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 ·提素养 4.17.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4358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一练 ·提素养 4.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课一练 ·提素养 4.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课一练 ·提素养 4.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课一练 ·提素养 4.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课一练 ·提素养 4.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课一练 ·提素养 4.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一练 ·提素养 4.17.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I,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一课一练提素养一、选择题1 .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顺序应该是(B)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于263年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皇位,建立西晋,魏国灭亡;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2 .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J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

2、”是指(C)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拓展延伸】西晋能够实现短期统一的原因(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3 .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A)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

3、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晋皇室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家族利益,才出现了斗富的情况,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腐朽。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旺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赤壁之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使西晋由盛转衰。5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绝后的宗室内舌L,众多宗室诸王被杀,这一混战主要在下列哪一地区进行(B)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晋惠帝在位时,西晋内部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手握重

4、兵的八个封王在洛阳一带展开混战。6 .西晋时期发生的“八王之乱”,其根本目的是(B)A.争夺地盘B.争夺皇位C.统一全国D.巩固统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二【拓展延伸】西晋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1)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舌L,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7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5、。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C)秦朝西汉东汉三国II-I_IABC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为躲避战乱,东汉、魏、晋时期,北方人口不断南迁。【概念链接】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歌的句子,这首民歌曾在鲜卑族中传唱。历史上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D)A.陕西关中B.山西一带C.河南、山东D.

6、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其中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9 .下面历史时间轴上所指代的是我国北方所处的某一历史时期。该历史时期是(D)-IIUIlItIOO年200年300年400年500年A.东汉时期B.三国时期C.西晋时期D.十六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结束于220年,三国时期结束于280年,西晋于316年灭亡,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4世纪初至5世纪前期,我国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10 .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因其所据为战国时

7、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A.氐族B.羌族C.匈奴族D.羯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前秦是由氐族建立的。二、非选择题11 .走进历史,探究问题。【图示“显”历史】(1)请你将图示中A和B处填写上正确的时间。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政权建立后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答:A:266年;B:280年。西晋灭吴。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史料“阅”历史】材料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材料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

8、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导致了什么后果?答:“八王之乱晋惠帝。后果: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中原幸存者大量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地图“观”历史】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东汉、魏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鲜卑匈奴羌氐羯这些少数民族内迁后,西晋统治者对其实行了怎样的统治?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答:西晋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后果:造成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及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题图反映了西晋建立、统一的相关史实,A是西晋

9、建立时间266年,B为西晋完成统一时间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的标志是西晋灭吴;西晋建立后采取的政策依据所学回答。第题,依据材料中“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可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八王之乱,其余两问结合该事件相关史实回答。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题图可知:鲜卑、匈奴、羌、氐、羯。第(4)题,依据所学回答即可。核心素养题招人口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当今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城乡间、城市间人口流动频繁、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如何正确处理人口流动所带来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复兴大业的进程。学史为鉴,我们可以通过探究东汉、魏晋时期人口迁徙,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史中

10、寻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1)上图中A处的箭头反映了哪一现象?内迁的少数民族包括哪些?答:北方民族迁往中原。匈奴、鲜卑、羯、氐、羌。(2)上图中B处箭头又反映了哪一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答: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方战乱,南方社会比较安定。【以史为鉴】据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2016年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流动人口规模)e?ee2OH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年2016年(3)当今,造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史为鉴,就我国政府正确处理人口流动问题,请你提出自己的建议。答: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使其制度化、法制化;有力保障流动人口的子女就学、居住、就医、养老保险等合法权益的实施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第(1)(2)题图片反映的是东汉、魏晋以来我国人口迁徙的情形,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完成解答。第(3)题,当今我国的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落后地区人口流向发达地区,其目的主要是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对于第二问,可从政策、制度的制定,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方面来谈。关闭TQldX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