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1).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2867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1).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1 页,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风险控制能力,1974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提出制订应急预案1982年,欧共体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塞韦索法令),重大事故预防与救援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促进各国修改法律法规、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1986年,美国紧急事故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案1993年,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应急计划要求,一、总体情况,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逐步有了系统化认识。,2001年,“9.11”后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我国,2002年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与政府制定应急预案。2003年非典后,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2、急条例,加快了国家整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步伐。,1、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二、我国应急面临的形势,2、重特大事故灾难频繁发生,第 7 页,3、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 艾滋病、乙丙肝炎、血吸虫等感染者、患者都在几十万以上,第 8 页,4、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因素依然存在,第 9 页,近几年刑事案件总量年均400万起以上;近几年各类刑事案件死亡6.5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亿元;近几年每年受理计算机犯罪案件上万起,年增长率明显上升。,安全是风险的隶属度离散随机小概率事件重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

3、是一个复杂开放巨系统现代社会的系统脆弱性管理失当也可成为危机诱因,三、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体会,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国上下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三是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四是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和预备役民兵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骨干和突击队作用;五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和社会各界同舟共济。,(一)成功作法,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二是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三是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四是部分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五是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还相当薄弱;六是法制还不够

4、完善。,(二)薄弱环节,灾害多发事故高发防御脆弱应对复杂责任重大,要点:,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二、国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政府工作报告: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政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

5、公共危机的能力。,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一)工作原则,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二)突发事件的分级,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和危急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

6、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预警级别,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三)突发事件的分类,(四)应急救援体系,(4X4),应急响应主要程序,(五)一案三制,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

7、制、奖惩机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应急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救援队伍、专家咨询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和预备役民兵的重要作用。,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临时单项预案,应急预案体系,核心要素与主要内容,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级专项预案,国务院部门预案,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

8、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部门应急预案,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海洋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二、国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1、加快应急法制建设 2、逐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3、细化应急管理要求,(一)法制建设情况,应急预案法律体系,强制性,1、加快应急法制建设 已出台涉及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30多件、行政法规30多件

9、、部门规章50多件;还出台中央、国务院及部门文件100多件。2、逐步完善应急制度 动乱、暴乱或者严重骚乱的应急处置制度;破坏性地震、防洪、环境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草原火灾、森林火灾、旱灾、突发性天气灾害等的应急制度;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植物疫情等的应急制度;金融风险等的应急制度。,第 36 页,3、细化应急管理要求 反恐怖、群体性治安事件、民族或者宗教因素引发事件、劫机等的应急制度;城市供水、城市燃气、水库大坝安全、铁路运输安全等的应急制度;外汇电子数据备份与电子系统故障等的应急制度。,第 37 页,还未建立应急制度的突发事件 重大计算机系统故障、大面积停电、大面积中毒、重大爆炸、外

10、来生物入侵、价格干预以及有关城市公共交通、民用燃气安全等方面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 38 页,(二)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研究起草过程 2003年开始研究起草工作;2006年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法草案;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 重在对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作出规定,赋予政府应急处置所必

11、要的权力,以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只适用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对行为,不适用于战争、动员。,第 39 页,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0条,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第四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章 事后恢复重建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预防/减灾,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初期响应扩大应急,事后恢复评估总结,预案启动,紧急联络,后果预测,救援展开,统一指挥协调,资源调整配给,救援效果把握,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企业的主要规定,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八)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

12、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十)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十二),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十三)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十七),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企业的主要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员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十七条)。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监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第六十八条)。,第 44 页,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第 45 页,一案三制四个等级、四种类别、四四体系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企业是责任主体,小结:,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