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1409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中国的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的原因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内忧外 患”。与日本一样,中国对内也面临统治危机,对外也必须面对来自 西方的压力,但这个“忧”和“患”的具体内容并不完全与日本相同, 而中国面对内外压力的反应与日本也不相同。明治维新前夕统治日本的是德川幕府,而戊戌变法期间统治中国 的是清王朝,“内忧”指的正是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清王朝到乾隆时 期发展到顶峰,但从乾隆皇帝的继承者嘉庆皇帝开始,即大约从进入 19世纪开始,清王朝走上了衰落之路。政治上,清王朝衰落的表现 是行政缺乏效率,腐败普遍。由于满汉二元的人事结构以及相互牵制 的政策,当时官场中的指导原则是免生事端,升官

2、的秘诀是“多磕头, 少开口”,统治者最为关注的是王朝自身的安全而不是行政是否有效。 腐败从乾隆统治后期开始日益严重,最有名的人物代表就是和珅,他 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是当时普遍的腐败现象中一个鲜明典型的例子。 经济上,清王朝衰落的表现是财政窘迫。清朝初期,统治者曾经为整 个国家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雍正皇帝的国库留下了 2400万两白 银,乾隆皇帝的国库留下了 7000万两白银,但嘉庆皇帝为了镇压白 莲教起义,耗费了 2亿两白银,庞大的军费开支再加上官场中的腐败, 消耗了整个国家的财力。到19世纪初,整个王朝的经济基础遭到了 严重的破坏。社会方面,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耕地的增长,到1800年, 人

3、口增长到了 3亿,而耕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于是,出现了大 批的穷人、背井离乡者和失业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常常沦为 盗匪,使得整个社会开始动荡不安。统治阶层方面,悠闲的生活使得 旗人开始堕落和放纵,原有的尚武精神几乎消失殆尽,成为社会寄生 虫。统治阶层中的知识分子由于受到文字狱威胁,不再追求经世致用, 更忘记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此外,加速清王朝衰落的还有持续不 断的会党起义,“天地会”“哥老会”“白莲教”是其中规模比较大 的会党组织,它们时不时地进行起义,使得整个嘉庆时期国无宁日。 正是在这种王朝衰败不堪的状态下,西方列强到来了。在西方列强到来之前,由于中国强大的历史遗产,无论在政治

4、经 济范畴还是历史文化范畴,中国都没有遇到过强大的对手,因而,此 时的中国不仅有着强大的文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且奉行“闭 关锁国”政策,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但这并不能动摇西方列强向中 国扩张的决心,事实上,他们早就盯上了中国。在使用武力轰开中国 的大门之前,英国曾先后几次派使团前来中国,以期把中国卷入资本 主义的发展体系,其中为人熟知的是1793年的马嘎尔尼使团和1816 年的阿美土德使团,但均未取得英国期盼的结果。于是,英国决定运 用军事手段来实现其目的,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坚船 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 京条约。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

5、、领海主权都开始遭到破坏, 清政府从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这不仅加速了已然衰败的清 王朝走向灭亡,也促使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这种外来压力加剧了中国 社会内部的动荡,下层人民开始走上反抗之路。鸦片战争之后的十余 年,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和暴动就不下一百次,1851年爆发的太平 天国革命运动更是差点推翻清王朝。以此为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当权者中的一部分人, 以恭亲王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面对清王朝的内忧外患, 开始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它希望通过引进西方的军事 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来实现清王朝的强大,但随着1895年甲 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洋

6、务运动宣告失败。就 在李鸿章马关签约的前两天,即1895年4月15日,康有为让梁启超 鼓动广东籍举人上折请求拒绝和议。梁启超迅速联络了 IOO多名同乡 举人,湖南举人也分头联络,两省举人同时递折。4月22日,数百 名举人到督察院呈请代奏,各省举人也相继跟进,大规模的上书活动 甚至得到某些政府官员的鼓动和支持。康有为书写的18000字的请愿 书在众多举人中流传。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请 求皇帝采取四大措施:“(1)下诏鼓天下之气;(2)迁都定天下之 本;(3)练兵强天下之势;(4)变法成天下之治。”虽然“公车上 书”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震动,要求变法的呼声日趋强劲,但畏惧变 法的势

7、力仍然很强大。为了推动变法,康有为组织了强学会对王公大 臣进行游说,创办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设立时务学堂开启民智。 随着维新变法思潮的步步升级,再加上外部局势日趋紧迫,中国走上 了维新变法的道路。【材料】维新理论家谭嗣同主张变法,提出并论证了 “道器一体:“故 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夫苟辨道之不 离乎器,则天下之为器亦大矣。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 一一参见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上册,197页, 北京,中华书局,1981。【材料】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康:“四夷交迫,分割涛至,覆亡无日。皇帝:”皆守旧者致之耳。康:“上之圣明,洞悉病源,既知病源,则药即在此。既知守

8、旧 之致祸败,则非尽变旧法,与之维新,不能自强。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一一参见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25 页,北京,三联书店,2009o当然,除了来自欧美国家的外在压力之外,来自邻国日本的压力 也是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之一。日本作为中国周边一衣带水的国 家,通过效法西方,在短时间内一举摆脱任人宰割的地位,这种反差 无疑对中国的维新力量是一种莫大的刺激。康有为在1888年的上 清帝第一书中说:“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 百废俱举,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伺。”但由于 中国的1898年戊戌变法比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整整晚了三十年,中国后来

9、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与三十年前的日本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340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o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2册,129页,上海,神 州国光社,1953。化。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这时列强虽然打开了 日本的国门,但并未完全控制日本,而作为一个国土狭窄、资源匮乏 的小国,无论从战略地位还是战略价值上来看,日本都无法与中国相 匹敌,因而,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争夺没有像对中国那么激烈。另外, 列强彼此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减轻日本所面临的压力,”英法俄对 立使各国侵略魔手相互牵制,美国的内战及其善后工作,使它没 有余力发动侵略,这一切都有助于日本摆脱半殖民地的危机” 中国 戊戌变法前夕,甲午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列强纷 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更加不利 的国际环境。将维新前的中国和日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和日本进行维 新都是由于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忧”都是指国内出现了 统治危机,“外患”也都是指来自西方的压力。然而,由于中国的戊 戌维新运动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晚了三十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再加上两国国内情况差别也很大,两国的维新之路产生了迥异的 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