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2571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玉米一大豆复合种植生产技术(一)适宜范围吉林省玉米一大豆复合种植生产地区。(二)技术要点L整地1.1 原垄模式翻耕、耙地、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翻耕深度2530cm,耙深1416cm,垄星巨6065cm。1.2 平播模式灭茬、旋耕、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深度均匀,地面平整,表土细碎。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2.1 品种选择根据生态区域,选择适宜的玉米和大豆品种。玉米品种要求丰产性好、株型收敛、抗倒伏、耐密植;大豆品种要求高产、优质、耐荫性好、抗倒伏、株高适宜。2.2 种子包衣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取得国家农药登记的玉米、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自然阴干待播。3 .播种3.1 时期耕作层地温稳定

2、通过IOC时,适时早播。3.2 HI间配置方式3.2.1 原垄模式玉米:大豆=2:2、4:4或6:6模式,垄距6065cm,玉米垄上单行,大豆小垄双行(行距1320Cm),原垄模式不适宜调整复合种植玉米大豆行距,对两作物产量潜力发挥会有一定影响。322平播模式3.2.23 玉米:大豆=2:2模式玉米+大豆带宽220cm。玉米窄行4()cm,宽行180cm,玉米与大豆行距70cm,宽行中间大豆种植2行,行距40cm。3.2.24 米:大豆=4:4模式玉米+大豆带宽440cm。玉米宽窄行种植4行,窄行40cm,宽行80cm;玉米距大豆80cm,大豆行距40cm,均匀种植4行。3.2.25 米:大豆

3、=6:6模式玉米+大豆带宽640cm。玉米宽窄行种植6行,窄行40cm,宽行80cm;玉米距大豆8()cm,大豆行距40cm,均匀种植6行。3.3 密度玉米:大豆=2:2、4:4模式,玉米公顷保苗9一10万株,大豆公顷保苗1820万株;玉米:大豆=6:6模式,两侧2行玉米公顷保苗910万株,中间2行玉米公顷保苗67万株,大豆公顷保苗1820万株。3.4 播种采用玉米大豆一体播种机,玉米、大豆播种深度35cm,播深一致,覆土均匀,播后及时镇压。4 .施肥4.2 原则底肥应根据玉米、大豆种植条带实际分布情况,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追肥依据玉米、大豆生长时期,分别进行追施。4.3 底肥玉米施肥量按当地

4、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保证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相同;大豆每公顷施入纯氮5060kg、纯磷5060kg、纯钾5060kg。4.4 追肥玉米拔节至穗分化期每公顷追施纯氮100150kg。5 .化学除草5.2 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规定,严格按照使用范围、方法和用量进行使用。封闭除草选择玉米、大豆通用除草剂;茎叶除草严格进行物理隔离,定向除草,防止漂移造成药害。5.3 封闭除草播种后35d,使用哇嗑磺草胺+乙草胺(或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乐灵),登记用量,土壤喷雾处理。5.4 茎叶除草531玉米茎叶除草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选用睡酮磺隆异嗯嚏草酮悬浮剂(或用

5、苯嗖草酮、硝烟莠去津),可添加喷液量的0.2%0.5%功能性助剂,进行物理隔离定向喷雾。5.3.2大豆茎叶除草大豆13片复叶、杂草25叶期。选用氯酯磺草胺、精喳禾灵、高效氟毗甲禾灵、精噪氟磺胺等药剂,进行物理隔离定向喷雾。6 .化学调控玉米710片叶展开喷施多效唾或矮壮素进行化控处理,大豆始花期喷施烯效哇进行化控处理。7 .主要病虫害防治7.2 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规定,严格按照使用范围、方法和用量进行使用。病虫害防治坚持以监测预警为指导,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时期;针对玉米或大豆病虫害进行定向防治。7.3 玉米病虫害防治721病害选择丁香戊陛醇、丙环哇嗑菌酯、

6、多菌灵等防治玉米大、小斑病,采用高秆喷雾机等方式定向喷雾施用。7.2.2虫害选择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低龄粘虫幼虫、玉米螟幼虫:选择杀单嘎虫嗪防治玉米蜥虫;选择氯虫嚏虫嗪对二代玉米螟、三代粘虫和玉米f虫进行一体化防控。采用高秆喷雾机等方式定向喷雾施用。7.4 主要大豆病虫害防治7.3.1 病害可选用精歌、多福合剂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病。7.3.2 虫害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防治大豆蜕虫;选用赤眼蜂或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氟菊酯防治大豆食心虫。8 .收获8.3 玉米收获玉米生理成熟后7-15d为宜,一般为10月10口左右,选择与玉米带行数和行距匹配的收割机进行收获。8.4 大豆收获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为宜,选择与大豆带宽幅适宜的收割机进行收获。9 .记录与生产档案生产者应对关键生产环节进行有效记录,建立生产档案并及时归档。档案至少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