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技术.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5892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控制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机电控制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机电控制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机电控制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机电控制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控制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控制技术.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书名:机电控制技术ISBN:978-7-111-34653-1作者:吴年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配有电子课件,机电控制技术,绪论,绪论,第一节 机电控制技术概述,它是将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因此它又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基础上,综合运用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信息、传感测试、电力电子、接口、信号变换以及软件编程等技术的群体技术,不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把两者有机组合起来的应用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绪论,机电控制技术的思想蕴酿于20世纪70年代,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

2、产物,二次大战后,系统工程、控制论和信息论三门科学几乎同时诞生,机电控制技术的产生既是微电子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结果,又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付诸生产实践的结果,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的机械将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从而使机电控制技术进人了所谓的大发展阶段,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机电控制技术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技术互相渗透的结果,绪论,第二节 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机械本体,动力部分,计算机部分,检测传感部分,执行机构,信息处理单元,接口,机电控制系统的组成,绪论,机电控制的技术体系,机械学,电工学,电子学,微电子学,控制论,机电控制的相关学科,绪论,

3、检测传感,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伺服传动,精密机械,机电控制的相关技术,接口,系统总体,绪论,提高设备制造精度,增强设备加工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机电控制技术的重要地位,第三节 机电控制技术的重要地位及发展前景,简化结构,减轻设备质量,降低产品价格,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改善操作性能,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增强柔性应用功能,绪论,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层次上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结束,第一章 液压传动控制技术,第一节,第三节,结束,第二节,第四节,机电控制技术第一章,第

4、五节,应用举例,第一节 液压控制基础,机电控制技术第一章,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传动,指能量由动力装置传向工作执行装置,驱动执行装置对外做功,分为机械传动、电气传动、气压传动、液压传动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复合运动,液体传动,指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传动方式,分为液力传动、液压传动,液力传动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动能来传递能量,液压传动则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能量,以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来说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动画,工作压力比气体的高,惯性力小,结构紧凑、轻巧,液压传动的特点,优点,液体有不可压缩性,传动刚性较高,可以在较大的调速范围内实现无级调整,还可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调速,工作平稳,油

5、有吸震能力,便于实现快速启动、快速制动和频繁的换向,待续,易于实现部件过载保护,超负荷时油液可以从安全溢流阀自动溢流,优点,操纵简单,对液体压力、流量或流动方向易于进行调节和控制,易实现自动化,系统工作时,油液可以自动润滑运动偶件,有利于提高元件使用寿命,易于实现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续前,液压系统结构复杂,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因而成本比气压元件高,局限性,系统很难绝对密封而产生漏油,不但引起压力损失,还会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系统工作时噪声较大,控制部分较复杂,不适合远距离操纵,油粘度随温度变化,高、低温时工作易失常,液压

6、传动系统出现故障时比较难找出原因,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应用,某磨床工作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将机械能转换成液体压力能,液压系统的组成,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装置,辅助装置,工作介质,将液体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对液压系统中的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进行操纵或控制,控制和改变执行元件的力或转矩、速度、方向,除以上装置以外的其他装置,系统中传递能量的液体,即液压油,液压传动技术的应用,机床行业,工程机械,汽车行业,起重运输,轻工化工,农业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建筑机械,铸造机械,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及其选用,液压油的作用,将液压泵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并传至各处,传递运动和动力,润滑,冷却

7、,密封,对液压元件内各移动部位进行充分润滑,降低元件磨损,带走系统中的热量,黏性对细小的间隙有一定密封的作用,主要由石腊基的原油精制而成,再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锈剂;这是用途最广的一种,其缺点是耐火性能差,液压油的种类,矿物油系液压油,耐火性液压油,一种乳化型液压油,专用于有引起火灾危险的场合,有水中油滴型(O/W)和油中水滴型(W/O)两种;水中油滴型的润滑性差,会侵蚀油封和金属;油中水滴型则化学稳定性很差,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密度,可压缩性,黏度,液体在压力作用下其体积发生变化的性质,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或有流动趋势时,分子间的内聚力要阻止分子相对运动而产生一种内摩擦力,又称

8、绝对黏度,符号表示,液体的动力黏度与其密度的比值,用符号v表示,动力黏度,运动黏度,矿物油系工业液压油的相对密度约为0.850.95,W/O型的相对密度约为0.920.94,O/W型的相对密度约为1.051.10,液压油在低、中压时可视为非压缩性液体;在高压时纯油的可压缩性是钢的100150倍,液压油牌号采用在40温度下运动黏度平均cSt值来标号,如某一种牌号L-HL22普通液压油,是指其在40温度时运动黏度平均值为22cSt,系统压力增大时,液压油黏度增大;液压油黏度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温度升高则黏度下降,造成泄漏、磨损增加、效率降低等;温度降低则黏度增大,会引起液体流动困难以及液压泵转动不

9、易等,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应按系统中的液压元件,主要是液压泵来确定液压油的黏度;同时,还应考虑工作压力范围、油膜承载能力、润滑性、系统温升程度、液压油与密封材料和涂料是否相容等要求,液压油的选用,液压系统的工作环境:主要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有无明火和高温热源、抗燃性等要求,还应考虑环境污染、毒性和气味等,综合经济分析:选择液压油时,应综合分析价格和使用寿命,高质量的液压油从一次购置的角度来看花费较大,但从使用寿命、元件更换、运行维护、生产效率的提高等来讲,总的经济效益也许是合算的,讨论液体在静止状态或相对静止状态下受力的平衡问题,属于流体静力学研究的范畴,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液体静力学

10、基础,液压传动是借压力油的流动来传递能量的;研究流体与物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流体力学;此处仅讨论与液压传动相关的流体力学问题,以帮助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静止液体内任一点的液体静压力在各个方向上都相等,液体静压力,静止液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法向压力称为静压力,用符号P表示;物理学中称为压强,液压传动中称为压力,以绝对真空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以大气压力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称为相对压力,重要特性,液体静压力的方向总是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帕斯卡原理,施加在密闭容器内静止液体上的外加压力将以等值同时传到液体内部所有各点,称为静压传递原理或称帕斯卡原理,由此可知,液压系统

11、的压 力是由外界负载决定的,与流入的液体多少无关,两点假设,假设液体是没有黏性的,即不考虑液体的内摩擦力,油液的可压缩性很小,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液体具有黏性,流动状态其分子间会产生摩擦力;流动液体分子间的摩擦问题较为复杂,为简化研究,不妨假设为理想液体,液体动力学基础,连续性原理,不可压缩液体作定常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Q=A1v1=A2v2,理想液体在管内作定常流动时,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管内的液体既不能增多,也不会减少,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管子每个截面的液体质量一定是相等的,流量连续性方程示意图,伯努利方程,描述了管流中的压力与流速间的关系,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动液体中的表现形式,伯努利方程示意图,即,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为:在密闭管道内作定常流动的理想液体具有三种形式的能量,即压力能、位能和动能;在沿管道流动的过程中,三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以转化,但在任一截面处,其能量的总和为一常数,实际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液体具有黏性,会产生内摩擦力,且管道形状和尺寸的变化会使液体产生局部扰动,因而会造成能量损失,精确计算时应予以考虑,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