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3550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一)概述: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40 年代著名的综合性文艺社团,简称文协。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500多位文艺界人士出席成立大会,郭沫若、茅盾、老舍等45位代表被推选为理事,老舍被推选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它的任务是“团结一切不愿做日本帝国主义者底奴隶的文艺作家,从文艺的道路上参加这个光荣的民族解放事业”。它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组织了作家战地访问团,帮助作家深入前线和民间,以描写抗战现实。它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坚持得最久的刊物之一。它的成立是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1939年和1940年,是它最为活

2、跃的时期。抗战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2、延安文艺座谈会,40年代著名的文艺思想运动中的一次重要的座谈会,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942年5月,在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中,根据解放区文艺发展的现状和新文学诞生以来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延安开展了文艺界的整风运动。座谈会5月2日开始,5月23日结束,共举行三次,七八十人参加。座谈会回顾了五四运动以来文艺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联系延安文艺界的思想和创作实际,进行了检查、讨论和批判。,3讲话,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简称,是产生于40年代的文艺理论著作。讲话的中心内容是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这两个根本

3、问题。讲话的精神不仅指导了当时的文艺整风运动,推动了解放区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的发展,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4“孤岛文学”,抗战初期重要的爱国主义文艺运动。指从1937年11月上海沦入日本帝国主义手中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英法租界这四年又一月的时间里,一部分进步作家在如同“孤岛”般的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开展的爱国主义文艺运动。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出版、戏剧和散文三个方面。,5、“七月诗派”,40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得名于抗战初期由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是“七月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40年代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其成员多在七月、希望上发表诗作或在七月诗丛

4、中出版过专辑,主要有胡风、艾青、田间等。他们在创作上以艾青和田间的成就最高,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表现抗日战士的英勇、国土沦陷的耻辱和敌人的残暴,以及对国统区黑暗的愤慨,对解放区光明的向往。其诗歌形象多带有象征性,形成了再派质朴、粗犷、奔放的艺术共性,而又具个性,对自由体在40年代的再度兴旺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诗歌主流。,6“九叶”诗派,40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指40年代后半期被称为“新现代派”的九位诗人,得名于1981年他们出版的诗合集九叶集。其成员是杭约赫、辛笛、穆旦、陈敬容、郑敏、唐祁、杜运燮、袁可赫九人。他们的诗主要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但已没有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中的感伤和颓

5、丧,同时,也直接面对现实。描写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和社会现实,在艺术上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但多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或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7、重要的作家作品,赵树理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太阳照在桑士河上、暴风骤雨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围城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刻意描绘与无情透视。孙犁的短篇小说体现了独到的美学理想。沙汀、路翎、张爱玲都以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本时期主要的小说作家。艾青是继郭沫若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田间的诗充满时代精神和战斗气息。散文方面的创作,以报告文学成就最大。,(二)精读作品:,1华威先生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

6、党官僚形象。用近似漫画的手法,夸张而不失真实的细节描写,和突出人物言行的矛盾来表现人物性格。思考与讨论:华威先生形象分析 华威先生是一个混在抗战文化阵营的国民党腐败官僚的形象。在抗战初期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顺应时代的潮流”的抗战积极分之,但却装腔作势,整天忙于各种会议,为了夺取一切抗战团体的领导权,他每会必到,每到必讲,每讲必定强调要服从“一个领导中心”,即服从国民党蒋介石的领导。他虽然大包大揽,却“包而不办”,成天打着抗战的招牌,不做实际工作,专门闹磨擦,控制、阻挠、打击、破坏群众的一切抗日活动。,作品正是通过对华威先生虚伪、,骄横、浅薄、庸俗的性格和政治上的反动性的描写,尖锐地抨击了国民党

7、统治者以抗战之名行反人民之实的反动本质。2、在其香居茶馆里(1)主题思想:作品以抗战时期四川大后方一个小镇为背景,围绕着国统区兵役问题,通过手握“抓丁”大权的联保主任方治国与“地头蛇”邢幺吵吵因抽壮丁在茶馆里的一场恶斗,揭露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基层政权和兵役的腐败。,(2)艺术特色,具有强烈的讽刺性。作品选择茶馆这个各色人物集聚的特殊场合,通过具有地方特点的“吃讲茶”的方式,来展开方治国和邢幺吵吵两人间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让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表演,并以激烈的冲突与富于喜剧色彩的尴尬结局相对比,产生出强烈的讽刺效果。在艺术结构上,仅截取一个“吃讲茶”的场面,而事件的前因后果则通过人物的

8、对话略作交代,故事紧凑而集中。故事一开始,就让方治国和邢幺吵吵处于紧张的对峙中,又制造出引人入胜的悬念。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波澜起伏,环环相扣。作品的结尾更是出人预料,余味无穷。,思考与讨论:,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方治国与邢幺吵吵的性格特征。方治国具有典型的“软硬人”的性格特征。他既是国民党基层政权组织里的当权人物,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枉法,敲诈民财,具有凶狠毒辣的“硬”的一面;但由于他出身卑微,缺乏强硬的后台,又必须仰仗上司与地方豪绅,充当走狗,又具有奴性的“软”的一面,表现出狡猾、贪婪而又怯懦的特点,在当时社会中的保甲长之类的人物中极具普遍性。邢幺吵吵是当地一个大土豪惯于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粗鲁

9、蛮横,但又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草包,表现出精明老练、善用手段的特点,是旧社会封建势力的代表。,3小二黑结婚,小二黑、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体现了新一代农民的成长。运用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故事性强,语言朴实。,思考与讨论:,(1)结合作品分析赵树理创作民族化、大众化的成就。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形式上创造性地吸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和民间评书艺术的特点,故事有头有尾,情节连贯,过渡自然,情节虽采用单线发展的方法,但环环相扣,结构紧密而完整:二是在人物塑造上成功地借鉴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法和重视细节的表现手法,抓住最能传达出人物精神气质的言行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三是在语言风格借鉴了传

10、统评书艺术的特点,将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生活气息浓厚,简洁生动,通俗流畅,全都采用经过提炼的群众口语,并且极具个性化。,(2),以二诸葛、三仙姑的对话为例,简要分析小二黑结婚是如何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小二黑结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赵树理对农民语言的提练和运用。在作品中,二诸葛与三仙姑虽然没能直接的对话,两人说的话也不多,但他们的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二诸葛在知道小二黑被抓走了之后,连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在出事啦:前天早上我去上地,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知道坏了。”而三仙姑在知道女儿被抓走后,却怒气冲冲地来找二诸葛,一把抓二诸葛,连哭

11、带闹地说:“刘德修!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的闺女勾引到哪里去了?还我。”可在区长面前,她叭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作主!”十分传神地刻画出两人不同的性格-二诸葛胆小愚昧,三仙姑欺软怕硬。,荷花淀,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和细节,准确传神地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写景和状物精炼、鲜明、结构简洁、灵活。思考与讨论为什么说,荷花淀是一篇“诗体小说”?(1)善于把景物描写与人物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不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饱含感情,将白洋淀的美景与白洋淀人夫妻相爱的个性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既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又具

12、有音乐美。作品通过对白洋淀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美丽的风光。水生嫂等人物的塑造,更突出了人性美和人情美。水生嫂对丈夫的依依不舍又顾全大局的复杂心理,以及月下织席,借口寻夫等细节非常真实感人。,(2),结构简洁灵巧,生动活泼,疏密相间,舒展自如,被看作是“散文诗”、“诗体小说”。如开头写水生嫂月下织席的场景,抓住薄雾、清风、荷香,寥寥几笔勾画出白洋淀的优美景象,与水生嫂织席的劳作和她惦扶挂丈夫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把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构成一曲优美动人的田园交响乐。(3)语言清新优美,似行云流水。如用“藕断丝连”比喻女对丈夫的思念,以“织布穿梭”、“缝衣透针”形容女驶船之快,饱含感情,富

13、有地方色彩,且有音乐美,使这篇小说具有散文诗的韵味。4王贵与李香香形象地说明了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是农民翻身的希望。创造性地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比兴、重复等手法的运用。,思考与讨论,简析王贵与李香香对“信天游”形式的吸取和创新方面的成功尝试。陕北民歌“信天游”原是一种通过“两句一联”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的短小抒情诗形式,联唱起来,变化多端,一般多为情歌。李季借用“信天游”的形式,又有所创新,不公用来表现男女爱情,而且还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内容,在革命内容与民族形式的完美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5泥土借“珍珠”与“泥土”之对比,形象地抒写了自己的人生体验,阐发了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

14、神。比喻形象贴切,语言简朴平易。,简析泥土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泥土通过“珍珠”与“泥土”的比喻,说明一个人倘若总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孤芳自赏,自视高贵,就会坠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在患得患失的痛苦中无力自拔;如果把自己当作泥土,甘愿为人民大众的事业作出贡献,才会没有痛苦,才能体会到做人的快乐。6爱尔克的灯光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世界的不懈追求。浓重的抒情色彩,平易流畅的语言。,7屈原,屈原的形象。婵娟的形象。结构紧凑,情节动人,运用诗化的语言,是一出富有强烈主义色彩的诗剧。思考与讨论:(1)屈原中的雷电颂对塑造屈原形象的作用。雷电颂是屈原中屈原的一段著名独白,也是一首体现着屈原精神的散

15、文诗。在作品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身陷囹圄,南后与靳尚密令太卜郑詹尹害死屈原。屈原生命危在旦夕。个人的遭遇、国家的危亡,使屈原悲愤万端,这时,作者通过他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把他的感情推到了极至,表达出他希望大自然的力量把整个黑暗世界摧毁,宣告了正义对邪恶、光明对黑暗的永不屈服,既写出了屈原作为一个大诗人的才华,也表现出一个觉醒了的斗士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使屈原的形象得到了升华。,(2)简析婵娟形象的性格特点。,婵娟是屈原中的一个反映作者理想的人物。她天真纯洁、谦恭好学、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嫉恶如仇,是一个有着牺牲精神的女性。当屈原在遭到无端诬陷,几乎所有人都离屈原而去之后,惟独她坚信屈原是清

16、白的,只有她的心是与屈原相通的。当南后骗她说屈原跳水淹死时不公因此而变节,反而抛弃了以前对南后的畏惧之心,怒斥南后。在作品中,她是作为屈原形象的补充出现的,是道义美的化身,是光明的使者。泛读作品围城 方鸿渐的形象。抗战初期某些中、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处境和精神面貌的反映。杰出的讽刺艺术,巧于用喻,大量引用中外文化典故,语言幽默生动。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解放战争初期华北农村地区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善于刻画有不同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出色的心理描写。暴风骤雨 展示波澜壮阔的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画面。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结构清晰明快,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