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3329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知“物联网”智慧生活的典型缩影,Company Logo,绪 论,“每一次大危机,都会催生一些新技术,而新技术也是使经济,特别是工业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8月26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运行 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如是表示。物联网正是这样一种新技术,掀起了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新浪潮,受到国家关注。,Company Logo,主要内容,4 物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3 物联网发展前景及应用,2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1 物联网概念,Company Logo,1 物联网概述,如果说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即将到来的物联网的时代更将逐渐消除人与物

2、之间的隔阂:人与物、物与物的对话将得以实现。,Company Logo,1.1 物联网的提出,1995 年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已提及物联网概念。“EPC物联网”: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Auto _ ID 中心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码)的概念。人们将按照特定的数据格式,将每一件物品赋予一个惟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就是EPC。而电子标签是这一编号的载体。基于互联网和射频技术的 EPC系统,即实物物联网(简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 RFID(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能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Intern

3、et of things”。,起源说:1990年,美国在对伊拉克发动的“沙漠风暴”战争中,暴露出许多后勤支持方面的问题:成堆成堆的军用物资拥挤在各个货栈或仓库之中,或者没有标记,不知集装箱或货柜中所装之为何物;或者没有人认领,不知这些货物是发给谁的,或者是谁要的。要搞清楚集装箱内所装何物,有时甚至要打开包装箱才知道。因此,有些军需物资重复投递,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令美军后勤部门的官员们头痛不已。为此,美国国防部和国防后勤局提出了一个新的后勤管理方法,目的是“一切资产能见化”。,Company Logo,1.2 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

4、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新型网络。物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公认的概念,但目前用的最广的一个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系统。,Company Logo,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业委员副主任孙利民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全面信息感知和获取、无缝互联与协同、高度智能化的新型网络形态。,Company Logo,早期的物联网(EPC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等)+Internet目

5、前的物联网=传感网+通信网+应用系统未来(理想)的物联网=带IP的任何物+Internet,Company Logo,1.3 物联网的特征,全面感知 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技术,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可靠传递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感知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智能处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级数据进行信息的有效控制,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Company Logo,2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核心:多学科的支撑,物联网,感知层:获取状态信号(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涉及到传感器芯片及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二维码、条形码、MEMS(Micro-E

6、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等。,网络层:连接感知信号与应用系统桥梁,涉及到通信技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互联网技术等。,应用层:普遍与感知终端密切联系,主导应用层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由感应终端厂商提供的,涉及到中间件系统、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算法等。,Company Logo,物联网平台层,IT能力,CT能力,数据中心,物联网网络层,固定网,移动网,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Company Logo,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 通信方式综述 RFID技术 EPC物联网系统 M2M简述 其他技术,Company Logo,2.1 传感器简介,

7、传感器定义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中间量,电量,被测量,电信号,Company Logo,2.2 主要通信方式,有线通信 总线技术通信,如RS485总线、USB总线、现场总线、CAN总线等;RJ45(网口)接口通信,如双绞线;同轴电缆通信光纤通信有线电话网通信有线电视网通信等,Company Logo,无线通信 短距离无线通信,如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RFID、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iFi、WiGig、802

8、.15系列(蓝牙、HomeRF、IRDA、UWB、ZigBee)、DSRC(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专用短程通信)、IEEE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标准)、IEEE802.11、IEEE802.15、IEEE802.16、IEEE802.20等;移动通信,如GSM、GPRS、USSD(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如*125*100#)、CDMA、EDGE、3G(TD-SCDMA、CDMA2000、WCDMA)、4G(TD-LTE)等;卫星通信其他通信方式,如WiMax(802.16,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等,Company Logo,2.3 RFID技术,

9、RFID定义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对其信息进行标志、登记、储存和管理。RFID系统组成 电子标签:由芯片和标签天线或线圈组成,通过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射原理与读写器进行通信;读写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天线:可以内置在读写器中,也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读写器天线接口相连。,Company Logo,RFID标签工作原理 电感耦合电磁反向散射耦合,Company Logo,RFID系统工作原理 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

10、生感应电流,它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并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Company Logo,RFID电子标签容量 一维条形码的容量常为十几字节,最大可达50B,二维条形码最大容量达3000B,RFID电子标签使用集成电路存储器,最大可达数兆字节,一般为256B2KB。RFID系统防碰撞方法 信道竞争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空分多址(SDMA)、频分

11、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和时分多址(TDMA)。在RFID无源标签系统中,目前广泛使用的防碰撞算法大都是基于TDMA,比较经典的两类基本方法是:基于Aloha算法(纯Aloha 和时隙Aloha)和基于树形防碰撞算法(二进制搜索(BS)算法和询问树(QT)算法)。,Company Logo,RFID的典型应用有:第二代身份证、非接触式IC卡等。,Company Logo,2.4 EPC物联网系统,EPC物联网系统的核心思想:为每一个商品提供惟一的号码EPC(电子产品码)。EPC除采用一组编号来代表制造商及产品,还用另外一组数字来惟一标识单品。EPC是惟一存储在RFID标签微型芯片

12、中的信息,这样可使得RFID标签能够维持低廉的成本并保持灵活性,从而使数据库中无数的动态数据能够与EPC标签相连接。,Company Logo,EPC 系统结构,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如下所示。,Company Logo,EPC(产品电子代码)编码类型 目前,EPC 代码有64 位、96 位和256 位三种。为了保证所有物品都有一个EPC 代码并使其载体标签成本尽可能降低,建议采用96 位,这样其数目可以为2.68 亿个公

13、司提供惟一标识,每个生产厂商可以有1600 万个对象种类并且每个对象种类可以有680 亿个序列号,这对未来世界所有产品已经非常够用了。EPC-96编码规范:,Company Logo,EPC(产品电子代码)编码标准目前全球主要有EPCglobal、ISO/IEC、UID、AIM、IP-X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组织或国家的利益,其中EPCglobal势力最为强大,它采用的是EPC-96型编码规范。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ONS 是一个自动的网络服务系统,类似于域名解析服务(DNS),ONS给EPC中间件指明了存储产品相关信息的服务器。因此,可以使整个EPC网络以因特网为依托,迅速架

14、构并顺利延伸到世界各地。,Company Logo,EPC(产品电子代码)中间件 EPC中间件是具有一系列特定属性的“程序模块”或“服务”,并被用户集成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EPC中间件的作用是加工和处理来自读写器的所有信息和事件流的软件,是连接读写器和企业应用程序的纽带,主要任务是在将数据送往企业应用程序之前进行标签数据校对、读写器协调、数据传送、数据存储和任务管理等。EPC信息服务(EPC IS)EPC IS提供了一个模块化、可扩展的数据和服务的接口,使得EPC的相关数据可以在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之间共享。,Company Logo,EPC中间件及其应用程序通讯,Company Logo,EP

15、C系统工作流程,PML:Physical Markup Language,物理标示语言,PML核心是通过提供通用的标准词汇表来分配直接由Auto-ID的基础结构获得的信息,如位置、组成以及其他遥感勘测的信息。,Company Logo,2.5 M2M简述,M2M相关概念 在通信行业,有一种类似物联网性质的技术M2M技术;狭义的M2M是指: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之间的通信;广义的M2M是指: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人与人(Man to Man)、人与机器(Man to Machine)之间的通信;M2M是一种理念,也是所有增强机器设备通信和

16、网络能力的技术的总称。M2M技术的目标就是使所有机器设备都具备连网和通信能力,其核心理念就是网络一切(Network Everything)。,Company Logo,M2M技术重点 目前M2M主要基于成熟的移动通信网络,通过GPRS、EDGE、3G/HSPA分组数据方式或者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USSD等基础链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M2M 平台与终端接口规范,即 WMMP 协议,是为实现行业终端与 M2M 平台数据通信过程而设计。协议建立在 UDP 协议之上,效率高,流量小,节省网络带宽资源;M2M涉及到5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机器、M2M硬件、通信网络

17、、中间件、应用。,Company Logo,M2M技术发展情况 目前M2M 技术已经在欧洲、韩国和日本实现商用,主要应用在安全监测、机械服务和维修业务、公共交通系统、车队管理、工业自动化、城市信息化等领域;中国政府已将M2M相关产业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充分利用其优势,纷纷推出自己的M2M产品。,中国移动部分M2M产品,Company Logo,2.6 其他技术,云计算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

18、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云计算在物联网的大型数据管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ompany Logo,2.6 其他技术,手机二维码 手机二维码是二维码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有两种:一种为被读,称为条码凭证或者电子回执;一种为主读,称为条码识别。,Company Logo,网达网“网达网”是连接货源与运力的公共平台,它基于互联网的设计思路、通过对短信平台、GPS定位、智能配对、网上支付、网上保险等技术的全面整

19、合和创新,从而实现了公路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和自动化管理。,Company Logo,3 物联网发展前景及应用,发展前景 物联网已经进入实践和发展阶段;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智慧地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2009年10月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旨在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国内三大运营商都高调进军物联网市场;政府大力支持,各省均有投重

20、资发展物联网;各个物联网研究中心纷纷与高校加强研究合作;物联网的前景就如同几十年前刚刚兴起局域网一样,谁也不敢肯定之后局域网会发展成现在的互联网。,Company Logo,中国:2009年8月 感知中国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战略;将物联网通信技术列入“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通信项目,美国:2008年底 IBM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战略强调传感等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欧盟:2009年6月 物联网行动计划具体而务实,强调RFID的广泛应用,注重信息安全,日本:2009年8月 i-Japan战略在u-Japan的基础上,强调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服务应用,韩国:2009年8月 U-Korea战略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并确立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Company Logo,物联网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Company Logo,应用 深入各行各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监控远程医疗智能城市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追踪与物品管理(GPSONE)等,Company Logo,4 物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标准不统一安全(设备、通信、云计算)政策和法律寻址问题芯片功耗成本环境污染数据挖掘技术协议众多及兼容问题运营模式不清晰,整合困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