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采矿工程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5252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采矿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采矿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采矿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采矿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采矿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采矿工程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采矿工程毕业论文.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资源地质报告第一章概况第一节 目的任务一、编制报告的目的本次工作对象前身山西省金阜煤业有限公司,隶属山西省焦炭集团。2006年由介休市连福镇芦葫堤煤矿与称德沟鑫欣煤矿整合而成,并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复更名。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证号为1400000721513号的采矿许可证,批采煤层为2号、3号、9号,生产能力30万t/a。2009年8月,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对矿井注资控股,煤炭生产企业正式更名为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12月2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其发放发C1400002009121220050005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2-1

2、1号煤层,生产能力30万吨/年。2010年2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 201015号文对200961号文进行了调整,同意整合保留的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的矿井能力由30万吨/年提升至60万吨/年,其主体、井田面积不变。2010年10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 201076号文因井田东北部位于洪山泉保护范围内,将井田面积调整为2.2705km2。由于兼并重组扩能改造,一是批采煤层有所增加,二是产能有所提高,所以,为了查明新增煤层的赋存情况、变化规律、煤质特征、工业用途及开采技术条件,并全面掌握整合井田的地质情况和煤层

3、资源情况,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在搜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并经地面及井下调查,修编井田资源地质报告,报告内容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规发,【2010】177号文件中的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进行编制,目的是为该矿资源整合后的矿井建设提供地质依据。二、本次工作主要地质任务1搜集、整理兼并重组整合后井田内以往勘探资料和生产矿井的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地质勘查工作,以此为基础,提交完整的矿井地质报告。2详细查明井田内地质构造,评价井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并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开采的影响做出评述。3详细查明井田内各批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确定

4、各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4详细查明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其煤类,并对其工艺性能和工业利用方向做出相应的评价。5详细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充水因素,确定各可采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类型,预算矿井涌水量。6详细研究井田内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相应的评价。7了解井田内其他有益矿产情况,并对其工业利用价值作出评价。8. 调查井田内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提出主要的防治措施。 9. 估算整合后井田内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10查明井田内及周边各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和开采情况,

5、查明火区、采(古)空区积水、积气范围,分析其对本井田今后开采生产的影响程度,并预测采(古)空区积水量。三、编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1、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10】177号文件。2、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15号文件关于山西星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处煤矿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3、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76号文件关于山西介休义棠青云煤业有限公司等八处矿井变更调整方案的批复。四、编制报告的技术要求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2、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CH200192).3、矿井地质

6、规程(原煤炭工业部1984.5);4、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9月21)。5、煤矿测量规程(国家能源部1989.1)。五、编制报告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来源1、2007年4月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编制的山西金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资源整合地质报告(供资源整合用)。2、正益矿提供的3、5、9、11号煤层巷道布置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其它相关生产资料。3、2007年1月4月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为该矿施工3个钻孔,钻探进尺2068.51m。4、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2月为山西金阜煤业有限公司发放的1400000721513号采矿许可证。5、2009年10月2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

7、司发放C1400002009121220050005号采矿许可证。第二节 位置及交通一、井田位置及范围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介休市东约25km处的连福镇甘草岭村,行政隶属连福镇。井田地理坐标:东经 1120440-1120701,北纬 370018-370049。2009年12月2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其发放发C1400002009121220050005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2-11号煤层,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区面积3.215km2。2010年2月8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 201015号文对200961号文进行了调整,同意整合保留的山

8、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的矿井能力由30万吨/年提升至60万吨/年,其主体、井田面积不变。2010年10月20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 201076号文对矿井井田范围因受洪山泉影响调整为2.2705km2,其矿井能力维持原批复方案不变。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54坐标系1980坐标系序号XY序号XY14098600.00 19596900.00 14098551.313 19596830.775 24098632.00 19597000.00 24098583.313 19596930.775 34098595.00 19598500.00 34098546

9、.319 19598430.780 44098311.00 19599422.00 44098262.321 19599352.784 54098100.00 19599500.00 54098051.321 19599430.785 64097700.00 19597400.00 64097651.312 19597330.780 74097700.00 19596000.00 74097651.307 19595930.775 84098250.00 19596000.00 84098201.308 19595930.773 94098250.00 19596900.00 94098201

10、.312 19596830.776 本井田位于介休市东南25km,向南10km与沁源县交界。介休沁源公路从井田东部经过,距大运公路及南同蒲铁路义安火车站15km,且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示意图) 本井田东南部为山西介休倡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原金山坡煤矿),其它方向上均无矿。第三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岳山北西麓的延伸部分,北邻晋中盆地,属中山区。井田地势起伏,沟谷发育,井田内大面积基岩裸露,山顶黄土覆盖形成梁、垣、峁等特征的黄土地貌。总体趋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东部神光窑附近的山顶,海拔为1454.68m,最低点位于原称德沟煤矿北部沟底,海拔为1136

11、.0m,相对高差318.68m。区内沟谷较发育,地形比较复杂,属中山区。二、水文本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井田的西南部称德沟,沟谷两侧较陡,呈“V”字型,由井田南部发育,一直延伸到井田西北界外,沟谷坡度较大,雨季有水流,很快排干。井田东南部的甘草岭沟,由北向南展布,延伸至井田外,规模不大,“V”字型沟谷,易排水;井田东北部神光窑村东沟,向东展布,延伸至井田外,沟谷较开阔,呈“U”字型箕状,虽易汇水,但坡度较大,雨季汇集大气降水很快排干。三、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暖,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2,1月份最冷,平均为9,日最低气温-21.4,7

12、月份最热,平均为23.6日最高气温可达38.1。介休市夏秋雨水较多,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年最大降雨量733.1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262.5mm(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为571.9mm;全年平均蒸发量1675mm,是年均降雨量的3.2倍。6月份是旱季,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3倍。全年总日照时数为250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约为140千卡/cm2,其中年均辐射为68.9千卡/cm2。介休市受季风影响较为强烈,全年以东风为主,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4m/s,冬春大、夏季小。年平均气温10.9左右,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4-5。七月份最热,

13、平均气温23-25,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零下24.1。霜冻期一般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76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0.75m,最大积雪厚度达35mm(2009年)。本区工农业较为发达,工业主要为采矿、冶炼、建材等;农业以谷子、玉米、高粱为主,同时种植一些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四、地震根据(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井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0.20g,地震基本烈度值为8度区。第四节 周边矿井及小窑本井田的北、西部均无煤矿,只在井田的东南部,有山西介休倡源煤业有限公司与之毗邻,见四邻关系图。山西介休倡源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2-11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90万t

14、/a。现简介如下:山西介休倡源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整合井田东南部,原名介休市连福镇金山坡煤矿,2006年2月14日,根据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公室晋煤整合办核【2006】5号文件,核准连福镇金山坡煤矿和连福镇西兴联办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新增部分矿区,金山坡煤矿为整合主体矿井,西兴联办煤矿整合关闭,2006年7月7日,经山西省工商局核准,企业更名山西介休倡源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二次资源兼并重组整合为单保井,批采2-11号煤层,井田面积5.7793km2,生产能力90万t/a,隶属山西义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金山坡煤矿:1983年7月建井,1984年10月投产,为连福镇镇办煤矿,批准开采

15、2、3、5、9、10、11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9万t/a,核定能力9万t/a,实际生产能力9万t/a。该矿现开采2号、9号煤层,共有两个坑口(一坑、二坑),一坑开采2号、9号煤层,二坑开采2号煤层,井田范围一致。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个井筒。采煤方法为短壁式,井下采用带帽点柱和木棚支护,放炮落煤,一次采全高。采用JW-950/40型绞车提升,大巷皮带运输,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瓦斯含量低,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5】986号文批复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22m3/t,绝对涌出量0.67m3/min。矿井涌水:一坑280m3/d,最

16、大涌水量460m3/d;二坑正常涌水量60m3/d,主要为煤层顶板渗水。主要井筒特征见下表:井 筒 特 征 表井筒井口坐标井口标高(m)斜长(m)井筒倾角提升方位角井筒净断面积(m2)备注主井X=4097057.18Y=19597782.821262.3818018984.0一坑副井X=4096997.75Y=19597715.941365.5319818994.65风井X=4097028.76Y=19597754.531255.4311024994.0主井X=4096979.59Y=19598390.041319.1020018754.0二坑副井X=4097036.29Y=19598290.

17、451292.0426018754.02.西兴联办煤矿(2006年2月整合关闭):介休市连福镇甘草岭村办煤矿。该矿1981年建井,1985年投产,井田面积0.335km2,批准开采2、3、9、10、11号煤层,整合前开采9号煤层,生产能力3万t/a,实际生产能力3万t/a。采用一对斜井开拓,壁式开采,炮采落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通风。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5】986号文批复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3.61m3/t,绝对涌出量0.56m3/min,为低瓦斯矿井。矿井涌水量200m3/d,最大涌水量250m3/d主要为煤层顶板渗水。主要井

18、筒特征见下表:井 筒 特 征 表井筒井口坐标井口标高(m)斜长(m)井筒倾角提升方位角井筒净断面积(m2)备注主井X=4097596Y=195972781199.86233104.0副井X=4097578Y=195972021196.48242904.65周边矿井无越界开采现象,井田周边无小窑开采。第五节 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一、以往地质勘查工作1、1975年山西省地矿局区调队编写了1:20万平遥区汾阳区域调查,并于1976年提交了报告。2、1976年10月-1976年12月,山西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与介休县水利局对介休县地下水资源进行普查,调查水点793个,采水样128个(其中有28个污

19、染样)单孔抽水72次多孔抽水6级,施工钻孔29个,总计进尺5468.69m,填制有1:5万介休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图,于1980年1月编制了山西省介休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3、1991年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在介(休)平(遥)找煤项目中,包括本区在内进行了1:5万地质填图,其大部分地质成果比较可靠。4、1989.71990.10年山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在本区西北侧进行了介(休)平(遥)樊王煤炭普查。5、2006年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在邻区的金山坡煤矿进行了3.26km2的三维地震勘查工作。6、2007年1-4月,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在本区进行了勘探工作,施工3个钻孔,钻探进尺2068.6

20、1m,测井进尺2043.55m,各钻孔钻探和测井质量评级均为甲级。提交的山西金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资源整合地质报告,由晋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评审通过,批复文号:市安监行【2007】92号。二、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矿井的一切采掘工程都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近年来该矿技术人员做了矿井的一些地质编录、涌水量观测、矿井测量、矿井地质制图以及矿井的储量管理工作。(一)矿井地质工作回采工作面的编录:回采工作面的编录是提供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的主要地质依据。本矿建井开始就对采区进行了简单的编录,沿巷道煤壁连续观测,实测煤层厚度煤层结构、顶底板岩

21、性,将所揭露的地质构造、涌水量、瓦斯等情况记录在册,有些内容还标注在图上。这些采后的原始地质编录资料是进行采后总结、进行地质分析与采后对比的重要地质依据。(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本矿的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由专人负责,对井下各出水点以及上覆煤层的采空区进行调查建帐。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对于巷道和回采工作面,有出水的地点,进行观测和登记,并在图上标注记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分析充水因素,在可能涌水地段加强探放水工作。本区矿井的水害,主要是本层巷道中的水,凡是属于低凹地区,均要考虑防水,对这些地区均要进行调查观测。在采空区下掘进和回采,必须严格按照保安规程制定安全开采措施,或探放水后再采。(三)矿井地质制图

22、采掘工程平面图:是矿井地质工作日常用的工作图,目前开采4号煤层,有采掘工程平面图。日常性的地质观测,采掘情况全部填绘在蓝图上,并进行经常性的修改和补充。井上下对照图:是在原1:5000的地形图的基础上,将井下的采掘工程巷道进行绘制而成。地形地质图、综合柱状图、煤层对比图等均采用收集原报告中的有关图纸。工作成果质量符合要求,客观地反映生产情况。能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三、本次工作情况(一)收集调查工作本次矿井地质工作,主要是收集利用了由晋中煤田地质勘探队编制的山西金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资源整合地质报告(供资源整合用)。通过分析认为,该单位采用勘探和物探相结合手段,基本上探明了井田内地层沉积情况、煤层

23、赋存状况、煤层结构以及煤质特征,查明了井田内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情况。在资料分析过程中,我单位委派相关技术人员,对井田地面及井下进行了补充调查。1、在矿方技术人员陪同下,在井下从3号煤岩巷一直调查到11号掘进巷,对矿井揭露的小构造以及井下煤层变化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地质队编制的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进行了修正。2、在3号煤层(原地质报告中编号)巷道地质调查中,在34号测点到44号测点一段,未发现有大的断层存在,从而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了修正。3、在34号测点到44号测点一段的调查中,3号煤层(原地质报告中编号)向下15m左右即见到K4灰岩,根据这一段的沉积规律分析,认为原报告在煤层

24、编号上稍有偏差,我方技术人员认为,原报告中3号煤层,应为5号煤层,与沁水煤田5号煤层层位相一致。原报告中2号煤层应为山西组3号煤层,对这一段地层重新进行了划分。4、委托矿方在竖井,施工11号煤层孔探工程。矿方人员虽未进行岩性编录,但查明了下伏地层及11号煤层厚度及深度。(二)井下测量工作我单位委派相关技术人员对矿井进行了井下实测,提交了全矿井15秒级导线测量成果。本次测量工程依据煤矿测量规范起始于矿区近井点,选用南方NTS320型全站仪观测两侧回测定,斜井沿井筒向下布设复测导线,竖井用钢丝绳传递高程;其观测限差及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成果可以利用。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后,其测量精度满足编制任

25、务的需求。本次地质报告编制过程中,根据实测资料,对报告进行修正,重新估算了资源/储量。(三)采样及化验工作本次矿井地质工作中,我方技术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在相关测点,同时采取煤层煤样,煤层顶底板样。采样方法采用刻槽法,用小钢尺量取了见煤点的顶板、底板、煤层结构等厚度,现场绘制煤层小柱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所得资料真实可靠,可以利用。煤层煤样、顶底板样均送交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相关项目化验。另外,还在矿井采取了3号、5号、9号及11号煤层煤样,进行了筛分浮沉(简选)分析,同时,还采取了煤层煤样进行可燃性及煤尘爆炸性分析。四、井田地质勘探程度评价本报告所采用的地形地质图由该矿提供。地形图采

26、用1973年航空摄影,1974年版图式,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10m。由山西省煤勘一队测量分队1978年控制调绘,煤炭部航测大队1979年采用航测成果成图。地形地质图2000年由山西省地质矿产局215队采用露头追索法,实地地质填图,比例尺为1:5000,其质量可以满足本报告需要。本次测量工程依据煤矿测量规范起始于矿区近井点,选用南方NTS320型全站仪观测两侧回测定,利用三角网加密控制,先测量近井点做联系测量,然后采用井下导线逐点实测,其精度达到规范要求,质量可以满足报告需要。收集利用的钻探测井工程,均由原施工单位晋中煤田地质队按照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田勘探钻孔

27、工程质量标准”和原地矿部1994年10月颁发的“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进行质量验收,其中LK1孔钻探质量评为甲级,测井质量评为甲级;LK2孔钻探质量为甲级,测井质量为甲级,LK1孔钻探质量评为甲级,测井质量评为甲级。资料可靠性较高。本次工作编制的井田可采的3、5、9、11号煤层1:5000比例尺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等图件。采用1200比例尺编制的井田内3个钻孔,反映了井田各组地层、煤层的厚度、岩性等变化特征,质量符合要求。图中有关储量估算的参数及数据均按有关规范和综合整理图式编制,基本数据经过多次校对,可满足本次矿井地质报告的需

28、要。根据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井田内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占到总资源/储量的70.9%,探明的及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占总资源的70.9%,综合评价,本井田地质勘查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第二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质简况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北边缘。地势为东高西低,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奥陶系碳酸岩、石炭系碎屑岩及盐酸盐岩、二叠系碎屑岩以及第四系的风积、冲洪积松散岩之类。一、区域地质区域地层范围:北至平遥,南到霍县,西至吕梁山,东到霍山大断层的广大区域内。区域东部为老地层出露区,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太古界霍县群、太岳山群。区域主要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以中奥陶统为基底。区内山梁部分及

29、部分沟谷底部普遍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一些沟谷底部及其两侧可见上第三系地层分布。见地层划分简表:二、区域含煤地层特征区域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本溪组和下石盒子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仅含煤线: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太原组:由灰黑色、灰色泥质砂岩、石灰岩和煤层组成,底部为K1砂岩。发育4层石灰岩,层位稳定,标志明显,由下而上分别为K21、K22、k3、K4灰岩,是良好的对比标志。含煤9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7、8、9、9下、10、11、12、13号煤,其中稳定可采为5、9、10、11号煤层。该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山西组:由灰黑色、灰色泥质砂岩,灰

30、白色砂岩及煤层组成的滨海平原沉积,底部为K5砂岩。含煤3层,编号自上而下1-3号,其中3号煤层为该区主要可采煤层,赋存在本组的中下部。三、区域构造本井田属华北地台山西断隆沁水台凹西缘。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发育。总体上呈一倾向北东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平缓。区域上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特点是延伸长,断层倾角较陡,一般大于50,以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其方向主要以北东东和北北东两组为主,其中以北北东向形成较早,北东东向形成较晚,但分布较多,呈地堑、地垒、阶梯状排列。区域地层划分简表界系统组段代号厚度主要岩性新生界全新统Q4030粉砂土地、粉细砂夹砾石、沙砾石层上更新统Q3060黄土,沙砾石层

31、、砂层中更新统离石组Q2055.0棕红、紫红色亚粘土、亚砂土夹古土壤(粘土)层及钙质结核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0154.0灰绿、灰黄、深灰色粘土夹砂层、沙砾石层上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j020.0深灰色粘土,含钙质结核上古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193-211肉红色细粒长石石英岩为主,间夹薄层浅红色砂质泥岩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165-192紫红色泥岩夹石砂岩及灰岩透镜体灰紫色-细-粗粒长上统上石盒子组三段P2s3黄绿、灰紫色(含砾)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泥)岩,页(泥)岩二段P2s2灰紫、灰绿灰色含砾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泥)岩,页(泥)岩一段P2s1灰绿、

32、杏黄、紫色页(泥)岩、粉砂质页(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下统下石盒子组二段P1x2黄绿、灰绿、灰色粉砂岩,细-中粒砂岩、页(泥)岩,顶部夹紫红色 状泥岩(桃花页岩)一段P1x1灰黄、黄绿、浅灰、深灰、灰黑色页(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粒砂岩等,下部夹煤层(线)山西组P1s浅灰、灰白、深灰、灰黑色页(泥)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石灰岩夹煤层(线)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煤层、中统本溪组C2b灰、深色页岩、灰岩夹薄层煤层、线,局部为铝土岩机透镜状山西式铁矿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150200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马家沟组200.0上部为青灰色,厚层状貂皮状石灰

33、岩,裂隙发育;中下部为白云质泥晶泥灰岩第二节 矿井地质一、地层井田内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现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1、上马家沟组(O2s)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灰白色、黄灰色泥质灰岩,灰色中厚层花斑状灰岩、白云岩组成,石灰岩坚硬致密、性脆、质脆,方解石脉充填与裂隙中,厚度大于100m。2、峰峰组(O2f)是本井田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石灰岩质纯岩性坚硬,隐晶结构常见溶蚀现象,裂隙发育,充填有方解石脉,局部充填有黄铁矿集合体,厚度100m。(二

34、)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之上,其下部为铁铝岩层,为褐色、赤色,及山西式铁矿灰白色铝土泥岩,铁矿不规则呈扁豆状、窝子状。上部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岩、石灰岩组成,见有0.10.3m薄煤线。本组厚度17.6434m,平均21.02m。(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整合于本溪组之上,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为灰黑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各粒级砂岩、中夹4层石灰岩和8层煤层,其中灰岩K21、K22、K3、K4为良好的标志层,含5、7、8、9、10、11、12、13、号煤层。其中5、9、11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本组厚80.58

35、118.05m,平均98.17m。(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整合于太原组之上,以K7砂岩底和太原组分界。为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建造,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为灰色、灰黑色砂岩、砂质泥岩、煤层,底部为灰黄色细砂岩(K7)。含煤及煤线6层,煤层编号为1-3号煤层,煤线未参与编号。本组厚43.3556.20m,平均50.00m。(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组地层与山西组以K8砂岩底界分界,并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其岩性以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夹有少量粘土、铝土质泥岩及薄煤层等。地层厚度144.05170.65m,平均154.43m。该组地层出露于井田西南部,以K9砂岩将本组分为上

36、下两个岩性段。1、下石盒子组下段(P1x1)本组地层与山西组以K8砂岩底界分界,并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底部K8砂岩为浅黄、灰绿、厚层状中纱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层面含炭粒,泥质胶结,含植物根化石。厚度1.803.05m,平均2.07m。其上为砂质泥岩、细砂岩、泥岩和薄煤层,厚度41.6059.50m,平均48.40m。2、下石盒子组上段(P1x2)本段地层由K9砂岩底界面开始,到K10砂岩底界面止,其岩性主要为黄、灰黄色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及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1层煤线或薄层炭质泥岩。K9砂岩:黄紫色(地表风化石)巨厚层状细中粒,局部为粗粒砂岩,厚度1.356.95m,

37、平均3.57m。本段厚度102.45111.15m,平均106.03m。(六)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为一套陆相沉积地层,以灰白色K10砂岩底与下石盒子组分界。上部岩性为黄绿色砂岩与灰紫色砂质泥岩互层、中部岩性为紫、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下部岩性为杏黄色、黄绿色砂岩、泥岩、夹紫色砂质泥岩。本组厚度282.80389.60m,平均361.90m。区内大面积出露。按其岩性组合及古生物对比,该组地层分三个岩性段。现分述如下:1、上石盒子组下段(P2s1)本段以K10 砂岩底界与下石盒子组上段分界,呈连续沉积。底部为灰绿色厚层含砾中粗粒砂岩,中细粒砂夹薄层砂质泥岩,中部为23层中厚层灰绿色中细粒

38、砂岩夹薄层灰色,灰绿色杂色砂质泥岩,上部为灰色黄、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夹数层中细砂岩,本段厚度为66.10102.65m,平均82.85m。2、上石盒子组中段(P2s2)底部以厚层黄绿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K12)底界与下段分界,呈连续沉积。之上为紫红色黄绿色砂质泥岩,灰白色灰绿色中、细砂岩。本段厚度为114.65121.70m,平均117.20m。3、上石盒子组上段(P2s3)底部为灰白、中粗粒砂岩(K13),之上岩性为黄绿色砂岩与灰紫色砂质泥岩互层,本段厚度为102.05165.25m,平均148.80m。(七)二叠系上统上石千峰组(P2sh)为一套陆相沉积,以棕红色、紫红色泥岩为主,间暗紫

39、色中粗粒砂岩,下部多砂岩,中上部多泥岩,层厚170m左右。本井田北部大面积出露。(八)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岩性为肉红色厚层至巨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间夹薄层浅红色砂质泥岩,砂岩中水平层理发育,风化后易成片状,中上部含数层同生砾岩,出露于井田北部,最大残留厚度194m。(九)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分布于山顶及山坡上,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为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局部含钙质结核,垂直裂隙发育。该组厚一般为045m,平均为10m。二、含煤地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其总厚度为148.17m。1、太原组本组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砂岩、灰岩及煤层组

40、成,为一套海陆相含煤沉积建造。旋回结构清楚,厚度较稳定,平均为98.17m。横向上很稳定,从沉积特征看,太原组形成于海退过程中,聚煤作用发生于滨海岸过渡相,海侵的发生为泥岩和煤层埋藏保存创造了条件。9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石灰岩就是例证。从沉积剖面看,太原组可分为三段。下段:厚度37.16m,包括自太原组底部晋祠砂岩(K1)底至(K21)灰岩底之间的一段地层,除K1岩外,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9、10、11、12、13号煤层组成,9、11号煤层位全区稳定可采煤层,12、13号煤层局部可采,10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中段:从K21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部之间的一段地层。由深灰色灰岩、中细粒砂岩、砂

41、质泥岩、粘土岩组成,含有7、8号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上段:从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之间的一段地层。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含5号煤层,为可采煤层。2、山西组山西组是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煤沉积建造。主要有灰褐色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从沉积特征来看,山西组为形成于海退之后,聚煤作用形成于滨海三角洲平原及湖泊、河流、泻湖、潮坪环境中,砂岩层较太原组稍发育一些。含煤3层,仅3号煤层可采。三、构造井田内地层总体为一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的单斜,地层倾角为10-18。井田内主要构造为断裂构造,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发现三条正断层,井下开采揭露一条正断层,现分述如下:1、F1正断

42、层:位于井田东南部边缘,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南东,倾角80,上盘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与下盘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三段上部接触,落差60m左右,延伸长度不详,控制程度不够。根据断层走向及倾向,在深部对井田煤层开采无影响。2、F2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界外,走向北东东-南南西,倾向北北西-北西,倾角70,上盘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与下盘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三段下部接触,落差140m左右,延伸长度不祥,控制程度不够,。根据断层走向及倾向,在可采煤层处的断煤交线,距本井田约350m左右,对本井田煤层开采无影响。3、F3正断层:位于芦葫堤煤矿南部边缘,井下9号煤层采掘揭露,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0,落差10

43、m,走向延伸540m,地面未曾发现。4、F4正断层:船窟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边界,地面特征明显,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5左右,该处(井田西部边界处)上盘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段下部与奥陶系下统冶里组接触,落差850m,向北东延伸至龙泉寺西北附近时为上盘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上部与下盘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中段接触,落差600m左右。综上所述,井田内外虽然断层较发育,且规模较大,但大部分断层展布于井田外围或边界附近,总体上对本井田煤层开采没有大的影响。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等构造,无岩浆岩侵入,井田构造为简单类型。第三章 煤层与煤质及有益矿产第一节 煤层一、含煤性根据钻孔揭露地质资料,井田内主要含煤

44、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含有5、7、8、9、10、11、12、13号八层煤,其中5、9、11号煤层为全井田稳定的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为不可采。太原组地层厚度平均98.17m,煤层总厚7.01m,含煤系数为7.14%,可采煤层总厚6.51m,可采含煤系数6.03%。山西组含煤1、2、3、号煤层,其中3号煤层为稳定的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50m,煤层厚度平均总厚2.56m,含煤系数5.12%。可采煤层厚度平均0.89m,可采含煤系数1.78%。二、可采煤层1、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煤层厚度0.711.24m,平均0.89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

45、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2、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上距3号煤13.2820.11m,平均16.79m。煤层厚度0.862.65m,平均1.67m,井巷揭露煤层厚度1.55-1.73m。煤层中部有一层厚0.4-0.6m的矸石,煤层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多为砂质泥岩。3、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K2灰岩之下,上距5号煤51.5563.72m,平均57.80m。煤层厚度1.162.10m,平均1.50m,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K21石灰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4、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号煤层14.7815.41m,平均15.09m,煤层厚度3.183.65m,平均3.32m,结构中等,一般含12层夹矸,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板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灰岩。可采煤层特征表含煤层段煤层号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煤层间距(m)最小-最大平均结构顶板底板夹矸可采性稳定性山西组30.71-1.240.8913.28-20.1116.79简单砂质泥岩砂质泥岩0全区可采稳定太原组50.86-2.651.67简单泥岩砂质泥岩0-1全区可采稳定51.55-63.7257.8091.16-2.101.50简单灰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