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_唐朔飞_第九章 控制单元CU.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3476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_唐朔飞_第九章 控制单元CU.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_唐朔飞_第九章 控制单元CU.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_唐朔飞_第九章 控制单元CU.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_唐朔飞_第九章 控制单元CU.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_唐朔飞_第九章 控制单元CU.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_唐朔飞_第九章 控制单元CU.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_唐朔飞_第九章 控制单元CU.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控制单元CU,第 九 章,3.什么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三者有何关系?解:CPU每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叫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是在同步控制的机器中,执行指令周期中一步相对完整的操作(指令步)所需时间,通常安排机器周期长度=主存周期;时钟周期是指计算机主时钟的周期时间,它是计算机运行时最基本的时序单位,对应完成一个微操作所需时间,通常时钟周期=计算机主频的倒数。,14,4.能不能说CPU的主频越快,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为什么?解:不能说机器的主频越快,机器的速度就越快。因为机器的速度不仅与主频有关,还与数据通路结构、时序分配方案、ALU运算能力、指令功能强弱等多种因素有关,

2、要看综合效果。,5.设机器A的CPU主频为8MHz,机器周期含4个时钟周期,且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0.4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周期和机器周期,每个指令周期中含几个机器周期?如果机器B的CPU主频为12MHz,且机器周期也含4个时钟周期,试问B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解:先通过A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求出其平均指令周期,再通过主频求出时钟周期,然后进一步求出机器周期。B机参数的算法与A机类似。计算如下:,A机平均指令周期=1/0.4MIPS=2.5s A机时钟周期=1/8MHz=125ns A机机器周期=125ns4=500ns=0.5sA机每个指令周期中含机器周期个数=2.

3、5s0.5s=5个B机时钟周期=1/12MHz 83nsB机机器周期=83ns4=332ns 设B机每个指令周期也含5个机器周期,则:B机平均指令周期=332ns5=1.66sB机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1.66s=0.6MIPS 结论:主频的提高有利于机器执行速度的提高。,6.设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8MHz,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2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该计算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CPU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则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又是多少MIPS?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解:先通过主频求出时钟周期,再求出机器周

4、期和平均指令周期,最后通过平均指令周期的倒数求出平均指令执行速度。计算如下:,时钟周期=1/8MHz=0.12510-6=125ns机器周期=125ns2=250ns平均指令周期=250ns4=1000ns=1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1s=1MIPS 当参数改变后:机器周期=125ns4=500ns=0.5s 平均指令周期=0.5s4=2s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2s=0.5MIPS 结论:两个主频相同的机器,执行速度不一定一样。,7.某CPU的主频为10MHz,若已知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包含4个时钟周期,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1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周期及每个指令周期含几个机器周期?若改

5、用时钟周期为0.4s的CPU芯片,则计算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要得到平均每秒80万次的指令执行速度,则应采用主频为多少的CPU芯片?,解:先通过主频求出时钟周期时间,再进一步求出机器周期和平均指令周期。时钟周期=1/10MHz=0.110-6=100ns 机器周期=100ns4=400ns=0.4s 平均指令周期=1/1MIPS=110-6=1s 每个指令周期所含机器周期个数=1s/0.4s=2.5个,当芯片改变后,相应参数变为:机器周期=0.4s4=1.6s 平均指令周期=1.6s2.5=4s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4s=0.25MIPS 若要得到平均每秒80万次的指令执行速

6、度,则应采用的主频为:平均指令周期=1/0.8MIPS=1.25 10-6=1.25s 机器周期=1.25s2.5=0.5s 时钟周期=0.5s4=0.125s 主频=1/0.125s=8MHz 应采用主频为8MHz的CPU芯片。,8.某计算机的主频为6MHz,各类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和使用频度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机的速度(单位用MIPS表示),若上述CPU芯片升级为10MHz,则该机的运行速度又为多少?指令类别 存取 加、减、比较、转移 乘除 其他 平均指令 执行时间 0.6s 0.8s 10s 1.4s 使用频度 35%45%5%15%,解:指令平均运行时间=(0.60.35+0.80.45

7、+100.05+1.40.15)s=0.21+0.36+0.5+0.21=1.28s 机器平均运行速度=1/1.28s=0.78125MIPS CPU芯片升级后,机器平均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一:0.78125MIPS(10MHz/6MHz)1.3MIPS 方法二:时钟周期=1/6MHz0.16667s 指令平均运行周期数=1.28s/0.16667s7.68CPI 升级后时钟周期=1/10MHz 0.1s 指令平均运行时间0.1s7.680.768s 机器平均运行速度1/0.768s1.3MIPS,11.设CPU内部结构如图9.4所示,此外还设有B、C、D、E、H、L六个寄存器,它们各自的输入和

8、输出端都与内部总线相通,并分别受控制信号控制(如Bi为寄存器B的输入控制;Bo为寄存器B的输出控制)。要求从取指令开始,写出完成下列指令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和控制信号。(1)ADD B,C;(B)+(C)B)(2)SUB A,H;(AC)-(H)AC)解:先画出相应指令的流程图,然后将图中每一步数据通路操作分解成相应的微操作,再写出同名的微命令即可。,控制信号举例:图9.4 在此基础上再加B、C、D、E、H、L六个寄存器,连法和控制信号定义方式与图中其它寄存器一样。,(1)ADD B,C指令流程及微命令序列如下:,PCo,MARi1 R+1(图中未标出,可与前一步并行)MDRo,IRi,Bo,Yi

9、Co,ALUi,+Zo,Bi,ADD,BY,ZB,(Y)+(C)Z,(2)SUB A,H指令流程及微命令序列如下:,PCo,MARi1 R+1(图中未标出,可与前一步并行)MDRo,IRi,Ho,YiACo,ALUi,Zo,ACi,SUB,HY,ZAC,(AC)(H)Z,12.CPU结构同上题,写出完成下列指令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和控制信号(包括取指令)。(1)寄存器间接寻址的无条件转移指令“JMP B”。(2)间接寻址的存数指令“STA X”。解:解题方法步骤同上题。(1)“JMP B”指令的流程图和全部微操作控制信号如下:,“JMP B”指令流程图及微命令序列:,PCo,MARi1 R+1(图

10、中未标出,可与前一步并行)MDRo,IRiBo,PCi注:指令中B为寄存器名。,(2)“STA X”指令流程图及微命令序列如下:,PCo,MARi1 R+1(图中未标出,可与前一步并行)MDRo,IRi,MDRo,MARi1 RMDRo,MARiACo,MDRi1 W注:指令中X为形式地址,13.设CPU内部结构如图9.4所示,此外还设有R1R4四个寄存器,它们各自的输入和输出端都与内部总线相通,并分别受控制信号控制(如R2i为寄存器R2的输入控制;R2o为寄存器R2的输出控制)。要求从取指令开始,写出完成下列指令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和控制信号。(1)ADD R2,R4;((R2)+(R4)R2,

11、寄存器间接寻址)(2)SUB R1,mem;((R1)-(mem)R1,存储器间接寻址)解:解题方法步骤同第11题。(1)“ADD R2,R4”指令的流程图和全部微操作控制信号如下:,“ADD R2,R4”指令的流程图和全部微操作命令:,PCo,MARi1 R+1(图中未标出,可与前一步并行)MDRo,IRi,R2o,YiR4o,MARi1 RMDRo,ALUi,+Zo,R2i,(2)SUB R1,mem指令流程图和全部微命令如下:,PCo,MARi1 R+1(图中未标出,可与前一步并行)MDRo,IRi,MDRo,MARi1 RR1o,YiMDRo,ALUi,Zo,R1i,14.设单总线计算

12、机结构如图9.5所示,其中M为主存,XR为变址寄存器,EAR为有效地址寄存器,LATCH为锁存器。假设指令地址已存于PC中,画出“LDA*D”和“SUB D(XR)”指令周期信息流程图,并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序列。说明:(1)“LDA*D”指令字中*表示相对寻址,D为相对位移量。(2)“SUB D(XR)”指令字中D为形式地址。(3)寄存器的输入和输出均受控制信号控制,例如,PCi表示PC的输入控制信号,MDRo表示MDR的输出控制信号。(4)凡是需要经过总线实现寄存器之间的传送,需在流程图中注明,如PCBusMAR,相应的控制信号为PCo和MARi。,(1)“LDA*D”指令周期流程图及控制信号序列:,PCo,MARiR/-W=R(MAR、MDR与M直连,故不需控制)MDRo,IRi+1(图中未标出,可与前一步并行),PCo,IRo,+,EARiEARo,MARiR/-W=RMDRo,ACCi,(2)“SUB D(XR)”指令周期流程图及控制信号序列:,PCo,MARiR/-W=R(MAR、MDR与M直连,故不需控制)MDRo,IRi+1(图中未标出,可与前一步并行),XRo,IRo,+,EARiEARo,MARiR/-W=RMDRo,ACCo,Ki=LATCHiLATCHo,ACCi注:设MDR通过总线可直达ALU右输入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