风向下风向,

45、距离在200m以上,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堆放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设置围栏,施工单位应配备一定的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及主要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防止尘土飞扬,遇恶劣天气加盖毡布。 对施工、运输道路表面采取硬化措施,定期洒水,在干旱大风天气应加强洒水,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另外,施工便道应充分利用现道路以及铺设石屑、碎石路面,控制机动车轮碾压的影响,从根本上减少扬尘的污染。 对取土场场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包括临时覆盖、及时进行生态恢复等,防止生成新尘源,临时堆土采用编织物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 施工人员炊事及取暖设备建议使用自带的燃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严禁砍伐植物做薪材。 所有施工区域必须严格按照晋环发

46、2010136号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及时缴纳扬尘排污费。(3)营运期措施 建议结合忻州市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及现有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在靠近公路两侧多种植乔、灌木。这样既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工作,要求采取加盖蓬布等封闭措施。 建议规划部门在制定和审批城镇建设规划时,对在公路附近建设住宅、学校、医院、疗养院等敏感建筑物加以限制。3.7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分析3.7.1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1)拟建公路营运期的环境风险因素主要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2)拟建公路建成后牧马河1号、2号大桥各预测年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较小,约为0.01110.0148次/年,但要通过采取加强运输管理、限速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小事故风险。3.7.2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预防管理措施 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最主要措施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