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教学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3365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9.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教学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教学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教学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教学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教学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教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教学PPT.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二、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一、古希腊城市规划,一、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1、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古希腊的城市规划思想,人对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保持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自在享受轻松的生活。,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城市布局,以卫城为中心卫城西北部是城市广场以及围绕广场布置的神庙、议事堂、法庭整个城市没有规划居住建筑围绕卫城广场及公共建筑来布置,密集狭小、质朴、不规则,2、希波丹姆斯模式,在希腊的城市规划中,还产生了另外一种显现强烈人工痕迹的城市规划模式希波丹姆斯模式。这

2、是公元前5世纪的法学家希波丹姆斯在希波战争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提出的一种深刻影响后来西方2000年的城市规划形态的重要思想希波丹姆斯模式。他因而也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时间: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2、希波丹姆斯模式,希波丹姆斯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结构并构筑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秩序和美。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是米列都城,2、希波丹姆斯模式,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

3、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2、希波丹姆斯模式,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

4、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2.城市特点方格网布局,城市特点方格网布局,城市特点 城市中心,城市特点城市中心,城市特点与自然协调,小结,古罗马城市,二、古罗马时期规划思想,1、古罗马城市建设特征(1)世俗化的特征(2)军事化的特征(3)军权化的特征启示:,2、古罗马规划思想(1)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2)凸现永恒的秩序思想(3)彰显繁荣的大比例模数手法(4)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惟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

5、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建筑十书的体系相当完备,分为十卷: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筑材料;第三、四卷、庙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内装修及壁画;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学,日晷和水钟;第十卷,机械学和各种机械。,建筑十书成就,第一个成就: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第二个成

6、就:它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第三个成就:维特鲁威相当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性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他对建筑美的研究,始终联系着建筑物的性质,位置,环境,大小,观赏条件以及实用,经济等等,注意根据各种情况而修正规则,并不教条式的死守规则。,第二节 近现代的国外城市规划学科,第二节 近现代的国外城市规划学科,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与田园城市理论二、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三、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四、邻

7、里单位与小区规划五、有机疏散理论六、其他规划思想,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乌托邦,是托马斯摩尔在十六世纪时提出的(即乌有之乡,理想之国)中,有50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到达。城市不大,以免与乡村脱离。每户有一半人在乡村工作,住满两年轮换,街道宽200英尺(比当时的街道要宽)通风良好,住户门不上锁,以废弃财产私有的观念。生产的东西放在公共仓库中,每户按需领取,设公共食堂、公共医院。,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中也为财产公有制。居民的职业有畜牧、农、航

8、海、士兵。城市有七个同心圆组成。,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傅立叶(17721837)他的理想社会是以“法郎基”为单位,有15002000人组成的公社,生产与消费结合。-引自西方城市规划史纲88页,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罗伯特欧文(17711858)是英国的一个大工厂的经理和股东。他提出解决生产的私人占有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的 方式是“农业合作社”。他所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住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地。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需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他宣传这种设想,遭到政府拒绝。1852年他在美国印地安纳州买了3万英亩

9、土地,带了900个同志去实现“新协和村”,但是在整个资本主义的包围中,不到几年就失败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霍华德、盖蒂斯、与芒福德并称为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英国的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为了更具体地阐述他的理论,他建立了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引自西方城市规划史纲,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回到英国后,在议会当速记员1898年10月,霍华德将其学说思想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902年第二版时,迫于压力将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删去了改革和平等容易引发争论的字眼。,“田园城市”的理论,城市人口32000人,占地40

10、0顷。外围有2000公顷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业生产用。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六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地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筑物,其中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它们的外面是一圈占地58公顷的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商品展览馆,其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他算了一笔帐,认为城市经费可以从房租中获得。他还认为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以在它的不远地方另建一个相同城市。他强调永远要在城市周围保留一定绿带的原则。,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道路网图,田园城市图解,霍华

11、德的理论比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进了一步。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成像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并且直接孕育了英国现代卫星城镇的规划理论。,二、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二十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更突出的问题。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由他的追随者恩维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镇以疏散大城市规模的理论。,二、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雷蒙恩维于1922年出版了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的概念(图220)指出:卫星城市系在大城

12、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第一代卫星城,第一代卫星城1912年到1920年,巴黎制定了郊区的居住建筑规划,打算在离巴黎16公里的范围内建立28座居住城市,这些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起码的生活福利机构。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去巴黎解决,这种卫星城镇一般称为“卧城”。,第二代卫星城镇,芬兰建筑师沙里宁将卫星城的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大城市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来控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展,这些城镇不同于卧城,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使 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

13、一部分仍然去母城工作。这是第二代卫星城。例如,瑞典斯德哥尔摩。,例子,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建立的卫星城市魏林比是半独立的,对母城有较大的 依赖性,距母城16公里,以一条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干道与母城联系,人口为24000人,用地170公顷。车站是居民必经之处,采用地下通过,在车站上面建立商业中心,靠近中心为为多层居住建筑,外围为地产低层住宅。这种规划方式也反映了这类对母城有较大依赖性的卫星城镇的特点。,卧城和半独立的卫星城镇与母城产生大量的汽车交通,却解决不了疏散大城市人口的问题,反而加剧大城市交通拥挤的程度。多摩去东京上班要花一个半小时。,二、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

14、不少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城市的重建规划时,在郊区普遍的建立了一些卫星城市。英国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由阿伯柯罗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主要是采取在外围建设卫星城镇的方式,计划将伦敦中心区人口减少60%。与卧城及半独立的卫星城镇比较,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比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为了吸引居民,采取房价地税低,居住条件好,环境优美。绿地多,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提供各种就业机会。伦敦附近有几十个卫星城镇。,第三代卫星城镇,英国在六十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为代表。其特点是城市规模从第一、第二代卫星城的610万

15、人扩大到2540万人。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福利设施。该城在伦敦西北,位于伦敦与利物浦之间,与他们各相距80公里,占地9000公顷,规划人口25万人,1977年底已有居民8万人。该城于1967年开始规划,1970年开始建设,规划的目的是疏散伦敦的人口,规划的特点是,城镇具有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规划方案具有灵活性和经济性。,城市平面为方形,纵横各为8公里,高速干道横贯中心,方格形道路网的道路间距为1公里,邻里单位内设有与机动车道完全分开的自行车道与人行车道。城市中心设大型商业中心,邻里单位设小商业点,位于交通干道的边缘。,三、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

16、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重点),法国人勒柯不西埃在1922年写了明日的城市一书并提出巴黎改建的新设想方案。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法与这种要求相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三、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重点),雅典宪章 1928年在瑞士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通过了一个城市计划大纲(即雅典宪章),是国外近代城市规划历史性总结,是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宪章以法国的勒柯比西埃的城市改造理论及其主要论点的基础,共分八章,系统

17、总结了十九世纪末叶以来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在1951年出版了这一文件,中译本名为都市计划大纲。,三、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重点),1 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保证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2居住的主要问题 3工作的主要问题4游憩的主要问题5交通的主要问题(略),居住问题,大纲认为居住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空地及绿化,太近工业区,生活环境不卫生,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因此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人口密度。,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太大,甚至

18、有些地区每公顷的居民超过一千人。过度拥挤在现代城市中,不仅是中心区如此。因为十九世纪工业的发展,即在广大的住宅中亦发生同样的情形。在过度拥挤的地区中,生活环境是非常不卫生的。这是因为在这种地区中,地皮被过度的使用,缺乏空旷地,而建筑物本身也正在一种不卫生和败坏的情况中。这种情况,因为这些地区中的居民收入太少,故更加严重。因为市区不断扩展,围绕住宅区的空旷地带亦被破坏了,这样就剥削了许多居民享受邻近乡野的幸福。,集体住宅和单幢住宅常常建造在最恶劣的地区,无论就住宅功能讲,或是就住宅所必需的环境卫生讲,这些地区都是不适宜于居住的。比较人烟稠密的地区,往往是最不适宜于居住的地点,如朝北的山坡上,低洼

19、、潮湿、多雾、易遭水灾的地方或过于邻近工业区易被煤烟、声响振动所侵扰的地方。人口稀疏的地区,却常常在最优越的地区发展起来,特享各种优点:气候好,地势好,交通便利而且不受工厂的侵扰。,这种不合理的住宅配置,至今仍然为城市建筑法规所许可,它不考虑到种种危害卫生与健康的因素。现在仍然缺乏分区计划和实施这种计划的分区法规。现行的法规对于因为过度拥挤,空地缺乏,许多房屋的败坏情形及缺乏集体生活所需的设施等等所造成的后果并未注意。它们亦忽视了现代的市镇计划和技术之应用,在改造城市的工作上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在交通频繁的街道上及路口附近的房屋,因为容易遭受灰尘噪音和嗅味的侵扰,已不宜作为居住房屋之用。在

20、住宅区的街道上对于那些面对面沿街的房屋,我们通常都未考虑到它们获得阳光的种种不同情形,通常如果街道的一面在最适当的钟点内可以获得所需要的阳光,则另外一面获得阳光的情形就大不相同,而且往往是不好的。,现代的市郊的因为漫无管制的迅速发展,结果与大城市中心的联系(利用铁路公路或其他交通工具)遭受到种种体形上无法避免的障碍。,根据上面所说的种种缺点,我们拟定了下面几点改进的建议:住宅区应该占用最好的地区,我们不但要仔细考虑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条件,而且必须考虑这些住宅区应该接近一些空旷地,以便将来可以作为文娱及健身运动之用。在邻近地带如有将来可能成为工业和商业区的地点,亦应预先加以考虑。,在每一个住

21、宅区中,须根据影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订定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集体住宅,这样才能留出必需的空地,作公共设施娱乐运动及停车场所之用,而且使得住宅可以得到阳光空气和景色。,为了居民的健康,应严禁沿着交通要道建造居住房屋,因为这种房屋容易遭受车辆经过时所产生的灰尘、噪音和汽车放出的臭气、煤烟的损害。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工作,工作地点(如工厂、商业中心和政府机关等)未能按照各别的功能在城市中作适当的配置。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因事先缺乏有计划的配合,产生两者之间距离过远的旅程。在上下班时间中,车辆过分拥挤,即起因

22、于交通路线缺乏有秩序的组织。由于地价高昂,赋税增加,交通拥挤及城市无管制而迅速的发展,工业常被迫迁往市外,加上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这种疏散更为便利。商业区也只能在巨款购置和拆毁周围的建筑物的情形下,方能扩展。,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工业必须依其性能与需要分类,并应分布于全国各特殊地带里,这种特殊地带包含着受它影响的城市与区域。在确定工业地带时,须考虑到各种不同工业彼此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其他功能不同的各地工的关系。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工业区与居住区(同样和别的地区)应以绿色地带或缓冲地带来隔离。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而且不引起扰乱危险和不便的小型工业,应留

23、在市区中为住宅区服务。重要的工业地带应接近铁路线、港口、通航的河道和主要的运输线。商业区应有便利的交通与住宅区及工业区联系。,游息问题概述:,在今日城市中普遍地缺乏空地面积。空地面积位置不适中,以致多数居民因距离远,难得利用。因为大多数的空地都在编僻的市外围或近郊地区,所以无益于住在不合卫生的市中心区的居民。通常那些少数的游戏场和运动场所占的地址,多是将来注定了要建造房屋的。这说明了这些公共空地时常变动的原因。随着地价高涨,这些空地又因为建满了房屋而消失,游戏场等不得不重迁新址,每迁一次,距离市中心便更远了。,改进的方法:,新建住宅区,应该预先留出空地作为建筑公园运动场及儿童游戏场之用。在人口

24、稠密的地区,将败坏的建筑物加以消除,改进一般的环境卫生,并将这些清除后的地区改作游息用地,广植树木花草。在儿童公园或儿童游戏场附近的空地上设立托儿所、幼儿园或初级小学。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出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现代城市盲目混乱的发展不顾一切的破坏了市郊许多可用作周末的游息地点。因此在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湖泊等自然风景幽美之区,我们应尽量利用它们作为广大群众假日游息之用。,交通,关于交通与街道问题的概述:今日城市中和郊外的街道系统多为旧时代的遗产,都是为徒步与行驶马车而设计的;现在虽然不断的加以修改,但仍不能适合现代交通工具

25、(如汽车电车等)和交通量的需要。城市中街道宽度不够,引起交通拥挤。现在的街道之狭窄,交叉路口过多,使得今日新的交通工具(汽车电车等)不能发挥他们的效能。交通拥挤为造成千万次车祸的主要原因,对于每个市民的危险性与日俱增。,解决种种最重要的交通问题需要下面几种改革:摩托化运输的普遍应用,产生了我们从未经验过的速度,它激动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且大大的影响了在城市中的一切生活状态,因此我们实在需要一个新的街道系统,以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同时为准备这新的街道系统,需要一种正确的调查与统计资料,以确定街道合理的宽度。各种街道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分成交通要道,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街道等等。,街道上

26、的行车速率,须根据其街道的特殊功用,以及该街道上行驶车辆的种类而决定。所以这些行车速率亦为道路分类的因素,以决定行为快车辆行驶之用或为慢车车辆之用,同进并将这种交通大道与支路加以区别。各种建筑物,尤其是住宅建筑应以绿色地带与行车干路隔离。将这种种困难解决之后,新的街道网将产生别的简化作用。因为藉有效的交通组织将城市中各种功能不同的地区作为适当的配合以后,交通即可大大减少,并集中在几条主要的干路上。,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在秘鲁利马的马丘比丘山古文化遗址召开会议,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对当前各国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认真讨论,并签署了新宪章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的总结马丘比丘宪章。反思雅典宪

27、章:认为其某些原则是正确的,并将继续指导城市规划实践 缺陷: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却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改进:应该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四、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美国的几个早期的城市规划与伦敦、巴黎的规划不同。如纽约城,在美国独立后,城市迅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加,成为美国东北部的工业及国际贸易中心。十九世纪初,美国任命两位律师兼地产商与测量师共同制定计划,将整个曼哈顿岛用纵横垂直相交的街道划分为许多整齐的方格。政府和地产商最关心的是如何在地价日益昂贵的情况下收取更多的地产利润,在规划中,尽量增加建筑用地特别是地价更为昂贵的沿街地面,其方法是缩小道路方格增加沿

28、街地段的长度。由于道路多,交叉口多,降低了交通通行能力,使城市布局不合理。,四、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四、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四、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邻里单位的理论,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开始时,首先考虑的是幼儿上学不要穿越交通道路,邻里单位内要设置小学,并以此来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后来也考虑使邻里单位内部设置一些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及 设施,使邻里单位内部及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由邻里单位内部穿越。,四、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小区规划”基本内容与邻里单位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说小区理论是在邻里单位基础上发展起来

29、的.该理论是把小区作为一个居住区构成的细胞,将其规模扩大,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也不仅是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划分,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限如铁路、河流等为界。在这个范围内,综合解决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关系,并且居住道路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确的划分,日常的必需品供应及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有机疏散理论,1934年,伊利尔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该理论是针对城市扩展过程中,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诸种“城市病”而提出的。是对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理论,邻里单位等理论的总结,及对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

30、,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该理论认为大城市在向周围扩展的同时,内部出现称之为“瘤”的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不断的蔓延,伊利尔沙里宁把它们比作人体的各种“疾病”。指出要根治这种疾病,就要从改变成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他主张,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从而是无秩序的集中变为 的分散;他还提出应该把密集地区分裂成为一个个的集镇和社区,彼此之间用绿化带分割开来,过去的城市发展模式随城区扩大,城市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加大,城市居民对接近大自然的渴望也增加。有机疏散理论则随着城区的分散,来缩小城市与大自然的距离,使居民更加接近大自然。

31、,伊利尔沙里宁除了从生物有机体的角度来研究城市,解释有机疏散理论之外,也用物理学、化学的理论和现象来解释该理论。,城市平面为方形,纵横各为8公里,高速干道横贯中心,方格形道路网的道路间距为1公里,邻里单位内设有与机动车道完全分开的自行车道与人行车道。城市中心设大型商业中心,邻里单位设小商业点,位于交通干道的边缘。,城市规划学科的动向及展望,城市规划学从城市形体规划,扩展到社会、经济等宏观的规划。从建筑学和工程技术学伸展到人文科学。这是城市规划实践提出的新的 发展趋向。各种学科的交叉,并发展成为新的学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城市研究侧重兼有人文科学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及其价值的关系很大城市设计以形体规划为主这三个方面是互相搭接的,但各含有主要和次要方面。,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方面,引进和应用现代技术,如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技术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