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4403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账务处理在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即相应的销项税额为零。正是由于销项税额为零吏得进项税额无法得到实际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税的形式使得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得到实际的抵扣。目前,在实务上,出口退税在销项税额方面并非执行真正的零税率而是一种超低税率,即征税率(17%、13%)与退税率(各货物不同)之差,即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比率。我国对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办法。免、抵、退的含义如下: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

2、退税额为负数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未能完全抵扣时,对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还。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牌价X(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相关会计处理为:根据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

3、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三)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L若应纳税额为零或正数时,即:没有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为零;免抵税额=

4、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全部作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相关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有留抵税额时,则可以免抵退税额为限享受退税:(1)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贝U: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相关会计处理(根据税务局免抵退审批通知单)为: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应退税额一致)应交税金应交增值椀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税额一致)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

5、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退税额一致)(2)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可全部退税,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Oo相关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应收补贴款所对应的金额,才是真正的退税,根据当期应退税额的计算过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进项税额。应收补贴款科目在会计上属于过渡科目,不应结转利润,待补贴款到账后,该科目余额自然归零。由此可见,出口退税贷方专栏核算的是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之和,即税法中规定的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销售额*退税率)。

6、而出口货物实际执行的超低税率计算的销项税额被计入了进项税额转出贷方专栏。如果将该部分数额与“出口退税贷方专栏数额相加,其实也就是内销情况下,应当交纳的销项税额。在内销情况下,增值税(销项税)应由购买方支付,但由于出口实行免税政策,购买方免于向销售方支付增值税款(这就是免税的结果),对此,国家以出口退税”的办法进行补偿。在这个意义上讲,出口退税就相当于销项税,其目的就是用于进项税的抵扣,抵扣有余的部分则给予退还。在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中,计算当期免抵税额主要是为了账务处理的需要。免抵税额即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的数额,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二、

7、现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一般生产企业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2008年13月有关业务资料如下:L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贷:银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等科目12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0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

8、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OX(17%-13%)=48(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借: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贷: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140000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12000000*13%=1560000从应纳税额计算可知,本月应纳税大

9、于0,则应退税额=0;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560000-0二1560000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56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02、二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等支付价款85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44.5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采购原料、出口及内销的会计分录与1月份类似,不再赘述。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x(17%-13%)=20(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00计算应纳

10、税额(即抵税)应纳税额=300x17%-(144.5-20)=-73.5(万元)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免抵退税额=50013%=65(万元)73.5(万元),可全部申请退税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应退税额=65万元免抵税额二O期末留抵税额=73.5-65=8.5(万元)借:应收补贴款650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50000借: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85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850003、三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入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

11、额600万元;本月无内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30050)(l20%)=420(万元)借:原材料4200000贷:银行存款等科目3500000应交税金一应交关税700000出口的会计分录与前2个月类似,不再赘述。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OX(17%-13%)=16.8(万元)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OX(17%-13%)-16.8=7.2(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72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2000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应纳税额=O-(O-7.2)-8.5=-13(万元)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免

12、抵退税额抵减额=420X13%=54.6(万元)免抵退税额=60013%-54.6=23.4(万元)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应退税额=1.3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3.4-1.3=22.1(万元)借:应收补贴款13000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21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34000借: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85000贷: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85000(二)进料(来料)加工企业案例:某公司从事对外加工业务(以及国内销售业务),对外加工出口A产品,发生国内成本:国内材料成本10z000,000元、国内其他成本(工资、折旧等无进项税金)42,8

13、00,000元。1.该业务采取进料加工方式A、进料加工的核算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货物与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核算大致相同,只是在计算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和应退税额上限时,对免税进口的保税料件视同已征税款计算模拟抵扣税款。即:本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本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X(征税率-退税率)-本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征税率-退税率);应退税额上限=本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X退税率-本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退税率。免税进口料件的退税率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为准。出口企业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依据注明

14、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即:本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征税率-退税率)作如下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B、进料加工方式效果计算:A产品当年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X外汇兑换率)170,000,000元,加工A产品进口材料成本(当年海关核销免税组成计税价格)100,000,000元,当年应退税额1,500,000元。适用免、抵、退出口退税政策,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抵的增值税不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A产品税率17%、退税率13%,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费率3%o(1)销售收入:170,000,000元(2)销售成本:1

15、50,000,000元,其中:进口材料成本:100,000,000元;国内材料成本:10,000,000元;国内其他成本:40,000,000元;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170,000,000元X(17%-13%)-100z000,000元X(17%-13%)=2,800,000元(3)应交增值税:-免、抵税额=-(出口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X退税率-应退税额=-(170z000z000元-IO0,000,000元)13%-1l500z000元二-7,600,000元(4)销售税金及附加:-免、抵税额X(7%3%)=-760,OOO元(5)利润=(1)-(2)-(4)=20,760,000元

16、2.该业务采取来料加工方式A、来料加工的核算(1)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不作价的,只核算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外汇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2)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作价的,核算进口原辅料款和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原辅料款及加工费)(3)外商投资企业转加工收回复出口a、销售收入同(1)、(2)b、进口料件外商不作价,在发出加工时作如下:借: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只核算数量)贷:外商来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只核算数量)凭加工企业加工费发票,支付工厂加工费借: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委托加工的成品验收入库时作如

17、下会计分录借:代管物资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称)(只核算数量)贷: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名称)C、进口料件外商要作价。在发出加工时,凭业务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出库单,按原材料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贷:原材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名)加工厂交成品时,按合约价格及耗用原料,以及规定的加工费,根据业务部门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贷: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按规定应耗用的原料成本)应付账款一来料加工厂(加工费,如外币按入库日汇率)(4)对来料加工所耗用的国内进项税金进行转出原则上按销售比例分摊借:主营业务成本来

18、料加工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加工费免征增值税,出口货物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金不得抵扣计入成本,A产品当年来料加工费65,OOO,000)LoB、来料加工方式效果计算:(1)销售收入(来料加工费):65,OOOz000元(2)销售成本:51,700,000元,其中:国内材料成本:10,000,000元;国内其他成本:40,000,000元;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10,000,000元X17%=1,700z000元(3)应交增值税:0元(4)销售税金及附加:0元(5)利润=(1)-(2)-(4)=13,300,000元3.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比较及选择按照现行税收政策,来料加工复出口的

19、货物,一律实行出口免税管理办法,即进项税额(包括进口料件和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最后生产加工环节不征税,出口也不退税(即只免不退)。进料加工贸易则不同,进料加工企业不但生产加工环节不征税,而且使用的国产料件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可办理出口退税(即又免又退)。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加工利润计算如下:加工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中,A、进料加工:销售成本=进口材料成本+国内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销售税金及附加=-免抵税额X(城建税税率+3%);进料加工利润=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国内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免抵税额X(城建税税率3%);B、来料加工:销售成本=国内成

20、本+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金;销售税金及附加二O元,因而:来料加工利润二来料加工费-国内成本-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根据这两个公式,对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进行比较、选择:一般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发生的“国内成本”相同,企业选用进料加工方式还是来料加工方式利润大,只需比较进料加工的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免、抵税额X(城建税税率+3%)差额与来料加工费-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差额大小,选择差额大的加工方式。本文案例中,进料加工的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免、抵税额X(城建税税率3%)差额(67,960,000元)来料加工的来料加工费-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差额(63,300,000元),进料加工利润(17,960,000元)来料加工利润(13,300,000元),该公司应选择进料加工方式。本文所述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比较及选择是在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抵的增值税不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规定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我国有的省市规定(如山东省地税局)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抵的增值税要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在这种规定下:进料加工利润=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国内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免、抵税额X(城建税税率+3%);来料加工利润二来料加工费-国内成本-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