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142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行动计划截至“十三五”末,全省物流总收入达5866亿元,现代物流业增 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8.4%。2020年,全省货物运输量达13. 04亿吨, 货物周转量达1551. 08亿吨公里,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14. K和 5.9%o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升,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 GDP的比率降至16. 1%,较“十二五”末降低3. 3个百分点。一、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依托中缅印通道高速公路、大瑞铁路(大保段)、沿边铁路及昆 明长水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充分发挥猴桥、片马公路口岸等门户优势, 形成连接缅甸密支那、通达印度、辐射南亚的国际联运大通道,服务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2、二、着力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流应急能力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平急结合、 安全高效的物流设施和服务网络,增强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物流 供应链弹性水平,提高物流应急响应能力。强化应急物流功能建设。统筹建立一批特色鲜明、平时服务、急 时应急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鼓励省内龙头物流企业在建设现代 物流与流通设施时,兼顾布局重要物资应急储备功能。充分依托国家 和省级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强化专用仓储、隔离区、快 速中转换装等功能,形成辐射全省的应急物流网络体系。提升应急物流装备水平。重点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 际机场、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德宏芒市国际机场,

3、探索航空运输 能力社会化储备机制,依托具有物流投送能力的全货机、直升机、无 人机等专业设备,实现应急物资快速运输、快速抵达。推广“无接触” 应急物流装备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州、市开展无人车(机)配送、城 市地下配送等新模式。健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引导各州、市全面梳理生活必需品、医 疗物资供应、物流中转等重要仓储、配送设施,建立省级重点保供企 业、单位名录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形成平急结合的应急物流能力 储备。加强应急物流调度、能力储备、监测评估等相关机制研究,在 突发事件交通管控下,通过分区分级、大数据跟踪等精细化管理方式, 保障应急物流车辆通行。三、推广绿色低碳可持续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模式贯彻绿

4、色发展理念,推动物流全链条、各领域绿色化发展,营造 绿色物流发展环境,增强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推广绿色物流设施设备。在昆明、大理、玉溪等重点州市,深入 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与物流装备, 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发展绿色仓储,鼓励节 能环保型仓储设施建设。在冷链物流领域推广使用具有绿色环保、耐 腐蚀、无虫害、无细菌等特性的铝制托盘,提升生鲜食品质量与安全 保障水平。鼓励各州、市布局建设充电桩、加氢站,提高新能源或清 洁能源货运车辆适用设施占比。提升绿色物流发展水平。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环保包材,扩大绿 色包装

5、试点示范领域,推动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推 广120OmnlXlOOOmnl标准托盘,推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l)在托盘 租赁领域应用,促进托盘等单元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支持具备条件 的制造、商贸企业发展逆向物流,优化供应链逆向物流网点布局,促 进产品回收和再制造发展。结合我省交通物流领域“双碳”行动方案, 开展绿色物流企业示范创建活动。营造绿色物流发展环境。在曲靖、文山、昭通、红河、楚雄等运 输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加强铁路、港口资源整合,鼓励工矿企业、粮 食企业等将货物“散改集”,推进全省“公转铁”、“公转水” o鼓 励州市研究制定新能源货车差别化通行管理政策。探索建立物流领域

6、碳排放监测体系,推动物流企业完善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培育集节能减排技术、管理、运营等于一体的物流服务企业。支 持省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推动落实国 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四、着力构建国内国际无缝衔接的跨区域物流网围绕推进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无缝衔接的跨区 域物流网,引导资源要素规模化流动,做大做强跨境物流规模,打造 高质量跨境物流服务体系,带动大贸易大产业发展。聚焦中老铁路,深化和中南半岛跨境物流合作。主动把握中老铁 路通车和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加强中老铁路沿线重要物流枢纽 和节点网络布局建设,加快昆明王家营集装箱中心站、磨憨铁路口岸 等

7、海关监管设施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地 区,依托中老泰马新通道,积极拓展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 加坡等国际联运合作,提升中老铁路物流服务和辐射能力。加强境内 外货源市场开发合作,推动中老国际货运列车班列化规模化运营,打 造区域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依托中缅通道,建立陆海国际联运物流网络。依托大临铁路、大 瑞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深化互联互通和开放合作,推动中缅陆 海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对接和 良性互动,建立连接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粤港澳等内陆主要经济区、 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联运物流网络,主动服务和融 入“大循环、双循

8、环”新发展格局。立足中越通道,推动中越跨境物流提质增效。挖掘中越铁路货运 潜力,稳定开行云南至越南国际铁路班列。探索中越铁路与中欧班列 跨区域国际联运新模式,深化与成渝地区开放合作。改造和升级重点 口岸监管查验设施和口岸货场,提升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推动 河口一老街准轨铁路对接和老街一河内准轨铁路建设。五、发展基础物流业发展。截至“十三五”末,全省物流总收入达5866亿元,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8. 4%。2020年,全省货物运输量 达13.04亿吨,货物周转量达1551. 08亿吨公里,分别较“十二五” 末增长14. 1%和5. 9虬 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升,2020年全省社

9、会物流 总费用与全省GDP的比率降至16.,较“十二五”末降低3. 3个百分 点。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 达2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9006公里;铁路营业里 程达423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1105公里;内河航道通航总 里程达5108公里;运营民用运输机场15个,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 666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11条。物流节点体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昆明、大理、红河(河口)、德宏(瑞丽)、西双版纳(磨憨)5个州市入选国家物流枢 纽承载城市,7个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启动建设。云南腾俊国际陆港入选 国家示范物流园区,8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物流

10、园区。截至“十三五” 末,全省县级物流网络覆盖117个县,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9.8%, 冷库容积达440余万立方米。多式联运发展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全省铁路集装化运 输比重年均增长20%以上,2020年全省铁路集装箱出入省货物量占铁 路出入省货物总量的34.5虬2个项目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 越国际铁路班列、昆明至北部湾港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运行良好。水 富港、关累港等黄金水道货运潜力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国家A级物流企业在 “十二五”基础上实现数量倍增,引进京东、顺丰速运、普洛斯、新 加坡丰树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共有 国

11、家A级物流企业100家,其中,5A级8家、4A级33家、3A级40家、 2A级19家。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逐步应用。云南国际“现代物流 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南省道路运输信息平台等物流公共信息平 台建成上线;“云上营家”等一批智慧物流平台加快运营推广;全国 首个5G全场景智慧物流新装备孵化基地投入运营。物流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我省就推动物流重点 领域发展系统性出台多个政策措施。研究建立首个物流统计监测制度。 建立领导推进机制,基本形成高位推动、部门协作、上下联动、责任 清晰、分工明确的现代物流业推进合力。总体

12、上,我省现代物流业已进入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的发展 新阶段,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亟需补齐的短板。主要 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对大通道建设支撑作用有待进一 步增强。我省物流枢纽多数处于规划或在建阶段,物流设施群辐射效 应尚未充分发挥。全省物流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城乡配送等基础设 施网络系统衔接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要求不 相适应。跨境物流服务网络不完善,冷链设施建设布局不均衡,农村 物流运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民生物流品质和物流标准化、 绿色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足。 传统运输、仓储、配送等初级物流市场供给过剩,供应

13、链一体化物流 服务水平偏低,对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产 业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物流市场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优。 国家5A级物流企业仅8家,州、市A级物流企业分布不均衡,中小物 流企业运作模式传统,信息化服务能力不强。五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问题仍较为突出。我省运输结构单一,近90%的货物运输量靠公路承担, 多式联运发展滞后,物流资源运作分散、集约化发展不足、信息化水 平低等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矛盾突出。全省物流总费用与全省GDP 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六是物流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物流行业治理方式改革创新和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物流用地等要 素保障力度不足,

14、信用、统计、标准等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高 层次物流人才缺口较大,专业化物流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六、基本原则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新型装备在物流 体系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促进 物流技术、管理和运营模式创新;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 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现代供应链。集约高效,协调发展。依托物流枢纽建设,有效整合区域物流设 施资源,提高现有存量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现代物流业与高原特 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相关产业高效联动发展,服务产 业强省建设;推动物流设施协调匹配、干支有效衔接,加快发展多式 联运,提高物流运

15、行效率和一体化组织水平。内外联动,畅通循环。完善内联外通纽带功能,衔接国内重大区 域发展战略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构 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跨区域物流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 陆海联动、内外互济的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格局。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持续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加强智能化、 标准化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绿色化发 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 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到2025年:陆海联运通道基本形成。以航空为先导、铁路为基础、 公路为支撑、水路为辅助,多种联运方式并行发展的陆海国际物流大 通道基本形成,与西部陆

16、海新通道形成战略对接和良性互动。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现代物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 位全面确立,全省物流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现代 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10%左右。物流市场主体实现倍增。国家A级以上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 数量达到200家以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其中,5A级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达到15家以上。基础设施网络不断优化。“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 系基本形成。重点建设7个干支衔接、辐射力强的国家物流枢纽,省 级物流枢纽网络初步形成,创建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成一批国家 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县、乡、村物流网络实

17、现全覆盖。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航空 物流等专业物流领域和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中老铁路国际 货运列车实现班列化规模化运营。全省航线数量达到750条,民航货 邮吞吐量达50万吨以上。在运输、仓储、配送等领域建成10个智能 化、无人化智慧物流试点。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 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联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 化,大宗货物“公转铁”等成效明显。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 输组织方式及集约化配送模式有效推广。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GDP的比率 下降至15%左右,接近西部平均水平,并维

18、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展望 2035年,锚定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远景目标,实 现区域跨境物流中心向国际物流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现代物流业成 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 印度洋地区的物流枢纽经济门户,串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基本形成,畅联国内国际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七、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云南省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 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 重要交汇点的地位和作用,紧紧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中老铁路 (国内段)沿线建设开发等重要机遇,按照“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 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的思路, 努力建设畅联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国际物流 大通道和战略枢纽,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资料整理来源:云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