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低碳经济路线图.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3238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0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低碳经济路线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国的低碳经济路线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国的低碳经济路线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国的低碳经济路线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国的低碳经济路线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的低碳经济路线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低碳经济路线图.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低碳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路径,冯 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向及影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政策建议,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向及影响,低碳经济与中国科学发展的理念一致,“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三条原则:低碳经济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技术性和其他方式的创新和改变,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使经济增长逐渐与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型排放脱钩。在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绝对而是相对的概念。与维持现状相比,低碳经济下单位产出排放量的下降速度要快得多。低碳

2、经济可以实现诸多关键的发展目标,包括长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经济机会、减少资源消耗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如果无所作为,气候变化的损失将在GDP的5%到20%之间: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损失的总和(斯特恩报告)。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灾害天气引起的损失每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占当前全球GDP的3%。麦肯锡估算:到2050年总的气候减缓成本将占到全球GDP的0.6-1.4%。2030年之前,有三分之一将通过“负成本”的方式实现。斯特恩报告:到2030年要实现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目标,需要的全球总成本在世界GDP-3.9%到3.4%之间。,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经

3、济、社会和政治效益,是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机遇,而不是其成本。,到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的价值每年至少会有5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斯特恩报告)。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要把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ppm以下,投资必须比“一切照旧”模式增加18%,到2050年平均每年要增加1万亿美元。,各国为低碳经济采取的战略行动,各国为低碳经济采取的战略行动(续上表),1、将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目前已显现出的深刻影响,部分国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所采取的行动,美国,主要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中的绿色投资,2、有可能改变贸易格局。贸易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不久的将来似乎要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控

4、。从而对依赖出口导向型增长的新兴国家来说尤为严重。许多美国立法者赞同和拥护对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未采取可比措施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商品征收碳关税。这种观点也得到许多欧洲政府和立法者的赞同。,3、有可能改变公众的消费行为。欧盟和美国在公共和私人领域采取了许多措施对具体商品中的碳含量进行评估,目标是为消费者建立一个碳标识机制。英国政府和碳信托公司正在联合开发一种评估产品中碳影响的方法,即标识出每公斤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含的碳克数,计算的内容包括:产品保质期,产地国,产地国的基础设施情况以及食品制成品的运输距离。,4、全球碳市场的规模有可能远远超过石油市场,美国的瓦克斯曼马凯议案:到2020年碳

5、交易市场生产总值每年可达到1万亿美元,是欧洲排放交易机制的两倍。韩国在2008年决定要建立一个强制性的国内排放交易机制;澳大利亚将在2011年7月开始运转;日本在2008年6月宣布计划对排放交易机制的实用性进行评估。,5、影响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准则,未来5到15年,一家企业如何处理碳的信息披露将决定它的股票价值。,有否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案例?,瑞典,今天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是否需要低碳转型,而是转型速度能有多快、幅度有多大。低碳经济不仅是一条走出当前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保障中长期持续增长来说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与传统部门的投资风险相比,低碳产品和服务投资机会的优势会更加明显。,纽约州能

6、源办公室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发电量,纽约州风力发电企业创造的工作机会要比火电厂多27%,比天然气电厂多66%。,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就业,避免碳锁定和路径依赖避免出现高耗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主要耗能设施的生命周期,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2050年实现650ppm,550ppm,450ppm浓度的不同情景下,经济损失分别为3.3、2.0、1.1。,BAU:2030年能源消耗55.3亿吨,煤炭消耗60亿吨,石油消耗1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117吨,人均排放将达到8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80%。2050年能源消费66.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将128亿吨。低碳情景:2030年的能

7、源消耗降低到44.7亿吨,石油消耗控制7亿吨以内,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85.8亿吨,人均二氧化碳5.9吨。,不同情景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2040年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但是其人均排放的峰值不仅低于工业化国家历史峰值,而且低于美国2030年的排放水平(根据美国目前的减排承诺预测,2030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0-12吨),接近于英国2030年的排放水平。,不同领域对减排的贡献(单位:亿吨二氧化碳),产业结构调整、物理能效提高减排贡献很大,2020年、2030年、2050年贡献分别在60%,62%和57%。能源结构优化的贡献,由2020年的16%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24%

8、和2050年的30%。,四个战略目标,大力推进节能和能效提高,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低碳能源,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显著下降;大幅提高碳生产力,除了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还要优化土地利用,提高碳汇能力。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应用上走在世界前列,低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在能效提高方面,争取到205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75%-85%,相当于年均下降3-3.5%。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到2050年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下降35-50%。到2020年,改变能源结构单一的局面,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到2030年,新增能源需求一半

9、以上由低碳能源满足;到2050年,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CCS在2030年以后推广应用。,单位GDP碳排放下降85%-90%,也就是中国碳生产力提高10倍,单位GDP碳排放年均下降4-5%。除了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除了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碳汇能力的提高也有所贡献,要通过植树造林、土地管理等措施增加5-6亿吨CO2的碳汇。,全球主要国家二氧化碳强度的变化趋势,发展低碳经济的五个支柱和三个基础,支柱一:新型和低碳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在工业内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链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10、,增加附加价值。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消耗和排放。,风电制造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占新增装机的75.6%,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外资企业。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0万千瓦,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02年的1.07%上升到2008年的30%,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硅材料的产量由2005年的30吨增加到2008年的5000吨,国内自给率达到了25%,预计到2009年底,国内太阳能硅材料的产能将达到3万吨。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到3500万平方米,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具备每年生产6-8台套核电设备的能力。,风电主机厂超过80家,前四家产能超过1200万千瓦;多晶硅生产厂家超过3

11、0家,到2009年底产能可以达到3万吨,而2008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只有4.52万吨。技术基础仍比较薄弱。核电设计能力总体上停留在引进机型的翻版设计上。风电新机型开发能力不足,控制系统、关键轴承仍依靠进口。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较大,但是多晶硅的制备提纯技术,特别是四氯化硅等有毒副产品的回收技术仍未掌握也难以引进。,晶体硅电池。近60的成本是原材料。改良西门子法炼高纯度(99.9999以上)多晶硅,耗电约200kwh/kg,价格80美元/kg。硅烷法炼高纯度硅,显著节能,耗电约75kwh/kg,生产成本约28美元/kg,每千克高纯硅可成产电池153Wp。利用物理法,电能消耗更少,约15kwh/kg。

12、,不同技术路线的全过程能源消耗与CO2排放对比(基于煤电的电动车技术路线为1),我国动力电池技术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电动汽车发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动力电池成本的国际比较,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积极开发先进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8个行业14项产品能耗指标平均(加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缩小至20%左右,而2000年的差距为40左右。,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路线图,支柱二: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紧凑型城市化道路,改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城市交通模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改善出行模式,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

13、化的城市交通体系,200万人口以上有条件的城市都应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轨道交通可支撑城市功能疏散和空间布局优化。通过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发展城市低碳建筑。引入建筑物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标准的检查、执行力度;对既有高耗能建筑开展节能改造,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改造;支持对重要的节能建筑材料开展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节能建材、新型围护结构和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开发商和消费者投资、购买节能低碳建筑,对于购买节能低碳

14、建筑的消费者给予减税优惠;开展节能低碳建筑示范,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改进城市能源供给方式,扩大新能源的利用。鼓励热电联产等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热电联产具有70%-80%的综合能源效率,是北欧国家提高能源效率一个重要措施,但中国北方采暖城市热电联产仅占20左右。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实施行分户用热计量,建立起个人用户节约能源的激励机制;提高电气化率和城市用气普及率,增加优质清洁能源的适用比例。,支柱三: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大力发展低碳、无碳能源,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清洁化和低碳化。到2030年,低碳能源占新增能源的一半以上,低碳能源发展占总装机的50

15、%。到2050年,新增能源需求全部由低碳能源供应中国能源结构实现三分天下的结构,既煤炭占1/3,油气占1/3,低碳能源占1/3。,低碳能源的发展目标(2020年)及国际比较,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发展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主要采用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和IGCC机组。推进热电、热电冷联供等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集中利用煤炭,提高电气化水平。争取到2020年和2030年后,将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水平由目前的55%左右分别提高到65%和80%的水平。,构建坚强的智能电网。要建设坚强的电网骨架,扩大资源配置的范围,将大风电、大核电等新能源基地的电力输送出来。要提高配电网对

16、供需信息变化的反应能力。,分阶段有重点的部署碳捕获封存。2020年前,以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为主,也可以结合石油开采进行一些低成本的碳捕获封存。以后中国的火电站和工厂开始安装CCS。,支柱四: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scue救助物种,保护自然。Re-calculate再计算,即消费者在选择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计算其消费行为的直接经济成本(商品市场上的标签价格),还要计算生产该产品或提供该服务的全过程的碳排放量,即“carbon footprint”(碳

17、足迹)。,可持续消费的“6R”原则,支柱五:改善土地利用,扩大碳汇能力,三、政策建议,主要障碍和解决方案,续上页,1、尽早启动发展低碳经济,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十二五”通过节能可以使单位GDP能耗下降15-17%左右,发展新能源可以使单位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减排5-6%,节能和新能源发展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使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23%。因此,建议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之一。,2、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构建起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逐

18、步实现竞争性能源领域的市场定价,自然垄断环节要根据明晰的规则进行监管。将能源开发、转化和使用过程中的外部成本和资源消耗状况完全反映在能源产品的价格。价格交叉补贴要逐步实现“暗补”向“明补”转变,并最终取消交叉补贴。,煤炭行业:改革成本核算政策,将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费、安全生产费用、生产环境治理恢复费用、煤矿转产资金等列支到煤炭成本中,逐步实现覆盖全部成本的煤炭价格。电力行业:火电等常规电力的上网电价由市场定价。在输配电价方面,要逐步形成独立的输配价格,政府监管。销售电价要逐步解决交叉补贴问题,为实施双边电力交易奠定条件。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规模的扩大及时调整可再生能源附加水平,足额分摊可再生

19、能源和清洁能源带来的成本上升。石油天然气行业:要进一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近期政府应完善与国际油价挂钩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长期来看,要在成品油批发等领域开放准入,实现市场定价。天然气出厂价格要逐步由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城市供热领域:加快推行分户用热/用冷计量,推进热费制度改革。尽快完成热费补贴改革,改“暗补”为“明补”。,3、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加大财政支出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资源的开发环节通过税费调整,将环境损害成本和资源价格反映到能源价格中。将排污费改为污染税,实现“污染者付费”;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在能源的消费环节,通过征收能源税增加能源使用成本来引导能源的消费行为和

20、使用方式。研究开征碳税,为低碳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应用提供稳定的价格信号。建议碳税在起步时税率不要太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承受能力的提高来逐步调整碳税。加大节能、可再生能源、低碳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4、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长期来看中国应该建立一个碳交易系统。近期则可以通过实施自愿碳交易,从中获取并积累经验和能力,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CDM机制。逐步引入碳银行制度,5、支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公共研发机构和试验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实施自主化依托工程。资助和引导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成熟技术加快应用。,6、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完善能源生产和转换、节能、固体废弃物和农林业等领域有利于降低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制订和完善能效标准。可考虑采用日本“领跑者”(Top Runner)标准。加强能效标准的执行。对于工业、建筑等项目,能效标准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估及审查相结合。,7、建立和改善能源和碳排放的统计。8、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善城乡规划,开展试验示范。将“低排放、高能效”的要求纳入城乡总体发展规划。近期要针对有条件的城市启动一批低碳城市发展和试点项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