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1).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211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9.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1).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介绍,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一,二,三,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四,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方案的优化署,五,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署,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1、油藏:指在地下岩层中能够聚集并储藏石油的场所。2、油藏动态监测:是指运用各种测试手段,测取油藏开采过程中静态或动态资料,为油藏动态分析、调整挖潜和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供第一性数据。3、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指为进行油藏动态监测而建立起来的观测体系。它包括监测的组织分工、内容的确定、观测点的建立、资料的验收等一整套工作。,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领导机构:,管理监

2、督:,资料录取:,资料应用与 反 馈,地质大队管理室监测岗按年度监测总体方案、计划、指标进行监督检查。,测试单位根据油藏动态监测月度运行计划,按各项测试标准录取并绘解资料。,监测资料应用部门应用、分析与评价各项监测资料,验证监测资料的准确程度,并把存在的问题,经地质大队管理室监测岗反馈到测试单位,责令其进行分析、研究、整改。,厂、地质大队、矿三级管理,厂领导主抓,地质大队制定年度、月度监测计划并组织采油矿对监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井数(口),全面转抽提高排液量阶段共转抽:795口采液速度由4.46%提高到6.94%,二次加密调整稳油控水阶段萨葡高薄差层投入开

3、发钻二次井:1039口新增可采储量:1682104t建成能力:168 104t,特高含水期综合挖潜阶段主力油层聚驱、薄差层及表外层三次加密,水聚驱并存聚驱共钻井:776口增加可采储量:899104t建成产能:107.24 104t三次加密钻井:144口增加可采储量:63.4104t建成产能:5.45 104t,时间(年),采油三厂油藏监测井数曲线,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生产测井:,试 井:,静压测试、流压测试,示功图、动液面测试,注入剖面、产出剖面测井工程测井、地层参数测井,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为了解采油井各小层的产液量以及产出流体的性质(

4、产出的是油、水还是油水混合物,油水混合物中油水所占比例)进行的测井称为产出剖面测井。,产出剖面测井,注入剖面测井,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工程测井:工程测井的主要任务是检查井下管柱的技术状况(井下工具的深度,套管是否变形,有没有损坏、脱落或变位)和水泥胶结质量。油田经过长期开发及高压注水,套管损坏加剧,轻则带“病”生产,重则关井,甚至报废,影响了正常注水或采油,应用工程测井可以监视套损、检测套损部位、类型及程度。另外,应用工程测井可以检查井下管柱是否按设计方案下到预定深度;管外水泥环胶结质量如何,是否会造成层间窜流等。,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地层参数测井:地层参

5、数测井是指测量剩余油饱和度、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地层压力等。油田投入开发,随着地层中原油的产出,地层中含油饱和度不断降低,油水界面逐渐上移,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也可能发生变化,应用地层参数测井对油层重新评价,将会为监控储层产能、合理开发油田提供重要依据。,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静压测试:静压也称地层压力,是指油藏在开发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供油范围内的平均压力(边界压力)。当油(水)井开井生产(注水)或关井测压时,油层压力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并且象水波似地向各方向传波,在其波及范围内,压力对各点油层的微观与宏观结构作了一次“扫瞄”,依据获取“扫瞄”信息,就可判断“扫瞄”

6、范围内油层的宏观特征及有观参数。,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静压测试可获得下列信息:推算油(水)井的平均地层压力;确定油(水)井内已钻开油(水)层的污染情况或增产措施效果;确定油层在流动条件下的渗透性或地层流动系数;确定油(水)井排驱油面积形状、大小以及单井开采储量;确定油(水)井附近的地质结构,如断层、裂缝、油水边界等。,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流压测试:流压是指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在生产井或注入井的井底所测得的压力。流压大小反应了采油井(或注水井)的产液(或吸水)能力。流压随泵抽汲参数、工作状况以及地层压力等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流压测试并结合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7、。,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示功图、动液面测试:示功图是反映井下抽油泵工作状况的一种图形,由动力仪测得。动液面是指机采井在生产时油管与套管之间环形空间内液面至井口的距离。通过示功图分析,可以了解抽油装置各项参数配置是否合理,抽油泵工作性能好坏,以及井下技术状况变化等。把示功图与动液面资料结合进行分析,可了解油层的供油能力。,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一,二,三,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四,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方案的优化署,五,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署,油管,夹层,油层,套管,油层,油层,油层,油层,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四、项目研

8、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试井技术发展情况,(一)大庆油田最早开展的试井项目是压力测试,在油田开发初期,压力测试就作为了解油田供油能量的手段而被普遍采用。当时油井压力测试主要是自喷条件的压力测试,压力计采用的是机械压力计。,一、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试井技术发展情况,(二)“七.五”期间,第三采油厂进入全面转抽提高排液量阶段,为了适应油田转抽后录取动态资料的需要,试井技术从自喷条件向机采条件转变,并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试井技术发展情况,1、为了解决抽油机井实测压力问题,“七.五”期

9、间大面积推广了环空测压技术,不但解决了测压问题,也解决了抽油机井测产液剖面的问题。2、为了解决电泵井测压问题,“七.五”期间推广应用了电泵阀测压技术,解决了电泵井压力资料录取的难题。,1,2,油井压力恢复曲线,水井压力降落曲线,机械式压力计测得的压力恢复曲线是模拟曲线,在根据压力恢复(降落)曲线计算地层压力之前,要把曲线数字化。,(三)八.五期间,推广应用了现代试井技术。,半对数曲线图,根据半对数曲线斜率,再结合相关参数,计算出测试井地层压力。,半对数曲线图,双对数、导数曲线图,八.五期间,推广应用了现代试井技术,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试井技术发展情况,(四)“九.五

10、”、“十.五”期间推广应用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压力测试实现数字化。(五)“十.五”期间推广应用了脉冲试井技术,实现油水井间连通状况测试。,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试井技术发展情况,从1984年开始,推广应用国产化双频道回声仪测抽油机井动液面技术,代替了原711型晶体管回声仪,使所测资料更加趋于准确;1988年,全面推广静液面自动监测技术;1993年,推广应用综合测试仪,从而取代了CY-611型测试仪,使示功图和动液面资料在现场测试时实现了自动打印、存储、回放。,1,3,2,另外:,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生产测井技术发展情况,(一)产出剖面测井 1

11、969年,随着69型找水仪的研制成功,产出剖面测井在大庆油田正式开始应用。“七.五”期间,对69型找水仪进行改进和完善,研制出了73-100、73-50、73-20型找水仪,使73型找水仪实现了系列化,对低产井、特别是起泵后自喷能力低的井测产液剖面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仪器,“八.五”期间,又推广应用了环空找水仪,实现了抽油机井产出剖面测试。“九.五”期间,推广应用产出剖面五参数组合测井仪,实现产量、含水、温度、压力及磁定同时记录。,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生产测井技术发展情况,(二)注入剖面测井 1987年开始推广应用同位素测吸水剖面技术。这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快

12、的发展和改进,释放同位素的方法,从原来的纸袋法和倒入法发展到压差式释放仪和电控一次释放仪释放。随着聚驱的工业化推广,“九.五”、“十.五”期间又相继推广了电磁流量、氧活化、放射性相关流量测吸入剖面技术,使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得以发展和完善。,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生产测井技术发展情况,(三)工程测井“七.五”期间推广了过油管二臂、十臂和XY井径仪测井技术及用陀螺仪检查套管方位的测井技术,为防治套管变形提供了大量资料,使套管内径检查技术得到了发展。1989年以后,又利用过油管井径仪进行了射孔质量检查,对监测误射孔或错射孔井提供了技术服务。“九.五”、“十.五”期间,又先后推

13、广应用了十二臂、十六臂井径仪,电磁探伤测井仪、井下超声成像测井仪等,使套管监测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四、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二、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生产测井技术发展情况,1985年开始,推广小直径磁性定位检查管柱深度技术,促进了作业施工质量的提高,管柱下入深度误差大于2米的井由1986年的13.8%下降到1990年的3.1%。,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一,二,三,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四,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方案的优化署,五,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署,流体在油层中的渗流过程,是消耗能量克服阻力的过程。,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

14、1、地层压力,当油层压力下降时,油层岩石和流体均发生弹性膨胀,即弹性能量释放。具体表现在被岩石固体骨架包围的孔隙空间收缩,同时在固体骨架内所含流体体积膨胀。弹性膨胀后,部分流体将被排挤出孔隙,并沿压力降低方向渗流。,弹性渗流机理,很明显,如果产量不变,则压力梯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流度的倒数1/(k/),在流体性质相同,压力梯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地层条件,地层条件越差(k值越小),沿程渗流过程中压力消耗值越大,在相同供给边界压力条件下,油井地层压力越低。,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靠近油、水井位置压力下降速度变快。,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1、地层压力,沿程渗流过程中压力是均匀消耗的。

15、,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平面径向流流场图,沿程渗流过程中压力是按对数规律消耗的。,流线呈放射状,愈靠近井底其渗流面积愈小而渗流速度愈大。,平面径向流压力分布曲线,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表皮效应的影响,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由于渗流面积的减小和表皮效应的影响,造成井眼附近的压力下降速度快。,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如果油井(水井)关井,地层压力就要向原始状态转变。,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油井压力恢复曲线,水井压力降落曲线,当油(水)井开井生产(注水)或关井测压时,油层压力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并且象水波似地向各方向传波,在其波及范围内,压力对各点油层的微观与宏

16、观结构作了一次“扫瞄”,依据获取“扫瞄”信息,就可判断“扫瞄”范围内油层的宏观特征及有观参数。,根据压力恢复(降落)曲线,可以:推算油(水)井的平均地层压力;确定油(水)井内已钻开油(水)层的污染情况或增产措施效果;确定油层在流动条件下的渗透性或地层流动系数;确定油(水)井排驱油面积形状、大小以及单井开采储量;确定油(水)井附近的地质结构,如断层、裂缝、油水边界等。,D点压力:,E点压力:,平均地层压力计算公式:,松I法压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2、注入剖面测井,1080,1090,1110,(1),2,3,4,自然电位,测试时间98.5.1,相对吸水量(%),层

17、位,有效厚度(m),渗透率(um2),葡,(2),2-3,3.0,20.9,76.1,0.8 0.0911.7 0.8552.2 1.2000.7 1.2000.3 0.0960.2 0.0620.5 0.1731.1 0.7660.9 0.8591.8 1.200,注入剖面曲线图,小层吸水量计算方法,(一)压力资料的应用,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3、产出剖面测井,涡轮结构示意图,(一)压力资料的应用,根据:涡轮的动态方程式:Jd/dt=M0-M I,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3、产出剖面测井,推导出:,当流体速度较高时,涡轮频率响应(N)与流速(Vf)成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涡轮在各测

18、点的频率响应即可得到油井全井流量(该流量为体积流量)及小层流量。,涡轮频率响应曲线,抽机井产出剖面测试是从油套环形空间,把测井仪下到设计深度,再经过皮球式集流器集流,测量仪器所在位置以下各油层的产液量,再应用递减法,计算出各油层(层段)的产液量。,三、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3、产出剖面测井,(1)相对产量的计算:各小层或层段的相对产量是指该层或层段的产量占全井产量的百分比(%)。,(2)绝对产量的计算:各小层或层段的绝对产量是指该层或层段每天实际的产量(米3/天)。,根据各点所测得的合层脉冲和仪器的仪器常数,分别求出各油层或层段的相对产量和绝对产量。,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油藏动态监测方法

19、原理简介,一,二,三,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四,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方案的优化署,五,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署,(一)压力资料的应用,1、描述油层压力状况;2、计算地层参数;3、探测油气边界、油水边界;4、计算油藏储量;5、了解油井和油田的生产能力,确定合理的油井生产制度;6、优化分层调整方案及措施挖潜方案;(1)优化注水井调整方案;(2)优化油水井增产增注方案;7、检查和判断油气水井增产措施效果;8、确定井组(区块、油田)合理注采比;9、为套管防护提供依据等。,应用油水井分层压力资料制定采油井增产措施方案,全井压力为10.99MPa,总压差为0.24MP

20、a,从全井压力看,作为措施井压力偏低,但该井偏段萨4+5萨3+4层压力最高,为12.20MPa。偏段萨5+6层和偏段萨 7 9层压力虽然偏低,但分层测压资料显示,与之连通的注水井对应层段压力较高,认为是油井端渗流能力低造成水井憋压。,北3-5-465井日产液8t,日产油1t,北3-5-465井压裂效果对比图,8t,39t,增加产液量对比图,压裂前,压裂后,增液31t,1t,10t,增加产油量对比图,压裂前,压裂后,增油9t,(二)注入剖面资料的应用,1、单井测井资料应用(1)确定小层吸水量;(2)检查分层配注效果;(3)识别大孔道地层;(4)监测注水动态;(5)揭示层间、层内矛盾,为分层配注调

21、整、封堵、酸化、压裂提供依据;2、井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1)评价水淹程度;(2)分析油井产出状况,指导油井调整;,(二)注入剖面资料的应用,3、开发区块动态分析中的应用(1)认识开发区块特点;(2)分析区块储量动用情况,为区块综合调整挖潜提供依据;4、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1)检查油水井管外窜槽;(2)评价套管技术状况(检查套管漏失部位);(3)判断井下配注管柱技术状况;判断停注层死嘴漏失;评价封隔器漏失;(4)检查油、水井压裂改造效果;(5)检查封堵效果。,偏3为限制注水层,配注量为20 m3/d,占全井配注量的10.6%,106流量计测试结果为偏3吸水26 m3/d,占全井的13%,与配注基

22、本相符;而同位素测井结果为偏3吸水84 m3/d,占全井的43.8%,同位素测井结果与配注及106流量计测井结果矛盾很大,分析认为是封隔器不密封,注入水从加强注水层窜至限制注水层。,应用实例:应用注入剖面资料判断封隔器密封状况,分析认为偏1、偏2、偏3封隔器不密封,验封后证实了该分析结果。,(三)产出剖面资料的应用,1、确定分层(或层段)的产液状况;2、为油井分层措施和小层改造提供选层依据,并可检查其效果。3、对高含水油井中渗透率高、有效厚度大、出水严重的主力油层,使用分层仪器在射孔井段进行细分多点测试,可以测得油井出水层位的近似厚度。4、据油井三个工作制度的分层测试资料可以给出全井和分层的采

23、油指示曲线。5、判断套管的破漏部位,在怀疑套管破漏的部位,通过细分加密点测量,可以确定没有射孔井段套管坏漏的部位。6、绘制井组(区块)分层油水分布图、油水饱和度分布图,为井组(区块)采取综合调整措施提供依据。,试验井组位于北三区西部,是五点法面积井网的1注4采井组,开采目的层为葡1-4砂岩组。于98年10月8日-99年1月20日注入复合离子和CDG,接着进行后续聚合物的注入。,(四)应用监测资料评价聚合物驱前深度调剖效果,试验井组:,北2-21-P28井调剖前吸水剖面图,北2-丁1-P28,调剖前后压降曲线,北2-21-P28,PI值评价,北2-J1-P28井调剖前后吸水指示曲线 北2-21-

24、P28井调剖前后吸水指示曲线,1180,(1),1090,1100,北2-21-P28井调剖前后吸水剖面对比图,自然电位,测试时间98.5.1,测试时间99.3.5,相对吸水量(%),层位,100,36.8,53.0,4.0,6.2,有效厚度(m),相对吸水量(%),渗透率(um2),(2),1-4,4,0.5 0.315,0.6 0.5170.5 0.4520.6 0.3330.2 0.0311.2 0.5241.8 1.203.0 0.6361.6 0.7400.7 0.7580.6 0.4990.8 0.0210.7 0.5331.0 0.1320.6 0.257,葡,吸水剖面评价(两口

25、井),北2-丁1-P28井调剖前后吸水剖面对比图,13.1,1080,1090,1110,(1),2,3,4,自然电位,测试时间98.5.1,测试时间99.3.5,相对吸水量(%),层位,有效厚度(m),相对吸水量(%),渗透率(um2),葡,(2),2-3,11.1,57.8,18.0,3.0,20.9,76.1,0.8 0.0911.7 0.8552.2 1.2000.7 1.2000.3 0.0960.2 0.0620.5 0.1731.1 0.7660.9 0.8591.8 1.200,采出井见效情况,2,调剖试验区中心井北2-21-P31井,调剖后产液下降129 t/d,产油增加16

26、 t/d,含水下降16.8个百分点。从该井调剖后的产液剖面成果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渗透率较高,有效厚度较大的葡1-2和葡2-3层产液得到控制,有效厚度较小,渗透率较低的中、低渗透层产液得到提高,层间矛盾得到缓解。,(四)应用监测资料评价聚合物驱前深度调剖效果,曲线形态评价调剖效果,调剖前由于流动时间短,高渗层没有达到径向流,随后受低渗层的窜流影响,出现压力导数曲线下凹,受测试时间限制,没有测到系统径向流。调剖后双对数图所反映的却是均质地层,从参数上看,渗透率由调前的1.14899m2 下降为0.4479m2,井筒储存由0.8416 m3/MPa降为0.5156m3/Mpa,流动系数由2.033

27、7m2 m/mPa.s降为0.5285m2 m/mPa.s。,图3(调剖前)图4(调剖后),渗透率,井筒储存,0.450,0.516,0.4479,0.712,1.26,0.5285,流动系数,用求解参数评价调剖效果,北2-21-P31,应用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复合离子和CDG的注入改善了注入剖面,动用了含油饱和度较高的中、低渗透层。采出井明显见效;复合离子和CDG的注入对高渗层起到封堵作用,但并没有将高渗层完全堵死,有利于今后油层进一步开发。,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一,二,三,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四,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方案的优化

28、署,五,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署,采油三厂2003年油藏动态监测系统费用构成统计表,采油三厂2003年油藏动态监测系统费用构成统计表,注入剖面测井费用占总监测费用,五、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方案的优化,26.7%,33.8%,22.1%,2003年大庆油田采油三厂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总体方案中,,压力试井费用占总监测费用,产出剖面测井费用占总监测费用,我们根据油田开发各阶段开采对象的变化、对地下状况的认识程度及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不断进行监测比例及监测参数的优化调整。,对于其它监测项目,根据资料的利用率进行监测比例及监测项目的调整,使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经济有效地服务于油田开发。,(一)合理监测比例的

29、确定,油水井压力合理监测比例应以既能够满足了解和分析地下情况的需要,又使投入的测试成本最低为原则。根据萨北油田各层系的油层发育特点,结合测试仪器精度、下入深度、计算解释所用相关参数(如含水、供油面积、综合压缩系数等)、直线段选取等造成的系统误差,用井点抽稀法和数值模拟法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确定出油水井不同层系的最低压力监测比例。,1、油水井压力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一是选择监测比例相对较高、开发井网具有代表性的北三区东部作为典型区块,按照平面上均匀分布的原则逐渐抽稀测压井点,计算不同监测比例时的平均地层压力与该区块实际监测井数的平均地层压力的关系。随着监测比例的减小,油水井压力差值逐渐增大,监测比

30、例越低,差值增大的速度越快。,典型区块实际压力资料分析结果,基础井和一次井17-20%,二次井24%左右。,注水井测压比例26-32%左右,典型区块实际压力资料分析结果,数值模拟油层基本参数,二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油井合理压力监测比例,基础井网和一次加密井网测压比例15-17%,二次加密井网测压井比例为19-22%,三是根据油田开发需要调整非定点井测压工作量。试井资料不仅可以解释地层压力,还能够反映其它油藏信息,如井底完善程度、层间干扰情况、流体性质变化规律等,因此在措施决策和措施效果评价、套管防护、油田开发先导性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选取一定比例的井点作为非定点测压井是十分必要的

31、。同时也可以作为定点井的备用井,以便在定点井发生套损或因其他情况无法测压时,也可相对保持资料的连续性。油水井各套层系均应选取3-5%的井点作为非定点井。,结论:测压井点的分布应以本着“基本均匀、兼顾特殊”的原则进行部署。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萨北油田各套层系油水井压力最低监测比例应为:基础井网的定点测压比例达到17%左右,一次调整井网比例20%左右,二次调整井网比例24%左右,注水井测压比例28%左右,就可满足开发分析的需要。,(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注产两大剖面资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油水井压裂、酸化、堵水(封堵)、补孔、水井细分调整、水井调剖等方案的编制及油层动用状况评价、水井封隔器密封性和

32、管外窜槽的判断等。根据注产两大剖面监测资料的用途,把其分为一般应用和措施应用,再根据措施应用率分区块分层系的确定注产两大剖面监测比例。,2、注产两大剖面监测比例的确定,措施应用率:低于20%的区块,按井点抽稀法和数值模拟法确定的各层系合理测压比例范围的下限,确定该区块的注入剖面或产出剖面监测比例;高于60%的,按井点抽稀法和数值模拟法确定的各层系合理测压比例范围的上限,确定该区块的注入剖面或产出剖面监测比例;在20%-60%之间的,根据该区块(层系)调整挖潜的潜力,在井点抽稀法和数值模拟法确定的各层系合理测压比例范围之间,适当确定注入剖面或产出剖面监测比例。,2、注产两大剖面监测比例的确定,(

33、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剩余油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应用过程中具有可以了解各类油层的剩余油潜力、提高措施挖潜效果、寻找窜槽层位等特点。近年来逐步扩大应用的硼-中子寿命测井和C/O能谱测井,可以解决下入套管后监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难题,且可以连续地测定剩余油在纵向上各类油层的分布状况。因此,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综合挖潜阶段后,剩余油监测比例逐渐增加,监测井点安排上优先安排重大开发调整区块及开发试验区块的监测,并与油井措施结合起来。,3、剩余油监测比例的确定,(1)井下技术状况监测可以有效地监测套管损坏状况及发展情况,为修井作业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也是油田套管防护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根据多年来的套管

34、防护的实践,应保持10-15%的监测比例,并加大成片套损区及外缘地区、断层两侧、压力异常地区、区块衔接处等地区工程测井监测力度,还应安排一定比例的时间推移测井。,4、其它监测项目监测比例的优化,(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2)对作业施工质量监测项目的优化:磁性定位项目是检查作业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根据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要求结合我厂近年来井下作业施工经验情况,探索不测磁定或用其它方法代替的检查施工质量方法,具体方法如下:,4、其它监测项目监测比例的优化,(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一是对2001年注水井

35、重配作业施工的562口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注水井重配作业后测磁性定位封隔器进入油层的井只有17口,占作业施工井数的3%。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分析认为部分夹层较大的井作业后可以不测磁性定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对注水井作业重配后井测磁性定位规定如下:1)夹层大于3米的井,完井管柱按设计下完后,不测磁性定位。2)对于夹层小于3米的井,完井管柱按设计下完后,必须测磁性定位。,(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二是对没测磁性定位的井要结合同位素吸水剖面资料和其它测试资料进行深度检查,并且对施工总结井下管柱数据认真核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对于未测磁性定位的井,交井后在生产

36、过程中发现封隔器进入油层,责成返工并对其进行两倍以上的罚款。,(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一)合理监测比例的确定,在监测参数的优化方面,监测资料应以服务油田开发为目的,因此,可根据监测资料各参数的准确度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实用性进行监测参数优化。,同位素测井中去掉井温参数,增加连续流量参数,,(二)监测参数的优化,有些井温曲线没有反映出静态井温的特点。有些同位素资料中,我们发现有些井温曲线呈直线型;有的呈下降的斜线型;有的呈台阶型。,根据这些井温曲线难以判断出吸水层位,起不到辅助解释的作用。,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同位素测井中去掉井温参数,增加连续流量参数。当存在大孔道层、同位素粘污等造成同位素资

37、料不准时,应用流量计测井结果对同位素测井结果进行校正,由于流量曲线判断吸水层段很直观,且可定量解释,因此,增加流量参数要比增加井温参数更能有效提高同位素测井资料的准确度。,(二)监测参数的优化,十二臂井径测井仪有十二个测量臂,测出一条最小内径曲线。该井径仪中有两个电位器,每六个测量臂接在一个电位器上,该电位器反映出六个测量臂所测的最小半径值,这样两个最小半径加起来便是最小直径值作为测井结果给出。该测井方法的缺点是:一、测量臂较少,存在漏测现象;二、两个最小半径不一定位于一条直线上,他俩的和不一定是最小井径值。,(三)监测项目的优化,1、用十六臂井径测井取代十二臂井径测井,鉴于这种情况,十六臂井

38、径仪有十六个测量臂,每个测量臂都测出一条最小半径曲线,测井解释时根据对应的测量臂的测井结果,解释出八个井径值,取最小的井径值作为最终的测井结果。它克服了十二臂井径仪的测井结果不准和漏测现象。,(三)监测项目的优化,用十六臂井径测井取代十二臂井径测井,1、用十六臂井径测井取代十二臂井径测井,鉴于这种情况,环空流压是应用压力计实测油层中部流压,该流压要比每月测试的液面折算流压精度高,该项目的测试周期是每半年测一次。该资料在动态分析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属低效测试项目,并且环空静压测试时可同时测流压,2002年起,我厂取消了环空流压的测试,这一项将节约测试费用350.37万元。,(三)监测项目的优化,2

39、、取消环空流压测试项目,电磁探伤测井属于磁测井系列,其理论基础是电磁感应定律。给发射线圈供一直流脉冲,接收线圈记录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感应电动势。当套管(油管)壁厚变化或存在缺陷时,感应电动势将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套管(油管)的壁厚变化,判断套管(油管)的变形及损坏情况。仪器测量精度为:单套结构下厚度测量误差0.5mm,双套结构下内管厚度测量误差0.5mm,外管测量误差1.5mm;内层管柱纵向裂缝分辨率为75mm,外层管柱200mm;内层管柱横向裂缝分辨率为管柱周长的1/3。,(三)监测项目的优化,3、增加电磁探伤测井项目,鉴于这种情况,与机械式井径仪相比,电磁探伤测井仪测量参数多、测量精度较高

40、,而且该仪器可在油管中测量套管的损坏情况,节省了起、下油管的作业费用,这也是该仪器最大的优点。,(三)监测项目的优化,3、增加电磁探伤测井项目,安排电磁探伤测井10口,为套损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目前,测量分层注水井小层吸水量的主要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测井和中子氧活化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由于受地层大孔道、同位素粘污、深穿透射孔、压裂等因素影响,测井结果的准确度较低;氧活化测井是近期开发出来的新测井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对油管外的分层注水量进行准确测量,已经在油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方法的测量下限较高(为10m3/d左右),使其应用规模受到一定限制。,(三)监测项目的优化,4、增加放射性相关流量

41、测井,放射性相关流量计是注入示踪剂后,通过测量示踪剂随注入水在油套空间的流速,来测量分层注入井小层吸水量。而同位素测井是注入示踪剂后,注入水进入地层、同位素滤积在井壁上,通过测量井壁上的同位素反应幅(即同位素滤积量)来测量小层吸水量。相对于同位素测井和氧活化测井来说,放射性相关流量测井可以有效的克服同位素粘污、地层大孔道影响,测量下限较低(为3 m3/d左右),资料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三)监测项目的优化,4、增加放射性相关流量测井,油藏监测技术发展概况,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原理简介,一,二,三,油藏动态监测系统简介,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四,油藏动态监测系统方案的优化署,五,六,

42、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署,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1、剩余油测井由单井测试向井间测试发展,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呈高度零散分布,准确认识剩余油分布状况是油田调整挖潜的基础。目前现有的剩余油测井方法是单井测试,反应是近井地带(一般为3米以内)纵向上的剩余油分布状况。,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全井压力是多油层相互影响后的压力值,是各油层按kh权衡的结果,即阻力权衡压力。其物理意义为,全井压力主要反映高渗透率、厚油层的压力水平。由于低渗透、薄油层的地层条件差(kh值小),致使这些油层对全井压力的贡献小,全井压力掩盖了低渗透、薄油层的真实压力情况。当前开发阶段的开发对象主要是薄差层,全井压力已不能满足当前阶段油田开发的需要。,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2、压力测试由全井测试向分层测试发展,六、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谢谢!,谢谢!,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