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高莉敏).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0905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高莉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0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高莉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0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高莉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0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高莉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0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高莉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高莉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高莉敏).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管理学院卫生管理系 高莉敏电话:64286355 邮箱:,本课程计划,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概念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1、生产性粉尘与尘肺2、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3、物理因素与健康4、其他职业病 三、劳动过程的生理与心理(自学)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预测,2绩评定35平时成绩65考查成绩,课程安排(每单元8学时),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概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也可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

2、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二)研究对象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三)任务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病损

3、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除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等,也可影响劳动者的健康及其职业生活质量。因此,广义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还应考虑职业性因素与非职业性因素的联合作用,从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病案简介,急性砷化氢中毒,病案1(传统产业职业病危害),张某等4人,男性,处理被雨水淋湿的矿渣过程中先后突发头昏、眼花、全身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随后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尿呈酱油色,急诊入院。,诊断,病因,含砷物质与酸(水)反应可产生砷化氢,病案简介,星期一热,某棉纺厂3工人,上班后不久先后出现头昏

4、、头痛、胸闷、气促、乏力;体温3839C,出汗后症状减轻,体温下降。上述症状常于每周一上班后不久出现,至周末逐渐消退。,诊断,病因,霉变棉尘嗜热放线菌使机体产生内生致热原,病案2(传统产业职业病危害),病案简介,病案3(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1996年4月,X科技公司清洗车间女工张某(20岁)出现手指发麻,有触电感。5月,同车间又有2人出现相同症状 7月,同车间40余人手足发麻、食欲不振、行走困难,厂方迫于工人要求,其中18人被送往某私立医院诊治,未见效。工人联名上诉有关主管部门,引起政府重视,经联合调查组调查确认为正已烷中毒。,病案简介,金属烟热(铸造热),11名工人在同一车间内焊接

5、货架(镀锌水管、铁皮及角钢)6小时。其中8人于当日傍晚相继出现咽痛、胸闷、刺激性干咳,46 h后畏寒、发热,头晕、头痛、乏力关节酸痛,无鼻塞、流涕等症状。厂医务室诊断为“感冒”,经对症治疗,体温略有降低,随后再见升高而转诊。,诊断,病因,锌、镉、铜等加热过程中可产生氧化物烟雾,后者分散度高,可促使呼吸道粘膜细胞破坏、脱落、蛋白质变性,形成变态反应性致热原,使人体产生发热反应。,病案4(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病案简介,慢性汞毒性肾病综合征,有明确汞接触史(土法炼金),有典型的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尿汞明显增高,驱汞治疗后,很快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母、女三人,年龄1341岁。均因少尿,周身浮肿先后就

6、诊于多家综合性医院。尿蛋白(卅),IgG 0.754.32gL,当地医生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久治无效转院诊治。,病案5(乡镇个体企业职业病危害),诊断,依据,病案简介,病案6(临时工职业病危害),患者,男,57岁,某日化厂临时工 曾在部队国防施工,接尘14年。退伍后第16年出现咯血,当地诊断为肺结核。抗痨治疗无效,疑肺癌。经胸部X线、肺CT检查,诊断为肺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期矽肺。根据职业史、X线胸片、病理诊断综合分析,确诊I期矽肺合并结核,否定肺癌诊断。,1.发病与一定职业环境或劳动条件相关,2.群体发病,有类似临床表现,3.缺乏职业病防治理论和技术,易致误诊误治,案 例 小 结,4.

7、诊断正确,及时脱离接触,合理治疗预后好,5.职业病危害存在于现代产业各领域,涉及临床各学科,危害诸多职业人群健康。,学习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基本理论知识有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人类生存环境,生活环境,职业环境,卫生安全,不健康不安全,创造财富有益健康,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健康,2/3的人口1/3生命阶段,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的是,职业环境与职业人群健康的关系,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预防和诊治职业病。,以作业环境为对象,创造安全卫生高效作业环境,职业卫生,职业医学,对职业性损害个体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保持增进劳动者

8、健康,防制职业病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目的,职业生命阶段(20岁至60岁),老龄阶段(60岁以上),生命准备阶段(20岁前),生命阶段,第二节基本概念,1、职业生命质量,第二节基本概念,职业生命质量的定义,劳动者对工作的应答,即职业对劳动者的身心效应,包括职业满意度、身心健康和安全等称为,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创造、评价劳动条件必须从“工艺”“劳动”和“环境”入手;,改革生产工艺过程,2、劳动条件,生产工艺过程,随生产技术、原材料而改变,职业有害因素发生源,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的总体概括,即劳

9、动条件,紧张因素,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其根本措施是,3.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良劳动条件等,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为,第二节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和种类,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紧张因素 心理紧张因素,自然环境(气象条件)、厂房建筑或布局、空气质量、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等,金属、有机溶剂、有害气体等,异常气象条件、噪声等,微生物、寄生虫、有害动植物、生物 原性等,能力素质等主观愿

10、望、要求与客观环境条件、职业要求相矛盾,强迫体位、器官紧张、劳时、劳强等,粗坯(原料粉碎、过筛 配料制坯),精坯 抛光、上釉,烧制,彩绘,噪声、粉尘等,粉尘、,高温、热辐射、CO,有机溶剂,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长期坐位或站立静力紧张、职业紧张、劳动强度大、不合理作息制度等,厂房建筑面积、布局、通风、采光、照明条件空气质量等不符合卫生标准等,例如 陶瓷制造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第二节基本概念,系指 职业人群较一般人群健康,总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总体人群的现象。,4.健康工人效应(health worker effect,p3),原因,正值职业生命阶段,初次自我选择(primary s

11、elf-selection),二次自我选择(secondary self-selection),用人单位的主动选择(active selection),医学意义,掩盖职业接触的实际危害性,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和安全的不良影响,即职业性病损(Occupational disorders),5.职业性病损,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 affection,职 业 病occupational diseases,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工 伤occupational trauma,6.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第二节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

12、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统称为,职业病,医学意义,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职业性疾患(含法定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立法意义,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公布的,由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特定疾病即法定职业病。,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害物质等因素所致的疾病称“职业病”,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职业病”是人为的疾病(需赔偿的疾病),不仅是一个医学概念,同时具有重要立法意义。其诊断和处理,既应重视科学性,又要注意其政策性。,与职业有关的,由多种非特异性致病因素所致的

13、疾病。或因职业因素而诱发、加剧 或易感的疾病。,6、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多发病),法定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中暑,消化系统疾病等,尘肺,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等,噪声聋,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高温作业工人粉尘作业工人噪声作业工人,工作有关疾病举例,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可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或者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不适宜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或接触某一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即,就业禁忌(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7.就业禁忌

14、(职业禁忌),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对就业禁忌的解释是,“不适宜”是因为,职业病危害发生率增高潜在疾病加重或被诱发 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等,肝肾疾病者G-6-PD缺陷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肺结核、精神疾患者,过氧化溶血性毒物、药物,粉尘作业等,铅汞砷、CCL4、三硝基甲苯等,就业禁忌举例,禁忌接触的职业或因素,第二节基本概念,铅汞砷、农药、苯等,第 三 节,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个体(宿主),职业性有害因素(病因),作用条件,职业损害,决定损害性质和程度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包括接触机会、进入途径、接触强度和防护措施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包括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年龄、性别

15、,生理和健康状况,个体行为生活方式等。决定个体易感性的主要因素是,病因、宿主和作用条件,化学结构,接触强度,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包括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毒性,1、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三要素,2、病因、宿主和作用条件三要素构成因果链即可能发生职业性损害,3、有效预防职业性损害的基本措施是,控制病因保护易感者消除作用条件,第三节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病因明确,因去病消,可预防,有一定剂量反应关系;,群体性发病(发病集丛,cluster);,早发现、早防治预后好,2、职业病发病的特点,3、职业病诊断原则、依据和分析方法,3.1诊断原则,资料齐全综合分析动态观察集体诊断(获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执业医

16、师3名以上),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它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3.2资料齐全,接触资料,致病因素接触史,职业接触史,非职业接触史,病因诊断定位诊断定性诊断,临床资料,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发病过程、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诱发因素、治疗效果等,3.3主要诊断依据,职业史,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资料,临床表现,生产工艺过程、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强度、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同一环境其他人员有无类似疾病等,第三节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分别询问就诊者就业后各时段(期)所从事的职业(兼职、服役)、工种、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等,症状、体征、实验室

17、检测结果,3.4综合分析,接触资料,临床资料,三符合,临床表现与致病因素作用特点,病情与接触强度,发病时间与接触时间,第三节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健 康,疾病(临床状态),亚健康(临床前状态),病因强度,正常调节,代偿(可逆损害),失代偿(持久损害),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4.三级预防原则,第三节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即在疾病发生(健康状态时)、发展(代偿状态时)及其转归(失代偿状态时)等各个阶段采取全方位预防措施。,4.1什么 是三级预防原则?,第三节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4.2三级预防措施,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防发生,即针对

18、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采取的根本性预防措施。,A清洁生产B通风排毒(尘)、隔振消声C个体防护D就业前体检 E职业病危害预评价F控制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G缩短接触有害因素的接触时间等等,第三节基本理论与职业卫生服务,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防发展,即在职业性疾患尚未显露前及早发 现、及早诊断、及早合理处理,A职业环境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B定期健康监护(体检、筛检)早诊早治C复工前、离岗前健康检查D职业病普查等等,第三节基本理论与职业卫生服务,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第三节基本理论与职业卫生服务,又称临床预防,即及时

19、有效治疗,预防病情恶化、急转慢、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A一经确诊,立即脱离接触B及时有效治疗(特效、对症、支持)C预防并发症和继发症等等,第三节基本理论与职业卫生服务,原始级预防(primordial prevention),通过立法手段或经济政策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仍属primary prevention。,A禁烟预防石棉肺B颁布职防法控制职业病危害C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预防职业性损害等等,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职业卫生职业医学,第四节学科 发 展 简史,一、我国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发展阶段,主要任务,产业工人职业病防治,工农职业病防治,职业人群职业病防治,改善工作环境,

20、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第四节本学科 发 展 简史,二、我国职业病危害现状,1、我国是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职业病危害重点人群:中小企业就业的农村流动劳动者(约亿);在乡镇企业的农村劳动力(约.4亿),3、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主因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有害因素监测率低、监测合格率低、健康监护率低,超标率和职业病发病率高(三低两高)尘肺年均万例递增,急慢性职业中毒时有发生;高新技术产业新的职业病危害逐渐出现;职业病危害是导致企业倒闭、劳动者返贫、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西部农村,问题十分突出,三、21世纪职业卫生发展趋势,保持和增进

21、劳动者健康,为劳动者提供“有尊严的工作(decent work)”,使劳动者身心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均处于完好状态,第四节学科 发 展 简史,1、21世纪职业卫生发展目标,2、基础职业卫生服务(basic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BOHS),2002年WHOEUR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提出,其基本含意是,为所有劳动者提供最低要求的职业卫生服务。即通过有害因素的控制,改善工作环境,保持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其劳动能力。是OHS活动所应达到的最低限度。,BOHS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世界上所有劳动者都享有BOHS,第四节本学科 发 展 简史,根据国情实施BOHS 实行“

22、基础要求,广泛覆盖,分步实施,梯度前进”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职业病防治上,第四节本学科 发 展 简史,我国职业卫生的目标与策略措施,第四节学科 发 展 简史,3.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职业病危害双重挑战,高强度有害因素所致严重急慢性职业危害逐渐减少或消除 低强度有害因素所致亚临床效应、远期效应以及 对子代的危害逐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生产和使用带来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物理性危害因素 职业紧张因素 工效学问题 室内空气质量(病态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问题 超微颗粒问题 基因潜在危害因素等逐渐增多,产业结构调整、用工制度改变所致职业卫生问题

23、:,危害转嫁、职业人群素质、流动人口兼职者职危控制管理难度,(4)老龄职业人群的保健,继续就业对老龄健康的影响 职业性衰老(生物学年龄大于日历年龄)的预防问题,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WTO/TBT)规定:,4.经济一体化,“入世”对职业卫生的挑战,国家产品贸易、技术转让和企业合资、跨国经营时必须提供安全的产品对人体无害和环境保护技术及生产企业;同时附有“安全、健康和环保”的技术文件,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改建企业职业人群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低于总体人群,是否可以说该企业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什么?,复习思考题,5.确定职业病的条件有哪些?,2.试述职业病与法定职业病的联系及其区别,3.根据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试述预防职业性损害的基本措施,4.试述职业病的特点,6.论述职业病防制的预防原则?(三级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