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会学概论小抄.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0014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社会学概论小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小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小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小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小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社会学概论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社会学概论小抄.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斯宾塞认为社会和生物有机体的区别1生物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紧密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各个分子或多或少是自由和分散的2生物体功能分化使感觉和思维能力仅仅集中在有机体的一个部分;而在社会中,意识遍布有机体各个部分,全部个体都都感到快乐和痛苦3在生物有机体中,分子是为了整体而生存,而在社会中则相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观:按照马克思观点,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基础相联系而存在。不同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社会基础,社会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体系。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2、既得物质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存在,它只有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科学性:1、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它并没有结束关于社会的真理性认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科学认识社会的道路。2、发展性和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生命之所在。3、马克思主义社会观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创造性地促进社会关系良性运行,从而推进了自身的丰富和发展。4、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在同形形色色的错误社会观的不断斗争中发展,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一种发展创造的、开放的思想体系,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在创立

3、社会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深刻性和丰富性远远超过了孔德,使之成为以后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取这不尽的思想宝库。(2)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其著作资本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的社会学鸿篇巨著。(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但有其宏观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实践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在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生产力发展到

4、一定阶段便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那时社会革命便会到来。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不能以社会意识为依据,相反,社会意识必须从社会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寻求解释。大体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几个社会形态。无论哪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前,是不会灭亡的;而新社会形态,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没有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基本观点: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开创了人文

5、区们学研究的先河。(3)创建符号互动论。(4)芝加哥学派在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也多有开创性的贡献。战后欧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2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3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4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实现社会学中国化这一目标: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三,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

6、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四,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第五,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在实际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两者的不同点有:1着重点不同。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着重事物量的方面2依据不同。定量分析依据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依据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3手段不同。4学科基础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5在研究中气息的层次不

7、同。定量分析是为了更准确的定性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等来表述,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实验的作用:一是通过实验判断社会现象间或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为某一理论提出新的假设;二是通过实验发现以往未知或尚未解释的新事实,建立新的理论。社会学的实验与自然科学的实验有哪些不同:1、实验的对象是小群体和人类的活动,而不是物,实验者和被实验者会相互影响;2、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现象或人的态度、行为特征,而不是自然现象;3、实验的条件与措施难以控制,一是实验对象难以控制,二是实验情景难

8、以控制。社会学的研究功能:1、描述性功能,是指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3、预测性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含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4、规范性功能,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的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特征:1、社会以人为主体;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9、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1社会是由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物组成的特殊关系结构;2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受规范与制度控制;3人的生活具有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人能认识和改造自然,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主要观点:社会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的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它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以这个观点来看社会,就产生了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者也称为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者相反,它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以阿奎那为代表的唯实论者认为

10、共相具有实在性,作为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中,只是当其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抽象概念,它才后于个别事物。初级社会关系的特点:1从历史上看是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中生产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2是简单和初步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关系是由简单的关系组织和发展起来的3是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是人们之间交往最密切、相互最了解和最有影响的关系。如何建立与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积极建设和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

11、建设加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用法律形式保护已经建立的新型关系和促进消除陈旧落后的社会关系。 社会学把个人与社会关系看作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人的本性是人的社会性,没有离开社会的人。脱离开社会,脱离社会关系,个人就是一个抽象。只有个人与社会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客观实在。从社会结构方面看,每一代人都生活在既定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意识与活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从个人行动方面看,每一代人都在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环境。个人与社会不能分离,那么社会学就应当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作是这个学科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人口资源的两重属性: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同其他生物群体一样,通过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

12、、衰老和死亡生命过程进行世代更替,并有着遗传变异的生物特征。这反映了人口资源的自然属性。同时,人口资源也表现出其社会属性。1人口生命过程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获得生活资料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2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总是在婚姻家庭形式中进行的,一定婚姻家庭制度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社会也通过婚姻家庭制度影响人口资源数量和质量。自然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2在意识到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其潜力的无限性3自然资源的系统性。各种自然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复杂系统。4自然资源空间颁布的不均匀性。自然资源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上,不同区

13、域的资源组合是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产物,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拥有的自然资源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具有依赖关系。另一方面,人类也改变着自然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力正在不断提高,这一方面加强了人们创造适合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能力,有助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但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开发也会破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关系:凡文化都是民族的、特殊的,因此人类文化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的特殊性

14、表现出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化的共性使各民族各国文化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从世界范围来说,文化是特殊性和共性的统一。不承认文化的特殊性,就是不尊重别的民族文化。就会产生以我为中心的大国沙文主义;不承认文化的共性,就会导致不承认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准,就会闭关自守,故步自封。习俗的形成:1、习俗根植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首先是自然环境影响习俗。自然环境包括地势地形、气候、物产和自然资源。2、习俗还和社会环境有关,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阶层地人们会有不同的习俗。3、习俗,归根到底算是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4、习俗虽是比较持久稳定的行为模式,但

15、是它也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习俗也在变。习俗的特点:1习俗根值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2习俗和社会环境有关,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阶层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习俗3习俗,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4习俗是比较持久稳定的行为模式,但是它也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习俗也在变。习俗的功能:习俗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社会规范,它的调整范围最普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习俗的作用可大可小。无论作用范围的大小,习俗的力量都是巨大的、持久的。任何一种习俗都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形成的,因此其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某种需求是否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

16、的习俗的作用是积极的。反之就是消极的,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关系不大的习俗的作用是中性的。法律的本质及特征: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有以下特征:1公正性。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得守法,违法犯罪都要受到制裁,犯同样的罪,受到同样的制裁,不能因人而异。2强制性。与社会习俗和道德不同,法律是依靠国家权力保证其施行的。法律的强制性表现在违法必究上,也表现为执法机关的判决和裁定具有强制性上。法律的社会功能1惩罚功能。法律的惩罚功能是对违法犯罪分子说的,国家要对违法犯罪分子依法追究他们的民事或刑事责任。2威慑功能。社会上有一些不安定分子存有各种犯罪心理和动机,要

17、对他们进行惩罚使这些人慑于一旦犯罪会受到法律制裁的威胁,而打消犯罪念头或停止犯罪准备活动。3教育功能。法律的教育功能是通过立法、司法和守法过程实现的。宗教和邪教的区别:邪教是打着宗教幌子的反人类、反文化的组织。说它打着宗教幌子,是因为邪教具有宗教的某些特征,如相信超经验的神和天国的存在,有宗教教条,有神圣物等。但是邪教与宗教有本质不同,首先,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其次,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作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再次,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的

18、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宗教的正向功能:1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就是涂尔干说的宗教的聚合力2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此外宗教的仪式活动还可以使人从遭受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直面人生,这对社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3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这个作用是对个人来讲的。文化传播的过程:1接触与显示阶段。一种文化特质传入后,在传入地区显示出来,被人们发现2选择阶段。人们对于出来的文化特质进行观察、批判、选择其中合乎自己价值的部分予以采纳3采纳融合阶段。把决定采纳的文化特质与本民族的文化结合起来,开始并不和谐,经过长时间的撞击和整合,外来文化特质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一体。文化冲突的根源:

19、(1)文化冲突的根源首先来源于民族性。文化原本都是本民族的,是有民族个性的。文化民族性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性格和心理气质特征。当与外来文化接触后,常常会遇到互相排斥,甚至抵制、反抗,发生冲突在所难免。(2)文化冲突的根源除了民族性之外,更有阶级性。由阶级性引发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文化传播的媒体:文化传播要有媒体,最原始、最基本的媒体是人,人的流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即使在目前信息化时代,人的流动对于文化交流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的流动包括移居、访问、互派留学生、旅游和商业往来等。书籍和其他大众传媒,如报刊、广播、电视、电话等,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当前人类已经进入

20、信息网络时代,电子网络是当代最普遍、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体,它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宽、速度快和直观的优点。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社会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具有社会的属性,这主要表现在: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性,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性,是社会化的客观依据

2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行为模式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A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人们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是衣食技能职业技能 B价值观念社会化是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C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D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E角色社会化是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社会化的内涵:1时间上,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内容上,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

22、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社会关系上,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再社会化的原因:理想社会化过程,是使人们能够适应日常社会生活的要求,按社会要求安排生活,维持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与生活秩序。然而由于个人的或社会方面的诸种原因的影响,一些人难以实现理想的社会化。有的人没有获得正常的受教育的机会;有些人虽有这种机会,却因环境影响而未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本领,甚至少数人的行为还可能背离社会价值准则,走上犯罪道路等。诸如此类现象,都是社会化失调的结果。因而需要再社会化。社会化八阶段划分法: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森在童年和社会一书中,把个人心理成长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0-1岁),发展

23、的任务在于从环境中获得基本信任感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幼儿期(1-3岁),是形成自主感而避免怀疑和羞耻感的时期;幼儿后期(3-5岁),是形成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时期;学龄期(6-11岁),是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时期;青年期(12-18岁),是形成自我同一性而克服同一性混乱感时期;成年早期(18-30岁),是形成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时期;成年期(30-60岁),是形成创造感而避免停滞感的时期;成熟期(60岁以后),是产生完善感而避免失望感的时期。继续社会化的原因: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1、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个人的现有知识、才能,都

24、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2、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个人如果不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学习,就可能被社会淘汰3、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面对个人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必须充实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经验4、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通过学习开创未来。社会化的生物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化生物因素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生物因素主要表现在:人有异于其他动物身体结构,为人发展自己社会性准备了首要先天生理要件;人有一个组织特殊的大脑,为认识世界、学习社会文化、接受社会教化提供了生理物质基础;人还

25、具有高级神经活动系统,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活动,而语言又是社会化的强有力工具和杠杆。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也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工作,建立以职业为纽带基本社会关系。二是职业不同,人们社会地位、生活过程和经济状况也不同,因而人的社会化状态呈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三是职业影响人们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因而影响人生目标和社会化目标。四是人工作过程是一种特殊社会角色调适过程,处理种种新人际关系。五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竞争、协调等意识。六是工作单位组织领导的施教,是现代社会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社区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一是通过形形色色的社区人物,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性

26、别、年龄、肤色、种族、职业、阶层、地位、经济等关系。二是通过社区生活方式,影响人们对人文地理环境和时空知识的了解。三是通过参与社区生活,了解社会的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个体的约束形式。四是社区为个人提供广阔的社会化场所和社会化服务方式,使社会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五是社区为个体提供新的社会角色扮演的机会。六是社区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能通过多种途径的文化传递,向人们传授价值标准,学会如何分辨善恶好坏,构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结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化重要途径的利弊得失:一是对文化规范的影响。它以灵活的方式、丰富的内容将世界各地的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但如果引导不好,可能

27、模糊行为规范的是非界限。二是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下,可能导致儿童人格的畸形发展。三是对学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特殊性,知识传播速度加快,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变迁,但大众传媒有时也可能因某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导向,对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

28、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们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现代化的意义:人的现代化,是当今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梯。人的现代化或现代人,不是某种单一的特质,而是有着多方面的规定性,是具有丰富多彩品格的人。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现代人更具有全球眼光和国际胸怀,更具有勇于迎接挑战和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尽管我国目前在人的现代化培养上,离“全面发展”还有不少距离,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同时,一

29、定能够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新人。人的社会化是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社会化又具有能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具有较大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个人都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表现在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符号互动论的解释原理:1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物,这些符号都是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另一事物的,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2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3我们在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

30、的过程、对当时情境意义的了解、然后决定如何行动。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动主体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交换的要素:(1)目标。社会互动的行为者各自希望通过互动所达到的目标。(2)付出。即行动者向拥有预定回报的另外一方提供行动的过程。(3)回报。行动者接受自己行动的酬答。(4)效益。即目标与回报的一致的程度。这四个要素就完成了一个互动的周期。只有一个行动周期的交换叫一次交换;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重复交换。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交换主要是由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

31、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的,因而才有了交换。一般而言,交换是使双方都受益的行为。但交换双方都不一定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为目标,双方都会为交换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在亲密关系的交往中,一个人对于另外一个人的爱情并不是完全基于某种预期的回报。但是期待回报却是这种关系的一部分。如果一直是一厢情愿、得不到任何爱或感激的回报,那么一方对另外一方的爱就会消失。竞争与冲突的异同:和冲突不同的是,竞争关心的是目标而不是对手,竞争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通常在竞争中打败竞争对手不是主要目的。和冲突相同的是,竞争的一方达到目标,而另一方面临失败;但是和冲突不同的是,很多情况下,打败竞争对手并不是主要目的。相对

32、与合作性的社会互动,竞争者通过各自的努力去获得目标,并且他们之间是处于竞赛的状态的。由于竞争具有这样的性质,我们也可以奖竞争看成是一种合作性的冲突。竞争的意义:竞争的社会意义在于从个人的角度,它可以激发个人的热情、能量,人胶在竞争中可以相互激发、相互促进;从社会角度,竞争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也是有利。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这是一促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这种自发的合作直接产生于某种情境下的实际需要,有时它直接体现为相互的援助行为。(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当自发性合作逐步发展为稳定的社会习惯,而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合作以后,我们把它称为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这是现代社会比较

33、多见的合作形式,它指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指导下一起完成某项工作。(4)契约式合作。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合作方式,它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达成协议、以契约或类似契约的方式进行合作。通常在合作者之间有比较明确的职责界定。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小群体的主要特征:(1)成员间有面对面的联系,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成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保持着直接的思想沟通。(3)具有共同认可的群体规范。初级群体的特征:(1)规模小。(2)有长期的、经常的面

34、对面互动。(3)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表现。(4)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5)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初级群体的变化趋势: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初级群体的功能出现了衰退和外移的现象。人们参与初级群体活动越来越少,初级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的联系减少,彼此的依赖程度降低,交往的时间缩短,造成初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变得松散。初级群体的这些变化,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突出表现在:对老年人的赡养与照顾问题;出现“破损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对人们的感情需要等方面带来的困难。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们普遍存在孤独感,精神

35、病患病率增长,酒精中毒与吸毒现象增多,社会上人情淡漠,等等,这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滋长,与初级群体的衰落有一定的联系。家庭的特征:1、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2、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劳动分工,即他们并不都干同样的事;3、他们进行许多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即他们相互为对方办事;4、他们共享许多事物,如吃饭、性生活、居住,即包括物质活动,也包括社会活动;5、成年人与其子女之间有着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拥有某种权威,但同时又对孩子承担保护、合作与抚养的义务,父母与子女相依为命;6、孩子之间存在着兄弟姐妹关系,共同分担义务,相互保护,相互帮助。我国现代家庭建设:家庭建设既是家庭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36、又是解决现代社会中家庭问题的积极措施。从总体上说,家庭建设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家庭物质生活建设和家庭精神文化建设。所谓家庭物质生活建设,主要是指家庭的吃、穿、住、用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谓家庭精神文化建设,其内涵不仅包括提高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调适家庭人际关系、教育子女、家政管理的能力,而且还包括提高家庭成员道德水品,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家庭建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精神建设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我国家庭的现状:家庭规模趋于缩小家庭功能有所变化一是家庭的消费功能在加强,二是家庭的生育与抚育功能的层次在提高,三是家庭的精神生活功能逐渐增加,四是家庭的事业功能不断

37、扩大家庭价值观的认识趋向现代化。家庭问题的解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家庭建设紧密相联。 利益群体的特点:首先,利益关系是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相同的利益地位和利益需要,是联结利益群体成员的根本纽带。其次,群体规模具有不确定性。利益群体的规模有大有小,人数有多有少。再次,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多样性。在有些大的利益群体中,群体成员不仅不生活在一起,甚至互相根本就不认识,但是,共同的利益使他们彼此形成心理认同。利益群体的主要类型:1、从群体目标特点上,可以把利益群体分为经济群体、政治与社会权利利益群体和社会公共利益群体三类。2、从群体组织形式上,可以把利益群体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

38、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机构性利益群体是指依照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建立起来的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是指通过结成社会团体的方式,来表达成员意识到的共同利益的群体。自组性另一群体是指那些没有正规组织、由于某种共同的利益需要、相互聚集在一起的人们组成的利益群体。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存在不是独立静止的,每一个利益群体问题处在同其他利益群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权利需要与义务承担之间的矛盾运动。在社会中,每一个利益群体都具有一定的权利需要,并为实现本群体的利益而努力。同时,每一个利益群体又必须为其他群体的权利需

39、要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而承担一定的义务。这就是利益群体互动的实质。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利益的协调:要调适各种利益群体的关系,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其矛盾和对立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除了反社会的利益群体外,其他所有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提下,生产资料与政治权力的使用以及利益的分配过程中产生的对立统一关系。因此,应该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来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法制、制度和社会政策,使人们既了解自己的利益所在,增进相互理解,使各利益群体之间自觉进行利益调整,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冲突,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

40、展。既得利益集团及其最大特点:是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为维护少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我国现阶段既得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与此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建设的步伐,是防止既得利益集团产生和存在的根本举措。利用行政性垄断造就的特殊利益集团的特征:1具有自利动机,谋求本行业、本部门、本集团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全社会财富或人民福利最大化2他们作为分利集团,借助政治资源并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经济资源的瓜分和占有,尽管其从业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很小,但占有的各种经济资源非常巨大3具有排他性,排斥其他利益集团参与竞

41、争,妨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强化其垄断地位4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能制造所谓的“政府失效”。决策、沟通和控制的关系:决策、沟通和控制这三种组织过程不是相互割裂的过程,而是在具体的现实组织运行过程中相互联系和交织在一起的,任何的组织行动都包含了这三种过程。科层制的特征:(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5)照章办事。人际关系理论对更新人们对组织管理的认识带来的启示是什么:人际关系理论对更新人们对组织管理的认识带来突破性的启示。首先,人际关系理论要求组织管理重视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认为生产效率取决于社会规范而非生理能

42、力;其次人际关系理论强调组织成员的群体微分对组织管理的作用,认为组织成员通常不是以个人身份而是以非正式群体的身份,参与到组织的活动中来的;第三,人际关系理论要求组织管理重视人际沟通,认为组织领导和组织成员之间的人际沟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都会影响组织的行动效率和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 在生产组织中,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原因并不主要是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理论反对泰罗等科学管理理论家把人看作为“会说话的机器”

43、,或人的活动仅仅受金钱的驱使,而认为人是“社会人”。权变理论基本观点:权变理论又称情势理论,其基本观点认为,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且涉及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决策方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组织的特征:1、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2、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3、组织成员的角色化。4、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私人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1)私人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私人物品。(2)私人部门的组织由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其组织资源因而亦属于私人资源。(3)私人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4)市场是私人部门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

44、动领域,也是私人部门的主要调节机制。私人部门的优势和缺陷:私人部门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私人物品方面效率最高;它的缺陷被称为“市场失灵”。1、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在市场上获得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2、私人部门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常常不考虑生产的外部成本。3、消费者并不总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好的产品或服务。4、虽然一般认为市场是提供私人物品的最好机制,但如果靠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话,那将会造成公共物品的严重不足。公共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1)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公共物品。(2)政府组织对公共事物的管理是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3)公共部门掌握的资源,属于公共资源。(4)公共部门用来从

45、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5)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第三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1)第三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2)第三部门组织独立于政府组织。(3)第三部门组织不以营利为组织目标。(4)第三部门组织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5)第三部门组织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社会制度的特征:1、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2、社会制度是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3、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4社会制度具有抑扬性。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1行为导向功能。为了使人们的角色行为保持一定程度的协调一致,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性,社会总是通过一些列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

46、行为。2、行为调控能力。社会制度的调控与整合功能是行为导向功能的强化和延伸。3、文化创新功能。社会制度作为一种整合力量,通过保存和传递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4、社会化促进功能。社会化是制度化的过程,制度化是社会化的手段和方法。社会制度形成的途径:社会制度的形成,一般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自发形成,即从民俗升格为民德,再从民德发展为制度。民俗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自然化的趋同行为,这种行为并不被人们所觉察,而是自然而然的,缺乏约束力。民俗的发展便形成民德。民德是被人们觉察到的趋同行为,它不仅得到大众的公认,而且还成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民德一经人们加以组织并使之系统化和条文化,便形

47、成制度。二是立法产生。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如政治、思想文化等制度,一般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的。社会制度的层次:社会制度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总体社会制度或者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二是社会不同领域或方面的制度,如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教育科学制度和政治制度;三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社会组织的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目前中国家庭制度的主要特征:中国目前的家庭制度兼具传统和现代双重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过渡性。(2)家庭关系和分工的过渡性。(3)家庭问题的复杂性。经济制度的内

48、容:(1)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2)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分工的规定。(3)对社会经济运行中交换活动的规定。(4)对市场运行的规定。(5)对经济活动中相互承诺的规定。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规范社会秩序。由于人类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以及利益驱动的多极化,规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十分必要。政治制度可以通过权力的作用,对社会群体活动实行协调、监督、控制,尤其是对各个社会群体在社会权力体系中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进行协调,从而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有条不紊。二是管理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涉及全体社会成员以不同利益要求为基础的共同行动

49、,如何使这些行动的目标及行动过程被限制在社会的整体目标和有序范围内,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中国爱国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1、协助人民政府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团结广大教徒,倡导本教积极进取的思想,热情参与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3帮助和推动宗教徒认真学习宗教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宗教徒的爱国主义思想及法制观念4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维护宗教徒信仰和自由的权利5办好教务,组织好正常的宗教活动6动员和组织宗教徒积极参与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7培养和教育教职人员; 开展学术研究,协助人民政府保护宗教文物古迹8发展与各国宗教徒的友好联系,增进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之中。其变革与创新,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1社会生产方式变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