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4581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现状、形势与对策,刘琳 2012021594 世界经济,中国“贸易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形势,中国贸易现状进出口规模增长迅速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 WTO 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1978-2007 年出口额平均增长速度为18.11%,2002-2007 年出口额平均增长速度为30.19%;同时期进口额平均增长速度为16.68%和26.49%,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速度为17.42%和28.49%。在与整个世界贸易的比较中,也可以发现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惊人。1978 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占全球0.75%,位居第32 位,进口贸易额占全球1%,位居第30 位,进出口

2、总额占全球0.9%,位居第32 位;而2010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为1.578万亿美元,占全球10.4%,位居世界第一;进口贸易额为1.395万亿美元,占全球9.1%,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为2.973万亿美元,占全球9.71%。,进出口结构发生巨大改变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从图二可以看出,到1995 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85。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在此基础上,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并在2010 年上升到94.8%,而初级产品出口所咱比重逐年下降,2010年为5.18%,表明中国出口的增长

3、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从1991年到2010年,中国的进口也保持持续的增长,进口结构也发生明显的改变,其中,初级产品进口持续增长,从16.97%上升到34.66%,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则逐年下降,从83.02%下降到65.34%。,但是从初级产品出口总额来看,它的绝对数量是逐年增加的。由于初级产品主要是指木材、矿产等自然资源没有经过深加工而直接出口。初级资源容易开发,而且其生态价值没有纳入成本,因而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初级资源出口有利可图。但是,初级资源的过度开发、出口会危及国家的生态安全。中国目前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占出口主导地位

4、。从进口方面来看,中国虽然在工业品进口方面保持稳定,但是对于进口初级产品中原料品的进口却是在逐年上升,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高速的高需求所致,但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外贸已经和国际原料供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需求导致的国际原料价格上涨。,贸易伙伴相对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欧亚和美洲两个市场,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目前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2011年,中国与这三个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分别为4795.9亿美元、4465.8亿美元、3428.3亿美元。此外,近几年,中国与金砖国家、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快速增长,2011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额达到2828

5、.8亿美元,同比增长37.6%,新兴市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4年欧美日三国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中国外贸总额的44.9,接近一半。虽然近几年,这一比重稳步下降,但是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这次欧美债务危机,由于危机的影响,这三个市场的经济都陷入了低迷状态,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的外贸急剧萎缩,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减少3557亿美元,同比下降13.88,这严重的影响了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的中国经济。,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从地区分布看,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对外贸易发展很不

6、平衡,东部地区省市对外贸易水平高,中西部地区较低。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中西部发展的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至2011年,中部进出口总额达到16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2%;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839.0亿美元,同比增长43.2%;而同时期,东部地区同比增长仅为20.5%。,虽然中西部地区及出口增长迅速,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绝对量上仍然处于绝对劣势,与东部地区有十分巨大的差距;所占比重虽然稳步上升,但是仍然十分小。,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外贸依存度过高是近几年中国外贸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外贸依存度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

7、。在2006年,外贸依存度达到了65.3%的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2011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50.07%(如下图)。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虽然有其积极影响,但是高到一定程度,其消极影响将更为突出。高外贸依存度会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带来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例如,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增长,增加对外贸易摩擦,对战略资源的依赖威胁国家安全,此外还会影响本国就业格局。,外贸顺差过大,国际收支严重失衡2007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扩大趋势仍然较为明显,顺差问题成为中国外贸领域的突出问题。巨大的贸易顺差不仅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会加剧中国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同时加大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使外

8、汇占款过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产业结构中存在大量出口资源型、污染型和高耗能型产品的企业。这就造成一个事实,顺差在中国,但利益尤其是长期利益却在他国。,截至2012年,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1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左右。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货币流动性压力加大。而美元贬值将引起中国以美元为主要内容的外汇储备和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使中国外汇资产蒙受巨大损失。此外,在中国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必然引起外汇占款量的相应增加,

9、造成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M2)的大量投放。央行不得不通过大量发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回收流动性,冲消外汇占款上升对基础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严重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环境问题人类社会正走向后工业化的中期,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从标准意义上讲,中国经济从20 世纪80 年代才真正进入以满足需求为目的的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是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重化工业能耗高,污染重,处于这一阶段的发达国家曾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现在,中国的能源、交通、冶金、化工、建材等重污染产业均处在发展时期,以这些产业作为主要成

10、分的乡镇工业则发展得更快。中国的污染已由点到面、由城市到农村、由局部到全国蔓延。,由于污染排放率远远超过环境同化能力,受污染的大气、水域、土壤、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之高,受害区域之广,危害程度之大,已接近或超过了20 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污染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全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的10 大城市中,中国竟占了3 个:沈阳、西安、北京,分别位居第2、7、9 位。南方酸雨来势凶猛,最低PH 值降为3.0 左右,上海酸雨频率为76%78%,贵阳、重庆等地频率更是达到了90%以上。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水资源污染严重水在中国属于珍贵资源

1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明显不均,北方水资源更少,仅有400 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4。中国目前15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7 个省区人均水资源低于生存的起码线,全国400 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达1600 万立方米。因此,干旱水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加上严重的污染,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从废水排放来看,2000 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194.2 亿吨,2011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659.19亿吨。,从各省市自治区废水排放来看,排放较多的是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废水排放最少的是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最低的青海和西藏地区;,大气环境污染2006

12、年监测的559 个城市中,地级及以上城市322 个,县级城市237 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个(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59个(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1个(占9.1%)。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从废气排放来看,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234.8万吨,烟尘排放量1088.5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64.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808.4万吨。199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891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05万吨,烟尘排放量1478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38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6

13、39万吨。,11年来,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了36.9%,年均增长2.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了59.1%,年均增长4.3%;烟尘排放量减少了26.4%,年均减少2.7%,工业烟尘排放量增加了3.1%,年均增长0.3%;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了26.5%,年均增长2.2%。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山东、河南、内蒙古、河北、广东、江苏、山西、四川等省区,年排放量均地100万吨以上。(如下图),土壤污染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但全国海拨大于1000米的土地却占57.89%。人均土地面积为0.0077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面

14、积为0.099公顷,是世界人均的43%。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近600万平方公里,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40%,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9%。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2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60万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弃物往往造成地区性土壤污染。2011年,全国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322772万吨,1995年全国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64470万吨,年均增长9.94%。,农药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年产农药制剂200多万吨,近180个品种中常用的有60个品种,这些农药进入土壤迁移于农作物中,部分长期残留构成潜在危害(666、DDT),每年因农作物污染造成粮食损失达500亿元

15、以上。另外,中国城镇人均日产垃圾量达1.2千克,全国年产垃圾近8500万吨,致使2/3的大城市陷于垃圾包围之中,大多数城市未及时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随意堆放或局限于低级处理,致使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恶化,严重污染了土壤、水质和空气,导致城市居民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土地缺少和土壤污染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森林和草地污染2006年,中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3公顷,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积蓄量124.6万亿立方米,人均森林积蓄量9.48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2%;森林覆盖率18.21%,明显低于世界26%的森林覆盖率。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8170起,受灾

16、森林面积达40825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75万元。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100.67万公顷,其中森林病害面积103.87万公顷,森林虫害面积829.87万公顷,森林鼠害面积166.93万公顷。,中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拥有各类草地4亿公顷,但人均草地面积仅有0.31公顷,约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1/2。目前中国大部分草地因污染和灾害已经或正在恶化,其中中度恶化程度以上(包括沙化、碱化)的草地达1.3亿公顷。,中国在“贸易环境”问题上的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对外贸易需要持续稳定的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

17、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当前,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只注重经济方面数量的增长,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方面对治理污染工程不重视,没有积极筹措治污资金或者没有安排资金用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盲目发展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同时包庇纵容当地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此外,为了增强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增加外资企业的审批数量,一些地方对外资企业大开绿灯,违规审批国家限制甚至禁止的损害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损害人类健康的企业项目,对外资企业的环保监控不严。,某些地方政府的这些短视行为

18、,虽然促进了当地的短期经济增长,却忽视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能只一味地强调高指标、高速度。由单纯的“招商引资转变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当前对政府政绩考核,仅以GDP增长速度为主的经济业绩评价指标来评价是不够的,应增加社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中国应该尽快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把它作为政府政绩评价的指标之一。,另外,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分级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现行环境监管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难以为强化环境监管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要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必须健全体制、

19、完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快产品环境成本核算要优化贸易结构、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做的是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成本内部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济主体为了保护环境,自觉地减少资源消耗,使用低污染的生产工艺,生产绿色环保产品,也就是主动内部化;另一种是当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对环境的事实污染后才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强制性干预,如征税和罚款,也就是被动内部化。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过程中,少不了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调控,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1)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制度(2)征收产品污染税和进一步倡导绿色消费(3)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4)完善和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建立综合的经济和环境资源核算体

20、系。(5)调整扭曲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中国数量扩张型的外贸战略,造成了企业的“创汇不创利,创汇不创新的不良后果,也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此外,过去对于出口的大力推动,使得一些资源型产品和污染型产品也得到出口退税的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经过了盲目出口的冲动期后,中国应该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优化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利用WTO规则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威胁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地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向中国

21、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甚至直接输出污染物(洋垃圾),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壁垒具有双重性,中国的出口遭受国外的壁垒,同时中国也可以用环境壁垒应对那些进口产品。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WTO,更应主动采取措施,按照相关法规和协议,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迅速设立合理的绿色壁垒。具体而言,就是制订一套严格的、符合WTO规则的控制进口的环保标准、法律法规,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对环境与健康有害的产品,如废旧电器、转基因食品、外来物种等的进口加以限制,以保护本国的环境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构建生态税收体系生态税收又称绿色税收、环境税收,是指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各种税收的总称,

22、包括一切对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有作用的税种和税收条款。采取生态税收体系,可以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使得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在市场上得以正确的体现。典型的税种有二氧化碳税、汽油税、垃圾税和资源税等。凭借这种手段,不仅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资有了充裕的制度化资金保障,而且可以从根本上将关注生态环境的绿色意识充分灌注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中国近年来已经采取了一些具有生态税意义的税费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当前应该尽快设计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内容全面、税率合理的生态税收体系,包括资源税、消费税的完善和改革,排污收费的费改税,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等。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生态税收制度可以从以下几面入手:

23、(1)构建独立的生态税收制度(2)强调资源税的惩罚性(3)资源税的征收应发展成为事前行为(4)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积极的环境外交政策(1)积极参加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2)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事务,加强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3)积极参与WTO的规则制定,中国在WTO应该在谈判框架中争取主动。(4)坚持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各国既拥有处理本国环境问题的权力,又必须承担不损害他国环境的义务。(5)积极开展和参与国际标准互认工作,通过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从制度上消除因绿色贸易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和纠纷。(6)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进口国的不合理的绿色贸易

24、壁垒,调整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当前,加工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和利用外资的最重要形式。但是,中国很多加工贸易项目集中在高污染和高耗能产业,在获得少量加工费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能源,排除了各种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加工贸易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我们应该进一步采取调控措施,限制和停止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贸易。这种调控是优化中国贸易结构的必然之路,对于维护中国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我们还应该提倡和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实行绿色设计,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可以防止资源的浪费。同时,应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对于那些不仅具有经济效益,

25、而且具有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在政策、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以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健康,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调整农业结构(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化。通过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过去一味追求产量,转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国农产品加工量过低,使其附加值过小,严重影响农业的比较效益,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应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3)发挥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利用人民币汇率变化调整贸易结构中国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初级产品的进口大国,人民币升值后对于原材料的进口十分有利。从中国的生态利益出发,进口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满足国内需求,减少国内开采,对于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少,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资源将日益短缺,所以可考虑通过对外投资和购买矿产资源等形式将资源采掘和初加工类资本密集型产业扩展到时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进口中国相对稀缺的资源和初加工产品,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格局,构造在生产链条上的“一头在外,两头在内”的产业分工模式。,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