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1365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一一陈光熙教授89年风雨人生,他用执着的求索实现了 “科学救国”的理想, 他用坚定的脚步谱写了计算机领域的奇迹,他用一颗赤子之心在耄耋 之年敲开党的大门,他用垫脚石“精神塑造了一批杰出的计算机人 才他的一生,走得那样曲折坎坷,却留给世间最坚定、最从容的 背影,留给人们一段回味无穷的传奇。1远涉重洋 心怀“科学报国梦” 1903年5月21日,陈光熙出生于安 徽省桐城县,父亲是前清末代举人。辛亥革命后,他与全家回归故里 浙江省上虞县。1916年,陈光熙就读于浙江绍兴县省立五中, 父亲希望他将来学医。可是到了第四个年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 生来到省立五中,向广大青年学

2、生宣传出国勤工俭学。蔡元培先生以“苦学生的好机会”为题进行的演讲,字字句句深深打动了陈光熙那 颗年轻的心。1919年,16岁的陈光熙中学毕业。青年时代的陈光熙 1920年5月,一艘法国邮轮载着127名中国青年,离开上海港一一 陈光熙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开始了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航程。陈光熙在法 国、比利时度过了整整10年勤工俭学的清苦生活。他一边当钳工, 一边在大学钻研地质科学,并获得了 5种专业特长和农业机械师,工 艺制造、土木及采矿工程师及地质工程师等3个工程师学位。1922 年,他用一年的时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法国教鲁士大学农业机械专 科,并获得农业机械师学位。1929年,他毕业于比利时鲁文大学

3、工 学院,获工艺制造,土木及采矿工程师学位。1930年他毕业于该学 院地质研究生班并获得地质学工程师学位。在法国求学期间,陈光熙 勤奋的学习精神和优秀的成绩得到老师和学友的称赞。有人劝他留在 法国当工程师,但被他拒绝了。他日夜都在怀念遥远的祖国,要把自 己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然而1930年10月,当他 回到可爱的祖国时,迎接他的却是一个遍地硝烟、满目疮痍的河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费了一年多的周折之 后,他总算找到个教书的地方,开始在一所中学当初中数学教师。虽 然学非所用,十分苦恼,但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陈光熙也只能 无奈地接受了现实,安心教书。后来

4、他又相继在上海劳动大学任讲师、 在青岛东北海军讲习所做课程翻译、河南开封第一师范担任理化教 师、北京辅仁大学附中任数学教师。1933年9月,他被北京辅仁大 学聘为数理系讲师。1938年9月,他被辅仁大学提升为教授。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获得了伟大胜利。国 民政府教育部增设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并任命陈光熙为校 长。陈光熙于1946年4月2日呈报教育部“遵令就职,并启用铃记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展 现在陈光熙面前的是一条闪光的路。多年的苦苦期盼,多年的上下求 索,终于有了一个新的起点。陈光熙的爱国、报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5、。 他到机械工业部一个设计院担任总工程师。已经50多岁的陈教授, 心情仍然象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一样,他注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20世纪50年代初一批电子计算机刚刚在外国问世的时候,陈光熙 教授就以他对科学的敏感,发现这是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生事 物。1957年,哈工大校长李昌派人到北京招聘一批老教授,创办新 专业。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陈光熙教授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北京优越 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离开对他来说已经很高的技术领导职 位,带着家人自告奋勇地远赴塞外来到北国冰城一一黑龙江哈尔滨, 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塞外北疆扎下根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辟 荆斩棘,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专

6、业。陈光熙与夫人2扎根冰城 开创“科研新世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它将促使科学技术发生深刻的变化,对社会生产 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陈光熙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以渊博 的知识始终把握着研究的方向。他选定的课题一直是计算机科学前 沿。正因为是前沿,是别人没有尝试过的新领域,因此在陈光熙的面 前,也横亘着重重困难。1958年在全国开展教育大革命中,受到科 研传统教育的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中央提出的“全国12年科 学发展规划”和“向科学进军”号召的鼓舞下,凭着年轻人敢想敢干 的精神,贴出大字报“将老师

7、的军他们提出:“我们专业向国庆节 献什么礼?我们也要做计算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光熙的带领 下,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艰苦奋战,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能说话、 会下棋的计算机在哈工大诞生。这台智能下棋计算机每秒钟能运算40000次,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完成特定的判断和思考的任务。借助于录音装置,在适当时机,机器可以说“请您走!”“您犯规了!” “您输了 !”这3句话。1963年,陈光熙教授又主持研制成功超小型 磁芯,为百万次计算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后来,在陈光熙的指导下, 教研室又开展了 “碾压成带,胶冲成芯”的磁芯成型工艺实验,并取 得了成功。这种“碾压成带,胶冲成芯”的磁芯成型技术是具

8、有原始 创新性的先进技术,很快在国内推广,并在1967-1980年10多年的 时间里,支持了我国高速度大容量存储器的研制以及晶体管计算机和 早期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生产,这是计算机专业为我国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1973年,已经70岁高龄的陈光熙又高瞻远瞩地提出一个解决计算机 稳定可靠工作问题的重大研究项目、一个创新性的研究方向计算 机容错技术。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这项工作始终没有间 断。由于这个项目研究意义重大,很快被批准为“国家立项”。当时 的国防科委高度重视,拨款100万科研经费,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亿。 尽管当时的容错计算技术还没有用武之地,但陈光熙说:“现在看不

9、出有用,但将来一定会有用的。”在陈光熙的带领下,经过研制组全 体同志的充分讨论与论证,最后确定总体方案为“具有自检错与自纠 错的双模容错系统”。他和研制组的全体同志日夜奋战,于1979年研 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容错计算机RCJ-I”,被誉为我国容错计算机研 究的先导者,其可靠性增加了 4倍多。陈光熙还和重庆大学陈廷槐教 授合作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容错计算专著数字系统的诊断与容错, 1981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成为全国统编教材。在陈光熙的引 领之下,哈工大的计算机容错研究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在我国的 航天领域、银行和高可靠计算方面都树立很高的威信。神舟号系列飞 船返回舱的容错技术也都是由哈工大提

10、供的。此后,陈光熙又指导了 “算法硬化”与“数据库机”等研究项目,都 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得到兄 弟院校同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该学科被国家第一批批准为博士点、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获得国内相同学科的先进 地位。他指导了一批博士研究生,现在国内外科技与教育战线上发挥 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1978年5月,陈光熙被任命担任 哈工大副校长。然而,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前辈或领导,他仍然把自 己当成一块“垫脚石”。他说他是计算机专业老师的“垫脚石”,是学 生的“垫脚石”。他常说:“我就是为你们服务的。”陈光熙教授在哈 工大60周年校庆大会上讲话3

11、暮年言志捧出“执著赤子心”陈光熙 是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亲身经历过满清政府、辛亥革命、 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和新中国的成立。新旧社会的对比,使他 深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当年在社会上,提出了 科学救 国,、教育救国的口号,多少有志青年为之奋斗。可是在旧中国, 没有科学、教育的地位,何谈救国?现在看来,光靠科学教育是不能 救国的,只有革命加上科学教育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回首往事,陈光熙曾感慨万千。他坚信:在我们中国,除了共 产党,谁也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只有搞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唯一出 路。他决心将毕生的追求和自己的余生全部融入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中。他一

12、生中虽然先后两次进过共产党的监狱,但他对党依然十分向 往。他在20世纪50年代“三反”时进过监狱,“文化大革命”期间 又被打成特务进了监狱。但是,他没有一点怨气。当有人问他:“你 怎么看这个问题? ”他说:“共产党对我就像母亲对孩子一样。母亲 疼爱孩子,有时也打骂孩子,有时有理,有时也没理。母亲打错了孩 子,孩子能记仇吗? ”一番话,道出了陈光熙对党无限的热爱和深情,也道出了一位老知识 分子“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高尚情怀。他用一颗无私无畏、无拘无束、 无尘无染的赤子之心,以一种比海洋和天空更博大的胸怀,终于扣开 了党的大门。1991年12月6日,在哈工大计算中心会议室里,88 岁高龄的陈光熙教授

13、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宣读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 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党支部大会经过认真、充分讨论,一致同 意接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88岁的陈光熙教授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在 1992年的6月20日,陈光熙教授走完了人生的89个春秋,为自己 的人生之旅划上了句号。他的身上覆盖着党旗,安详地躺在花丛中。 他的弟子、后任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所长的李明树当时作采桑子一 首,痛悼恩师:“西风抛洒乾坤泪,痛悼恩师。痛悼恩师,无奈今朝 生死离。后生承继千秋业,您请安息。您请安息,他日功成再报知J 李生教授与陈光熙先生在一起为缅怀陈光熙先生的光辉一生,2005年6月5日,值哈工大建校85 周年之际,由李生教授提议、老校长李昌题词的陈光熙先生铜像在计 算机学院综合楼揭幕。计算机专业校友和计算机学院领导、老师、学 生以及陈光熙先生的家人出席了揭幕仪式。大家一起深情地回顾了陈 光熙从教40余年间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和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及 人才培养做出的卓越的贡献。哈工大博物馆内的陈光熙先生塑像本文节选自八百壮士(第三卷L 代师表),原文作者刘培香、马洪舒。很喜欢这篇文章,可以转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