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4498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猪免疫抑制性疾病 的发生与危害,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一.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高潮已经过去,但是在阴性猪场、新建猪场或引进阳性猪的猪场仍可暴发;2.我国规模化猪场感染率高,猪群抗体阳性率在10%88%之间;3.本病的持续感染和隐性感染是重要特征;,4.种猪带毒与母猪发情障碍的现象较为突出;5.由本病带来的猪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在感染早期对免疫功能的抑制非常明显;6.引起该病的病毒毒株,有美洲型和欧洲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只有美洲型,还没有发现和分离到欧洲型毒株。7.传播途径是通过带毒猪、精液、污染物、气溶胶等。,二.临床表现特征 1.母

2、猪怀孕后期流产(105107天);产死胎、木乃伊胎(50%70%);产弱胎。2.各生长阶段的猪均可出现呼吸道疾病。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率高,断奶前仔猪死亡可达80%;断奶后容易出现腹泻,呈急性死亡;断奶后仔猪的日增重下降,死亡率升高(10%25%)。,流产与木乃伊胎,猪群感染PRRSV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1.猪群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免疫效果不佳;2.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增多,尤其是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3.猪群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增多,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而且药物治疗效果差。,4.发病后临床表现与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与猪的日龄、毒株、有无合

3、并感染、应激因素(营养水平、饲养和管理的好坏、兽医卫生防疫等)有密切关系;先天感染的仔猪,呼吸道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单纯感染时,育肥猪的临床表现相对要缓和。,user:,猪群感染PRRS后,猪群的变化 1.给养猪生产造成潜在的危害;2.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3.猪群的免疫力下降;4.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5.继发感染明显增多;6.母猪发情障碍、滞后的现象增多。,三.疾病的诊断 1.出现疑似病例,应该检测病猪或死猪血清和组织中的病毒;2.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监测,查清猪场各阶段该病的感染率;通过每季度检测的结果,查明猪群的感染动态。3.仅仅单纯检测抗体,在实践中没有意义。,四.疾病的控制 1

4、.饲养方式要做到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不要留用出现死胎、流产的同窝存活仔猪;引进新猪前,猪舍要彻底清洗、消毒。2.免疫可减少感染猪群中PRRSV的传播。3.无该病的猪场不要使用活疫苗,可选择灭活苗。,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工作 在PRRSV感染猪场,必须做好猪瘟、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尤其是要稳定地控制猪瘟的发生。努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猪群呼吸道对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抵抗力。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4.使用活疫苗造成本病的暴发,在国内外均有实例发生。5.活疫苗的返强、变异、重组可产生新病毒。6.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两次。7.经产母猪在空怀期,加

5、强免疫1次。8.母源抗体可干扰免疫接种,仔猪在6周龄前后各免疫1次。,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与PCV-2感染相关的疾病:1.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2.繁殖障碍 3.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4.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5.肠炎 6.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流行特点:1.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2.该病发生于哺乳和保育期的仔猪。3.多发生在512周龄的仔猪。4.一般在断奶后23天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发病率4%25%,病死率510%。5.合并感染时,死亡率可达25%。,6.常见的合并感染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瘟、猪附红细胞体

6、病等。7.PCV-2的感染在我国猪群中早已存在,在生产中自2001年PMWS开始出现,2002年发病猪群增多,并出现PDNS发病猪群。死亡率20%30%,有的猪场高达60%。,临床表现:1.发病猪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2.喘气、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3.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4.皮肤苍白、贫血、黄疸;上述症状可单独或一起出现,当体温升高时,则预示有继发感染出现。,剖检变化:1.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如腹股沟、纵隔、肺门、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结切面外翻,呈灰黄色,有时可见出血。2.肺脏肿胀,质度坚硬和似橡皮,肺脏上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紫褐色的实变区。3.肾脏呈灰白色、水肿。,4.肝脾肿大。5.如继发

7、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见胸膜炎,肺与胸膜粘连,有纤维素渗出;肺脏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有时见肺脓肿。还可见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淋巴结出血。,诊断:包括病毒分离、ELISA、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间接免疫荧光等。,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该病的特点有如下表现:1.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育肥猪;2.该病的发生呈散发,死亡率低;3.猪的后腿、腹部等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变,皮肤颜色自红色至紫色,病变中央呈黑色,皮肤病变常融合为大的斑块。皮肤出现继发感染可化脓、溃烂;,4.肾脏肿胀、苍白、有出血性瘀斑,表面呈现斑驳状。5.该病的预后,取决于肾脏的病变程度。,繁殖障碍 PCV-2感染可导致初产母猪和新

8、建猪场的种猪群的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并造成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高。,肠炎与先天性震颤 PCV-2还可引起仔猪的肠炎和仔猪的先天性震颤。,关于PCV-2的控制存在的问题:1.目前没有控制和消灭的有效措施;2.没有疫苗和药物防止PCV-2的感染;3.PCV-2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常规消毒剂很难将其杀灭。,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对策,1.疫苗:PRRS的活疫苗和死疫苗在生产中虽有应用,但是其免疫效力是很不确定的。至今还没有有效的疫苗用来预防PCV-2的感染;2.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规模化猪场应该实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阶段的全进全出,避免不同日龄的猪混在一起饲养;,3.

9、建立和健全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其中应该强调的是必须将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污染;4.加强养猪生产中的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威胁:其中重要的是环境控制,降低饲养密度;,5.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养猪实践证明,科学的饲养可明显提高猪群的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6.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关键是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药物预防方案(仅供参考)1.哺乳仔猪:仔猪在3、7、21日龄时注射3针长效土霉素(得米先);2.仔培猪:仔猪在28、35、42日龄时注射3针速解灵(头孢噻呋);仔猪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3周,用支原净(50克/吨)+土霉素或金霉素或强力霉素(150克/吨)拌料,阿莫西林饮水;,3.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用支原净(100克/吨)+土霉素或金霉素(300克/吨)拌料,根据不同猪场的情况,可提前和延长给药时间。4.稳定控制常见多发的传染性疾病:关键要控制好猪瘟、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5.猪场定期进行PRRS的抗体监测,每季度监测1次,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明显变化,证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是有效的。,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