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19757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14合同段隧道衬砌防水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施工单位: 中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北京路桥通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编制日期: 2014年7月11日 第一章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国家高速公路包头至茂名线(G65)陕西境黄陵至延安公路扩能工程LJ-14标段,起讫里程为YK94+300、ZK94+350K96+900,为新建双向六车道公路,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全线采用分离式路基,路基宽度16.75,横断面布置;左侧土路肩0.75m,左侧硬路肩1.0m,行车道为33.75m,硬路肩3.0m(含右侧路缘带0.5m),土路肩0

2、.75m。本合同段共有1座长隧道,为分离式隧道。中马岔隧道起点位于高哨乡中马岔村附近,穿越区洞室围岩主要是第三系粘土岩和风化性砂岩,终点位于高哨乡岳屯村附近。中马岔隧道左线2184 m,其中V级围岩2163 m ,明洞21 m。隧道右线2185 m,其中V级围岩2143m ,明洞42m。隧道两侧设两道电缆槽,边沟设于线路两侧;全隧共设车行横洞2个,人行横洞3个。隧址为黄土峁沟壑地貌,海拔高度约在1105-1350米,区内沟壑林立隧道顶部刺槐、灌木等植被发育。隧道明洞段采用30cm粘土隔水层作为第一道防水线防止地表水渗漏,明洞衬砌外铺设三油两毡为第二道防水措施;暗洞隧道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敷设

3、一层复合防水板(1.2mm厚EVAECB防水板+土工布),防水板敷设范围隧道拱顶至边墙下部引水管;施工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加S8V缓膨胀止水条防水,注意安装前务必保持二次衬砌干燥,并覆盖全部接缝长度;变形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复合使用,其主要技术指标及施工工艺详见相关技术标准。沿隧道环向间隔1米设置一个8的钢筋卡用来固定止水带。由于施工工艺的原因,二衬衬砌在纵向存在纵向施工缝,凡是在纵向施工缝处均需设置S8V缓膨胀止水条,设计中暂按3道考虑。1、 地形地貌 本项目地处陕西省西北部,属黄土梁峁沟壑地貌,该区域海拔约在10501300m,主要分布河流为洛河,区内沟壑林立,山体顶部刺槐、

4、灌木等植被发育。2、地质概况洞室围岩主要第三系粘土岩、侏罗系中统强-中风化砂岩,粘土岩呈棕红色、坚硬状,含钙质结核,遇水、暴露易开裂崩解,具膨胀性;侏罗系砂岩产状近水平,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裂隙块状结构。岩土体波速Vp=1.22.0kms,围岩稳定性差,洞室开挖洞顶极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的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地下水贫乏,开挖过程中可出现滴水、渗水现象。 3、水务特性 地表水主要为洛河,流向总体为由西向东。流域径流流量小,比降大。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补给,遇大气降雨量较大时河水暴涨,水流湍急,冲刷破坏严重。4、气象特性本项目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半湿润

5、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早晚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8.69.4,元月最冷,平均气温-5-8,极端低温-22-25.4;七月均气温21.424.8,极端高温3639.7。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552.6631毫米,春季干旱少雨,多大风扬沙;夏秋季温湿多雨,降雨量占全年的60%,且以暴雨、阵雨为主,历时短,降雨量大,易形成黄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潮湿系数较小。最大冻深65cm。第二章 作业指导书编制说明一、编制说明国家高速公路包头至茂名线(G65)陕西境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14合同段中马岔隧道ZK94+495ZK96+679,YK94+510YK96+695;隧道全长

6、4369m范围内的隧道开挖工程,对隧道开挖安全技术的完成及缺陷修复,达到交通部颁发的现行的交付验收标准,并办理交验为止的全过程。二、编制依据1、 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工期、进度要求和投资安排;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6、 本工程有关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规程和规则、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7、 上场施工队伍的编制、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机械车辆配备、综合生产能力; 8、 本企业能掌握的施工技

7、术、施工工艺和积累的施工经验。第三章 施工方法及措施隧道工程安全专项作业指导书1、工前危害辨识安全作业指导书危害辨别安全作业流程图1.1组建编制部门:1.1.1 成立编制小组,由技术、安全、施工等部门组成。 危险源调查 1.1.2 工前对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调查、辨识。 1.2 编制要求 1.2.1 数据收集完毕后,开始编制。 1.2.2 危险源的辨识要包括整个施工环境和生活区域。 1.2.3 编制时间包括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施工结束。有时还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 1.2.4 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我们再对每一项危险源进行评价。 1.2.5 根据发生频率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进行管理。 1.2.6

8、对于辨识出来的中高度危险源,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及应急预案。1.3 制定措施进行下发1.3.1 根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卡控措施。1.3.2 制定完毕,下发危险源控制措施,一直交到作业层。1.3.3 作业班组根据制定措施进行规范作业1.4 检查核实1.4.1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再针对这些措施进行安全检查,核实。2、安全技术交底安全作业指导书 安全技术交底作业流程图2.1 编制下发 2.1.1 在开工前由技术部门编制后向现场负责人,班组长,作业人员下达安全技术交底。 2.2 交底要求 2.2.1 安全技术交底要考虑全面,涵盖每一个工序的整个施工。 2.2.2 在交底时,要把我们施工中的隐

9、患防范措施进行详细讲解,使作业人员清楚自己的作业环境,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该怎样去减少和预防,从而控制事故的发生。 2.2.3 安全技术交底要切合实际,通俗易懂。 2.2.4 安质部们要保留施工人员的签名原件,以备后查。 2.3 认真掌握 2.3.1 作业班组在收到安全技术交底后,仔细的阅读,牢记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3.2 在施工中发现隐患后,要对身边的同事相互提醒。 2.4 安全施工 2.4.1 作业班组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进行作业。 2.4.2 作业班组长要肩负起作业班组人员机械的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起到监督作用。 2.4.3 作业班组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对安全技术交底

10、和安全施工进行核对。 2.4.4 如果发现有实际出入的地方,要和安全人员、交底人员进行沟通,不能生搬硬套。 2.5 整改要求: 2.5.1 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安全技术交底的控制情况,给予核对检查。 2.5.2 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整改。 2.5.3 作业班组收到整改通知书以后,按照整改内容进行整改。 2.5.4 作业班组经过整改后提出验收要求。 2.5.5 安质部门开始验收,如隐患排除,整改结束。还存在问题,又重复前一个循环。3、施工场地安全作业指导书场地处理安全作业流程图3.1 施工特殊性 3.1.1 隧道施工由于它的特殊性(高湿,高危险,

11、高扬尘等),所以应该重视场地的布置。 3.2 制定规划措施 3.2.1 项目部领导要组织技术、安全等部门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查看,进行规划。 3.2.2 由技术部门绘制场地布置图,报项目部领导审核,执行。 3.2.3 技术部门及时制定场地规划措施以便进行下发 3.2.4 在措施得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到,水源排放,用电安全,环境保护等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3.3 作业注意事项 3.3.1 并由洞门向外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除自然水。 3.3.2 全面清除施工场地集土,乱石,填平凹陷处。 3.3.3 施工场地保持干净、整洁、平整,场地无积水。 3.3.4 洞门外场地,运输公路,生活驻地,办公地等地,均要进行

12、混凝土硬化处理。最大限制的控制施工扬尘的产生。 3.3.5 在适当位置修建洗车池,以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 3.4 场地保护要求 3.4.1 为了尽量保持场地的整洁,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在施工场地禁止修建临时住房,和民工生活驻地。 3.4.2 禁止在施工现在焚烧垃圾,和其他物品。 3.4.3 不得在施工场地竖立钢筋,用于晾晒衣物。 3.5 材料堆码 3.5.1 材料的堆码应有专门的库房。 3.5.2 如果材料过多,需要在施工场地进行堆放的,要尽量堆放到运输车辆的公路两侧,不得影响行车。 3.5.3 零碎材料要堆放到场地外侧,有规格形状的对方打道路两侧, 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运输。 3.5.4 在场地上

13、堆放材料后,要进行分类堆放,并设置维护。 3.5.5 安全文明检查小组适时进行检查4、火药库管理安全作业指导书火药库安全管理流程图4.1 首先选择火药库的修建地点。 4.2 手续报批 4.2.1 收集材料,报公安机关审批后,按规定要求进行。 4.2.2 在材料中要求说明库房地址,建库单位,库存量,控制措施,库管人员名单,入库以及领用制度等。 4.2.3 修建完成后通知公安机关进行验收。 4.3 库房建立 4.3.1 火药库的修建场地要求相对独立。 4.4 设置安全设施 4.4.1 库房里要安装温度红外报警器,上方安装避雷针。 4.4.2 火药库和雷管库要分开建立,并保持安全距离。 4.4.3

14、库管员是经过公安机关培训核发后的持证人员。每个库房设两套钥匙,由两名库管员分开保管。 4.4.4 库房内设防爆箱,所有未用药品和为用完药品要回收到箱内存放。 4.4.5 库房要进行封闭管理,24 小时安排人员进行看守。 4.5 火工品管理 4.5.1 领料单上要有使用人、负责人、库管员签名,火工品才可以出库。 4.5.2 库管员要仔细核对上一次火工品的使用情况,并作好废旧火工品的存放工作,到相应部门实施销毁。 4.5.3 做好收发台账记录 4.6 安全检查 4.6.1 项目部安全员,安全小组要经常的对火药库库存,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做到不遗失,收发账目清楚。5、隧道开挖安全作业指导书隧道开挖安全

15、作业流程图5.1 施工前期调查5.1.1 洞门开挖之前,要仔细查看隧道上方是否有民用建筑,电力设施和其它设备。 5.1.2 然后分析开挖和爆破时是否会影响到这些建筑和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5.1.3 如果有影响,必须提前进行拆迁和妥善处理以后才能施工。 5.1.4 根据围岩情况还要考虑是否设置管棚,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5.1.5 隧道开挖之前,要对隧道洞门的四周进行处理,清除洞门上方和四周的杂草,危石,并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放坡。 5.1.6 放坡完成以后,在适当的位置开挖截水沟,以排除洞门上方水源,对洞门的冲刷,留下隐患。 5.1.7 当坡面清理完成以后,要挂网锚喷。 5.2 施工准备 5.2

16、.1 了解地质资料,包括岩石类别、节理状况、地下水情况等。施工放样,自上而下进行洞口段路堑及洞口仰坡的开挖,清除洞口山坡和开挖边坡上的危石,及时砌筑洞口临时,永久排水工程以及挡护工程,确保洞口段路堑及仰坡的稳定。 5.2.2 根据布眼设计和施组要求,准备钻眼机具、器材,对风、水、电供应检查、落实,保证钻眼作业的需要。 5.2.3 在炸药加工房内制作起爆药包。 5.2.4 准备封口填堵泥土及器材。 5.2.5 根据施工技术放线,按照要求进行开挖。 5.2.6 洞门开挖不管是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都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5.3 开始施工 5.3.1 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

17、,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 5.3.2 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5.3.3 人工开挖土质隧道时,操作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 5.3.4 站在碴堆上作业时,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5.3.5 仰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没有完工的要对开挖面进行覆盖。 5.3.6 开挖人员不得进行上下重叠作业,高于 2 米时,要注意防止跌落。 5.3.7 施工机具禁止在洞门处进行修理。6、支架搭设安全指导书工作流程图6.1 材料选用 6.1.1 主要材料为钢管,施工前要检查材料的合格性,发现有

18、破损,裂口的,要禁止使用。 6.1.2 要对钢管表面进行清理,以确保材料的正常使用和性能。 6.2.支架搭设 6.2.1 在搭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相互间的安全距离,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6.2.2 首先清理场地,做到场地平整,结实,准备钢管下方的垫板。 6.2.3 脚手架的搭设由下往上逐层搭设。 6.2.4 在安装过程中,活动扳手尾部要用绳子系好,另一端再系在腰上,防止在操作的过程中工具掉落。 6.2.5 钢管在传送过程中,一定要拿稳,站人系好安全带,放置脚踏板,每层站人要错开,不能在一个工作面垂直站立。 6.2.6 当搭设离地高度超过了 3 米,必须设置横向、纵向连接杆,链接到固定、牢固物上、

19、设置剪刀撑。以确保脚手架的稳固。 6.2.7 如果不采用传送,那可以选择用其他运输工具,少量可用绳吊的方式。禁止抛掷。 6.2.8 采用绳吊时,绳吊下方不得站人,必要时设专人瞭望。 6.2.9 整过脚手搭设完毕后,有关人员要对脚手架进行验收,让后交付使用。由于是小型脚手架施工,验收可以使几个人查看方式,进行验收。 6.2.10 脚手架的搭设不得影响道路的通行,阻碍其他施工。 6.2.11 如果有大型脚手架施工,还要经过验算,不过隧道工程一般没有大型脚手架工程。 6.3 脚手架拆除 6.3.1 施工完毕,要对脚手架及时进行拆除,尽量保证道路的通畅。 6.3.2 在拆除时,要采用从上往下的方式,禁止上面还没有拆完,下面又开始拆卸。 6.3.3 拆下的钢管,不能随手往下抛掷,要采用用绳系好后往下掉的方式进行拆卸。 6.3.4 剪刀撑的拆卸不能过早,要等横向主题钢管拆到剪刀撑的一半左右,可以拆除剪刀撑。 6.3.5 连接钢管的拆卸,也要等到主管拆完后,才可以拆掉平行连接钢管。 6.4 材料堆码 6.4.1 脚手架拆完以后,要集中分类堆放到堆码地点。 6.4.2 堆放不得影响施工和行车,力求美观。 6.4.3 再派人对钢管进行维修,以备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