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治疗颤震诊疗常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2467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治疗颤震诊疗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科治疗颤震诊疗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科治疗颤震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科治疗颤震诊疗常规.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科治疗颤震诊疗常规颤震,亦称“颤振”或称“振掉”,是指由内风引起的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的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1具有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的特定临床表现。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继见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呆滞,口角流涎等症。2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3起病隐袭,渐进发展加重,不能自行缓解。4测血压、查眼底,必要时做颅脑CT、MRl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5应与撼相鉴别。辨证论治1风阳内动症状: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

2、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细。治法:滋阴潜阳。例方:滋生青阳汤。2髓海不足症状:头摇肢颤,头晕目眩,耳鸣,善忘,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言语失序,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或弦细。治法:填精益髓。例方:龟鹿二仙膏。3气血亏虚症状:头摇肢颤,眩晕,心悸而烦,动则气短懒言,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澳便失常,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濡或沉细。治法:益气养血,平肝熄风。例方:归脾汤或天麻钩藤饮。4痰热动风症状:头摇,头晕目眩,肢麻震颤,手不能持物,甚至四肢不知痛痒,胸闷泛恶,甚至呕吐痰涎,咳喘,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断,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豁痰熄风。例方:导痰汤。其他疗法1中成药可酌情选用天麻胶囊、天王补心丹、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等药。2中药针剂2 .1生脉注射液30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O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证。3 .2可辨证选用丹参注射液,川耳嗪注射液,黄黄注射液等。3.针灸疗法可取肩、曲池、合谷、外关、环跳、足三里、昆仑、丰隆等穴治疗。4西医疗法可酌情选用能量合剂,维生素BkE,脑活素、胞二磷胆磴、安坦片及左旋多巴片等药。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能独立生活。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基本生活能自理。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