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产妇的传播途径和胎儿防护措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143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产妇的传播途径和胎儿防护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乙肝产妇的传播途径和胎儿防护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乙肝产妇的传播途径和胎儿防护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乙肝产妇的传播途径和胎儿防护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产妇的传播途径和胎儿防护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乙肝产妇的传播途径和胎儿防护措施乙肝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旦染病,治疗十分棘手。 因此,怀孕妇女感染乙肝或被发现是病毒携带者,应以优生 优育为原则,及早选择终止妊娠,以免遗憾终生。因为感染 乙肝的孕妇继续妊娠,不仅会加重病情,而且还有可能会传 染给胎儿,影响胎儿的发育发展,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胎儿畸 形,死胎。若妊娠已到晚期,怀孕难以引产,或需要这个孩 子时,应采取措施保护新生儿。一传播途径L宫内感染:经胎盘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其影响主 要有:a.孕妇外周血HBSAg滴度,HBeAg阳性率和HBVDNA水 平越高,宫内感染的几率越大。b,导致胎盘屏障破坏的因 素,如TORCH感染等。2 .产时

2、传播:HBSAg阳性孕妇羊水、尿、*分泌物均可 检出HBsAgo分娩时小儿皮肤粘膜外伤(母血经胎盘微细裂 口进入胎儿血循环)、接触母亲的*分泌物或吸入羊水均可 被传染。产程越长,婴儿感染率越高。但剖宫产并不能降低 母婴传播3 .产后传播:主要是接触母亲唾液或母乳喂养而引起。 因母乳喂养引起者多见于乳汁中HBeAg阳性和*载裂,血液 混入乳汁,使乳汁中HBV含量增加者。.二.防护措施L住院分娩,由于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羊水,*分 泌物、血液、汗液以及乳汁、唾液中都有可能有乙肝病毒。 因此,乙肝孕妇应住院分娩,由有经验的妇产科医师,助产 师的指导下分娩,在分娩过程尽量避免婴儿吸入羊水,血液 或其

3、他分泌物,以减少感染。乙型肝炎的孕产妇在分娩期也 需加强护理,因产时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85%-95%o 应尽量缩短产程、减少出血、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 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分娩导致HBV传播的几 率。2.避免哺乳,需要注意的是血清HBSAg ( + )并不是母乳 喂养的禁忌症。若新生儿接种了 HBIG和乙肝疫苗,可进行 母乳喂养,但是血清HBeAg ( + )进行母乳喂养是否安全尚无 定论。因为乳汁中可能含有大量乙肝病毒。此时哺乳有可能 传染给婴儿。因此,应避免哺乳,减少接触,乙肝母亲不要 和婴儿接吻,共用食具和毛巾及物品,更不要对口喂食物。 若需接触婴儿,应先洗

4、净双手后再接触为宜。有条件者最好 母婴分开。由健康人喂养,这样可避免婴儿发病,又有利于 母婴健康。3,预防接种,若乙肝产妇只是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说明母亲已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 疫苗30Ug,此后在1个月、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 若乙肝产妇表面抗原和e抗原都是阳性,说明产妇血液中乙 肝浓度较高,传染性强,胎儿在母体内可能已受到感染,这 时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 次,剂量为每公斤体O. 5mg,先将新生儿体内的乙肝病毒抑 制,待1到2周后再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此后在满一个 月和六个月时各注射IOUg乙肝疫苗,可使婴儿体内免疫力 维持3到5年,若能在六岁时再加强注射一次乙肝疫苗IOUg 可获长久免疫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