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测量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19735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测量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测量施工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山国际新城H1-2区一标段工程高 层 定 位 放 线测量施工方案编 制 : 审 核 : 批 准 : 中铁二局东山国际新城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测量工作准则1二、东山国际新城H1-2区施工测量特点分析3三、技术、人员、设备准备4四、平面控制网的测设5五、高程控制网的测设6六、0.000以下的轴线控制测量6七、0.000以下的标高控制测量7八、0.000以上的轴线施工测量7九、0.000以上的高程传递8十、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9十一、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9十二、测量复核措施10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0十四、测量管理制度11一、测量工作准则(一)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1、先整

2、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设。2、选用科学、简捷和精度合理、相称的施测方法,合理选择、正确使用仪器,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3、严格审核原始依据(设计图纸、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4、建立一切定位、放线工作要经自检、互检合格可申请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用于管好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实测时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及时保护好桩位。5测量人员要紧密配合施工,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二)施工

3、测量验线的基本准则1、验线工作要主动。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防患于未然。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主要是设计图纸、变更协商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应为原始资料,最后定案的应是正确、有效的的资料 。3、验线使用的仪器和钢尺,要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核定。4、验线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精度要适应验线要求的需要,并校正完好; (2)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要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3)验线本身要进行附合(或闭合)校核。5、独立验线,即验线人员用仪

4、器和测法,要尽量与放线工作人员不同。6、验线的主要部位: (1)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 (2)主轴线与其控制桩; (3)原始水准点、引测标高点和0.000标高线; (4)放线中精度最薄弱的部位,以考查放线的精度。7、误差处理,即验线结果与原放线结果之间的误差处理。 (1)两者之差若小于1/2限差,可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2)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1/2倍限差,可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3)两者差超过2倍限差,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是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二、东山国际新城H1-2区施工测量特点分析(一)、东山国际新城H1-2区一标段工程建筑面积很大,因此测量组的任务很重,为了能圆满的

5、完成测量任务,当施工楼层砼浇注完需要放样时,各工区的施工员要配合测量组进行控制线的投测,控制线投测完毕后,测量组进行复核,复核满足规范要求后交于工区施工员,由工区施工员带领工区的测量人员进行细部施工线的放样。在每次控制线投测前,工区应组织人员对内控点投测预留洞进行清理,把挡住洞口的障碍物清除,使内控点能顺利的引测到施工层楼面上。(二)、施测特点分析1、本工程建筑面积较大,且建筑平面布置复杂多变、高度不一,需测设数量较多的控制点,整体测量放线工作量大。2、本工程10#和11#楼为17层、12#和13#为24层、23#28#为5层,最大高度78.1m,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其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

6、求竖向投测精度高。3、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短,为保证工程整体性和各局部施工的精度要求,需采取妥善措施,使主要控制网点准确牢固地保留至工程竣工。4、施工项目多,存在立体交叉作业,为保证工序相互配合、衔接,施工测量工作要与设计、施工等方面密切配合,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5、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因测量放线的差错造成损失,必须在各个阶段各主要部位做好验线工作,并要在审查测量放线方案和指导检查测量放线工作等方面加强工作,避免返工。三、技术、人员、设备准备鉴于本工程结构复杂性,施工中设专职测量技师协助技术负责人作好工程测量工作,配备专业测量仪器,并将测量工作作

7、为工程施工重点之一。1.技术准备:组织一支测量小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测量工程师主测,测量结果至少检测校核一遍,并绘制施测记录。施测人员应全面熟悉总平面图和各子项工程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弄清轴线尺寸和楼层标高及各子项工程期间相关尺寸与建筑规划用地红线的关系,并根据现场条件制定各阶段的施测操作方案。2.人员组织:测量组长:1名测量技术员:3名测工:6名高程的测量首先从基坑边设置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各栋楼的竖向钢筋上,每栋楼视面积大小引测36个水准点到楼层内,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交给工区施工员,由工区施工员带领工区的测量人员进行细部施高程的测量。0.000以上高程的测量先由测量组人员给每栋楼引测两

8、个高程点到施工层的外墙或柱子上,分别引测两次,两次引测的高程点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交给工区施工员,由工区施工员带领工区的测量人员进行细部施工高程的测量。3.设备配置表6.1测量仪器配备情况一览表序号测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全站仪NTS302B台12电子经纬仪DT202C台13自动安平水准仪DS32台24激光铅垂仪JDA96台15塔尺5M把86钢卷尺50M把25M把20四、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与有关部门办理测量控制点复测与交接工作,对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强制检验作好技术交底工作。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

9、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砼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3.场区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基础平面图采用极坐标、直角定位放样的方法放出建筑其它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布设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五、高程控制网的测设1.根据场区水准基点(不少于6个),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2.依据水准基点,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2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永久性点的高程。3.每个施工区域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小于40米,距离建筑大于15米,距离挖土边线不小于15米。六、0.000以下的轴线控制测量1.将房

10、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定于地上,桩顶上用小木钉作为轴线位置的标志,然后检查房屋轴线间的距离,其误差不超过轴线长的1/2000,最后根据中心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放出控制线。底板及基础垫层浇好后,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再进行地下室及基础施工。2.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挖土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采用测量精度2级经纬仪,根据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校测,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3.轴线投测方法:0.00以下的基础及地下室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4.首先依据场区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平面图,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

11、导施工。5.待底板垫层完成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J6经纬仪,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平面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以此控制剪力墙位置。地下室底板完成后,复核控制桩,将轴线投放在底板上。6.经校核无误后,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七、0.000以下的标高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

12、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控制基坑开挖深度,当基坑开挖到坑底,接近设计的标高时,应用水准仪在坑壁墙上测设水平控制点,作为清理槽底和浇筑垫层的依据。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误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八、0.000以上的轴线施工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在建筑物首层内测设轴线控制网(内控法),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法。2.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为测设精度,高层每8至9层设固定基准点,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基准

13、点的埋设采用150150钢板,钢板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以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200200)。3.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多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轴线竖向投测的的允许误差:高 度(mm)允许误差(mm)每 层3H30m530mH60m104.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铅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铅直仪,调核到铅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然后在楼板开上用接收靶接收。在接收靶处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

14、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5.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九、0.000以上的高程传递1.在第一层的柱和梁板浇筑好后,从柱下面已有标高点(通常是结构0.00以上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2.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十、施工过程中测量控

15、制1.轴线及标高的测设: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结构面上,供支模板时定位使用。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浇筑砼时控制砼板面标高。2.柱垂直度检测:柱模板支好后,先在柱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3.柱顶模板抄平:柱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柱子,从柱下面已测设好的1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点于柱模板上。在板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结构完成以后在每一层使用红色油漆在墙上对轴线与建

16、筑各楼层+1.00米,标高线作出统一标识。十一、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建筑物角点精度控制为了保证建筑物角点精度,保证建筑物总体垂直度,在0.00以上各层轴线投测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后,利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将建筑物角点与主轴线投测到墙体或柱体的外立面,并弹墨线标记。每层允许轴线偏差不超过2mm,并保证每个立面投测的轴线至少3条。2、楼板标高控制楼层标高检测主要注意以下几点:a.支模架水水钢管、楼板模板高度复核;b.浇砼时设板面+1米标高线复核;c.浇砼时采用钢十字控制浇砼厚度。十二、测量复核措施1、每层的控制导线放出后,用经纬仪采取角度交汇法检测控制导线之间的关系,再用钢卷尺检查平行的两条控制

17、导线之间的距离,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轴线及细部施工控制线的放样。2、轴线及细部施工控制线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卷尺进行复核,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交于下到工序施工。3、本工程由于单层面积巨大,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时高程的准确性,要认做好高程引测后的复核工作。首先从基坑边设置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各栋楼的竖向钢筋上,每栋楼视面积大小引测36个水准点到楼层内,每次引测完后再由另外一个测量人员进行复核,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交由工区测量人员进行细部施工高程的测量,细部施工用的高程施测时以30平方米一个点为宜,细部施工用的高程施测完后先由工区测量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测量组进行复核,复核符合规范要

18、求后方可用来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为了检查主体结构的细部放样的准确性,在每栋楼的四大角把墙、柱的边线引到外墙上,每层楼的细部线放样后就把四大角的墙、柱的边线引测到外墙上,然后用线锤吊到下一层与上次引测的墙、柱的边线进行复核,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把两点间弹一条墨线,以便下次施工放样后进行复核。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送计量所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2、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必须保持干燥,无尘土。3、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十四、测量管理制度1、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及变更设计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行放样。2、所有测量人

19、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及现场的实际位置,并经常巡视控制点的保护情况,提醒附近施工人员注意对控制点进行保护。3、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交流。4、经常与总工和工区技术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部位及尺寸,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5、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保持仪器的清洁,灵敏,并定期进行自检。6、所有测量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并进行良好的保存。7、施工测量管理表工作序号工作内容测量负责人项目副经理测量技术员测量班长测工1测量方案编制2测量方案批准和特殊决策处理3测量方案实施保证4测量设备的购置和检测5测量设备和保养、保管6测量设备的正常使用7测量方法掌握8测量条件完善9测量记录签字10测量表格、图文归档11研制纠偏方案,测量终值分析 直接负责 间接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