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治疗胸痹诊疗常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2467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治疗胸痹诊疗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科治疗胸痹诊疗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科治疗胸痹诊疗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科治疗胸痹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科治疗胸痹诊疗常规.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科治疗胸痹诊疗常规胸痹是由邪阻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诊断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2胸闷心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情志刺激,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4应查心电图,或做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以动态观察,明确诊断。必要时做心肌酶谱测定。辨证论治1寒凝心脉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

2、,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捕彻背。多因气候骤变,感受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促。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例方:枳实萩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2气滞心胸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皖胀闷,得暧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例方: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症状:胸闷重而心痛轻微,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涯,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例方:括篓瘫白半夏汤。4瘀血痹阻症状:心胸疼痛,如剌如绞,捕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

3、,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沉涩或结、代、促。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例方:血府逐瘀汤。5心气不足症状: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白或自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治法: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例方:保元汤。6心阴亏损症状: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不宁,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养心。例方:天王补心丹。7心阳不振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沉细迟。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例方:参

4、附汤合桂甘龙牡汤。其他疗法1中成药1.1 速效救心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含服。适用于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者。1.2 冠心苏合丸,每次36克,每日23次。适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者。1.3 补心气口服液,每次IOml,每日2次。适用于胸痹心痛,气虚明显者。1.4 补心阴口服液,每次IOm1,每日2次。适用于胸痹心痛,阴虚明显者。2中药针剂2.1川茸嗪注射液80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2丹参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3蝮蛇抗栓酶0.5-0.75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4参麦注射液40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3西医疗法3.1 胸闷憋气或心前区疼痛者应给予吸氧。3.2 可酌情选用止捕、扩冠、镇静治疗。疗效标准3.3 :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3.4 :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5 :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