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征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1344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征求.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13. 020.01CCS Q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 XXXXX-XXXX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Requirements for assessment of green factory in synthetic crystals industry(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21-12-25)20 - XX - XX 实施20 - XX - XX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目次前言i弓I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则24.1 评价边界24.2 评价指标体系24.3 权重系数与指标得分35评价要求35.1 基本要求35.1.1 基

2、础合规性要求35.1.2 基础管理职责要求35.2 基础设施45.2.1 建筑45.2.2 照明55.2.3 设备55.3 管理体系65.3.1 质量管理体系65.3.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5.3.3 环境管理体系65.3.4 能源管理体系65.3.5 社会责任65.4 能源与资源投入75.4.1 能源投入75.4.2 资源投入75.4.3 采购75.5 产品75.5.2生态设计7553减碳85.6 环境排放85.6.1 大气污染物85.6.2 水体污染物85.6.3 固体废物85.6.4 噪声85.6.5 温室气体85.7 综合绩效95.7.1 用地集约化95.7.2 原料无害化95.7

3、.3 生产洁净化95.7.4 废物资源化95.7.5 能源低碳化96评价方法及程序96.1 评分计算方法96.2 数据统计IO6.3 评价流程116.4 能力要求126.4.1 评价实施方的能力126.4.2 评价人员的能力127判定128评价报告12附录A(规范性)14附录B (规范性)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要求、判定准则及分值16附录C(规范性)指标计算方法I附录D(资料性)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基础数据采集表示例V参考文献Vl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L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

4、识别专利的责 任。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引言绿色制造是解决国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 务,是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件以一致性、行业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总体结构与GB/T36132-2018 保持一致,包括基本要求以及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 综合绩效6项一级指标评价要求。评价指标选取及权重分配结合人工晶体行业资源、能 源、环境等要素,充分考虑人工晶体行业特点及绿色发展趋势,以客观、真实反映工厂 绿色化水

5、平。文件围绕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发展的先进技术、装备、管理等方向设定工厂 宜达到的先进性指标要求,采用量化评分的评价方法,旨在综合量化评估工厂的绿色化 水平,以引领行业的绿色发展。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及 程序、判定和评价报告。本文件适用于人工晶体生产企业的绿色工厂创建与评价,其他类型产品生产企业可参照 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6、B/T7119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2497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 13462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 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9115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6

7、13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9131人工晶体材料术语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 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制设计规范GB/T 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 36132及GB/T 391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晶体 crystal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排列所形成的固态物质。来源:GB/T 39131-2020, 2.13.2人工晶体 synthetic crystal利用人工方法制备出的晶体。来源:GB/T 39131-2020

8、, 2.33.3绿色工厂green factory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来源:GB/T 36132-2018, 3.13.4评价期 period of evaluation用以进行绿色工厂评价的企业运营时间段,通常为最近的1个自然年。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确定评价期,如最近的连续12个月。4总则4.1 评价边界评价边界应包括工厂的产品生产、设备设施、人员及相关活动。4.2 评价指标体系4.2.1 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要求(见附录A)与评价指标要求(见 附录B)两部分。4.2.2 基本要求包括基础合规性与相关方要

9、求及基础管理职责要求,基本要求不参与评分。4.2.3 评价指标要求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和综合绩 效6项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25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具体评价要求。评价指标按评 分要求采用指标加权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分。二级指标下的具体评价要求分为必选要求与可选 要求。必选要求为工厂应达到的基础性要求;可选要求为工厂宜达到的提高性要求。4.3 权重系数与指标得分4.3.1 基本要求不设置权重,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3.2 一级指标权重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一级指标权重表序号一级指标工厂第,项一级指标权重(AP1基础设施20%2管理体系10%3能源与资源投入2

10、0%4产品20%5环境排放10%6综合绩效20%4.3.3 二级指标权重与评价要求、判定准则及分值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4.3.4 视判定准则的满足程度,必选要求得分取0分或满分,可选要求得分在0分到满分之间 取值。5评价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基础合规性要求工厂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标准。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无 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5.1.2 基础管理职贵要求5.1.2.1 最而管理者职责5.1.2.1.1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下述方面证实其在绿色工厂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对绿色工厂的有效性负责;b)确保建立绿色工厂建设、运维的方针及目标,并确保其与

11、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 环境相一致:c)确保将绿色工厂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可获得绿色工厂建设、运维所需的资源;e)就有效开展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和符合绿色工厂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工厂实现开展绿色制造的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绿色工厂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5.1.2.1.2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工厂内部分配并沟通与绿色工厂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 分配的职责和权限至少应包括下列事项:a)确保工厂建设、运维符合本文件的要求;b)收集并保持工厂满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的证据;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绿色工厂的综合绩效。5

12、.1.2.2 工厂管理职责5.1.2.2.1 工厂应设置具体的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工厂的制度建设、实施、 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5.1.2.2.2 工厂应制定可量化的绿色工厂创建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 化的实施方案。5.1.2.2.3 工厂应定期为员工提供绿色制造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同职责或岗位的员 工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节能、减排、节材、节水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工厂 应对教育和培训的结果进行考评。5.2 基础设施5. 2.1建筑5.1.1.1 工厂应满足以下要求:a)工厂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设计,布局合理。原料和晶体生长、晶体成品储存、

13、运输等设施以及晶体产品加工车间采取适宜的封闭、通风、降噪、除尘和排水等措施;b)用于储存生产过程使用或产生的危险品、危险废物和晶体边角料的建筑设施,符合 相关标准要求。5.1.1.2 工厂宜满足以下要求:a)从规划设计、场地布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考虑建筑及场地的节材、节 能、节水和节地等要求;b)建筑配备节水和节电设备设施,并制定相应的制度。5. 2.2照明5.1.1.1 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和采光应符合GB 50033、GB 50034的有关规 定。5.1.1.2 工厂厂区和办公区宜充分利用自然光采光,提高节能型照明设施和新能源照明 设施的配备比例。公共区域宜采用分区、定时

14、及自动控制照明措施。5. 2.3设备设施5.1.1 专用设备5.1.1.1 工厂的专用设备应满足生产要求,建立相应的验收和淘汰等管理制度。5.1.1.2 工厂应配有与产品相关的检测设备。5.1.1.3 工厂的专用设备宜采用节能、节水、高效、智能化、低物耗、低排放的先进工 艺装备。5.1.2 通用设备5.1.2.1 工厂的通用设备应符合国家用能设备(产品)能效限定要求或同等水平。5.1.2.2 2工厂宜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通用设备。523.3计量设备1.1.1 .3.1工厂应依据GB 17167、GB 24789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及资源的计量 器具和装置,并进行分类计量。

15、1.1.2 3.2工厂应具有环境排放测量设施。1.1.3 工厂宜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大气污染物、噪声等排放进行动态监测。5.2.3.4环保设备设施5.2.3.4.1 工厂的环保设备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a)采取封闭措施控制无组织颗粒物排放。配备大气污染物、废水、噪声等污染物治理设备设施,其处理能力应满足工厂达标排放要求;b)配备必要的清洗、清扫设施,降低因生产、运输等造成的环境影响。5.2.3.4.2 适用时,工厂宜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污染治理设施。5.3 管理体系5 . 3.1质管理体系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应满足GB/T 19001的要求,宜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

16、6 .3.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1.1 1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满 足GBZT45001的要求,宜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6.1.2 2工厂宜按GB/T 33000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7 .3.3环境管理体系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应满足GB/T 24001的要求,宜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8 . 3.4能源管理体系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应满足GBzT 23331的要求,宜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9 . 3.5社会责任工厂宜按GB/T36000、GB/T 36001定期编制并发布社会责任报

17、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 限于企业在环境保护、节能及能源结构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温室气体排放、产品绿色设计 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业绩。10 3.6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工厂宜按GB/T23001建立、实施并保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5.4 能源与资源投入5.4.1 能源投入5.4.1.1 工厂应按相关标准开展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4.2 资源投入5.4.2.1 工厂的资源投入应满足以下要求:a)按GB/T 29115的要求开展节约原材料评价;b)取水定额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GBZT 7119的要求开展节水评价工 作。5.4.2.2 工厂的资源投入宜满足以下要求:采用节

18、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用水效率,不断降低单位产品常规水资源消耗量。5.4.3 采购5.4.3.1 工厂的采购应满足以下要求:a)制定并实施包括环保要求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b)对采购的原材料、设备及其配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 规定的采购要求。5.432 工厂向供方提供的采购信息宜包括环保、可回收材料使用和能效等要求。5.433 3工厂宜推进相关方的绿色管理。5.5产品5.5.1 产品特性5.5.1.1 工厂所生产的人工晶体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5.5.1.2 工厂宜优化产品设计,加强对应用市场的研究,使人工晶体适应不同环境和工程结构 要求,副产品宜实现减量

19、化。5. 5. 2生态设计工厂宜按GB/T 24256等相应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生态设计,并按GB/T 32161等相应国家和行业标准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评价。5.5.3减碳工厂宜采用适用的标准或规范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或核查,核查结果宜对外 公布,并利用核查结果对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改善。5.6环境排放5. 6.1大气污染物5.1 .1.1颗粒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根据生产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式收尘。大气污染物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应符合GB 16297及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5.6 .L2工厂宜通过封闭、隔离、喷淋降尘等措施有效降低无组织排放浓度。5. 6.2水体污染物工

20、厂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应进行处理并合理利用,工厂水体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8978 及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5. 6. 3固体废物5.6.3.1工厂应按相关标准及要求管理和处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 物。5.63.2工厂无法自行处理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转交给具备相应能力的处理厂进行处理。 危险废物应转交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建立转移和处置的追溯机制。5. 6.4噪声工厂的厂界噪声应符合GB 12348及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宜对噪声污染采取适当 的防治措施。5. 6.5温室气体工厂应按GB/T 32150或其他相关要求对其厂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和报 告

21、,宜进行温室气体第三方核查,核查结果对外公布。5.7综合绩效5. 7.1用地集约化工厂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应不低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容积率宜达 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2倍以上;建筑密度宜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 制指标要求的1.5倍以上;单位用地面积产值应满足行业平均水平,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6. 7.2原料无害化晶体生产过程中应识别绿色物料,宜使用绿色物料。7. 7. 3生产洁净化单位产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应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8. 7.4废物资源化工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废水处理回用率应满足行业平均水平,宜达到行业先 进水平。9. 7.5能源低

22、碳化工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满足行业平均水平,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6评价方法及程序6.1 评分计算方法6.1.1 通过逐级加权计算工厂的总得分,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各指标得分计算四 舍五人保留三位小数。M = kimi ( 1)式中:M工厂总得分;叫一工厂第i项一级指标得分;ki工厂第i项一级指标权重,取值见表1;归一化系数。mi = wijGij (2)式中:wij工厂第/项二级指标权重,取值见表B.1;Gij工厂第/项二级指标下设某评价要求得分。表B.1中标记人”的可选要求,Gij按公式(3)计算。当必选要求无规定值时,D0=Oo式中:g评价要求分值;Do必选要求规定的值;可选要求

23、满分时的值。D工厂实际值,(若DZ)P或DDoD,则G,y=0;若OWG 为或DoDD,则 Gj=g) o6.1.2 当出现某项必选要求不适用时,应将该项评价要求按O分计,在总分值中扣除该项分 值,并将工厂总得分M乘以归一化系数进行修正,牛按公式(4)计算。式中:归一化系数;L扣除不适用必选要求后的总分值。6.2 数据统计6.2.1 数据的统计期应与评价期一致。6.2.2 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C。6.2.3 数据的统计期内,当同类型数据有多个来源时,评价实施方可通过查阅第三方按相关 标准出具的监视测量核算等数据、统计局统计上报数据及企业计量统计数据,对工厂所提供 数据进行交叉核验。为保证数据来源

24、的可追溯,评价实施方宜随评价报告附基础数据收集表, 格式见附录Do6.3 评价流程6.3.1 评价可由第一方、第二方或第三方组织实施。当评价结果用于对外宣告时,则评价方 至少应包括独立于被评价工厂、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注:针对被评价工厂,第一方为被评价工厂,第二方为被评价工厂的相关方,第三方为与被评价工厂 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组织。6.3.2 评价实施方应制定评价计划,采用文件资料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评价证据。具 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访谈、分析测试与统计核算、查阅工厂生产运行原始记录、报告文件、 统计报表、声明文件、分析/测试报告、第三方认证证书等证实性文件。评价实施方应确保 被评价工厂对相

25、关指标要求的符合性证据充分、完整和准确。6.3.3 评价过程应先对基本要求(附录A)进行评价,当被评价工厂满足基本要求时,以加 权评分的方式对必选要求(附录B中标的条款)和可选要求进行评价,基本要求不参 与评分。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Sl绿色工厂评价基本流程6.4 能力要求6.4.1 评价实施方的能力6.4.1.1 工厂自行开展绿色工厂评价时,应组织专门的绿色工厂评价工作组对本文件所述指 标进行评价,可邀请外部行业专家参与。6.4.1.2 当委托第三方进行绿色工厂评价时,评价实施方应具备相应资质,并熟悉人工晶体 行业生产与运行规律,有行业认证、评估、检测等相关服务经验。6.4.2 评价人员的能力

26、实施评价的人员组成应覆盖绿色制造评价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相关人员能力包括但 不限于环保、低碳、节能、安全、质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工作经历。7判定在满足基本要求(附录A)及全部必选要求(附录B中标的条款)的前提下,经 评价、计算所获得的总得分是对工厂绿色水平的综合量化评估。评价组织方可依据本文件附录A和附录B确定相适应的判定规则,工厂满足相应要求 时可判定为绿色工厂。8评价报告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评价实施方;b)评价实施人员;c)评价目的、范围及准则;d)评价过程,主要包括评价组织安排、文件评审情况、现场评价情况、评价报告编制 及内部技术评审情况;e)评价内容,包括基本要求、

27、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 放、综合绩效等:D 评价证明材料的核实情况,包括证明文件和数据真实性、计算范围及计算方法、相 关计量设备和有关标准的执行情况等;g)被评价工厂的创新性绿色业绩描述;h)被评价工厂存在的薄弱点及改进建议;i)评价结论:j)相关支持材料。附录A(规范性)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基本要求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基本要求包括基础合规性要求与基础管理职责要求,见表A. 1。表A. 1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基本要求项目序号基本要求基础合规性要求(5. L 1)1工厂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要求。2从评价日期向前追溯三年内,工厂未发

28、生以下事故、事件及处罚:a)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规定的或地方主管部门认定的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b)发生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并受到行政处罚;c)在有关主管部门开展的督查、监察工作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并受到行政处罚;d)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基础管理 职责 (5. 1.2)最高管理者 职责(5. 1.2. 1)3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下述方面证实其在绿色工厂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对绿色工厂的有效性负责;b)确保建立绿色工厂建设、运维的方针和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c)确保将绿色工厂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可获得绿色工厂建设、运维所需的资源;e)就有效开展绿色

29、制造的重要性和符合绿色工厂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工厂实现其开展绿色制造的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绿色工厂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4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工厂内部分配并沟通与绿色工厂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分配的职责和权限至少应包 括下列事项:a)确保工厂建设、运维符合本文件的要求;b)收集并保持工厂满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的证据;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绿色工厂的绩效。工厂管理职 责(5. 1.2.2)5工厂应设置具体的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工厂的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 责任制。6工厂应制定可量化的绿色

30、工厂创建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目标、指标,并形成文件化的实施方案。7工厂应定期为员工提供绿色制造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不同职责或岗位的员工所接受的教育、培训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节能、减排、节材、节水、气候变化等方面。工厂应对教育和培训的结果进行考评。附录B(规范性)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要求、判定准则及分值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要求、判定准则及分值见表BJo表BJ人工晶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判定准则及分值一级指 标级 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基础设 施(5.2)20%建筑(5.2.1)20%*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 设计,布局合理。原料和晶体 生长、晶

31、体产品加工、晶体成 品储存建筑设施采取适宜的 封闭、通风、降噪、除尘和排 水等措施。5.2.1.1a)1.工厂应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生产线规划设计文件、施工文件、 验收文件等材料证明其评价边界内的各类新改扩建设施满足相 应建筑设计规范要求。102.工厂新改扩建时,通过核准文件、项目批复等材料证明其遵守 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 制指标”等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103.原料、晶锭/原晶及晶体产品均存放于封闭或半封闭场所,半封 闭场所至少包括屋顶及三面围墙,内部进行防尘处理。10*用于储存生产过程使用或产 生的危险品、危险废物、不合4.工厂应依据GB13690、GB 1

32、859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文件对所使用危险品以及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识别及管理。需单独放10一级指 标级 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格品和边角料的建筑设施符 合相关标准要求。5.2.1.1b)置、处置的危险化学品包括但不限于盐酸、工业酒精、清洗汽 油、抛光液等;需单独放置、处理的危险废物包括但不限于废 切削油、废机油、废油桶等。5.储存生产过程使用或产生的危险品、危险废物、不合格品和边 角料的建筑设施应设计消防给水系统,并符合GB 50140的有关 规定。5从规划设计、场地布局、建筑 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考虑建 筑及场地的节材、节能、节水、 节地等要求。5.2.1

33、.2 a)6.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合理设置分区,留有生产工艺所需的操作与 检修的空间和场地;新建生产线兼顾近期与远期设施的布置衔 接。107.变(配)电所、空压机房、控制室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优先选 用节能型设备。108.根据厂区景观和自然条件进行绿化,非硬化地面绿化率高于 95%,已硬化地面养护良好,无大面积损坏,雨雪天气排水功能 完善,雨污分流。59.工厂设置有单独的物流通道与运输车辆出入口,厂区生产运输 道路可兼作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全场贯通无障碍。510.厂内有规范的运输车辆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5建筑配备节水和节电设备设11.建立节水、节电的相应制度、记录并有效实施。5一级指 标级

34、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施,并制定相应的制度。5.2.1.2 b)12.室内冲厕、室外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用水等充分利用非 常规水源,除生产用水外的非常规水源利用率高于10%。513.清洗、冲洗器具及卫生器具等采用节水或免水技术,工厂的卫 生器具用水效率达到3级或以上。514.工厂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生活热水、供暖。5照明(5.2.2)10%*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 照明和采光应符合GB 50033、 GB 50034-2013的有关规定。(5.2.2.1)15.工厂通过生产线规划设计文件、验收文件等材料证明其照明、 采光符合有关设计要求,生产车间、辅助建

35、筑的一般照明不使 用卤鸨灯、高压汞灯。3016.工厂通过照明测量、核算记录等材料证明其照度满足GB 50034-2013中照明节能所规定的标准值,照明功率密度不高于 目标值,其中办公建筑按GB 50034-2013表6.3.3规定,公共和工 业建筑按GB 50034-2013表6313规定。30工厂生产区域和办公区宜充 分利用自然光采光,提高节能 型照明设施和新能源照明设 施的配备比例。公共区域宜采 用分区、定时及自动控制照明 措施。(5.2.2.2)17.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室外需照明公共区域太阳能路灯安装率达 100% O2018.工厂节能灯具使用比例不低于照明设施总数的60%,按公式 (C

36、l) O1019.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走廊、楼梯间、厕所等公共场所的照明, 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住 宅建筑共用部位的照明采用自动感应等。10一级指 标级 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设备设施 (5.2.3)70%专用 设备 (5.23.1)*工厂的专用设 备应满足生产 需求,建立相应 的验收和淘汰 等管理制度。(5.23.1.1)20.工厂的专用设备满足生产需求,有完善的专用设备台账,建立 了验收、保养、点检、维修、淘汰等管理制度,并有相应的执 行记录。521.工厂不应采用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提出的淘汰类设备,如 采用了限制类设备则制

37、定相应的淘汰更新计划。5*工厂应配有与 产品相关的检 测设备。(5.23.1.2)22.工厂应配有与产品相关的检测设备,并及时对原材料、半成品 及成品进行检验。5工厂的专用设 备宜采用节能、 节水、高效、智 能化、低物耗、 低排放的先进 工艺装备。(5.23.1.3)23.专用设备选型遵循技术成熟先进、节能环保、高效运行的原则, 设备易损件符合相关质量要求。1024.生产线采用集中控制系统,设置集中控制室,实现生产现场的 可视化监测与设备的计算机自动控制,并配备有双回路电备用。525.工厂配备专用冷却设备循环用水。5一级指 标级 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通用

38、设备 (5.23.2)*工厂的通用设 备应符合国家 用能设备(产 品)能效限定要 求或同等水平。(5.23.2.1)26.工厂按相关要求对高耗能落后设备制定淘汰计划,并有效执行。 不使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部分工 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 等文件中明令淘汰的设备。527.工厂通过变压器、电动机运行档案等材料证明其满足经济运行 要求,其中使用的电力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满足GB/T13462、GB/T 12497的要求。5工厂宜采用效 率高、能耗低、 水耗低、物耗低 的通用设备。(5.23.2.2)28.工厂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

39、耗低的设备。对有调速 要求和节电潜力的设备采用变频调速装置,如风机、空压机、 水泵、制冷机等。529.工厂通过设备能效检测报告等材料证明其使用的电动机、风机、 水泵等主要动力设备能效达到GB 18613-2016. GB 19761-2020.GB 19762-2007等标准规定的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变压器等达到 GB 20052-2020规定的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5计量 设备 (5.23.3)*工厂应依据GB17167 、 GB 24789等要求配 备、使用和管理 能源及资源的 计量器具和装30.工厂通过能源网络图、统计台账、生产报表等材料证明其对电 力、热力或其他载能工质进行分类计量,并按

40、相关标准的要求 对主要用能设备加装能源计量器具。531.工厂通过能源网络图、统计台账等材料证明其对公共供水及自 建设施供水分别进行计量,对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分别进行计 量。5一级指 标级 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置,并进行分类计 量 。(5.23.3.1)工厂具有环境 排放测量设施, 采用信息化手 段对大气污染 物、噪声等排放 进行动态监测。(5.23.3.2)32.工厂应安装有大气污染物和噪音的排放测量设施,并有效稳定 运行。533.对大气污染物、噪声、颗粒物等进行动态监测,并建立污染物 统计、记录等管理制度。5环保 设备设施 (5.23.4)*配备大气污染

41、 物、废水、噪声 等污染物治理 设备设施,其处 理能力满足工 厂达标排放要 求。523.4.1 a)34.工厂按环境影响评价批好以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设 置废气净化设施、废水处理设施(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说明去 向)、消声降噪及减震措施等。设备选型时选用低噪声生产设 备,工艺布置采取控制噪声传播的措施;高强噪声源车间,采 取隔声围护结构等措施。各类设施的维护保存有相应记录。5一级指 标级 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配备必要的清 洗、清扫设施, 降低因生产、运 输等造成的环 境影响。5.2.3.4.1 b)35.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采取封闭措施,配备废气及废

42、液收集处理 设施。536.建立清洁制度、记录并有效执行。5工厂宜采用清 洁生产技术和 高效污染治理 设 施 。(5.23.4.2)37.在晶体生产车间,配备废气处理系统等专用污染物治理设备、 净化车间环境,以达到晶体生产环境要求。538.采用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等政策文件鼓励的技术。5管理体 系(5.3)10%质量管理 体系 (5.3.1)15%*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质 量管理体系,工厂的质量管理 体系应满足GB/T 19001的要 求。(5.3.1)39.工厂应通过管理体系文件、内部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等材 料证明其建立起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4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 证并有效实施。(

43、5.3.1)40.工厂通过了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 保持有效。60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20%*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厂的41.工厂应通过管理体系文件、内部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等材 料证明其建立起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50一级指 标级 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体系 (5.3.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满 足GB/T 45001的要求。(5.3.2.1)工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宜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认 证。(5.321)42.工厂通过了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认证,并保持有效。20工厂宜

44、按GB/T 33000开展安 全生产标准化评价。(53.2.2)43.工厂通过评价报告、证书等材料证明其根据GB/T 33000开展安全 生产标准化评价。30环境管理 体系 (5.3.3)20%*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环 境管理体系,工厂的环境管理 体系应满足GB/T 24001的要 求。(533.1)44.工厂应通过管理体系文件、内部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等材 料证明其建立起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50工厂的环境管理体系宜通过 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5.33.1)45.工厂通过了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 保持有效。50能源管理 体系 (5.3.4)30%*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能 源管理体系,工厂的能源管理 体系应满足GB/T 23331的要 求。(5.3.4)46.工厂应通过管理体系文件、内部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等材 料证明其建立起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60一级指 标级 指 标 权 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评价要求序 判定准则分值工厂的能源管理体系宜通过 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