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设备安装.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2011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基站设备安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移动基站设备安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移动基站设备安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移动基站设备安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移动基站设备安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基站设备安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基站设备安装.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基站设备安装,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工程局有限公司2010.4,田耀华,为切实做好“北京通信工程班”培训工作达到教学目的,向工程处送合格技能人才。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和移动基站设备安装的规范要求。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讲述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目标,目录,一、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二、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三、移动基站设备安装,一、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1 GSM概述与发展简史1.2 多址技术1.3 蜂窝技术1.4 小区的概念1.5 GSM主要结构,1.1 GSM概述与发展简史,移动通信的定义GSM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1 GSM概述与发展简史,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

2、于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通信.移动体之间的通信只能依靠无线电传输.那什么是无线通信呢?无线通信指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电磁波是它的载体.,1.1 GSM概述与发展简史,移动通信并不是一项很新的技术,但却是一项正在急剧发展的技术.20年代开始在军事及某些特殊领域使用(美国警察的车载无线电系统),40年代才逐步向民用扩展(美国所建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移动通信经历了由模拟通信向数字化通信的发展过程.目前,比较成熟的数字移动通信制式主要有泛欧的GSM,美国的ADC和日本的JDC(现改称PDC)等,1.1 GSM概述与发展简史,其中,GSM的发展历程如下:1982年,欧洲

3、邮电行政大会CEPT设立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即GSM,以开发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目标.1986年,在巴黎,对欧洲各国经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所提出的八个建议系统进行现场试验.1987年,GSM成员国经现场测试和论证比较,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RPE-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1.1 GSM概述与发展简史,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MOU).1989年,GSM标准生效.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移动通信跨入第二代.,1.1 GSM概述与发展简史,在我国.1993年我国首

4、先在浙江嘉兴建立了GSM实验网目前有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也在积极酝酿进入移动领域截止99年底中国移动用户数已达5000万,中国联通超过400万,年增长率99%以上神州行与如意通移动用户快速增长截止99年8月中国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的308个地市和1856个县市,全国交通干线实现无缝覆盖.地市覆盖率为91%,县市覆盖率为86%,1.2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使众多的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常用的使信号多路化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它们分别采用频率、时间或代码分隔的多址连接方式,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三种接入方式.GSM系统采用了FDMA、

5、TDMA方式.,1.2 多址技术1.2.1 频分多址FDMA,FDMA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的.频分就是把整个可分配的频谱划分成许多单个无线电信道(发射和接收载频),每个信道可以传输一路话音或控制信息.模拟蜂窝系统是FDMA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但GSM系统也采用了FDMA.,1.2 多址技术1.2.2 时分多址TDMA,TDMA是以不同的时隙实现通信时分多址是指在一个宽带的无线载波上,将某一信道按时间加以分割,各信号按一定顺序占用某一时间间隙(时隙).即多路信号利用同一个信道在不同时间各自独立地传送.,1.2 多址技术1.2.3 码分多址CDMA,CDMA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实现通信的码分多

6、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它不像FDMA、TDMA那样把用户的信息从频率和时间上进行分离,它可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信息.其关键是信息在传输以前要进行特殊的编码,编码后的信息混合后不会丢失原来的信息.,1.3 蜂窝技术1.3.1 大区制与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一个叫基站的设备来提供无线服务范围的.基站BTS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我们把基站BTS的覆盖范围称之为蜂窝,即小区CELL.采用大功率的基站主要是为了提供比较大的服务范围,但它的频率利用率较低,也就是说基站提供给用户的通信通道比较少,我们也称之为大区制.采用小功率的基站主要是为了提供大容量的服务范围

7、,同时它采用频率复用技术来提高频率利用率,有限的频率得到多次使用,所以系统的容量比较大,这种方式称之为小区制或微小区制.,1.4 小区的概念,全向小区,定向小区,1.5 GSM主要结构,OSS:操作支持子系统 BSS:基站子系统 NSS:网络子系统 NMC:网络管理中心 DPPS:数据后处理系统 SEMC:安全性管理中心OMC:操作维护中心 PCS:用户识别卡个人化中心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VLR: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 HLR: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 AUC:鉴权中心 EI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 BSC:基站控制器 BTS:基站收发信台PDN:公用数据网PSTN:公用电话网ISDN:综合业务数

8、字网 MS:移动台,二、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2.1、3G发展与演进介绍2.2、3G的3种制式2.3、3G的应用,2.1、3G发展与演进介绍,现在在移动通信领域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3G!那么什么是3G?3G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精彩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3G!,2.1、3G发展与演进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提出IMT-2000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统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1985年提 出,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工作的频段在2000MHz,且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ps,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

9、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通信系统,2.1、3G发展与演进介绍,2.2、3G的3种制式,WCDMA由标准化组织3GPP所制定cdma2000体制是基于IS-95的标准基础上提出的3G标准,目前其标准化工作由3GPP2来完成TD-SCDMA标准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CWTS提出,目前已经融合到3GPP关于WCDMA-TDD的相关规范中,2.3、3G的应用,3G,InternetE-Ma

10、ilWWWFTP电子商务,电信业务语音业务移动与漫游消息业务IN,CAMEL,信息业务视频点播交互式视频业务TV&Radio媒体服务,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 高效的频谱效率 更高的服务质量、保密性和可靠性 易于从2G系统平滑演进与过渡,并反向兼容2G系统 能提供多种业务,数据业务速率最高可达2Mbps 车速环境:144kbps 步行环境:384kbps 室内环境:2Mbps,三、移动基站设备安装,3.1 移动基站室内设备安装3.2 移动基站室外设备安装,3.1 移动基站室内设备安装,1、走线架安装2、电池组安装3、设备机架安装4、电缆布放5、电缆端接,1、走线架安装,铁架(走线架

11、、槽道)安装的基本原则:按图施工、横平竖直、牢固平稳美观、接地良好。按图施工:符合图纸要求的位置。在机房平面与设计基本一致时,铁架位置应符合设计位置(规范要求不超过50mm)。列槽道(列走线架)、主槽道(主走线架)、过桥槽道(过桥走线架)等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相互连接牢固。横平竖直:安装工艺要求,走线架(槽)、连固铁等安装必须平直,列间距均匀。规范上30mm的偏差是最低要求。牢固平稳美观:铁架安装首先要考虑到牢固,尽可能利用列槽道直接延伸至墙面加固,或者采用旁加固方式对墙或者机房的柱子(抱箍)加固。列间撑铁,应在同一直线。走线架电缆支架、走道盖板、加固件安装等工艺要求主要是要求一致性。,吊挂应

12、该牢固、垂直。在承重梁上打吊挂,应高于其下沿120毫米。走线架与机架顶之间距离不宜小于200mm,与机房顶之间距离不宜小于300mm。电池上方竖直走线架垂直离墙50mm间距,末端距地面500mm高。接地良好:走线架接头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时,应增加导线以加强走线架之间的电气连通。室外走线架严禁与室内走线架、室内联合接地排等相连。馈线窗内外走线架尺寸、高度必须一致。室外走线架可固定在露面或女儿墙上。用热浸镀锌扁钢与建筑物避雷带焊接相连,并于铁塔或抱杆焊接在一起,焊接长度应大于60mm,焊接处必须做防腐、防锈处理。走线架必须做防氧化处理,且必须与地面、屋顶及墙壁绝缘,安装吊装或地支部件安装时

13、应注意增加绝缘板和绝缘垫。,2、电池组安装,电池外壳不得损坏,极板不得受潮、氧化、发霉,滤气帽通气性能良好。电池在搬运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电极正面向上,严禁倒置、倾斜。电池各列要排放整齐,前后位置、间距适当。每列外侧应在一直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电池单体应保持垂直与水平,底部四角均匀着力。电池间隔偏差不大于5mm,电池之间的连接条应平整,连接螺栓、螺母拧紧,保证各连接部位接触良好,并在连接条和螺栓、螺母上涂一层防氧化物或加装塑料盒盖。安装工具要绝缘处理,电池组连接正确。应用万用表检查电池端电压和极性,保证极性正确连接。对于端电压偏低的电池应筛选出,查明原因。蓄电池各极柱间连接必须紧固,接头必须涂

14、抹凡士林。电池组防震铁架,安装牢固位置符合图纸要求,横平竖直,平整稳固。电池组防震架要接地。电池组要做充放电测试。,3、设备机架安装,按图施工,位置、机面朝向正确;机架加固方式符合设计要求。除非确实有困难,一般要求四个角对上加固,确有困难,两点对上加固,应采用对角加固方式。一是机架本身稳定、牢固,二是对列槽道(走线架)起支撑作用。牢固端正,对地利用膨胀螺栓加固,架顶对列槽道上梁加固,加固螺栓同一方向、露出丝扣一致。机架垂直度偏差小于机架高度千分之一,两架之间缝隙最大不超过3毫米。机架面保持平齐。机架之间的间距要合适,并保证缝隙上下均匀,完全没有缝隙影响机架门开和关。保证机架接地正确、可靠,机架

15、保护地严格按设计图施工。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4、电缆布放,光纤宜布放在光纤护槽内,顺直、无明显扭绞。无光纤护槽时,光纤应加光纤保护管,穿有光纤的保护管应顺直绑扎在电缆槽道内或走线架上,并与电缆分开放置。从光纤护槽引出的光纤,应采取防挤压、转死弯措施,宜采用光纤保护管保护。固定未经保护的架内光纤时,严禁用硬质尼龙扎带直接捆绑,宜用自粘带或光纤捆扎线固定,且绑扎松紧适度。光纤接头处应留一定的富余,余长应依据接头位置等情况确定,能够方便维护、调度和操作即可,一般不宜超过2米。光纤余长部分应整齐盘放,曲率半径应不小于40mm。光纤长度超过实际路由长度10米以上时,可更

16、换合适长度的光纤。光纤应整条布放,严禁在光纤护槽及保护管内接头。光纤两端应做标签,标识应清晰、准确、文字规范,同一类的光纤标签应整齐一致。,电缆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气特性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电缆布放路由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设备电缆与交流电源线应分走道布放,若在同一走道或交叉布放,间距应大于50 毫米。走道电缆绑扎要牢靠,松紧适度、紧密、平直、无扭绞,绑扎线扣要均匀、整齐、一致。电缆下弯应均匀圆滑,排列整齐,电缆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电缆直径10倍。槽道内电缆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电缆不溢出槽道,不侧翻;拐弯适度,无死弯;电缆进出槽道应绑扎整齐。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电缆两端出线应整齐一

17、致,预留长度和绑扎方式应满足维护要求。架间电缆及布线的两端必须有明显标识,不得错接,漏接。插接部件应牢固,接触良好。,信号线与电力线不得交叉布放,两类线缆在任何地方不得混扎与一束内。交流电源线(含保护地线)、直流电源线、信号线(射频线、传输线、控制线)应分开敷设,避免在同一线束内,线束之间有明显可见的间隔大于50mm。拧紧线缆头时,不应用扳手狠拧,须掌握力度,保证每个接头安装到位,避免虚假连接而影响系统正常工作。,5、电缆端接,射频同轴电缆的端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余留长度应统一,连接器和线缆在机械尺寸上应完全匹配,保证良好的物理连接,同轴电缆各层的开剥 尺寸应与连接器相应部分相适合。芯线

18、焊接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带尖、不成瘤形。组装同轴电缆插头时配件应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屏蔽线的端头处理:剖头长度应一致,与同轴接线端子的外导体接触良好。剖头处需加热缩套管时,热缩套管长度宜统一适中,热缩均匀。电缆芯线采用绕接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芯线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每根芯线在端子上绕接圈数为:线径为0.40.5毫米时68圈,0.6-1.0毫米时46圈。,绕线应紧密,不得有叠线。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部分不得露铜。芯线不得有损伤。线鼻制作与固定制作线鼻时,先用裁纸刀切去电源线头绝缘外皮,其长度与线鼻柄等长,再用液压钳将线鼻押紧,然后用绝缘胶带把线鼻和裸线缠紧

19、,不得将裸线及线鼻柄露出。固定线鼻时,线鼻不宜重叠,采取交叉安装或背靠背安装方式。若必须重叠,则应将线鼻做45或90弯处理,并且应将较大线鼻安装于较小线鼻下方。传输设备的电源线要接到二次下电的位置.,3.2 移动基站室外设备安装,1、天线的安装2、馈线的安装3、接地4、安全注意事项,1、天线的安装,天线安装应稳固,直至手用力拉不动。固定时的松紧程度应确保承重与抗风,既不松动,也不宜过紧,以免压坏天线护套。天线护套顶端不得低于固定杆顶部,以保证天线的发射部分高出固定杆顶部。安装定向天线时,轻轻扭动天线调整方位角、下倾角,直至满足设计指标。天线方位角误差不宜大于5,下倾角误差不宜大于1。,2、馈线

20、的安装,布放馈线前一定要对馈线走线的路由进行了解,进行合理规划,最好在纸上画出实际走线路由,确定馈线的上线顺序、位置,以免因馈线交叉而返工。馈线、跳线的长度应以实际走线路由测量的长度为准。馈线路由应根据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案,以馈线路由距离短、弯曲次数少为宜。馈线布放在室外走线架上,应沿边缘布放,首期工程不宜占用走线架中部,以便后期扩容。布放时应无交叉,馈线入室不的交叉和重叠。馈线应从上往下布放,边理顺边紧固馈线固定夹。每隔800-1000mm用馈线固定夹固定一次。,跳线、馈线拐弯时要流畅、顺滑,弯曲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馈线直径的20倍。馈线分股时要整齐、有序,不得交叉。馈线在铁塔平台

21、上布放时,应用卡子固定在护栏上,整齐有序。馈线在屋顶布放时,按标签将馈线卡入馈线固定夹中,馈线固定夹的螺丝应暂不紧固,等馈线排列整齐、布放完毕后再拧紧;馈线固定夹应与馈线保持垂直,切忌弯曲,同一固定夹中的馈线应相互保持平行。馈线在穿过铁塔平台馈线洞或与女儿墙等接触时,宜垫馈线卡子或馈线皮,不宜直接接触,以防磨损。线扣帮扎要按一个方向进行,剪断扣尾时要有3mm-5mm的余量,以防线扣在温度变化时脱落,剪切面要求平整。,馈线入室前、室外跳线连接天线时,馈线、跳线须做明显回水湾。馈线窗中孔洞的占用宜按照从下至上,从一侧至另一侧的顺序,以免影响后期工程布放馈线。馈线通过馈线密封窗导入室内时应有人在室内

22、做引导,避免馈线入室时损伤室内设备和损伤馈线。室内跳线由机顶至走线架段布放时要求平行整齐、无交叉、不得扭曲,不得拉伸太紧,应松紧适宜。馈线入室后应封堵馈线窗。未使用的孔,用放火胶泥将其封堵。天馈线要测试驻波比,应小于1.5国标。,3、接地,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馈线采用三点接地,分别为馈线离开塔上平台后1m范围内、馈线离开塔体引至室外走线架前1m范围内和馈线进入馈线窗前馈线窗的外侧。当塔上馈线长度超过60米时,还应在塔身中部增加避雷接地夹,一般为每20m接一次地。若馈线离开铁塔后,在室外布放距离超过20m时,须在中部增加一处接地。避雷接地夹接地线可接至室外地排,也可接至接地性能良好的室外走线架上

23、。接地点应位于接地夹下方,接地线夹角不宜大于15度。接地应一线一孔。,接地夹的安装确定避雷接地夹安装位置后,按接地夹大小切开该处馈线外皮,以露出外导体为宜,剥去馈线外皮,把避雷接地夹扣在馈线上。避雷接地夹上,先裹三层防水绝缘胶带即胶泥,然后是三层pvc胶带。首先应从下往上逐层缠绕,然后从上往下逐层缠绕,最后再从下往上逐层缠绕。逐层缠绕胶带时,上一层覆盖下一层大于三分之一小于二分之1。室外馈线头的缠绕方法一样。要先缠绕一层pvc胶带,然后是三层胶泥再三层pvc胶带。接地的方向是顺着馈线进屋的方向.,GPS天线的安装,GPS天线用于接收GPS卫星信号,为基站提供定时,为使GPS天线能够收到GPS卫

24、星信号,GPS天线不能受到阻挡,使之可以与至少4颗卫星保持无阻挡连接。如果不能做到完全无阻挡,应尽量找一个位置使GPS天线周围10度以上半球体的视线区域内的阻挡小于25%。且该25%阻挡应分布在两个1/4的球体中。勘察人员在用GPS手持接收机测试时,其显示应有4条实心黑柱。GPS天线不应是本区域内的最高点,否则会受到雷击。如在北半球(中国),在塔上安装GPS天线,应使GPS天线位于铁塔面向南方一角并保持与铁塔至少一米的间距并且GPS天线应位于适当的高度以避免雷击。GPS天线从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应远离任何基站发射天线3米以上。,4、安全注意事项,安装前必须查看周边环境,有没有高压电线等危险因素。有

25、没有掉落东西容易砸到的人和物品,及时保护。天馈线安装人员必须身体状态良好,严禁酒后施工,不应穿宽松衣服及易打滑的鞋,要求穿绝缘胶鞋,必须使用安全带。天馈线安装现场所有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拉好警戒范围。多人上塔时必须让背工具包的人最后上塔,下塔时背工具包的人最先下塔,以防工具掉落伤人。塔下人员应督促与施工无关人员(特别是小孩)原离施工现场,并管理好堆放在现场的安装部件和工具仪表,防止丢失和损坏。,对当天没有作完,或已经做完但没有和跳线连接的馈线接头,应对其做简易防水处理,即用防水胶带缠绕接头,也可在接头上先套上塑料袋,然后再缠绕防水胶带。对雷雨天气,尽量不要上塔施工,塔上人员要及时下塔。塔上作业人员的工具应用细绳系在手腕上,防止掉落。施工时应谨慎小心,防止掉落东西。,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