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生平.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4285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0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的生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柳永的生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柳永的生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柳永的生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柳永的生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永的生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的生平.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柳永,一、柳永的生平,柳永青年时代在汴京游学时,常出入于烟花柳巷,与伶工、乐伎相往来,这种生活影响了他创作。后改名柳永,才考中进士,做过定海晓峰盐场督官、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屯田”。他终生贫困潦倒,相传死后家无余资,是妓女们出资把他安葬的。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二、柳永的词,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

2、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2、市民情调的表现。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具体表现为:一、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二、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三、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四、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3、俚俗语言的运用。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的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4、铺叙与白描

3、。柳永词在表现方法上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5、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的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雨霖铃,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首词当是作者离开汴京与相好歌伎的惜别之作。起首三句选择带特征性的景物,创造出一种充满离愁的气氛:时值清秋,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再加寒蝉凄切之声,又是在“长亭”人们分手的地方,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都门”五句集中细腻地描写分别的场面和离别人痛苦的心情:一边是深深

4、的留恋,一边是兰舟的催发,千般柔情、万种别恨难以表述,只有执手相看,泪眼相对,无语凝咽,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接着以“念”字领起三句,“千里烟波”写前程渺茫未卜,不知寄身何处,“暮霭沉沉”写面对现在的分别,心情压抑沉重。这三句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尽在言外。,下片分三层叙写。“多情”句为第一层,先做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通理,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但此时的离别因正值冷落凄凉的秋季,伤痛就更甚于常时。“今宵”句为第二层。设想别后酒醒的怅惘,此三句为千古丽句。杨柳、河岸、晓风、残月构成一凄清的画面,客情的冷落,风景的清幽,离愁之难耐,都集中于这一画面。“此去”为第三层。设想

5、别后的孤独清冷。此词颇能体现柳词的铺叙手法。上片一层写秋景,一层写送别,一层写别后之景;下片一层写秋日离别的伤感,一层些想象中酒醉醒来时的凄凉景色,最后一层收束,叹息从此天各一方,孤独寂寞。全词融写景、叙事、抒情,层层铺叙,重重叠叠地渲染气氛,缠绵悱恻地表现了离愁别绪。,蝶恋花,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三、柳永对后世的影响,柳永词在当时影响很大,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效法他和受他影响的不乏其人。后来的秦观、周邦彦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学习他的抒情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