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3) .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201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3)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3)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3)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3)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3)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3)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3) .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一 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 修订的基本原则 三 基本规定的理解与强制性条文四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五 地基计算 六 山区地基 七 软弱地基 八 基础 九 基坑工程 十 检验与监测 十一 规范体系及配套使用条件,七 软弱地基,711 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713 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对建筑体型、荷载情况、结构类型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和地基处理方法。,721

2、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1 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 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3 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7.2.7 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对于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7.2.8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

3、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731 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当建筑体型比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形状和高度差异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当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可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当拉开距离后的两单元必须连接时,应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732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1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3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4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5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缝宽可按表7.3.2选用。,

4、741 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下列措施:1 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填土;2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型式;3 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4 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可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743 对于砌体承重结构的房屋,宜采用下列措施增强整体刚度和强度:1 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L/Hf宜小于或等于2.5;当房屋的长高比为2.5 L/Hf3.0时,宜做到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并应控制其内横墙间距或增强基础刚度和强度。当房屋的预估最大沉降量小于或等于120mm时,其长高比可不受限制;2 墙体内宜设置钢筋

5、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3 在墙体上开洞时,宜在开洞部位配筋或采用构造柱及圈梁加强。744 圈梁应按下列要求设置:1 在多层房屋的基础和顶层处宜各设置一道,其他各层可隔层设置,必要时也可层层设置。单层工业厂房、仓库,可结合基础梁、联系梁、过梁等酌情设置。2 圈梁应设置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宜在平面内联成封闭系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应考虑的问题:1 上部结构的平面布置、基础埋深、结构和地基刚度;2 场地土质的勘探结果,水文地质情况;3 地基处理的目的:地基承载力、变形、稳定性;4 地基处理施工的可行性和环境要求;5 经济性;6 工期。,八 基 础,8.1.1 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

6、、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8.2.2 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2 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3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

7、m;4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5 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图8.2.2a);6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图8.2.2b)。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图8.2.2c)。,图8.2.2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布置,8.2.3 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la应根据钢筋在基础内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

8、关规定确定: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式计算: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 la(8.2.3-1)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 la(8.2.3-2)四级抗震等级 laE=la(8.2.3-3)式中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8.2.4 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第8.2.3条的要求,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插筋的下端宜作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或laE(有

9、抗震设防要求时)处(图8.2.4)。1 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200mm;2 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图8.2.4 现浇柱的基础中插筋构造示意,8.2.7 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础底面积,应按本规范第五章有关规定确定。在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2 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Fl0.7hpftamh0(8.2.7-1)am=(at+ab)/2(8.2.7-2)Fl=pjAl(8.2.7-3)式中 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

10、800mm时,h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h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h0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t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ab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图8.2.7-1a、b),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加两倍该处的基础有效高度。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在l方向

11、落在基础底面以外,即+2h0l时(图8.2.7-1c),ab=l;pj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Al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图8.2.7-1a、b中的阴影面积ABCDEF,或图8.2.7-1c中的阴影面积ABCD);F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3 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在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底板受弯可按下列简化方法计算:1)对于矩形基础,当台阶的宽高比小于或等于2.5和偏心距小于或等于1/6基础宽度时,任意截面的弯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2、图8.2.7-2):,2)对于墙下条形基础任意截面的弯矩(图8.2.7-3),可取l=a=1m按式(8.2.7-4)进行计算,其最大弯矩截面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取a1=b1;如为砖墙且放脚不大于1/4砖长时,取a1=b1+1/4砖长;图8.2.7-3 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示意4 当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扩展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831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本规范第8.2.2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当翼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

13、,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2 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3 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8.3.1的规定;4 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5 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8.3.2 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7条一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

14、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2 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3 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4 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5 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6 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8.4.2 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本规范第五章有关规定确定。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当不能重合时,在荷

15、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e宜符合下式要求:e0.1W/A(8.4.2)式中 W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边缘抵抗矩;A基础底面积。,8.4.5 梁板式筏基底板除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外,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不应小于400mm。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F10.7hpftumh0(8.4.5-1)式中 Fl作用在图8.4.5-1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um距基础梁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图8.4.5-1)。当底板区格为矩形双向板时,底板受冲切所需的厚

16、度h0按下式计算:,式中 ln1、ln2计算板格的短边和长边的净长度;p相应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s0.7hsft(ln2-2h0)h0(8.4.5-3)hs=(800/h0)1/4(8.4.5-4)式中 Vs距梁边缘h0处,作用在图8.4.5-2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hs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按公式(8.4.5-4)计算时,板的有效高度h0小于800mm时,h0取800mm;h0大于2000mm时,h0取2000mm。,当柱荷载较大,等厚度筏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筏板上面增设柱墩或在筏板下

17、局部增加板厚或采用抗冲切箍筋来提高受冲切承载能力。,8.4.8 平板式筏基内筒下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其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Fl/umh00.7hpft/(8.4.8)式中 F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内筒所承受的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地基反力值应扣除板的自重;um距内筒外表面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图8.4.8);h0距内筒外表面h0/2处筏板的截面有效高度;内筒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影响系数,取1.25。当需要考虑内筒根部弯矩的影响时,距内筒外表面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可按公式(8.4.7-1)计算,此时max0.7hpft/。,图8

18、.4.8 筏板受内筒冲切的临界截面位置,8.4.9 平板式筏板除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距内筒和柱边缘h0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Vs0.7hsftbwh0(8.4.9)式中 Vs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地基土净反力平均值产生的距内筒或柱边缘h0处筏板单位宽度的剪力设计值;bw筏板计算截面单位宽度;h0距内筒或柱边缘h0处筏板的截面有效高度。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8.4.10 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平板式

19、筏基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且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的内力,可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底板自重及其上填土的自重。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无地下室且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基础梁除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外,计算时尚应将柱根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乘以1.5和1.25的增大系数。8.4.11 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分析,边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

20、的底部钢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其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连通。,8.4.13 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有关规定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8.4.15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图8.4.15);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

21、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8519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852 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2 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

22、倍。3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4 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5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6 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7 配筋长度: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

23、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4)桩径大于600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8 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I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II级钢和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9 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

24、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855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单桩的静载荷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Q 进行。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卵石或其它承载力类似的土层时,对单桩承载力很高的大直径端承型桩可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试验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D。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贯试验参数确定Ra值。,859 桩的承载力尚应满足桩身混凝土强度的要求。计算中应按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将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工作条件

25、系数c,桩身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桩轴心受压时 QAp fcc(8.5.9)式中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取值;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AP桩身横截面积;c工作条件系数,预制桩取0.75,灌注桩取0.60.7(水下灌注桩或长桩时用低值)。,8510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2 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3 摩擦型桩基。嵌岩桩、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条形基础下不超过两排桩的桩基、吊车工作级别A5及A5以下的单层工

26、业厂房桩基(桩端下为密实土层),可不进行沉降验算。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对地质条件不复杂、荷载均匀、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桩基也可不进行沉降验算。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允许沉降值,并应符合本规范表5.3.4的要求。,8511 计算桩基础沉降时,最终沉降量宜按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宜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按下列方法计算:1 实体深基础(桩距不大于6d);2 其他方法,包括明德林应力公式方法。计算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R进行。,8513 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并满足下列要求:1 桩身强度应按桩顶荷载设计值验算;2 桩、土荷载分配应按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确定;3 桩端进入较好的土层,桩端平面处土层应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设计要求;4 桩距可采用4d6d(d为桩身直径)。,861 岩石锚杆基础适用于直接建在基岩上的柱基,以及承受拉力或水平力较大的建筑物基础。锚杆基础应与基岩连成整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锚杆孔直径,宜取锚杆直径的3倍,但不应小于一倍锚杆直径加50mm。锚杆基础的构造要求,可按图8.6.1采用;2 锚杆插入上部结构的长度,应符合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3 锚杆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水泥砂浆强度不宜低于30MPa,细石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灌浆前,应将锚杆孔清理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