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及教研员的素养.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3370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及教研员的素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及教研员的素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及教研员的素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及教研员的素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及教研员的素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及教研员的素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及教研员的素养.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功能及其教研员的素养,一、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 功能的认识视角,(一)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整合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二)构建小学新课程的几个基本视点,1、综合性非学科性:课程是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从本质上讲,它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意识。2、全员参与:地域-多样性-个性。3、重视体验:视野-体验-发展。4、和谐发展:德、智、体、美。,(三)设置小学综合课程的思考,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发展历程小学生身心

2、发展规律和需要学科的新发展和学习的新需求开设新课程面临的基本任务,(四)小学课程综合化的意义,综合课程的形式 1、相关课程 知识本位 2、广域课程 3、核心课程社会问题本位 4、活动课程儿童经验本位 综合课程的价值趋向 知识本位 社会本位 学生本位,综合课程的特征 1、能够准确把握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良好的竞争环境。(于社会)2、建构完整的知识、认识体系和能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社会性程度,发展个性。(于学生)3、减少课程门类,减轻课业负担;应对知识积累变化给学校带来的挑战;组织形式灵活,及时反映新成果;课程结构合理化。(于学科),(五)构建新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3、,小学综合课的课程性质及其定位有机融合课程内容,构建综合课程教师的培养与继续教育,二、品德与社会教研员的素养,对课程的理解对标准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自我发展的理解,(一)对课程的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回归儿童生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走课程综合化的路线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回归儿童生活,课程的主要功能是积极引导儿童发展尊重儿童生活、认识儿童生活的特有价值重视儿童的品德、社会性发展与儿童生活的内在联系依照生活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构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符合儿童兴趣、生活需求和社会价值取向,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道德存在于儿童的整个生活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注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道德的生

4、活是真实的养成良好习惯、遵守社会规则重视自律、强调相互尊重,课程综合化的理由,小学课程的综合化是世界课程发展趋势综合课程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综合课程利于儿童自主参与生活综合课程利于儿童获得直接的社会经验综合课程利于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综合课程利于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小学课程应以综合课程为主。”“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的学习方式有赖于情感、态度、知识目标的内在统一自主的学习方式有赖于民主的、有个性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品德与社会是实践的课程调查、实验、探究、讨论、表现等有赖于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的学习方式不排除其他

5、有效的学习方式,(二)对标准的理解,品德与社会在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地位从整体的课程结构看其地位(品德社会;正规系统;起点)从课程性质看其地位(公民教育养成教育)怎样看待课程的基础性(面向所有学生)明确课程地位的实践意义,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目标、内容、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奠定公民教育基础的课程(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要点: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位为德育课程;不是社会课程;不能说是“以德育为核心,以社会为载体”以上说法都违背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

6、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提升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儿童生活点面结合:“点”,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各学习内容依照儿童生活实际,不可能是单一的某个学科或知识点,而且同一重要内容,依照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道德习惯养成的规律,合理重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与家乡、祖国、世界六板块内容各年级教学内容分布图的使用课程标准内容与教科书的关系课程标准内容与教学的关系,(三)对教学的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式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下面结合教材解说),品德与社会课程

7、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三维课程目标的整合运用评价的主题是学生(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交互活动)多元评价的意义(增进各种能力的发展)注重日常的、适时的评价,(四)对自我发展的理解,应该给教师减负应该给教师适时的专业支持教师自身发展的几个关注点,1、应该给教师减负,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考虑中国国情。(怎样看待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提法:课程的开发者?课程的研究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提高教学技能。(理念要通过有效教学来实现;有效教学需要丰富教师的教学技能)专家和教研员理应承担的角色。(优质教学的参与者,而非仅是引领者;课堂教学质量的促进者,而非仅是裁判者),2、应该给教师适时的专业支持,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透析教育理念。对学科的理解力与教学质量而言是第一重要的道育是什么。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教授知识,并能够熟练教学技术知识永远是基础。现代心理学常识对教师发展非常重要。,3、教师自身发展的几个关注点,不能过分依赖专家。不能过分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我们的教师而言,眼界、综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增强自我的反思能力。增强自我的领导能力。,两个事例与历史为伴祖国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