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1019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上编 安全基础知识,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一、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二、什么是安全?,A.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事故B.基本达到法律法规要求 C.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D.经常发生事故但没有人员伤亡,安全:,就是预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以及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和行为的总称。两成含义:1、预知危险 2、消除危险两个方面:1、人身安全 2、生产设备和财产安全,安全是人的内在本原的一种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

2、、自我实现需要,7,海因里西法则:“1:29:300法则”;五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对人性格、习惯的影响 民族性格(2)人的缺点:鲁莽、过激、神经质等性格和缺乏知识(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8,卡博特SH&E文化-迈向零事故(Drive to Zero Accident),零事故没有人员伤害没有环境事故没有严重的工艺安全事故零宽容在员工18条和管理人员19条要求中规定,故意违背卡博特 SH&E 制度,就要离开公司,9,我们可以实现零事故,超越以控制伤害为中心的文化,1死亡,30 损失工时的伤害事故,300需记录的伤害事故,3000事故苗子或急救事故,30

3、000起危险的现象不安全的行为人员造成的不安全状况,应控制和消除,必须相信必须承认必须做一定实现,10,态度决定一切,11,我们的安全理念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每个员工都对安全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零”思维模式-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卡博特旭阳化工(邢台)有限公司,零事故,1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预防为主”凡事预则立。平时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三违,防止事故发生“综合治理”就是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齐抓共管,13,13,(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法律-安全

4、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刚性管理手段 柔性管理手段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14,法规-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 特别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地方法规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15,15,规章 河北省人民政府规章 河北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 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实施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办法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1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章

5、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17,17,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省政府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冀政200669号)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 办法(冀政200537号),18,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一、安全生产相关法律1、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人国人大常务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走过了十年辉煌历程,19,安全生产法的主要

6、内容,第一章 总则(115条);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1643条);第三章 从业人员的权力和义务(4452条);第四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5367条);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6876 条);第六章 法律责任(7795条);第七章 附则(9697条)。,20,总则(15条)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的工作格局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互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21,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共28条)三大对策保障体系 事前预防对策体系(第二章)第28条生产经营

7、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事中应急救援体系事后处理对策系统(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22,四个责任对象:政府责任方(第9条);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方(第4、5、10条);从业人员责任方第6条;中介机构责任方(第12条)。,23,23,五个运行机制政府监管与指导(通过立法、执法、监管等手段);企业实施与保障(落实预防、应急救援和事后处理等措施);员工权益与自律(八项权益和三项义务);社会监督与参与(公民、工会、舆论和社区监督);中介支持与服务(通过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方式),2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六项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

8、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5,25,七项基本法律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26,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保障的八大权利和三种义务 1、知情权;2、建议权;3、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4、拒绝权;5、紧急避险权;6、要求赔偿权;7、获得劳动防护用品权;8、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权利。1、自律遵规的义务;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

9、培训;3、危险报告义务。(第49、50、51条),27,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1、保证安全投入。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费用,安全保险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保证,28,28,2、按规定建立机构配备人员。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A、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B、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配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

10、服务。3、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29,3、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1、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培训亟需强化。A、培训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安全培训投入不足。B、大量农民工转移劳动岗位,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发生变化 C、安全管理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现场操作专业人员。,30,一般从业人员,1、初次培训:一般行业不得少于24学时。高危行业不得少于72学时;2、再培训:高危行业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和班组级教育;生产单位实

11、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31,特种作业人员,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执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32,2、职业病防治法,(年月日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年月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52号主席令),33,目的: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

12、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4,方针: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三条)建设项目预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都是预防为主的具体要求,35,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服务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及防护措施,改善工作条件。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 批评、检举和控告。拒绝执行违章指挥和强令没有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作业。参与单位的民主管理,提出合

13、理建议和意见。,36,3、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实施。2008年10月修订,2009年5月1日实施,37,7章74条,与农药油漆等危险化学品有关的内容:,(1)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制度、规程、预案。按标准配备灭火器材、消防标志、定期演练、保持完好。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一次检测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畅通。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隐患组织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其它(3)

14、生产、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保持安全距离。(4)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38,4、刑法1979年7月1日通过,历时七次修改,第六次修改:,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况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

15、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况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9,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实施(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40,该法共8章98条,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41,与从业人员有关的内容,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应明确:用人单位名称、住所、法人等劳动者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其他,42,解除劳动合同条件,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和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社会保险用人单

16、位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下列情形至合同无效:欺诈胁迫、单位免除自己责任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等,43,未成年工一般指年满16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业的劳动。严禁雇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44,二、安全生产行政法规,(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通知共9部分、32条,涵盖了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产业升级、应急救援、安全监管、安全准入、指导协调、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45,(1)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健全“三项”制度,杜绝“三违”,凡有“三超”现象组织

17、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2)及时排查治理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3)强化领导责任领导带班制度,46,(4)强化职工培训:特种工、全员(5)加强生产技术管理:配备安全技术人员(6)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三同时(7)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发生重大事故,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对重大、特别重大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生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经理、厂长)(8)加大赔偿力度:上年度全国城镇人均收入的20倍,47,(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48,(三)易制毒化

18、学品管理条例,2005年8月26日以国务院445号令公布,2005年11月1日施行。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 和进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禁止走私或生产经营购买转让运输鼓励举报,49,(四)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2002年5月12日公布实施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或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禁止使用童工组织劳动者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并办理有关手续,取得营业执照。,50,(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31日以国务院373号令

19、公布,2003年6月1日实施。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本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使用单位应当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有关部门培训,具备相关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急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报告。,51,(六)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16号国务院375号令公布,2010年12月20日修改,2011年1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条例共8章67条,目的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

20、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作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52,(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事故发生后及时(1小时)报告,不得迟报、瞒报、谎报事故发生后,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53,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条例的规定享受保险待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急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

21、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54,(六)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2007年3月28日通过,4月9日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55,事故的分级(一)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10人-29人死亡,或者50人-99人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事故;,56,(三)较大事故:3-9人死亡,或者10人-49人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事故;(四)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10人以

22、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损失的事故。特殊行业的不同规定:比如民航事故*关于以上和以下,57,各行业领域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58,事故的报告(一)基本要求:及时、准确、完整(二)报告体制:两条线报告 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59,(三)时限要求:1、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 本单位负责人2、单位负责人:1小时内报告 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3、政府有关部门:2小时内 逐级上报A、特别重大和重大事故报至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60,事故调查1、事故调查组由各级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部门牵头组织;由政

23、府批复。2、政府领导、分级负责 A、一般事故:县级,或者委托企业调查(300万元以下)。B、较大事故:市级 C、重大事故:省级 D:特别重大事故:国务院,61,调查组的组成组成部门:牵头部门:安监部门(13号令)参加部门:行业主管部门 监察机关 公安机关 工会 邀请单位:检察机关 有关专家,62,事故的处理(一)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二)报告的批复批复主体:负责调查的各级政府批复时限:特别重大事故:30日+30日 其他事故:15日,63,五、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 对单位职工的赔偿 对意外以外人员伤亡的赔偿 民事

24、赔偿的归责任原则 过错 故意和过失 公平 无过错,64,3、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 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行为能力的公民 客体:所侵犯的社会管理秩序 主观方面:故意或者过失 客观方面:违法行为,65,2、行政责任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最常见的责任承担方式 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证照、关闭,66,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不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67,三、部门规章,(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0号令,自2010年7月1日执行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

25、作业目录规定。,68,危化特种操作人员条件,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高中或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其它,69,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70,16种危险化学品作业列入特种作业范畴,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氯碱电解作业;氯化;硝化;合成氨;裂解(裂化);氟化;加氢;重氮;氧化;过氧化;胺基;磺化;聚合;烷基;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71,(二)劳动防护服务监督管理规定,国家总局1号令,2005

26、年9月1日起执行。,72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731,“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一标志

27、)“LA”,74,(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3号令,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培训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75,(四)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47号令自2012年6月1日实施,761,作业场所职业健康要求,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其他规定。

28、,77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第十八条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第十六条),781,

29、生产材料管理,第二十四条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和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第二十五条 任何用人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应当知悉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故意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用人单位对其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791,1、监测。设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

30、测,监测的结果向从业人员公布。2、检测和评价。委托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检测结果向安监局报告 3、高毒作业场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801,职工的健康监护,1、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档案(1)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第十二条,811,用人单位应当为

31、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下列内容:(一)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二)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三)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职业病诊疗资料;(五)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第十九条,821,2、特殊职工的职业健康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第三十三条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619号令,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831,职业危害事故

32、处理,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事故,组织救治、承担费用。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841,(五)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48号令(修改后)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用人单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下列文件、资料:(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851,(一)申报内容 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卫法监发200263号)一、粉尘类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三、化学物质类四、物理因素五、生物因素六、导致职业性

33、皮肤病的危害因素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861,(二)分级申报 1、省级:A、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B、中央和省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同时抄报市安监局)2、市级:A、市管企业;B、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超过三十人的;3、县级:其他。,871,(四)申报方式 每年申报一次。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申报变更:(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

34、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881,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二)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三)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四)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

35、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891,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如实地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较原27号令提高了),901,(六)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自2008年2月1日起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主要负责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主体。定期组织安全管

36、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隐患,建立台账。治理过程中,要采取防范措施。,911,(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17号令,自2009年5月1日起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结合本单位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编制本单位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演

37、练计划,根据重点,每年至少组织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921,(八)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1号令,自2009年7月1日实施事故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完整。处置原则快速高效、协同配合、分级负责报告时间1小时内报告内容事故单位名称、地址、性质、产能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经过及采取措施伤亡和直接损失其他,931,四、安全生产标准,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安全通则(AQ301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AQ3021-2008)化

38、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断路、设备检修、盲板抽堵、受限空间等标准,规定了化学生产单位在以上危险性较大的作业中的安全要求、职责要求和作业安全管理。,941,第三节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急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刑事责任:有期徒刑、拘役行政责任:警告、通报、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责令改正、责令停产整顿、责令停产、吊销执照或许可证等。,951,第四节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一、素质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必须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身体健康其他二、安全职责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岗位操作知识、安全操作技能遵守各项制度、不得违章作业按工艺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隐患,采取措施并报告做正确使用劳保用品拒绝违章指挥,并举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