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4504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的艺术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爱的艺术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爱的艺术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爱的艺术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爱的艺术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的艺术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的艺术PPT.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本学习之:,爱的艺术 美:弗洛姆,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弗罗姆年代的主要著作是逃避自由 这部著作通过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的研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并奠定了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

2、主义加以综合考察的基础。年代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分析和伦理学、健全的社会、现代人及其未来、爱的艺术、寓言、神话和梦境、弗洛伊德的使命、让人占据优势。其中以健全的社会和爱的艺术两书影响最大。当爱的艺术一书发行万册还供不应求时,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评论说:“弗罗姆著作出版上的成功表明他的思想已经成为时代精神。”弗罗姆通过这些著作,已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人本主义伦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思想体系。,年代的主要著作有:禅与精神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自为的人、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人心、遗忘的语言、精神分析与宗教、希望的革命、精神分析的危机、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理论、上帝与人的挑战。其中以马克思关于人

3、的概念和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影响力最大。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只是几万字的小册子,但在西方流传很广。此书是用马克思的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解释相概括整个马克思的思想的代表作。从该书关于人性及其异化的问题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一书则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两种学说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为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而提出的有关综合的想法,这是一部综合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纲领性著作。弗罗姆通过年代的这些著作,使他的“人本主义伦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日趋成熟,不但在“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而且在“新弗洛伊德主义

4、”思潮中,都是一些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观点。年代,弗罗姆的主要著作有:对人的破坏性之剖析、要财富还是要生存等等,弗罗姆思想 爱的乌托邦 批判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面对如此恶劣而无孔不入的社会环境,如何拯救人类呢?除了禅坐以外,弗罗姆提出,必须超越对患者做消极的治疗和拯救,把重点放在培育人的创造性的爱上。弗罗姆把爱作为人的生命中一种积极主动的力量,认为只有这种力量才能突破他与同胞隔离的墙。他还说:“爱不是强加于人的一种职责,而是人本身的力量,正是有了这种力量,他才能与世界发生联系,使这个世界真正成为人的世界。,目录前言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第二章爱情的理论(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二)父母和

5、孩子之间的爱(三)爱的对象(1)博爱(2)母爱(3)性爱(4)自爱(5)神爱第三章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第四章爱的实践附录艾里希弗洛姆生命中的爱一回忆弗洛姆的一生,1 Source:Forrester Research2 Source:Information Week,26 November 20013 Source:Netcraft summary4 Source:CERT,20035 Source:CSI/FBI Computer Crime and Security Survey6 Source:Computer Security Institute(CSI)Computer Cr

6、ime and Security Survey 20027 Source:CERT,20028 Source:Gartner Group,一.爱是一门艺术吗?,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呢?这本小册子以第一种假设为基础,而大多数人毫无疑问相信第二种假设。但这大多数人决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他们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他们百听不烦。但他们之中没有人认为,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大多数人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我

7、们的全部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力所能及的物品。,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要认识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达到上述目的,却很少用来学会爱情这门艺术。,二 爱情的理论,(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

8、统一。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 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

9、,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爱情没有第三个要素:尊重,那责任心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尊重别人不是惧怕对方。尊重这个词的出处就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 成为爱情一要素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内部,而

10、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我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对方。,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德尔斐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表达了我们要求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愿望。这是全部心理学的渊源。我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我才能在爱中了解他的真正本质。,我们永远不可能靠智力来了解人和宇宙的秘密,但可以通过爱情去把握它。心理学的最终结论就是爱。,(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

11、: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会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三)爱的对象(1)博爱 说话的方式则取决于这些话发自内心的深度,而不取决于个人意志。在双方息息相通的情况下,这些话会触动对方相等的内心深度。所以一个有能力区别的人就会听得出来这些话的份量究竟

12、有多大 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2)母爱 乳汁象征母爱的第一个方面: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则象征生活的甘美,对生活的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大多数的母亲有能力给予“乳汁”,但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乳汁外还能给予“蜂蜜”。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痴情很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另外一个根源也许是母亲的权力欲和占有欲。,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 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3)性爱 爱者对被爱者的了解同对自己的

13、了解一样多,也许我应该说-一样的少。但大多数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了解得非常快,而且很快就觉得一览无余了,这恰恰是因为他们只了解了人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内心。,性要求的目的旨在达到结合,而绝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要求和为了释放折磨人的压力。大多数人认为性要求是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得出具有迷惑性的结论:即如果两个人互相愿意占有对方的身体,他们就是互爱了 温柔绝不是如弗洛伊德所说是性本能的升华,而是博爱的一种直接表现,既表现在爱的生理形式中,也表现在爱的非生理形式中。,我们经常看到互为相爱,但对其他人却毫无情感的男女。他们的这种爱实际上是一种共同的自私,这些人往往把自己同所爱之人等同起来

14、,并通过把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的办法来克服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他们以为这样做就能克服孤独。,人们拒绝认识性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础。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爱呢?,(4)自爱 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

15、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并会使他感到空虚和失望。他看上去似乎非常关心自己,实际上只是试图通过对自己的关心去掩盖和补充自己缺乏爱的能力。利己者没有爱别人的能力这是对的,当他们也同样没有能力爱自己。,(5)神爱 人把他自己的力量和技能反射到自己制作的物体上去,并以一种异化的形式礼拜他自己的力量和财物。父爱的基本点是父爱是有条件的,并且规定原则和法律,父亲对孩子的爱取决于孩子服从他的程度。发展到这一阶段上帝就不再是一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个父亲。上帝成为统一各种现象的原则。上帝不可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最多只

16、能说上帝不是什么,即用否定的形容词,那就是:上帝不是有限的,不在热恋,不是无理的。我越知道上帝不是什么,就越了解上帝。爱、理智和正义的范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有能力发展他内心的力量。在道家思想中思考能引起的最高的东西就是知道自己的无知,可见的一对矛盾不是反映事物的本质,而是反映感觉到的精神的本质。人只能认识否定,而不能认识对最终实体的肯定。悖论逻辑的导师认为人只有在现实的矛盾中才能感觉现实,人永远无法在思想上把握最终实体,把握宇宙。这一理论的结论就是人们不应该把从思想上找到答案看作最终目的。思想只能使我们认识到思想不能使我们作出最终回答,思想的世界囿于悖理之中。最终把握世界的唯一可

17、能性不在思想,而在体验统一。,三 爱情及其在当代西 方社会的衰亡(一),如果爱情是那些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每一个在一个特定社会生活的人的爱的能力取决于这一社会对这个人的性格的影响。许多假爱情的形式取代了它们的位置,而这些假爱情的形式实际上只是爱情的衰亡的形式。,现代人的幸福就是享受,就是满足消费和同一群人同化的要求。他们消费商品、图片、食品、饮料、香烟、人、杂志、书籍、电影,真是无其不有。世界只是为了填饱他们的肚子,就象一个巨大的苹果,一个巨大的酒瓶和一个巨大的乳房,而我们是婴儿,永远在期待,在希望,却永远是个失意者。我们的性格努力地适应进行交换、接受和消

18、费的要求。所有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东西-都成为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在这一异化了的结构中,人在爱情上的基本要求是“结伴”思想,这在婚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有这一切无非是表明这两个人的关系如上了油一样毫无摩擦,但这两个人一辈子都会互不了解,永远达不到中心关系,而是敬如宾客,只是尽力使对方舒适而已。这样的爱情和婚姻概念实际上是强调保护自己免遭不可忍受的孤独感的侵袭。在爱情中人们终于找到了避风港。两个人结成用以反对全世界的同盟,却把这种两个人的自私看作是爱情和信赖。,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观点是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这种病理学有许多个性化的形式,其结局都是自觉地受苦。这些形式被精神分析学家和越来越多的外行称为神经症。,四爱的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