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生教育的一点启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5200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困生教育的一点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特困生教育的一点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特困生教育的一点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特困生教育的一点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困生教育的一点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困生教育的一点启示.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困生教育的一点启示 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贫穷是一根刺痛的针,会深深地刺痛孩子脆弱的自尊。然而,有时候出于对贫穷的怜悯和同情,也会是一根刺痛的针,刺破孩子残存的自尊。 【事件回放】这是我接任初二某班班主任的开学第一天,班长正在清点全班同学的学费存单。点来点去,唯独少了一张。“哪位同学还没有上交学费存单,请举手。”我重复了三遍,仍不见有人举手。忽然间一句轻轻的嘀咕飘入我的耳朵:“那还用说,肯定是小荣呗。”我下意识地向教室最后一排望去,发现小荣似乎哆嗦了一下,竟然颇不自在的样子。要说这个小荣,那是远近闻名的“捣蛋大王”。上课插嘴、随意走动、作业屡屡不交、考试频亮红灯,据说各科老师对他的学习基本不抱

2、希望,所以从初一下学期起班主任就为他在教室最后一排设了专座,只希望把他对周围同学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今天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事魔王是怎么了,竟然满脸不自在?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当即断言他有难言之隐。把握得好,说不定就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事不宜迟,我当晚就去了小荣家,这一次家访深深震撼了我。小荣家远比我想象的困难,父亲聋哑,母亲智障,小荣小时侯就是靠亲戚们的接济吃百家饭长大的。但是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天性聪明的小荣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沉迷网络和电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第一次听到他的这些情况,我不禁责怪自己以往对小荣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我决定要尽己所能地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我首先为他向学校递交了特困生补

3、助的申请报告,当我满心欢喜地把补助金递交到他手上时,我相信这笔钱即便不能改变他的生活,但至少可以温暖他久涸的心灵。不久,我又召集班干部专门就帮助小荣出谋出策,还特意把他的位置向前挪了几排。就在我用心编织这张以为能感化小荣的爱心网的同时,却发现小荣非但没有浪子回头的迹象,反而变本加厉了。任课老师和邻座同学不堪其扰,纷纷前来投诉。想到自己连日心血都付诸东流,我气急之下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一顿数落。从家长抚养艰辛讲到老师的关照与厚爱,从同学的宽容与善待讲到我的曾经期望而今恨铁不成钢。末了,面对神情木然的他我忍不住追加一句:“你到底还要老师怎么做,才能学会自重自爱?”“我就是不喜欢你们每个人都一脸同情的

4、样子!讨厌我在你们眼里总是跟正常人不一样!我更讨厌那什么补助金!”等我明白过来时,他已掩门而去,留下我一人深思 【案例反思】我错了吗?整件事自始至终于情于理我似乎都没有错。为了那份特困补助金,我不辞辛劳连夜打印申请报告,不厌其烦地一趟一趟往行政处室跑;为了让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地帮助他,我暗中召开了多少次班级会议?我找了多少个同学悄悄谈话?我向任课老师叮嘱了多少遍?可我的内心分明又听到一个声音提醒我:你真的错了,当老师的工作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就已经证明它失效了。那么这错误的源头在哪里呢?几经斟酌,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思绪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开展的。我既没有在事先征询过他的看法,也没有在过程中听

5、听他的心声。这跟一个愚蠢的农夫光顾着撒下种子,一意孤行地用沸水浇灌有什么区别呢?而我们却还往往容易被自己一厢情愿的付出所感动,既而急切地希望在他身上看到明显的变化,以证明自己的付出是正确有效,是崇高伟大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感情投资行为又曾经多少次伤害了那些容易受伤的心灵呢?马斯洛理论认为生存需求是人类的低层次需要,而尊重需求则是高层次需求。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贫富的分化,新一代青少年的自尊意识越来越强烈。而那些一直生活在同情怜悯之中的孩子,内心往往孕育着更强烈的自尊的种子。这颗种子一旦遭到践踏,孩子内心的自爱、自信之火便随之熄灭,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开始滋生,自暴自弃行为相继出现。更有甚者

6、,会把这种自卑情绪转化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仇恨心理。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希望工程结队的学子们一旦学业有成便杳如黄鹤。社会舆论在谴责他们忘记感恩的同时时,我们教师不要忘记在那些互助结对仪式上,闪亮的镁光灯前那一张张或是矫情或是木然的脸,间或还可以捕捉到那眼底的一抹尴尬与黯然。所以我常想,如果让时光倒流,在小荣的问题上,我不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而是悄悄地把那一份特困补助金交给他的父母,是不是会更能呵护小荣脆弱的自尊呢?我不要那么兴师动众而是悄悄叮嘱他的几个好友和邻桌,只字不提他的家境,是不是会让他在班级中多了一份从容与坦然呢?与他谈话时我不要那么主观臆断,多找出他身上的可爱之处,在鼓励的同时再耐心地指出一点不足,是不是会让他在茫然无绪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盏指路的明灯呢?一切都悔之已晚惟愿今后的工作能少一些这样的遗憾,更要提醒各位班主任老师,在对待班级中的“小荣”们时不要让同情成为一根刺痛学困生心灵的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