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5869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是湖南省“十二五”交通规划中S326,是对浏阳市原县道X008、X016、X036线的升级改造,已纳入湖南省“十二五”干线公路改造计划。项目起于湖南与江西交界的铁山界,经浏阳市的文家市、澄潭江、大瑶、杨花、枨冲、普迹、镇头、柏加,经长沙县跳马镇进入长沙市境内,在浏阳市境内长约72km。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约9.92km)即S326位于柏加镇境内一段,主要是对柏加镇境内的原X036进行升级改造,“二期工程”计划2013年开始实施。本次工程为“一期工程”,其路线大部分位于浏阳市柏加镇境内,仅终点870m位于长沙县跳马镇境内。本

2、项目起点位于柏加镇仙人湖水库,与原X036线顺接,路线经柏加镇仙湖村、双源村和渡头村,在K9+050处进入长沙县跳马镇境内,路线在K9+670处下穿长株高速团头分离立交(长株高速桩号K22+608),该立交桥为2-20m预应力空心板梁桥,路线终点位于长沙县跳马镇境内的长株高速团头互通出口处。推荐方案路线全长9.92km。老路利用段为K0+000至K0+500、K9+380至K9+920,为10.8%。主要控制点:仙湖村、双源村、渡头村。项目地理位置参见图1。本项目位置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及工程特性表本项目道路工程特性见表1。表1 主要工程

3、特性指标表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浏阳大瑶-普迹-长沙县跳马公路一期工程2建设地点浏阳市、长沙县所在流域湘江流域3建设单位浏阳市交通运输局工程性质改建4总投资7982.47万元土建投资4883.40万元5施工期间2011年9月2013年2月二、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 目单位技术指标备注1公路里程km9.922公路等级二级公路3设计速度km/h604路基宽度m125行车道宽度m7.023.5m6停车视距m757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008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15009最大纵坡%610最小坡长m15011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型m2000凹型m150012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路基、小桥及

4、涵洞1/5013车辆荷载等级桥涵、路基公路级路面标准轴载100KN三、主要工程量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1工程占地hm222.21(18.71)括号内为新增用地2拆迁建筑物m235853拆迁电力线路根584土石方数量土石方开挖量万m321.21本工程清表产生的弃渣被沿线苗圃消纳土石方回填量万m321.19外借土石方万m34.63弃渣量(清表)万m34.655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m3186966路面m2892807中小桥m/座30/18涵洞道529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处17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处1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2013年2月竣工。项目一次性环境保护投

5、资需838.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7982.47万元的10.4%。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相符性本项目为规划中省道S326的一段,是湖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甚至完善湖南省路网结构、优化区域路网性能、提高公路网等级水平和通行能力、增加公路运输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本项目是浏阳市“十二五”交通项目规划中的规划项目,项目建设符合浏阳市“十二五”交通项目规划。按照湖南省公路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的“安全、环保、节约、实用”的精神,以“六个坚持、六个树立”为指导思想,制订路线方案时,充分与城镇规划相结合,对城镇化严重的城镇予以绕

6、避,同时又不远离城区,方便城镇路网与本项目的衔接。考虑到老路(AK0+500AK10+745.330)经过居民集中区较多,推荐方案(K0+500K9+380)为新建绕镇方案,较好的解决了交通噪声扰民与影响城镇发展的问题,因此,本工程选线符合柏加镇总体规划。通过对正线与A比较线的分析比较,A线方案经镇段运行速度下降、交通运力减少、已基本转化为城镇道路,最终丧失干线公路的功能;侧向干扰大,安全性差。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宜将正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自然环境现状路线所经地带为平原低丘地貌;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

7、充沛。(2)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的山丘植物群落以人工林与苗圃为主,生态评价范围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覆盖率一般,植被多为人工植被,较为单一,以马尾松、杉木、樟树、竹等为主,灌木草丛掺杂,群落外貌季相变化不大,四季常绿。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农业植被占很大比重,已形成了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态,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柑橘、油茶、茶树等。未发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名木古树。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地理区属于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根据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情况,项目沿线为农村环境,人类活动频繁,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大型野生动物已经绝迹,未发现珍稀濒危保护动物。项目建设区平均

8、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1280t/(km2a),属轻度流失。其中,微度流失面积8.96hm2,轻度流失面积6.21hm2,中度流失面积2.11h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8.15%。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3)水环境项目新建中桥跨越渡头村下坝河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地表水水质良好。(4)声环境所有监测点均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限值,代表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5)环境空气大气监测点NO2与TSP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区域环境

9、质量较好。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表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评 价 范 围1空气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2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3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跨越河流时扩大为桥梁上游100m至下游1000m以内。4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以及临时占地、取弃土场,野生保护动、植物调查与评价范围适当扩大。5社会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根据沿线实际情况调查范围可适当扩大至改建公路的直接影响区柏加镇。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表3 公路沿线声环境和

10、环境空气敏感点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名称桩号首排距路中心线/红线距离(m)高差(m)首排户数/总户数与路关系户数环境特征环境空气/声环境执行标准4a类2类1仙湖村居民K0+04025/1901/2路左,面对/侧对11临路为2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4a类、2类2仙湖水库安置区K0+500600140/134010/100路右、面对0100临路第一排为4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2类3仙湖村居民K0+820K1+82020/140+12/11路右,面对29临路为2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4a类、2类4双源村居民K2+50040/3406/6路右,面对60临路为2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

11、4a类5双源村居民K2+60025/19+11/2路左,面对11临路为2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4a类、2类6双源村居民K3+00030/2402/10两侧,侧对28临路为2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4a类、2类7双源村居民K4+500K5+12040/3406/17路右,面对69临路2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4a类、2类8双源村居民K5+77020/1402/8两侧,侧对17临路2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4a类、2类9渡头村居民K6+720K8+50038/320+114/46路右,面对1432临路23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4a类、2类10渡头村居民K8+96050/4401/1路

12、左,面对01临路2层楼房,房屋质量较好二级/2类*注:1、高差=敏感点地面高程公路路面高程。2、除1#环保目标位于老路段外,其余环保目标均位于新建路段。表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环境特征保护级别或要求影响因素苗圃K8+0400(路右、60m)K6+15700(路右、60m)农苗木种植用地;总计3.3公顷严禁越公路红线侵占和损坏;对占用的苗圃进行补偿公路占地、路筑填路行为植被及生物多样性全路段林地、灌木等植被严禁越公路红线侵占、填压、砍伐和破坏,生态补偿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拒绝入侵种路基施工及弃渣、人为折损、砍伐水土保持沿线及取土、临时占地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路基边坡、取土场等

13、得到良好防护与生态恢复路基施工,取土场、施工场待临时占地景观沿线区域农林、村落景观减少对自然景观破坏,做到与区域景观协调施工破坏、设计不合理注:本项目推荐线路两侧没有基本农田分布。表5 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环境特征规模保护级别或要求下坝河K8+580农业灌溉用水河宽10m,河深2m,流量0.2m3/s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作类表6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环境特征保护级别或要求征地拆迁户道路红线范围内房屋本项目拆迁面积为3585m2,需搬迁7户,按属地管理统一规划,并进行经济补偿城市规划柏加镇路红线北侧200m内符合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路沿线道路红线范围内项目涉及的灌溉

14、沟渠、电力设施、道路等,共需拆迁电力电杆、电讯电杆58根长株高速在K9+670处线路下穿长株高速团头分离立交高速公路因区域行政管辖关系,本工程修至K9+020处,K9+020K9+920由跳马镇负责修建2、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生态环境工程永久性占地中旱地27.62亩,苗圃面积392.13亩,经济林面积91.22亩,这此土地将丧失原有的农业产出功能,因此工程建设会对当地的农业经济造成直接的损失。工程施工场地布置临时占地面积较少,施工结束后应予以恢复,对原土地利用功能影响较小。工程永久占地20.59公顷,项目的永久占地将造成占地内现有植物的不可恢复性破坏,临时占地也会对植被

15、造成一定量的损失,但其破坏是暂时的、可恢复的。从现有公路沿线植被分布情况来看,植被除农田、苗圃以外,多为灌草丛和以马尾松、柑橘、竹为主的人工林。整体上来说,本公路的建设对沿线乡镇植被的损失占总量的比例很小,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不会因此有明显变化。应在公路建设中配以适当的绿化工程,可以减轻其影响。本公路沿线人类活动频繁,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均不多,未发现珍稀保护野生动物。因此工程建设过程对动物生存活动产生的影响有限,其种群结构不会改变,种群数量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工程建设前后对沿线水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设期的废水废渣的排放,以及运行过程中公路桥面径流污染物,若直接排入对其内的水生生物产生一定不利

16、影响。(2)社会环境项目的建设能够完善区域公路网,带动区域经济环境的改善,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提高城市品位。项目占地对沿线农业总体经济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会使部分农民失去或减少土地,通过合理的补偿征地费、调剂土地、妥善安置等多种方式减缓影响。拆迁对村民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较小。(3)水环境项目施工期对沿线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包括在桥梁基础施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构件预制场混凝土搅拌废水、以及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项目桥梁施工时应加强施工管理,采用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不得将施工泥渣随意弃入河流或水塘中,避免对水体产生不良影响。营运期路(桥)

17、面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及少量的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时间短,总量小,流入溪河和山地,对沿线溪河水质产生的污染影响很小。(4)声环境项目施工期因施工机械的使用,对施工地段附近居民有较大的噪声影响。因混泥土搅拌站等远离居民区,对这些敏感点的影响将主要以挖掘机、压路机、物料运输车辆等非稳定噪声源影响为主。应选用低噪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路段,可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根据运营期噪声预测结果,并从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综合考虑,建议沿路两侧距红线40m内不新建居民集中住宅区、医院、学校等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建筑。根据营运期噪声预测结果,项目沿线敏感点噪声均未超标,但在远期昼夜间噪声预测结果接近标准限值,项

18、目仍须加强禁鸣、绿化等防噪工作,以进一步减小项目噪声对沿线居民影响。加强集路段的绿化工作,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叶繁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合理搭配密植,同时由于夜间交通噪声往往影响距离较远,可适当控制夜间车流量;此外,加强通行沿线运输车辆检查,严禁车辆超载上路。(5)环境空气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扬尘和沥青烟。由于本工程施工期不长,因此,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有限的不利影响,影响范围不大,而且主要是短期影响。在采取经常洒水、合理确定拌和场站的位置等适当的防护措施后,这种短期影响能够得到控制。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沿线20m范围内NO2和CO的小时平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

19、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很小。3、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认真贯彻交公路发200464号文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对线路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严格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的规定优化线路;做好耕地和农田的调整补化工作。施工期,作好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作好拟建项目沿线的绿化工作。营运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继续做好公路沿线的绿化和植被的恢复工作。(2)社会环境保护措施施

20、工期间作好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工程施工中发现文物应保护现场,立即报告,不得擅自处理。营运期间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消除道路主体工程阻隔及营运对沿线人民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加强道路主体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通道工程畅通,以提供人民的出行方便、工作方便。(3)水环境保护措施科学施工、加强管理;施工废水和含油废水需经过沉淀、隔油等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民房,并设置化粪池;禁止将未处理的施工污水直接排出;建筑材料堆放场应尽量设置在公路永久征地范围内;为避免路面径流直接排入农田或鱼塘,路侧排水沟不得直接通向农田或水塘。(4)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合理选

21、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或采取降噪措施。做好运输筑路材料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车辆的噪声级维持在最低水平。营运期间加强拟建公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5)环境空气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加强对粉状施工材料的运输管理,使用帆布密封或采用罐体车运输;定期洒水抑尘,每天洒水36次。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在靠近道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对路面定期进行洒水、清扫、维护,减少路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6)景观环

22、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临时场址选择应遵循环保原则,严格控制施工场地的规模;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随意弃置生活和生产废弃物。营运期间,做好拟建项目沿线的绿化工作。(7)固体处理措施施工期间的建筑垃圾,首先应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对施工的建筑垃圾尽量做到回用,若不能回用,尽快将建筑垃圾运送到最近的垃圾场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营运期建议采用分路段到责任人的方式对沿线的固体废物及时进行收集处理,减少营运期间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4、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环境损益分析结果表明,改建公路环境正效益分别是负效益的2.1倍,说明改建公路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正效

23、益占主导地位。从环保角度该项目是可行的。5、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表7 环境监测计划要素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环境空气施工期施工场地、料场附近的居民区等敏感点TSP1次/年,每次2天或随即抽样监测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站TSP运营期双源村居民(K5+770)NO21次/年每次2天环境噪声施工期施工场地附近及公路沿线的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等效连续A声级1次/月,每次2天或随机抽样监测营运期公路沿线临路第一排居民房等效连续A声级1次/年每次2天地表水质施工期中桥桥址下游200mSS、石油类、COD、氨氮1次/年每次3天营运期中桥桥址下游200mSS、石油类、COD1次/年每次

24、3天备注1、实施机构:浏阳市环境监测站2、负责机构:监理公司或建设单位3、监督机构:浏阳市环境保护局表8 拟建项目环境管理计划阶段潜在的负影响减缓措施管理、实施机构设计阶段影响城镇规划科学设计,使道路布线与城镇规划相协调地方公路局地方政府道路用地内居民和公用设施迁移和再安置执行公正和合理的安置计划和补偿方案影响景观美、环境美科学设计,使工程景观与地形、地貌相协调损失土地资源采纳少占竹林地等农用地的方案交通噪声、汽车尾气污染科学设计,保护沿线声、气环境质量道路对居民的阻隔布置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施工期混凝土和灰土搅拌站空气污染科学选址、安装除尘装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现场的粉尘、噪声加强文明施工

25、监理工作,安装责任标牌,定期洒水,在设备上安装和维护消声器,居民点禁止深夜施工,施工期密切与当地气象站联系,当预报次日有大风时,停止进行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易起尘的材料提前用帆布等遮盖施工现场、施工营地、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生活污水和废油,生产和生活垃圾对土壤和水体污染尽可能在道路用地范围内布设,施工营地尽可能租用民房。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并保持正常运行,废油统一存放和处理,提供合适的卫生场所影响沿线保护动植物聘请专业单位做单项设计,并报林业部门批准影响景观美严格按设计实施景观工程,及时进行绿化和土地复垦工作发现地下文物立即停止挖掘,并报地方文物保护部门弃渣、泥浆、建筑和生活垃

26、圾处置加强监督管理,指定统一存放地点,统一处理干扰沿线公用设施协调各单位利益,先通后拆可能的传染病传播定期健康检查,加强卫生监督营运期沿线土地利用影响道路中心线两侧40m以内不新建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学校、医院、集中居民区等。土地规划部门生态环境恢复、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结合拆迁、景观建设工程,精心养护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工程运营管理机构交通事故制定和执行交通事故处置计划,通行车辆必须加装后防雾灯四、公众参与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在本工程前期阶段,建设单位、工可编制单位与各相关部门已经做了调查和协调工作,为了充分了解公路沿线地区各部门和群众的意见,2012年7月,评价单位在建设单位和柏加

27、镇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在本项目沿线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调查采用在当地媒体公示,在公路沿线张贴公示、走访与发放公众意见征询表的形式进行,对象主要是沿线乡镇、村庄等单位和个体群众,目的是了解他们对本项目的认知程度以及基本态度,并征求其对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建议。2012年10月9日在浏阳日报第6版刊登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在公示之后,本次调查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30份,其中个人27份(其中涉及拆迁户7份),团体3份。调查对象为沿线的村民,回收30份,回收率100%。2012年9月22日补充调查了长沙县跳马镇石桥村民委员会的团体意见。3、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

28、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1)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赞成率100%。(2)沿线乡镇与单位普遍认为本项目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无较大的影响。(3)沿线乡镇与单位对拆迁应当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基本了解。(4)沿线乡镇与单位普遍认为项目建设对沿线经济及社会环境有有利影响。(5)沿线乡镇与单位大部分认为项目建设能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但有部分担心施工期噪声、扬尘等不利影响。(6)项目施工期间,大部分认为不会加重周边的环境污染。(7)沿线乡镇与单位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个人的生活无不利影响。4、从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等方面对公众参与进行总结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的群众和单位,都能正确理解本项目对

29、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能深刻认识到本项目建成后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保证为公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至于本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评价单位和设计部门已考虑到了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只要在建设与投入使用中予以落实,会妥善解决好沿线本项目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100%的人赞成本项目的建设,现场公示期间未收到其他公众反馈意见。可见,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持支持态度,无人反对本项目的建设。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工程符合湖南省及浏阳市交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其交通枢纽的作用,优化区域路网布局,带动区域经济环境的改善,并使其整体功能得到更大的提高。虽然本公路建设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声环境及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减缓和保护措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为环境所接受。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六、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浏阳市柏加镇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系人:叶女士联系方式:电话:83122566电子信箱:4607204322、环评单位环评单位:湖南省气象局环境影响评价室联系人:李先生联系方式:电话:5540140电子信箱:1581446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