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安全技术培训.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360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8.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安全技术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安全技术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安全技术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安全技术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安全技术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安全技术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安全技术培训.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0一三年十二月,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及控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安全环保工作站,提 纲,一、前言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三、油气场所和作业静电危害因素辨识四、油气场所和作业静电危害控制措施,一、前 言,静电引发的灾害严重影响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石油销售企业的安全生产,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一本油库事故案例汇编中收集了445起油库着火爆炸事故,其中由静电引起的有54起,占12.13%。“加油站百例事故分析”一书收集了115起加油站事故,其中由静电引起的有23起,占20%。2002年2月23日至2006年9月11日中国石油23起重大事故中,由静电引起的着火爆炸有6起,占26.08%。

2、静电打火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点火源的主要类型,所以我们必须有效地控制静电,消除静电打火隐患,降低油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率。,日本近30年(19722001)静电事故统计,一、前 言,国内20年石油、石油化工、石油销售(19852004)139起静电事故统计,一、前 言,1、静电起电:由于物体的接触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原因,使物体正负电荷失去平衡或电荷分布不均,而呈现带电的过程。2、静电起电形式 物体的接触分离带电 摩擦起电 静电感应带电 其它原因带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2.1物体的接触分离带电(a)接触产生的电荷移动(b)形成双层电荷(c)分离产生的静电 因接触分离而

3、引起的静电产生,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2.2摩擦起电 摩擦是接触分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摩擦的作用仅在于增加两种物质达到一个分子距离以下的接触面积,再把两物体分开时就各自带有不同电性的静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实际工作中的摩擦、接触、分离带电过程,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擦洗喷射流体传送滚动碾压撕裂,2.3静电感应带电 电场作用在中性导体时,该导体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将逆着外电场的方向移向导体的一端,而另一端即显正电,这个现象叫静电感应。,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2.4其它原因带电 极化带电、破碎带电、压电和热效应带电、剥离带电、吸附起电等。,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

4、件,3、静电放电形式 电晕放电 刷型放电 火花放电 沿表面放电 传播型刷形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3.1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是在非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极高的部分发生局部电离的放电。电晕放电一般伴随着微弱嘶嘶声与图所示的发光。(发生电晕放电曲率半径小于1mm),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3.2刷型放电 一般是随着“啪”的较强声响与图所示的树枝状发光的放电,在带电很多的物体(一般为非导体)与其离数厘米以上的较平滑形状的接地导体之间易产生这种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易发生刷型放电的场所举例:油品鹤管装车时,如果金属鹤管不放入底部,当带电油面接触金属鹤管头时,易发生刷型放电。聚丙烯

5、与聚乙烯粉体料仓内的如果有金属尖端突出物,当料面与其接触时,易发生刷型放电。油罐内如果有金属尖端突出物,当油面与其接触时,易发生刷型放电。用蒸汽吹扫油罐等易燃易爆场所时,当蒸汽空间电场强度达到1.0kV/cm时,易发生刷型放电。接地的钢带检尺与带电油面接触时,易发生刷型放电。氢气、乙烯气体、液化汽、丙烯气体等可燃气体在高压喷出时,当空间电场强度达到1.0kV/cm时,易发生刷型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3.3火花放电 在带电物体与接地导体的形状都较平滑时,伴随着强烈的声响和图示的一条发光而在大气中突然产生的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视频20

6、12-3-12视频片加油站事故.flv,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易发生火花放电的场所举例:油品鹤管装车时,如果车体不接地,带电的车体与接地的金属体会发生火花放电。带电的人体与接地导体接触时,会发生火花放电。油罐内的孤立导体带电后与罐壁接触时,会发生火花电。用蒸汽清洗油槽车时,蒸气胶管前端的金属管若没有接地,金属管带电后与接地的槽车接触时,会发生火花放电。油罐采样时,如果采样绳为绝缘绳,当采样器带电后就会与油罐采样口处的接地体发生火花放电。用金属桶接油时,如果金属桶不接地,当金属桶带电后就会与接地体发生火花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1,某炼化厂2000年、2002年出现两起

7、油罐采样时,人体带电对采样口发生静电火花放电而引起油罐着火事故。,他们错在哪里?没有穿防静电工作服与防静电工作鞋。作业前没有消除人体静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2003年3月19日某石化分公司855号罐采样时,发生着火事故,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采样绳不合格,造成采样器带电后无法泄放到大地中,致使带电的采样器对内浮盘口处发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罐内油气着火。,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2,3.4沿表面放电 在带电物体背面附近有接地导体,带电物体表面电位上升被抑制的情况下,带电量非常大时,沿着带电物体表面发生的放电。通常表面放电如图示。在接地导体接近带电物体表面时产生了空气中放电,以此

8、为契机,沿表面放电几乎同时产生。,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易发生沿表面放电的场所举例:油罐表层油面静电电位很高(58kV),易发生油品沿表面放电。聚烯烃粉体料仓内的聚烯烃粉体物料表面易发生沿面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3.5传播型刷形放电易发生刷形放电的场所举例:聚烯烃粉体料仓等容器内壁易发生传播型刷型放电。橡胶输送传输带放电易发生传播型刷型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4、石油化工及销售场所静电起电特点 4.1粉体在生产、储运和运输过程中,要经过搅拌、筛分、气力输送等不同的工艺流程。这样粉体颗粒与容器壁、管道内壁以及筛网等器具之间的接触分离、碰撞、摩擦、剥离等现象而产生静

9、电。大量的试验和实际生产中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粉体起电有着特有的规律和特点。粉体起电与其电阻率和起电饱和值有关。粉体起电与其粒径有关。粉体起电(q)与粉体比表面成线性关系,粒径越小,起电荷质比越高。粉体起电与湿度、管道表面状态、作业方式有关。冲撞速度:随冲撞速度的增加,起电呈指数增加。送料量:通常,其起电荷质比随送料量增加而减少。,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4.2可燃液体静电产生特点 当可燃液体与固体、气体之间,液体与不相混的液体之间,由于搅拌、沉降、喷射、飞溅、发泡、流动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同样会在液体中产生静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4.2.1易放电部位 液面 罐壁 液面 鹤管

10、 液面绝缘导体 罐壁 接地不良罐车 鹤管、导电胶管、人体 未接地的胶管夹、油枪 接地体 采样器、检尺器具、人体 接地体 非导体器材 接地体、人体等,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4.2.2易产生静电危害场所和作业(1)油品汽车栈台、液化汽槽车栈台、火车栈台(2)各种可燃液体装车点(3)浮顶罐(4)过滤器、捕雾器(5)汽车装油与卸油、船舶装油(6)加油站加油、油品罐装(7)油品搅拌、加热(8)油罐等容器清洗(9)蒸汽清洗、吹扫作业(10)易喷油点,如装置区内的各种导淋阀管处(11)采样、检尺、测温、检水等作业,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4.2.3静电危险界限与安全控制指标(1)油面放电危险界限:

11、58kV 安全控制指标:德国42kV、美国35kV、俄国20kV、中国12kV(2)铁路槽车入口电荷密度:30C/m3 油面附近电荷密度:5.510.6C/m3 加油速度:vd0.8 m2/s(铁路)vd0.5 m2/s(汽车)(3)绝缘导体或容器放电危险界限:327V 安全控制指标:100V 放电电荷转移量:0.1C(0.26mJ)(4)绝缘体放电危险界限:2030kV(0.11.0mJ)安全管理指标:5 kV,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某石化总厂2002年3月7日8点45分,南通一罐车到该厂装甲乙酮,押运员随后将汽车接地线挂在生锈螺栓上,驾驶员擅自全开发货阀门,刚装车(约12s)即发生爆

12、炸。这起事故系介质喷洒起电和罐车接地不良引起的。放电部位是槽车罐口与导电胶管之间发生火花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案例1 汽车接地不良装车事故,某石化公司1995年10月17日,使用绝缘PE管抽取槽车底部残余混合苯时,发生闪爆当场一死一伤。经模拟试验,当苯液有少量游离水时,PE管表面电位约在30kV,远超过非金属材料放电的危险电位。,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案例2 用PE管卸苯事故,1991年12月26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发生了一起泄放汽油引起的火灾事故,火灾面积约50m2,当事者当场烧死,并使催化装置停工一个多小时。类似事故在国内已发生了多起。,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案例3

13、 某炼厂用塑料桶装油事故,他们错在哪里?接油时使用了塑料桶。事后模拟实验表明:当喷出压力超过0.5MPa时,塑料桶表面电压可以超过10kV并发生放电现象;如果液面出现泡沫层,则会出现较高能量的放电,如果周围气体在爆炸范围内,就会造成闪爆事故。,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1992年该储运厂发生3起用蒸汽洗苯、汽油槽车的闪爆事故,蒸汽压力约在0.6MPa,爆炸事件都是在刚开始作业不久的时间。,他们错在哪里?使用非防静电胶管。胶管前端金属头没有接地。模拟实验中,胶管前铜质T型头带电约1.8-4.5kV,计算储能约0.21-1.31mJ。因此在胶管摆动中,喷头极易产生引燃性放电。,胶管,金属喷头,油

14、气,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案例4 某石化储运厂蒸汽清洗,4.3气体喷出起电与放电的机理 4.3.1纯净气体喷出时,理论上不会产生静电起电现象。但当气体中夹杂某些固体颗粒、液滴或其它异物时,在高速冲撞、破碎或摩擦过程中就会带电。这些空间电荷在下述情形下可能产生静电积聚和放电现象:在气体喷出空间有绝缘导体或非导电物体时,这些“电荷收集体”会产生电荷积聚和放电现象。一厂回流泵出口法兰泄漏着火事件 当散射物的“电荷云”尺寸和密度超过一定值时,对周围接地目标可以产生刷形放电(可以点燃0.11mJ点火能量的气体)或雷状放电(可以点燃所有气体和部分粉尘云)。当设备或喷嘴没有接地,或喷嘴为绝缘体时,设备

15、或喷嘴可以产生火花放电(金属体)或传播型刷形放电(绝缘体)。,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4.3.2气体静电现象(1)爆炸现象 当出现下列情形时会产生爆炸着火事故:喷出气体中空间电荷或“电荷云”密度超过引燃放电临界值;设备或“电荷收集体”发生放电现象;放电区有可燃性气体,且放电能量超过气体最小点火能。,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2)电击现象 当出现下列情形时会产生电击:喷出气体中空间电荷或“电荷云”密度超过一定值 人体没有接地而捕集电荷且电位超过3 kV时;喷出设备(或喷嘴)没有接地,喷射中设备积聚电荷超过0.2C时。(3)吸附现象 气体喷出空间中的灰尘或微细粉尘带电,则会产生静电吸附现象

16、,可能弄脏工装和产品表面,也可能引起生产故障。,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4.3.3实验结论几种典型气体喷射起电实验数据见表。,(1)各类气体中以CO2 和CH4气喷射起电最高,所以在CO2和CH4喷出场所应特别注意。(2)增湿对气体起电影响不大。(3)CO2压力超过1Mpa时,起电变化明显。,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经过:2005年4月6日,某装置因乙烯气管泄漏而临时停车检修,4月7日18时检修完毕,重新启动前开压缩机,5min后孔板流量计法兰处突然泄漏着火。事后分析,当时管线压力2.5Mpa,该法兰跨接和密封约有18年未维护,启动K101时管线冲击速度是正常流速的1.5倍,气体从

17、流量计法兰疵出,由气体静电引燃了泄漏气体。原因分析:高压气体的喷射起电和不接地螺栓的静电放电,可能是造成这起事故的最有可能原因。如果喷电电荷密度较高,周围的接地设备(如螺栓、8仪表管、管排等)都可以诱发引燃性放电;如果喷电电荷密度不高,因锈蚀而不接地的螺栓,可以通过捕集或感应方式积聚静电,也会产生引燃性放电(乙烯气的最小点火能为0.096mJ)。从现场条件看,后者可能性最大。(2002.12温米1#高效分离器分气包法兰泄漏),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1:乙烯气管线泄漏事故,事故经过:1996年1月6日,某厂LPG泄漏,操作工用蒸汽胶管吹扫地面残液时发生了闪爆着火(蒸汽压力约0.4M

18、pa)。原因分析:普通绝缘胶管喷射蒸汽中,胶管头容易积聚静电。重复试验表明,在冬季时静电起电现象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冬季时更容易伴随“水珠”破碎起电过程有关。在用蒸汽胶管吹扫地面残液中,也容易出现放电条件和气体引燃条件。因此在类似作业中应尽量注意蒸汽压力条件和放电间隙条件,当然最好选用防静电蒸汽胶管。,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2:用蒸汽吹扫LPG残液闪燃事故,事故经过:2001年,某厂原油码头卸油结束后用蒸汽处理底油。操作中未按规定要求用伴热线处理,而是临时采用外接蒸汽胶管吹扫,不久即发生闪爆着火。原因分析:蒸汽喷射起电已为许多实验所证实,因此采用自由胶管蒸仓是危险的。这起事故极有可

19、能是胶管带电和放电引起的:蒸仓初期在仓口附近容易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当胶管带电和自由摆动时,与仓口设备容易产生引燃性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3:蒸汽吹扫爆炸事故,事故经过:2012年2月,某厂清理三相分离器作业,发现现场排污阀冻堵,未按要求用热水解冻,私自打开导热油伴热阀门给分离器底部加热,2分钟内即发生闪爆,并持续多次。原因分析:200多度导热油伴热管线加热分离器,其底部污水首先汽化,水和油品汽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静电,容器虽然有两处静电接地,但仍来不及泄放,分离器内部本来充满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积聚的静电放电打火引爆混合气体。,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4:

20、导热油伴热产生蒸汽放电闪爆事故,事故经过:2012年2月,某厂清理三相分离器作业,发现现场排污阀冻堵,未按要求用热水解冻,私自打开导热油伴热阀门给分离器底部加热,2分钟内即发生闪爆,并间发多次闪爆。原因分析:200多度导热油伴热管线加热分离器,其底部污水首先汽化,水和油品汽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静电,容器虽然有两处静电接地,但仍来不及泄放,分离器内部本来充满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积聚的静电放电打火引爆混合气体。,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4:导热油伴热产生蒸汽放电闪爆事故,4.3.4高压蒸汽喷出的起电现象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水雾或蒸汽的带电现象(如著名的“列那效应”现象:水滴被“破坏”或

21、雾化时,大颗粒水往往带正电,小颗粒水往往带负电)。1971年,日本对水蒸气带电的温度或压力效应,做了实验。主要现象如下:在0.20.3Mpa喷出压力下,水蒸气表现出了强烈的带电现象,而在高压的“干蒸气”条件下,喷射静电明显减少.,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工业蒸汽喷射静电实验 模拟现场湿蒸汽实验观察了DN50、25、20、15mm等钢管(带阀和喷嘴)的起电效应。主要结论和数据如下:(1)DN25mm钢管起电均远大于1.2C/m3的危险界限(可以点燃MIE=蒸汽压力超过0.1Mpa的起电0.11mJ的可燃气),特别当蒸汽压力超过0.5Mpa时,喷出静电呈指数率增长。(2)在水蒸汽喷射空间如有绝

22、缘导体,可以捕集或积聚极高的静电能量。在这些实验中,100mm金属球积聚的电荷绝大多数超过0.1C危险界限,而在DN15mm钢管引爆实验中,引爆成功率100%(放电能量为0.41.5mJ)。,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3)模拟人体在蒸汽空间活动时,可以捕集大量静电,亦具有引燃几率极高的放电危险。模拟人体在0.050.8Mpa喷射蒸汽环境中的带电情况,最高电压达22kV,最高荷电量约5.0C,放电能量约在750mJ以上。(4)DN20mm蒸汽胶管出口插300mm长金属管,在0.20.8Mpa压力下喷出的带电数据,金属短管可以积聚0.230.26C电荷,计算能量约在0.340.46mJ,远大于

23、汽油最小点火能(0.26 mJ)。使用蒸汽清洗、置换、稀释、吹扫、加热油气要严防静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4.4人体静电带电方式 4.4.1接触-分离或活动带电 人体行走、脱衣服、从座位上起身、投放采样绳、摩擦滤布、塑料桶倾倒粉体或石油产品、清釜作业等,人体会积聚静电。4.4.2感应带电 粉体下料包装或传送塑料薄膜、橡胶带、无纺棉,以及汽车或容器未接地装卸介质等,附近人体会感应带电。4.4.3 吸附或捕集带电,触摸带电介质带电 在静电喷涂、蒸汽吹扫、水雾喷射、粉尘飞扬、喷溅加油等场所作业,人体会捕集荷电“微粒”带电;当人体接触传送带等荷电介质或未接地容器时,也会带电。,二、静电产生及

24、形成危害条件,4.4.4人体放电形式 带电人体与接地体的放电,多数为火花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带电介质与人体的放电,多数为刷形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人体与人体之间的放电,多数为火花放电。,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1:处理LPG泄漏的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1994年1月13日某炼化厂气分装置LPG泵房的泵机械密封突然损坏,约1.7Mpa LPG喷出,1名操作工在赤手关闭距泵1米远的金属手轮时发生放电,并引爆泄漏气体,使现场处理泄漏的5人烧伤。原因分析:1.7Mpa LPG自10mm孔喷出时,周围空间会产生大量带电液雾,附近活动人体可以通过感应或捕集方式带电。

25、4人当时脚穿防静电鞋(水泥地面表面电阻为2106),积聚静电可能性不大;另1操作工陈某脚穿绝缘棉胶鞋(实测电阻为1.21011,尼龙袜电阻为2.51013),容易积聚静电。当时该操作工位于喷嘴1米距离,在关闭泵前0.7米垂直距离的手轮时,正处于液雾飞溅和吸附最密集处,容易带电,在赤手关320mm手轮阀门中容易产生放电机会。LPG最小点火能0.28mJ,爆炸极限为1.937%,极易引燃。,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事故案例2:用小铁桶采样闪爆事故 事故经过:某企业操作工用小铁桶从管线接丙酮,当时穿绝缘鞋,接完后当操作工试图关闭阀门时发生了闪爆。原因分析:用绝缘铁桶带压采样时,介质和铁桶以及绝缘

26、人体都会带电。这起事故可能是带电人体或小铁桶与阀门发生了火花放电引起的。1973年8月某炼厂用小铁桶在回流泵采样的闪爆事故,1976年冬某石化公司用搪瓷桶在回流泵采样的闪爆事故,2004年4月某石化总厂用小铁桶在减压塔采样的闪爆事故等,都与此原因有关。,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5、形成静电危害的条件 产生并积累静电荷、发生静电放电。放电场所有可燃混合气体、粉尘并达到爆炸极限。静电放电能量大于、等于可燃混合气、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以上3条同时同地存在即可引起燃爆。人体接触带静电体或自身带电产生放电时处于易掉落的高处、易触碰的尖锐物等其它危险物处时(因过激反应)会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割伤、

27、碰伤、触电等危险。对灵敏的电子元件或线路静电放电可能造成系统故障。静电不及时消减可能造成产品(印刷、纺织)质量问题。,二、静电产生及形成危害条件,1、取样操作主要静电危害因素油气绝缘体流动过程中易产生静电;油中含水、气中带液或其它组分、微小粉尘等;使用绝缘管、塑料桶盛装油品,油罐取样设施不防静电或提放速度过快;油气排放速度过快;高压油气大量排放,临近的孤立体感应或捕捉静电荷;不接地或接地不良;未待静电消除即开展涉油气操作;人员服装鞋袜不防静电;雷暴天气操作;操作人员在现场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三、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因素识别,2、油罐检尺、取样操作主要静电危害因素石油绝缘体流动过程中易产生静电;

28、油中含水、微小粉尘,组分多等;油罐进油速度过快;油罐液位最低高度低于浮盘高度;油罐取样、检尺设施不防静电、未接地或提放速度过快;油罐内的孤立体感应静电荷;内壁使用非防静电防腐涂料;油罐不接地或接地失效,浮顶罐无等电位跨接或失效;未待油罐内油品表面静电消除即进行操作;油罐进油时或现场有雷暴时进行操作;现场人员服装(里外)、鞋袜不防静电,未触摸静电释放器;操作人员在现场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三、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因素识别,3、装油操作主要静电危害因素石油绝缘体流动过程中易产生静电;油中含水、微小粉尘,组分多等;油罐初始进油速度过快;鹤管未插到距罐底20厘米以下;油罐内的孤立体感应静电荷;使用绝缘胶

29、管装油、未接地;不接地或接地失效;未(有效)连接静电报警器;上罐前未在安全地点先释放自身静电;无等电位跨接或失效;未待油罐内油品表面静电消除即上罐封罐盖等操作;装油或现场有雷暴时进行接触油气操作;现场人员服装(里外)、鞋袜不防静电;鹤管末端非筛管;操作人员在油气挥发现场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三、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因素识别,4、卸油操作主要静电危害因素石油绝缘体流动过程中易产生静电;油中含水、微小粉尘,组分多等;未采用防静电胶管卸油、使用蒸汽温油;喷溅式卸油;胶管无等电位跨接或失效;胶管未接地;油罐不接地或接地失效;未(有效)连接静电报警器;上罐前未在安全地点先释放自身静电;油罐内油品晃动产生静

30、电,停车未待消除即上罐开罐盖操作;卸油或现场有雷暴时进行接触油气操作;现场人员服装(里外)、鞋袜不防静电;操作人员在油气挥发现场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三、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因素识别,5、蒸汽蒸煮、清洗容器操作主要静电危害因素蒸汽带液滴或粉尘,高压流动过程中易产生静电;使用蒸汽未采用防静电胶管;胶管甩动,排汽口处用 金 属丝(尖端突出)绑扎胶管;胶管无等电位跨接或失效;胶管未接地;容器不接地或接地失效;油气介质容器打开进入空气后,通入蒸汽;现场人员服装(里外)、鞋袜不防静电;人员感应带电;操作人员在油气挥发现场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接触油气操作前未在安全地点先释放自身静电;,三、油气场所静电危害

31、因素识别,6、油气生产、处理、储运、销售主要静电危害因素油气绝缘体流动过程中易产生静电;油中含水、气中带液或其它组分、微小粉尘等;油气输送速度过快;管壁不平整圆滑;顶部喷溅式进油;容器内有突出物或孤立体;密封点多,高压油气大量泄漏感应静电或静电被捕捉;过滤器、捕雾器、分气包等材质(滤芯)易起电;管线、容器及其它要求静电接地或跨接的设施不接地或 接地不良、无等电位跨接或失效;用蒸汽加热解冻、清洗、蒸煮、置换、温油;现场放空排液;人员穿着不防静电;无静电释放器或不满足安全释放静电条件未待静电消除即开展涉油气作业。,三、油气场所静电危害因素识别,(一)消除构成静电危害的条件:(1)抑制起电条件,如限

32、制流速、避免油水混合作业等;(2)确保或增加静电泄放能力,如系统接地、增湿、加抗静电剂等;(3)避免高能放电条件,如绝缘导体、金属突出物等;(4)在危险作业区或操作上难以确保上述要求的危险场所,可增设部分防静电措施,包括:石油静电消除器 石油静电监测器抗静电型鹤管头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智能型接地连锁装置防静电型采样器防静电工作服、鞋等,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二)控制人体静电危害主要措施穿防静电工作服装、鞋袜(含内衣);且现场不准脱衣服;在防爆区禁止人员有衣服间长时间剧烈摩擦的行为动作;避免在蒸汽喷射、气体泄漏空间停留;避免靠近正进油储罐、容器和长途拉运过来的罐车罐体;作业前在无油气区域泄

33、放掉人体所带静电。油气场所常操作、作业或通过区域安装明显的本安型静电释放器,现场人员经常触摸;对所有进入油气现场人员进行防静电专业培训教育,并监督检查落实消减措施。,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三)控制静电危害主要通用措施穿防静电工作服装、鞋袜(含内衣);且现场不准脱衣服;接触或邻近带静电体前线在安全地点释放静电;按规范要求的静置时间等待;按规范可靠接地或等电位跨接;油气场所常操作、作业或通过区域安装明显的本安型静电释放器,现场人员经常触摸;按规范要求进行防静电设计、施工、作业;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防静电设计审查、施工验收;定期检查整改防静电设施存在问题,涉静电作业许可、控制;对所有进入油气现场

34、人员进行防静电专业培训教育,并监督检查落实消减措施。,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四)常见操作静电危害主要消减措施1、取样操作主要静电危害消减措施取样前油气水已经过分离;使用金属导管、容器盛装油品;油罐取样采用防静电取样器,且按规范控制提放速度;置换取样容器和取样时放慢排放速度,避免剧烈喷射;避免长时间停留或紧靠油气大量排放现场;取样前将容器可靠接地;保持操作手与取样阀始终接触;外来人员禁止触碰现场设施和操作人员;人员穿防静电服装鞋袜;区域上空有雷暴时禁止操作;操作人员在现场禁止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1.1注油管口延伸到底部,预防喷溅产生静电,防止油面对注油口的放电

35、。,不伸入底部易发生静电刷性放电,伸入底部注油,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穿防静电服装、鞋袜,站于上风向,控制排液量和速度,保持手与取样阀接触,其他人员离开油气排放区,并禁止触摸操作人和排放区设施。,2、油罐检尺、取样操作主要静电危害消减措施油进储罐前脱水、脱气合格;不得用压缩风向罐内扫线;控制空油罐初始进油速度;液位最低高度保持低于浮盘高度;油罐取样、检尺采用防静电型、并接地、控制提放速度;油罐内避免存在孤立体,内检修完毕清理干净非附属品;内壁采用防静电防腐涂料;油罐可靠接地,浮顶罐等电位跨接可靠;油罐进油停止后半小时内禁止操作;油罐进油时或现场有雷暴时进行操作;现

36、场人员服装(里外)、鞋袜不防静电,未触摸静电释放器;操作人员在现场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2.1控制流速油品中含水量在1%至5%范围时,进罐流速不得超过1m/s。油罐: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当注入口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油品流速问题,主要是参照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2009与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防止静电、,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油罐接地,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SY/T6319-2008中的规定。,2.2静置时间 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由设备停止操作到物料(如液

37、体)所带静电消散至安全值以下,允许进行下一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间隔。汽车、铁路罐车不得少于2分钟;50m3及以下油罐不得少于3分钟;50-5000m3油罐不得少于10分钟;5000m3以上油罐不得少于30分钟;微孔(30m以下)过滤器距出油口的距离,应留有30s的静电消散时间(一般对应管线长度应在100m以上)。,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2.3使用防静电器材取样、检尺、测温注意事项,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防静电型采样绳阻值应按油品采样测温绳技术条件及采样测温作业静电安全规程,(Q/SY1317-2010)第4.3条规定:“比电阻应在1103m1106m之间,全长电阻不

38、应大于108”;,(1)取样绳必须检测合格方可使用,且不得超过厂家规定的使用期限(一般为三个月)。(2)取样时,防静电取样绳末端必须接地,禁止防静电取样绳不接地使用。(3)取样时,不得猛拉快提,上升速度不得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得大于1m/s。(4)取样时,必须保证规定的静置时间,严禁进行动态取样、测温作业。(5)使用中如发现取样绳深色纤维脱色、磨损、断裂等异常情况时,不得继续使用。(6)防静电绳不能作为绝缘物使用,特别是接触带电体。(7)取样、测温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袜,作业前应先泄放人体静电。(8)雷暴等恶劣天气禁止取样、测温作业。,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2.

39、4油罐中不能有孤立导体存在及尖端突出物,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3、装油操作主要静电危害消减措施油进储罐前脱水、脱气合格;不得用压缩风向罐内扫线;控制油罐初始进油速度;鹤管插到距罐底20厘米以下;消除罐内孤立体;采用防静电管线装油、并接地;罐车罐体可靠接地;有效连接静电报警器;上罐前在安全地点先释放自身静电;鹤管等电位跨接可靠;待油罐停止装油3-5分钟后再上罐封罐盖等操作;装油时或现场有雷暴时禁止接触油气操作;现场人员服装(里外)、鞋袜防静电;采用防静电鹤管;操作人员在油气挥发现场禁止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可靠接地、跨接、接静电报警器,控制初始流速液下注油,静置,

40、接触油气前释放自身静电,防静电鹤管、跨接,防静电服装鞋袜。,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4、卸油操作主要静电危害消减措施采用防静电胶管,插入液面下卸油;禁止喷溅式卸油;使用蒸汽温油要用防静电胶管;不得用气体向罐内扫线充压;胶管等电位跨接和接地可靠;罐车油罐和受油容器接地可靠;油罐可靠连接静电报警器;上罐前在安全地点先释放自身静电;停车静置,待静电消除后上罐开罐盖操作;卸油或现场有雷暴时禁止接触油气操作;现场人员穿防静电服装(里外)、鞋袜;操作人员在油气挥发现场禁止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静置,可靠接地、接静电报警器、蒸汽胶管跨接,防静电胶管液下放油,接触油气前释放自身静

41、电,防静电胶管、防静电服装鞋袜。,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原来温油方式,5、蒸汽蒸煮、清洗容器操作主要静电危害消减措施采用高温干蒸汽,采用大管径蒸汽管;使用蒸汽采用防静电胶管;固定好胶管,排汽口处禁止 用金 属丝(尖端突出)绑扎胶管;胶管等电位跨接和接地可靠;容器接地可靠;人员接触或贴近带静电体前保持接地;油气介质容器禁止打开进入空气后,再通入蒸汽;现场人员穿防静电服装(里外)、鞋袜;操作人员在油气挥发现场禁止脱衣物、佩戴金属饰件。接触油气操作前在安全地点先释放自身静电。,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6、油气生产、处理、储运、销售主要静电危害消减措施密闭状态下实现混合介质不同相态的分离;控制介

42、质输送速度;不得用压缩风扫线、置换;避免顶部喷溅式进油;容器内禁止存在突出物或孤立体;按时巡检,及时查处泄漏;管线、容器及其它要求静电接地或跨接的设施按规范可靠接地,保持等电位跨接可靠;用蒸汽加热解冻、清洗、蒸煮、置换、温油、现场放空排液等操作实行作业许可,采取防静电措施;人员穿着防静电服装、鞋袜;触摸本安型静电释放器;待静电消除后再开展涉油气作业。,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6.1接地 由于油品储运过程管线、过滤器、油罐等都会产生静电,因此,管线、过滤器、油罐等必须接地。,油罐接地,槽车接地,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6.2采用液体静电消除器,液体静电消除器,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6.3爆炸危险场所应安装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人体带电后与金属接地体接触时会发生静电火花放电,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油气场所常操作、作业或通过区域安装明显的本安型静电释放器,现场人员经常触摸;静电跨接、管网和设施接地。,四、油气场所静电危害控制,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