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学13111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3906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6.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傣医药学1311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傣医药学1311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傣医药学1311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傣医药学13111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傣医药学13111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傣医药学13111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傣医药学131111.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傣族医药学,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任永申,目 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傣医学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傣药学概论第四节 傣医药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优势第五节 傣药研究示例,傣医药学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学(藏、蒙、维、傣)体系之一。作为傣医药学中的重要部分,傣药一直被傣族人民用以防病、治病、强健身体.,第一节 概 述,根据目前收集整理的结果,傣族传统民族药约有1000余种,多数为植物药,亦有部分动物药和矿物药,少部分为外来药。其中许多与汉族中医药学中的药品相同,但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差别。如:草蔻用于风湿酸痛(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益母草用于粪虫瘙痒、湿疹(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

2、,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射干用于月经过多等等(射干为清热解毒中药,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妇女经闭,痈肿疮毒)。还有的药物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药源较少,如犀鸟、象牙、孔雀毛、野水牛胆等。,一、傣族族源及分布,傣族族源 古越人“滇越”的后裔(记载:史记大宛列传、后汉书地理志、后汉书各帝本纪)傣族又称:“傣那”、“傣雅”、“傣绷”晋时期称:“滇越”、“芒蛮”唐朝称:“金齿”、白衣”元明时期称:“百夷”、“伯夷”清以后称:“摆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傣族”,分布,国内分布,国外分布,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普洱市的景谷、孟连、景东、

3、泞洱、红城等县,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市、瑞丽、盈江、梁河、陇川、畹町,散居:临沧市的耿马县、风庆、双江、澜沧、镇康;保山市的腾冲、龙陵;玉溪市的新平、元江;红河州的金平、河口等县,缅甸:掸帮泰国:清莱、清迈、帕、难、夜丰颂、南奔、南帮越南:莱州、老街、山罗、清化、义安印度:阿萨姆邦均,二、自然环境及资源,傣族居住:海拔5001300米之间的平坝,年平均气温:21C,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等热带雨林地区,自然环境及资源,这些地区终年

4、无霜,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丛林密布。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高森林覆盖率也曾经使得该地区病菌生长繁殖迅猛,百病丛生,尤以疟疾为盛.傣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诊疗经验和治病药方.,同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吸收中医药学及古印度医学的理论和知识,逐渐形成了以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为基础的一门医学科学,与傣族的贝叶文化、雨林文化、水文化、饮食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土文化、农耕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瑰宝.,药物的性一般分为三大类,即热性药、凉性药、平性药。药物的味一般分为8种:酸,多用于收涩、止汗止泻等;涩,能固,具有止血

5、、止泻、祛风通络、镇痛的作用。甜,多为补药;咸,多用于软坚、补虚;苦,多用于清热、解毒、除湿、止痛;麻,多用于止痛、镇惊、祛痰;辣,多用于散寒、止痛;香,多用于醒脑、开胃健脾。,由于药物性质不同,人体亦各有差异,故用药也各有特点。如120岁为生长发育阶段,生病时药物配伍宜偏甜味;2040岁为成熟壮实阶段,生病时用药配伍宜偏酸味;而4060岁以上者,为逐渐衰老阶段,生病时用药配伍宜偏咸味。又如根据不同的季节配伍不同的饮料方,以药代茶饮,以达预防、治疗的目的等等。,贝叶文化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提法。之所以称为“贝叶文化”,是因为它保存于用贝叶(贝多罗 pattra)制作而成的贝叶经本里而得名

6、.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定的经书和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贝叶文化的影响,傣医学基础理论标准代表性著作,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档哈雅龙(大医药书)尼该(诊断)嘎比迪沙迪巴尼(傣医诊治书)哟雅阿巴(傣医方药书),(三)傣医药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关心和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被列为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先后成立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傣医医院)傣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档哈雅、傣药志、傣医传统方药志、嘎牙山哈雅、档哈雅龙、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中国傣医、德宏傣族医药及其验方、傣族医药验方集、德宏民族药志、德宏民族药名录、嘎比迪沙迪巴尼、中华本草傣药

7、卷、傣医药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竹楼医述,第二节 傣医学的理论基础,一、傣医学及傣医基础理论的概念傣医学:是指起源和发展于以中国西南部为主要地域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民族医学科学,是以傣族贝叶文化为基础,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以聚居区天然药物为资源,以适应于本民族生产、生活的行医方式为医疗模式,以本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人的生命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规律,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积累,独立创造而自成体系的传统民族医学。傣医学三个显著特征: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傣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四塔五蕴”理论二、“三盘”学说三、“雅解”学说四、人体解说五、病因病理学六、发病学

8、及发病机理七、治则与治法八、预防与保健,四塔(塔都档细)理论,定义:“四塔五蕴”理论是傣族人民在总结长期与疾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借用佛教四大(地、水、火、风)和五蕴或五阴(色、识、受、想、行)概念而创造的独特医学基础理论,是“四塔理论”和“五蕴理论”的合称四塔理论强调:构成世界万物和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及其特性和功能表现,而五蕴理论则重在阐释组织结构与功能、形体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之间相互关系,概 念,“塔都档细”为巴利语,古傣语称为“塔档细”,现简称四塔“塔都档细”一词源于佛经“四大”(地水风火),即把世界万物归属于四大类来认识,是佛教学的哲学理论和哲学基础(南传上座部佛教)四塔理论为傣医药基

9、础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架构,(一)、四塔的含义及基本内容,“塔”是音译,有界别、类种、元素、要素之意包括:“瓦约塔都”,简称塔拢(风塔)“爹卓塔都”,简称塔菲(火塔)“阿波塔都”,简称塔喃(水塔)“巴他维塔都”,简称塔拎(土塔),(二)四塔理论的基本内容,四塔理论是傣医学理论核心之一,是傣医对人体和自然界一切事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用以解释和阐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辨病、立法、选方用药和预防和保健的理论,傣医认为:没有土,万物难生,没有水,万物就枯死没有风,万物就不能生长,没有火,万物就无法成熟 因此,土可使万物生,水可使万物润,风可使万物长,火可使万物熟,四塔理论的基本内容

10、,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人体解说(脏腑组织器官)方面:阐述了人体组织器官、脏腑的物质属性和功能2、生理学:以四塔特性和功能论述了人体重量机能活动3、病因病机:以四塔失调(不足、过盛)、衰败对疾病进行分类和阐述病因、病理基本变化规律,四塔理论的基本内容,4、诊断疾病:总结应用四塔辨病(证)以说明因四塔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性质、严重程度与转归预后5、治疗:据风、火、水、土各自不同的致病因素,各个塔都的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对药物进行分类归塔,确定了调补,调节四塔等治疗法则及方药,(三)四塔特性及功能,四塔的特性及功能包括 体:即体性或属性、特性 相:即形相或体属、形体 用:即作用或功能,四塔体、相、

11、用基本内容,巴他维塔(土),四塔 体(体性)相(形相)用(作用),瓦约塔(风),动即流动,形相如滚滚寒流,凛冽的寒风,能长成一切,有转动的作用,爹卓塔(火),暖即温暖,形相如炎热的日光、炽热的岩浆,遍熟性或暖热特相,能成熟一切,燃烧使之发育长大,能温运一切,阿波塔(水、血),湿即湿润。黏结性和流动状态,湿之为性而达全身各处,形相如奔腾的江河、咆哮的海洋,有支持、资助的特相,能摄集一切,滋润一切,坚即坚实、坚硬、固体的,犹如世间大地,以坚为性,形相如巍峨的群山。为人的机体,能保持一切,能生一切,能载万物,(四)四塔相互关系,四塔关系共栖平衡的关系四塔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机体内风、火、水、

12、土四种物质元素与自然界的风、火、水、土四种元素的平衡关系,并以此阐释人与自然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二是机体内风、火、水、土相互之间的平衡是“依照俱生,相互依止,互不离缘。”,风,火,水,土,与风:水可使万物润,风可使万物长,风塔与水塔的关系,两者不但相互滋生,而且靠风、气的支持、资助和推动,水、血才能滋润全身;若离开水塔维持黏结的力量,则风塔无所载,将四下流散,无所依归。,与火:水可使万物润,火可使万物熟,水塔与火塔的关系是水火相济相制的关系。,与土:土可使万物生,水可使万物润,塔拎(土)以塔喃(水、血)而摄之。,水,与风:土可使万物生,风可使万物长,塔拎(土)与塔拢(风、气)生与长的关系可以说

13、就是脏腑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土,与火:土可使万物生,火可使万物熟。一方面塔菲(火)以塔拎(土)而住,其先天禀受于父母,又靠塔拎(土)化生后天之火所补充,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塔拎(土)以塔菲(火)作保护,土塔功能活动的正常需依靠塔菲(火)温煦,以保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风与火:风可使万物长,火可使万物熟。塔菲(火)以塔拢(风、气)来资助和支持;塔拢(风、气)以塔菲(火)温煦而遍熟转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四塔理论在傣医药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二)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三)指导临床诊病辨病(四)判断疾病的转归

14、与预后(五)指导临床立法选方用药,(一)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四塔理论认为,四塔是构成世界万物和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元素,人体之四塔先天禀受于父母,受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充和滋养,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元素,也是机体内脏组织器官生成的本源,并主管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人体没有四塔就没有生命,四塔随生命的发生而存在,随其终结而消亡。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塔之间相互滋生、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保持着体内外的相对动态平衡,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傣医以四塔之特性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1塔拎(土),塔拎(土)是构成人体的第一物质本源,是生命和生长发育不断延续的基础。塔

15、拎(土)属物性,有形,有坚硬、固体的特性,具有保持一切的作用。因此,凡具有消化饮食物,化生气血,滋养躯体,排泄糟粕功能者皆为塔拎(土)所主管。在傣医文献巴腊麻他坦、帷苏提麻嘎、罗哈牙坦等实用经书中说:“土包括了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和其他组织器官构成的这个整体。这个整体犹如世间大地,是构成人体的第一物质本源。”塔拎(土)之属性为坚,即坚实,其以坚为性,属物性,犹如世间大地,为有形之物,能载万物,代表机体脏腑组织器官,并有协调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是四塔中最重要的一塔。,塔拎(土)所管组织器官表,1 给纱 蓬贺 头发 有500多万根2 罗马 昏多 毫毛 有900多万根3 列丁、列么 手、足(趾)甲)

16、有20片4 点答 候 牙齿 有32颗5 南飘满山 境 肌肉 有900块6 纳腊乎 筛应 筋 包括大小筋7 路 骨 包括软骨8 路龙 骨髓之骨9 麻叫 肾10 栽 心脏11 呆 肝脏12 潘泊 给罗麻刚 腹膜、网膜、膈膜、筋膜13 办 脾14 绵 胰腺15 巴巴张 拨 肺16 晒龙 大肠17 晒囡 小肠18 崩 胃19 烘尤 膀胱20 虎火 气管,古傣语 现代傣语 意译 备注,傣医学认为,塔拎(土)为“四塔之本”,一方面塔拎(土)具有消化饮食物,化生气血,滋养躯体,排泄糟粕的功能;另一方面塔拎(土)能载万物,代表机体脏腑组织器官。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虽功能各异,各有所主,但各脏腑组

17、织器官功能的协调统一功能为塔拎(土)所主管。在塔拎(土)的协调统一下,各脏腑组织器官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以下脏器及功能皆由土所管和协调统一。胃肠受纳食物,消化水谷,化生营养物质;肾脏生水排水,调节水(体液)的正常运行;心脏推动血液的运行,输送营养物质和联系机体各部位;肝调节血液,产生和分泌胆液;脾胰帮助消化食物,输布营养物质,促进水的运转和排泄;肺管出息人息(呼吸),主风(气);全身四肢的骨骼、肌肉、筋腱、手足能支撑及运动等。,2塔拢(风、气),塔拢(风、气)是人体基本的物质元素之一,其以动为性,有支持、资助和运动的特性,具有生长一切的作用。因此,凡具有“动”而不定或有支持

18、性、吹动的功能特征者皆属塔拢(风、气)所管 在生理上塔拢(风、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的表现 二是泛指五脏六腑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傣医学认为塔拢(风、气)是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之,具有支持、资助、孕育生殖,促进新陈代谢和机体生长发育,以及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等生理功能 它既包括人体内流动着的各种精微营养物质,又代表五脏六腑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的能力。呼吸、行走、站立、坐卧、说话、笑哭、跳(跃)闹、喷嚏、眨眼、二便排泄等均属塔拢(风、气)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傣医学认为塔拢(风、气)由六大类风气组成,其循行于机体上下、内外、左右、前后,维持着人体的

19、生理功能活动,根据风气之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特点,主要分为上行风、下行风、腹内风、腹外风、肢体风、呼吸风六类风气。另外还有前风、后风、左风、右风。,小结塔拢(风、气):生理功能广泛,主管孕育生殖,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受纳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成分,排泄代谢产物等,具有支持、资助的作用。病理上体内风(气)循行运动失调逆乱,可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病症。同时,因风(气)有动而不定的特征,易夹杂其他病邪侵犯人体而发生系列病症。现整理总结出因风所致的疾病有400多种。故傣医学认为,“百病皆为风作怪”、“百病皆属风”。在临床上常“以风论病”、“以病辨风”等,这是傣医学的特色之一。,3塔菲(火),傣医学认为,塔菲(火)

20、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要素和动力,是机体生长发育的本源之一。其以热为性,有温煦似火的特性;具有成熟一切的作用。因此,凡具有“热”的性质,能温煦机体之功能者皆属塔菲(火)主管。塔菲(火)先天禀受于父母,受后天之水谷化生所补充。它不断的燃烧,具有温煦机体之功,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没有火,生命则结束。火旺则体壮,火衰则病生,火败则命亡。其随生命的存在而存在,随生命消亡而熄灭。这一塔由四把火组成:即“几拿给”“巴几给”“几拿腊给”“温哈给”,亦称“四种体属”。,几腊纳给:指人体正常的体温。有温养人体、抵御寒邪功能巴几给:指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热能,如果这种火充足,胎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出生

21、后才能健康成长。若不足,可见生长发育迟缓,出现五迟症。温哈给:指温化腐熟水谷,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火。这种火充足,人才可消化食物化生气血,滋养身体。若不足可出现运化失常、消化无力、食欲不佳,无以化生气血而形体瘦弱、发仃不良等。几纳给: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火,主管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全过程这种火旺盛人才精力充沛身体健壮。虽高龄而体不衰活动敏捷。若不足,则可见形坏而体瘦,未老先衰或夭折,,傣医认为有火(热量)才有可能产生人类和生命体,才能使生命体正常地生长发育,进行有效的物质摄取,消化吸收,分泌与排泄。这是指人体内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生机旺盛之火,它包括了“先天之火”和通过物质摄取之后转化

22、的后天“脾胃之火”,从而成为生命活动的动力。但是在病理状态下体内的火可以亢奋或不足,能耗损正气,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傣医所指的这四把火,它们之间相互起着辅助、支持和俱生的作用,是统一协调的,并以此来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起到温养五脏六腑及各种组织器官的作用。正是这样周而复始,日夜不停地“燃烧”,才能维持人体内正常的生命活动。,4塔喃(水、血),傣医学认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塔喃(水、血)是人生命活动过程中重要物质本源。其“以湿为性,能溶万物”,具有维持、黏结、收敛、聚合之特性;具有摄集一切的作用。因此,凡具有“湿”性特征和流动状态,在人体内起滋润补益,滋养躯体作用者皆属塔喃(水、血)

23、主管。水为有形之物,是一种流体组织,遍布全身各处,代表着机体内的物质储藏,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本源。,塔喃(水、血)组成:共由12种物质包括了血液和其他体液。广义:包括血,其流于血管内,色赤质稠,亦称为“勒”。狭义:指血管外具有湿性、色白质清的部分(似中医的津液,现代医学的组织液、细胞内外液等)。塔喃(水、血)的作用:1、对机体起到滋润补益作用,保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人体内的水(体液)正常时,可见皮肤、口唇等红活湿润、有光泽、弹性好、精神饱满、活力充沛。2、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机体内的火过盛时,所产生的热可以被水吸收,不致引起体温的明显升高,当机体内的火气(能量)不足时,水又可

24、以产生热量加以调节补偿,不致使体内之火气过低,从而起到维持人体正常体温的平衡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作用。,(二)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傣医学认为,四塔之间是“合和共生”的,人体健康是因为四塔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和协调,不多不少,不高不低,不强也不弱,达到四塔合和状态。同时,人体内四塔时时刻刻存在不足、过盛两个方面,人体会自行调节,以保持这种共栖平衡的关系。但若因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体内四塔功能进一步失衡或失调,可出现不足或过盛,甚至衰败。故四塔既是人体生命的要素,又是致病因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何脏何腑发生病变,皆可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四塔失调则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四塔是一

25、个统一的整体,四塔的偏盛偏衰并非独立存在,只是主次的不同而已。,过食燥热之品过度饮酒,损伤塔拎(土)塔喃(水),水土不足,火过盛,脾胃肠道功能的损害,胃脘疼痛,表现为热性,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心中烦躁不安等,(三)指导临床诊病辨病,四塔理论认为,四塔之间保持着平衡和协调,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人体健康的保证。四塔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傣医学应用四塔理论来指导诊断和辨治疾病。四塔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虽然复杂,但总不外塔都软(四塔不足)、塔都想(四塔过盛)、塔都迭(四塔衰败)三个方面。,(四)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四塔是人体内的四种重要元素和四大生机,四塔功能协调正常,则人不发病,

26、失调则可发病,严重失调甚至衰竭死亡,此时,傣医称之为“塔都档细迭”,意译为四塔衰败,简称之为“塔都迭”。,(五)指导临床立法选方用药,1确定治疗原则 傣医在治疗上提出了“热病寒治”、“寒病热治”、“虚病补治”以及不足补之、过盛泻之、不合调之、解之、结者消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等治疗法则。2归纳药物性能功效分类3指导临床立法选方用药四塔处方(1)雅塔拢(风塔方)(2)雅塔菲(火塔方)(3)雅塔喃(水塔方)(4)雅塔拎(土塔方),傣药的剂型:鲁:丸剂;朋:散剂;劳雅:药酒;雅妞:膏药;雅咪:片剂;雅喃:水剂;,雅喃满:油剂;雅芬:磨剂;雅档:煎剂等。,五蕴(夯塔档哈)理论,五蕴理论和四塔理论同为傣

27、医学理论的核心,是傣医药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用以解释人体形体结构与精神心理的关系,阐释其生理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用药、养生保健的重要理论。,主要内容一、五蕴的含义及基本内容二、五蕴的生理机能 三、五蕴理论在傣医临床中的应用,一、五蕴的含义及基本内容,(一)五蕴的含义(色识受想行)五蕴,古傣语称为“夯塔档哈”。“五”即五种、五类之意;“蕴”即蕴积、蕴藏之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蕴”译自梵语 Skand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具体指 色蕴(鲁巴夯塔)识蕴(维雅纳夯塔)受蕴(维达纳夯塔)想蕴(先雅纳夯塔)行蕴(

28、山哈纳夯塔),1(色蕴)鲁巴夯塔色 物质 指色身、形象、姿态、人形如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生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对象)等都属于色。,2(识蕴)维雅纳夯塔 识别 即对于所认识的对象予以判断和推理。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的客观事物,再 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形成的综合印象,即所 谓的“根生情识”。,3(受蕴)维达纳夯塔 感觉 感觉苦、乐,或不苦不乐等。指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 性和耐受性。,4(想蕴)先雅纳夯塔 印象 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赤、白或长、短、方、圆等。实指意想作用,包括想象、理性思维、概念等。,5(行蕴)山哈纳夯塔

29、思维 因为思维是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所以叫做行。实指万 物的运行与变化。,(二)傣医学中五蕴的含义及基本内容,1五蕴的产生 傣医认为四塔和五蕴均先天禀受于父母,并把五蕴视为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成分和精神要素的聚合体,认为五蕴的产生和存在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有奇妙的情感,生命个体在形成之前就有生物生成的各种物质成分。在四塔,即风、火、水、土的协调作用下产生五蕴。具体来说就是男性和女性交配,喃安宰(精子)、喃安英(卵子)结合,形成胚胎组织,五蕴便随之而产生。五蕴伴随着胎儿生命的存在而存在。出生以后五蕴随着生命的成长而延续,又随着生命的衰老而减弱,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止。这就

30、是傣医对生命的产生和精神心理产生的科学解释。,2五蕴的含义及基本内容,色蕴(鲁巴夯塔),五蕴,含义,基本内容,指人体的形态、容颜等外貌及人的精神状况,是人体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女根、命根;心所依处;身表;语表;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食、地、水、火、风等二十八部形体。,识蕴(维雅纳夯塔),指人对外界的认知、识别、判断能力。,五识:眼、耳、鼻、舌、身识;第六识-意识;第七识-意界;第八识-根本识,想蕴(先雅纳夯塔),指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和欲望。,通过眼视感知赤、橙;耳闻知声远近;鼻嗅知香臭;舌知酸甜;身触感大小硬冷;然后才会在一定条

31、件下形成想象、思维、思想、欲望。,受蕴(维达纳夯塔),指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感受性和耐受力。,“受觉”分“善受”和“不善受”。,行蕴(山哈纳夯塔),指人自受精卵开始,生长、发育、至衰老、死亡。是生命的运动变化。,二、五蕴的生理机能,五蕴功能简表,五蕴,功能,色蕴 决定着人体的外表形态、体貌特征识蕴 掌管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意志、还掌管着血的生成和运行受蕴 决定着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冷、热、痛、痒等的感受性和耐受 力想蕴 影响和决定奋斗目标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和欲望等行蕴 决定着生命的运动变化,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三、五蕴理论在傣医临床中的应用,(一)阐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32、和形神统一的整体思想(二)阐释发病学原理(三)指导临床诊病辨病(四)指导临床用药(五)指导养生保健,四塔与五蕴之间的关系,一、生理方面 相生、相依、相缘的密切关系 二、病理方面 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傣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天人合一”二、“整体恒动观”三、“体质相异观”,一、“天人合一”,1、认为:森林是父母,大地是母亲,人是自然的产物。2、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排列是:树、田、山、水、人,“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水帮会有田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3、万物生长靠四塔,土盛则生,风盛则长,水盛则润,火盛则熟,风调雨顺,万物生长旺盛,人也得以生存。4、天人合一主

33、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自然界与人体有共同构成的物质基础指四塔;(2)万物生长靠四塔;(3)人体四塔、五蕴与自然界保持着相对平衡的关系,才能使人体正常生长发育。,二、整体恒动观,是傣族古代哲学思想在传统医学领域里的理论支架。,整体恒动观,体现是,“四塔连心”理论,“四塔连心”理论主要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体的整体;2、人之四塔及四塔与五蕴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关系;3、强调四塔与五蕴、结构与功能、形体与精神之间依照惧生,相互依止,不可分离的一体性和统一性。4、人体之四塔物质基础与五蕴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傣医在帷苏提玛嘎一书中应用缘起学的观点阐明了风、火、水、土四塔的关系。风

34、以地而住,以水润之,以火遍熟,是土、水、火三种的支持所缘;火以地而往,以水摄之,以风支持,由水、土、风三种遍熟所缘;水以土而往,以火保护,由风、土、火三种的结着所缘;土以水摄之,以火作保护,以风来支持,不致离散毁灭,依照俱生,互不离缘,从生到死。可见,傣医四塔学就清楚地指出了“相互依止”人天相应的自然生理现象,即人类和整个生命自然界必须遵循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规律,才能抵御各种风寒湿邪的侵袭,保持体内各种物质元素、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使生命得以延续,这是傣医“四塔连心”的道理。,三、体质相异观,(一)稳牙档三(年龄三阶段论)(二)肤色、血性及胆汁论不同的肤色对应不同的血性和胆汁,不同的肤色、血性

35、和胆汁构成了不同体质的人群,也相应的选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调适。肤色白的人血淡,体质差,常感头晕眼花,少食欲,多用辣、苦之药调之;肤色黑红的人体质较好,血咸、辣,发病宜选淡味之药治之;肤色黄白的人血淡,发病宜选择辣、咸之药治之;肤色黑的人血苦,胆苦,体质强壮,发病宜选酸、甜之药治之。不同的体质,在三季气候(热季、冷季、雨季)中也用不同味的药物进行调适。,四、傣医特殊疗法,傣医治病的用药方法一般为内服、外用(包括涂擦包敷)或内服与外用相结合行进治疗。剂型有丸(包括大丸、中号丸与小丸)、散、汤剂与酒浸剂等,与汉族中医药大体相同,但剂型没有那么多。除上述治法外,傣医还有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兹分述于下:

36、,(一)芬雅:(傣语,研药或磨药之意)在碗内盛适量冷开水或米汤,可根据不同疾病而定。按配方将各种药物蘸水或米汤在小磨石上研磨成合剂药汁于碗内,内服或外擦。一般贵重药品及紧缺药物多用此法,主要治疗因风(佤约塔)失调引起之疾病、妇科疾病和一些危重病,亦用于药物及食物中毒。(二)烘雅:(傣语,熏药之意)按所需配方取药物切碎(多用鲜品),置于锅内(或金属大盆内)加水煎煮,患者坐于锅(或盆)之上方,借药物蒸气熏蒸肌体以达治疗目的。本法主要用于因体内风(佤约塔)、水(阿波塔)失调而致之肌肉、关节风湿疼痛、肢体麻木、产后虚弱、不思饮食等症。,(三)沙雅:(傣语,刺药之意)将配好方的药物切碎,干燥,共研为末,

37、拌入鹅油内浸泡备用。用时医者用洁净之铜针(状如直杆梅花针)浅刺患部皮肤,再涂以配好之药油。本法亦用于体内风(佤约塔)、水(阿波塔)失调而致的风湿关节疼痛。(四)果雅:(傣语,敷药之意)按配方将所需药物取鲜品,切碎捣烂,视病情分别加入酒、芝麻油或淘米水等拌舍均匀,用芭蕉叶包好,置于火申煨熟,趁热包敷于患处,以不烫伤皮肤为度。主要用于接骨、跌打扭伤、风湿麻木疼痛、头痛、腰腿疼痛等症。,(五)暖雅:(傣语,睡药之意)按配方将所需药物(多用鲜品)切碎加少量水煎煮一定时间(或炒,或蒸视病情而定),取出药渣拌入洒或炒热之酒糟,拌匀平摊于木板上,上铺席芭(亦可用布单)。患者趁热睡于药床上,上盖被子,使药气熏

38、蒸身体以达治疗目的。本法亦多用于风湿麻木、肢体疼痛各症。(六)能雅:(傣语,蒸药之意)此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配好方的药物切碎装入容器内,置于甑内蒸一定时间,取药物蒸馏液内服(芳香类药物多用此法)。二是将药物直接放入甑内蒸制一定时间,取出加酒趁热外敷患部。多用于腹痛、肢体痛等各种疼痛症。此外,傣医除注重治疗外,也很重视各种疾病的预防,设有许多药方均是用于预防的,如预防感冒、疟疾等,可参看傣药与方剂。,三 傣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傣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分三个阶段),“滇腊萨哈”傣族医药最初萌芽阶段(又称“橄榄时期”或“绿叶时期”),尼单莫雅记载,出现“帕雅比萨奴”“帕雅迪沙把莫哈阿章”“帕雅纳来”

39、等傣医学家,“波腊萨哈”原始社会时期(傣原始历420年,即公元前964年)(双称“食米时期”),无文字口传心授医学思想建立在万物有灵,灵灵相通“神药两用”现象,原始社会早期没有官、没有佛寺、没有租税劳役,“米腊萨哈”中世纪佛教传入对傣医有重要的影响,有官、有佛寺、有负担的时期,有文字记载“竹刻本”、“贝叶本”,傣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时期“米腊萨哈”时期,傣医基础理论体系建立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条件进入封建领主经济的社会形态傣文的创制是傣医药学上升到理论医学阶段的标志贝叶经佛教的传入对傣医基础理论体系架构建立的影响傣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标志,傣医传承方式,口传、心授,贝叶经,纸版经,嘎牙山哈雅(人

40、体解说)档哈雅勐泐(宫廷医书)桑松细典(医学论)档哈雅龙(大医药书)桑比打嘎(三论经学)三给尼麻吸麻尼阶昂各腊尼阶迪长尼阶民旁嘎苏,收藏在西双版纳民族医学药研究所,第三节 傣药学概论,(一)傣药的起源,傣药的定义:是指在传统傣医理论指导下,具有预防、诊断和治疗作用的原生药、原料药和药品的总称。傣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其他类药。傣药种类:科,属,多种。,(二)傣药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傣药学的形成历史传授方式:口传、心记、指药传授、亲教秘传现传授方式:口头和文字记载“四塔五蕴”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国家重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完成研究:中国傣药学基础理论、西双版纳傣

41、药志等,二、傣药学的发展(一)原始阶段生活中观察得到的经验:“光不呆”,(二)神药两用阶段(三)新中国成立后年,在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家确定傣药为全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出版书籍:民族医药简讯、西双版纳州医药、西双版纳傣药志、傣医动物药、傣医传统方剂等,(三)傣药的产地,1、海拔在:1000M以下的平坝;、气候特点:高温、多雨、湿润、静风,且大部分地区无霜,森林茂密,绿色葱茏,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热带植物,其中可药用的有多种。、傣药分部:存在显著的地域性深山箐沟、有的寄生在大树干上,有的长在沟塘水边,有的就长在寨子周围,房前屋后。,(四)傣药的采集,注重季节、周日及时晨的不同采制:季节(“

42、腊鲁档三”)腊鲁闹(冷季)傣历月(公历月至次年的月)根茎腊鲁皇(热季)傣历月(公历月)叶花果腊鲁芬(雨季)傣历月(公历月)全株周日、时辰及采药的部位日一二三四五六上午全株根叶皮全株干叶心根叶全株中午叶皮下午根皮皮茎枝干心根皮皮心皮叶,植物药的分类一般以形态、气味和药用部位来划分。如“埋”(傣语)指乔木一类的药物。例如“埋亥忍”,即臭木;“埋嘎筛”,即龙血树。“嘿”(傣语)指藤本一类的药物。如“嘿多吗”,即鸡矢藤;“嘿罕”,即无根藤等。“摆”(傣语)指用叶,“哈”(傣语)指用根。还有“其”、“景”(均为傣语)指含有芳香气味的药物等等。,(五)傣药的分类,一、调四塔类、风塔类:凡用于调节人体风塔偏

43、盛衰的一类药物,统称入风塔类药;、火塔类:凡用于调节人体火塔偏盛衰的一类药物,统称入火塔类药;、水塔类:凡用于调节人体水塔偏盛衰的一类药物,统称入水塔类药;、土塔类:凡用于调节人体土塔偏盛衰的一类药物,统称入土塔类药;,傣药名方“雅叫帕中补”(傣语,亚洲宝药之意),由九种药物组成,具有理气健胃、止痛、安神的作用。“雅叫哈顿”(傣语,五种宝药或五宝药散之意),由五种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和中解表、调经补血、止血止痛作用。“雅沙里门因”(傣语,万应小药丸之意),由七种药物组成,具有消暑和中、解痉止痛、除满止泻的作用。“雅玛哈嘎仑那龙”(傣语,治病大方),由三十多种药物组成,具有调补气血、活血止痛

44、、通便之作用。,二、解药类、解食物毒、酒毒、烟毒、蜈蚣、蛇毒、毒虫毒、禽兽毒三、其它类:保健、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六)、傣药的药性,定义分类,傣药的药性药性是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能,在药物内部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来确定的。傣药的药性可分为寒、热、平五种。,(七)、傣药的药味,药味 药味作用 药味临床应用,傣药的药味是傣医根据味觉通过对不同药物反复尝试、辨别、总结出来的。具体归纳为酸、涩、甜、咸、苦、麻、辣、香等八味。不同的药味具有不同的作用,且不同年龄、肤色及发病季节用药与药味也遵循一定的规律。,1酸味药能补水收涩,具有补

45、土开胃、消食化滞、清热解毒、镇咳等作用。如柠檬汁、蛇藤。2涩味药能固,具有止血、止泻、祛风通络、镇痛的作用。如无瓣枣、番石榴。3甜味药具有调补四塔、缓急止痛、补益气血、提神醒脑的 功效。如椰子、印度枳。4咸味药具有清火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补益四塔、止呕止吐等作用。如盐肤木、泰国大风子。,5苦味药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之功。如云 南萝芙木、苦冬瓜。6麻味药具有通气活血止痛之功,大多有毒。如老虎芋、锡生藤。7辣味药具有补火除寒、温通发汗通气之功。如芦子、辣 藤、节鞭山姜。8香味药能行散、开窍、止痛,具有调补“四塔”、通气 活血,补土消食,健脾和胃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脘腹满 闷、胀痛、

46、饮食内伤等。如云南五味子藤、丁香。,(九)、傣药炮制,一、炮制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提高疗效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便于制剂和贮藏有利于服用,二、傣药炮制的方法,1 傣药的加工方法,揉搓 研细 水磨 切制饮片,2 傣药切制药的处理,水淋法 漂洗法,3 傣药的炮制,炒法:1)清炒:炒黄、炒焦、炒炭 2)辅料拌炒:米炒、砂烫等 炙法 1蜜炙 2酒炙 3盐炙 4醋炙 煅法焙法蒸法,(十)傣药的研究方法,超细粉碎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浓缩技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大孔树脂技术,现代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分离中压液相(MPLC)制

47、备高效液相(pHPLC)二维正交制备液相色谱系统(2D-pHPLC)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构鉴定核磁共振(NMR)质谱(MS)X-衍射(X-ray)人工智能结构鉴定系统?,第四节 傣医药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优势,一 傣医药蕴涵丰富的新药研发宝藏二 明确自身特点及优势是傣药研究开发的关键三 在与其它医药体系比较的前提下确立傣药的自身优势,西双版纳民族医药研究所的解药“雅解片”、版纳药业的“雅叫哈顿”、“雅叫帕中补”、“珠子肝泰胶囊”、“肾茶袋泡茶”、“七味藤子丸,云南本善药业的乳癖安消、关通舒、润伊容、山楂内金胶囊,西双版纳雅多丽傣药研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腊解劳答丽”、“槟榔青果含片”、“腊

48、补麻叫”、“腊多丽”、“腊补多想”、“腊漂盼婉娜”;西双版纳民族医药研究所研制的“傣乡清喉片”等。,“尿糖消胶囊”、“肝脂消胶囊”、“保肝胶囊”、“咳喘灵”、“喉舒宝含片”“类风湿消散”、“妇安康”、“降压消脂灵”、“健胃止痛胶囊”、“百解胶囊”、“除风止痛胶囊”、“解毒养颜胶囊”、“五宝胶囊”、“双桂胶囊”,对傣医药的宣传不足,致使各界人士对傣医药的了解、认识不多,影响了傣医药的广泛应用与开发。缺乏高层次的傣医药人才,对原有傣医药人才未能得到合理使用,造成了人才流失。傣医药行政级别过低,其它三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均具有培养相应人才和开展科研、教学、临床工作的省科研、院、所。没有国家认证的傣医药临床实验基地,因此,傣医药的研究资料国家都不认可,因此,影响了傣医药的开发研究工作。没有傣药的种质基地和种植基地,傣药得不到引种培育和药源保障。缺乏开发傣医药的研究经费,存在问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