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框架结构设计论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18894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框架结构设计论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某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框架结构设计论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某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框架结构设计论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某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框架结构设计论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某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框架结构设计论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框架结构设计论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框架结构设计论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献综述系 别:土木工程与建筑系专业年级:土木工程07级(1)班姓 名:郑阿勇学 号:20070911141指导教师:王德华职 称:副教授2011年3月1日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之框架结构设计综述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

2、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2

3、.关于框架结构特点阐述2.1关于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

4、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框架结构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即承受竖向荷载,有承受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等侧向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计算时不考虑填充墙对框架抗侧的作用,因为填充墙的布置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填充墙常常采用轻质材料,或在柱与墙之间留有缝隙仅通过钢筋柔性连接。但当填充墙采用砌体墙并与框架结构为刚性连接时,例如砌体填充墙的上部与框架底部之间充分“塞紧”,或采用先砌墙后浇梁的施工工艺时,则

5、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将发生侧向变形,填充墙将起斜压杆的作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刚性填充墙对框架侧向刚度有较大的贡献,但要注意尽量使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对称,以免地震时产生过大的整体扭转。2.2框架结构之节点构造要求节点设计是框架结构设计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节点设计应保证整个框架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且便于施工。在非地震区,框架节点的承载能力一般通过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对装配整体式框架的节点,还需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受力明确,构造简单,安装方便,又易于调整,在构件连接后能尽早地承受部分或全部设计荷载,使上部结构得以及时继续安装。1) 、材料强度框架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柱子的混凝

6、土强度等级。在装配整体式框架中,后浇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预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5Mpa。2) 、截面尺寸如节点截面过小,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配置数量过高时,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顶层端节点将由核心区斜压杆机构中压力过大而发生核心区混凝土的斜向压碎。因此应对梁、柱负弯矩钢筋的相对配置数量加以限制,这也相当于限制节点的截面尺寸不能过小。3) 、箍筋在框架节点范围内应设置水平箍筋,箍筋的布置应符合对柱中箍筋的构造要求,且间距不宜大于250mm。对四边均有梁与之相连的中间节点,节点内可只设置沿周边的矩形箍筋,而不设复合箍筋。当顶层端节点内设有梁上部纵筋和柱外侧纵筋的搭接接头时,节点内水平箍筋的

7、布置应依照纵筋搭接范围内箍筋的布置要求确定。4) 、梁柱纵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框架中间节点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该钢筋自柱边伸向跨中的截断位置应根据梁端负弯矩确定。当柱截面高度足够时,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伸入节点,当柱截面高度不足以布置直线锚固长度时,应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伸至节点外边并向下弯折。梁下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的锚固要求与中间节点相同。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在节点中切断,柱纵筋接头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层高中间等弯矩较小的区域。框架顶层端节点最好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使用,亦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及其附近部位搭接。2.3框架结构

8、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空.但房屋横向刚度较差,同时进深尺度受到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纵横向框

9、架混合承重方案是沿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有框架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纵,横向框架梁共同承担.它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2.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构造及配筋 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双向板,由于在两个方向受到支撑构件的变形约束,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的弯矩大大减小。文献5中提到为了利用这一有利的因素,规范允许对四边与梁整结板,起弯矩的设计值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折减。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由于挠度不另作验算,双向板的板厚与短跨跨长的比值应满足:简支板、连续板 、双向板按照弹性理论方法设计时,所求得的跨中正弯矩钢筋数量是指板的中央处的数量,靠近板的两边,其数量可以逐渐减小。考虑到施工方面,将板

10、的两个边方向上各分为3个板带。两个方向的边缘板带宽度军为均为短边长度的1/4,其余则为中间板带。在中间板带上,按跨中最大正弯矩求得的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均匀布置;而在边缘板带上,按中间板带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一半均匀布置。2.5框架梁和柱的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 框架梁配筋的人工调整,其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问题。文献5中提到当裂缝宽度超限时,首先应考虑将大直径的钢筋改用小直径的钢筋验算,如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应增大梁的配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的要求。为了保证“强剪弱弯”,可进行以下几项调整:一是适当增大梁端截面;二是适当增大梁端箍筋直径,加密箍

11、筋间距;三是梁端负弯矩钢筋不放大,梁跨中受拉钢筋适当放大1112倍;四是按构造要求对跨度7m的框架梁增加弯起钢筋。在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因此,文献6中认为框架柱配筋应进行如下调整:一是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对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取较大值方向的配筋,并采用对称配筋;二是控制柱单边方向钢筋的最少根数。四是选择井字形或菱形的框架柱箍筋形式,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五是由于多层框架电算一般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较大以及地基为软弱土层或地

12、基土层不均匀时,可适当再稍放大框架柱的配筋。2.6周期折减系数的取用 进行框架结构的周期和刚度计算时。往往忽略框架填充墙的影响。但实际情况中填充墙(砖砌体)在早期弹性工作阶段参与工作的能力是较大的。使结构实际的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实际的周期小于计算周期,地震作用计算偏小。结构设计偏于不安全。文献12中认为为了避免较大误差,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计算周期应该进行折减。一般情况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 当填充墙为砌体时,取0607; 为轻质砌块或砌体填充墙较少时, 取0708; 当填充墙为轻质墙体板材时,取09;无填充墙的纯框架取10。可以看出,填充墙的刚度越小对框架的周期影响越小,吸收地震作用的能力也越弱

13、.3.结语 由于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大、平面布局灵活多样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使用个性化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框架结构(住宅、公共建筑)将会得到较大发展。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对所有计算结果认真分析、判断,准确无误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综上所述,对于我来说,在做毕业设计(某行政办公楼)时,要根据规范以及实际的环境,选取构件参数和设计参数.此外,还要多了解一些结构细部构造等设计.通过查看规范,杂志等文献资料,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争取将毕业设计作好.参考文献1 王光友.浅谈框架结构

14、设计中的几点经验D.安徽: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2003.2 蓝宗建,朱万福.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二版3 赵国藩.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7 4 陈仁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初探J.建筑技术与应用,2/2004.41-42.5 常卫东,陈义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纵向裂缝的分析和处理J. 山西建筑, 2006年 32卷 8期;118-119.6 叶劲彤 叶靖.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建筑结构 2002,32(10)7 陈翠荣.框架结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山西建筑 第33卷第4期2007/28 王崇

15、山,刁延军.浅谈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D.安徽: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2003.9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10 孙海涛,张芳,杨龙婴.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心得D.新疆: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规划建筑分公司,2006.11 Mita A and Yokoi I(2001).Fiber Bragg Grating Accelerometer for Building and Civil InfrastructureC.Procof the SPIE Vo1 4330Sma rt Systems for Bridges,Structures,and Highways,PP479-48613 朱伯龙,张琨联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186-210.14 沈蒲生等.混凝土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3-15715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