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法校外参访」之旅活动手册教学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6044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工法校外参访」之旅活动手册教学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态工法校外参访」之旅活动手册教学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态工法校外参访」之旅活动手册教学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态工法校外参访」之旅活动手册教学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态工法校外参访」之旅活动手册教学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工法校外参访」之旅活动手册教学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工法校外参访」之旅活动手册教学规划.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計畫主軸一開發區域特色前瞻實用學程計畫生態工法校外參訪之旅台南縣龍崎鄉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校外參訪教學規劃背景分析透過實地參訪龍崎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親自體驗與探索的參觀活動,實地認識自然生態工法之施做與成效,瞭解生態及水土保持的重要。地點台南縣龍崎鄉牛埔農塘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日期民國97年10月29日(星期三)對象南榮技術學院營建系師生110名內容08:0008:30 於學校集合搭車出發。10:0014:30 龍崎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校外參訪教學。 14:3016:00 返校。實施方式透過室內課程介紹牛埔農塘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實地參訪目的。牛埔農塘泥岩水土保

2、持教學園區相關資料簡介。邀請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張文章先生解說。戶外自然教學園區的實地參訪相互印證。參考資料臺灣月刊雙月電子報(http:/www.tpg.gov.tw/taiwan/9706/9706-12.htm)泥岩教育網(http:/mudstone.swcb.gov.tw/index.asp)台灣綠色學校(http:/www.greenschool.org.tw/node/12583)教學目標1. 藉由戶外教學實際參觀體驗,印證學生所學。2. 透過在地的參觀解說活動,讓學生對自然生態與水土保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3. 帶領全體教師認識新的戶外自然教室龍崎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可做為日

3、後校外教學的參考。生態工法校外參訪之旅 校外學習教材(取自泥岩教育網)一、什麼是泥岩?所謂泥岩(Mudstone)指的就是青灰岩岩層,由於泥岩地質年輕,岩石膠結不良,一旦表層遇水即迅速軟化、崩解,故每遇豪大雨就會造成極大的土壤侵蝕 及流失,造成所在地區河川之高泥砂含量;但泥岩乾燥時卻又堅硬如石,並極易龜裂崩落,因此在乾季曝曬風化、崩解作用與雨季侵蝕、流失等乾濕的交互作用下, 部分地區表層有板狀剝離滾落之現象,並逐漸到處形成奇特的尖銳嶙峋或河道沖刷的泥岩地形景觀,在地形及地質條件的影響下,曲流、牛軛湖及河川改道的特殊河 流景觀即油然而生。典型的泥岩尖銳地形 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一隅泥岩泥岩二

4、、泥岩惡地的由來台灣有所謂的三大惡地景觀,分別是泥岩惡地、礫岩惡地及石灰岩惡地,其中又以西南部泥岩惡地所佔的面積最大,泥岩地區因地質與氣候因素的雙重影響,為台灣坡地中最難整治、植生綠化固難度最高的山坡地區域。由於泥岩的表層遇水就會迅速軟化、崩解,但經曝曬、乾燥後卻又堅硬如石,並且極易龜裂崩落,因此在乾濕的交互侵蝕作用下,導致一般泥岩裸露地區的地勢起伏極 大、地形十分複雜,再加上泥岩地質土層淺薄,以及氣候及地質條件之雙重限制,使得泥岩本身極不利於一般植物的生長,為時日久,便逐漸則成寸草不生之裸露地。目前除了高雄縣燕巢鄉之月世界,以及鄰近地區之泥岩火山為頗著名之觀光景點、稍具觀光價值之外,泰半地區

5、皆因難以進行農業耕作且地勢、地質不適宜人居,以致人煙稀少,因此泥岩地區素有惡地(bad land)以及地癌等難堪之封號。長年沖刷及風化的崎嶇地形 景觀、寸草不生豪雨後泥岩軟化造成邊坡 崩塌、下陷豪雨後造成嚴重的邊坡沖蝕及土壤流失三、泥岩地區植物生長困難的原因(1) 氣候1.終年高溫本區位於北迴歸線之南,年均溫為25.8C,最熱年均溫高達29.8C。 2.雨量集中且乾季長降雨集中在59月,尤其夏季6、7、8三個月,佔總雨量80%以上,甚至有高達90%者。而11月至翌年4月為乾旱季,雨量不到10%。植物經過長期乾旱,植物死亡殆盡,僅有少數植物呈休眠狀態以度過旱季。3.降雨強度大夏季西南季風自南海挾

6、帶大量溼氣而來,在本區下降成雨;加以夏溫高、蒸發量大,空中溼氣常成飽和狀態,易產生雷雨。此外,台灣地區在夏秋之際多颱風,亦是降雨的主要原因;這種猛烈的天氣現象,降雨強度相當大,強烈的打擊坡面,更造成表土嚴重侵蝕,植物生長基盤不穩定。 四、泥岩適用之整治工法建議適用於泥岩邊坡植生工法種類,計有:(1)廢輪胎護坡工法、(2)植生帶法、(3)草帶法、(4)掛網噴植法、(5)掛網+長纖噴植法、(6)自由樑框工法及(7)坡腳圍堵工法等七種。(1)廢輪胎護坡工法以廢棄輪胎相互連結並錨釘於坡面上,營造穩固之植生基盤,並導入植物以達邊坡穩定綠化之效果。本工法除能提高坡地穩定綠化及增進景觀效果,亦能達資源回收再

7、利用的目的。(2)植生帶法植生帶係人造、天然或兩者混合之纖維物質所製成,其帶中均勻夾附植物種子,全面舖於泥岩坡面後,植生帶之被覆作用可立即發揮保護坡面之功效,並減少植生材料、種子等之流失。(3) 草帶法坡面上沿著等高線,每隔適當距離種植直立性草苗,以覆蓋坡面,控制沖蝕及攔阻坡面泥砂的植生方法。 適用範圍:適用於坡度介於3545之泥岩邊坡。(4) 掛網噴植法在坡面上舖上鐵絲網或塑膠網等,增加坡面穩定性後,然後直接將種子、肥料、有機質肥料(或土壤)、黏著劑與適量之水充分攪拌後,利用強力壓縮機噴植於坡面之植生方法。(5)掛網+長纖噴植法在坡面上舖上鐵絲網等,並利用連續纖維噴撒技術,在斜坡面形成團粒構

8、造的生育基盤。營造植物、微生物等適存空間,可防止雨水侵蝕,以期使裸露地形成複層植被坡面。 適用範圍:適於3550之泥岩挖方邊坡。(6)自由樑框工法於現場打造之混凝土連續框,以固定客土層,然後導入植物的方法。(7)坡腳圍堵工法土堤(箱籠)圍堵法,乃在距陡坡520m處,設置土堤 (或箱籠),內側栽植灌木及草類圍堵坡腳,以攔阻大量泥流及崩落的泥塊流入道路或下游保全對象。半畝方塘一鑑開 (取自臺灣月刊雙月電子報)龍崎牛埔村泥岩惡地重生,荒地變綠洲 文圖林少雯半畝方糖一鑑開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倚著水中樓台的紅柱,陶醉在朱熹那如詩如畫的水塘、天光、雲影的境界中

9、,享受著牛埔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內半畝方塘的畫境。 抬頭朢去,只見一片煙嵐中,半是青翠,半露泥岩的山巒,層層疊疊的開展而去,山巒間的這一方水塘,水波盪漾,波光粼粼,塘水幾乎要滿溢而出,淹進我們容身的樓台之中,卻又嘩啦嘩啦的沿著樓台四周的圍牆直瀉而下,流入地下的集水管排出。 正在欣賞這巧妙的設計時,忽然午後雷陣雨,急打在水塘裡,原本平靜無波的水面,頓時激起一陣又一陣的漣漪。下雨天留客,於是我們安心在亭閣中,聽牛埔村的傳奇人物林仙化先生為大家講述他創作的四句聯。 教學園區入口意象泥岩惡地的新生機 來到這片面積約五十公頃的大公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舉目望去,真是令人驚艷。驚艷的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因

10、為泥岩惡地,是台灣山坡之癌,多少專家經過無數的努力都沒辦法找到一個可以完全治理的好方法,這種乾燥時堅硬如鐵,一遇雨水就迅速崩解流失的地質,贏得了月世界稱號,奇異的外星景觀,還成為民眾假日的觀光景點。但是這種土壤,不僅讓植物無法生長,動物難以落腳,更深藏著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機,是水土保持工作人員深感憂心的。 台灣西南部泥岩地區包括嘉義、台南、高雄等縣市,面積達10萬公頃,台南縣龍崎鄉牛埔村也位於泥岩區域內。 經過無數的努力,泥岩土地上終於長出了青青的綠草和矮矮的灌叢,怎不令人驚喜?在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內,展現出來的泥岩新風情,真的是美不勝收! 牛埔村,位於國道三號旁的台南縣龍崎鄉境內

11、。此區約海拔100至150公尺,山雖然不高,但是沖蝕卻非常嚴重。淺淺的表土層,每遇雨水,就會吸水回脹,形成鬆散的顆粒,雨水更輕易的就能流進縫隙之中,造成泥流,甚至崩滑,多年來表土老早不知被雨水沖往何方,一條條雨水沖刷過的痕跡,留下深深地沖蝕溝,像彎彎區區的大蛇攀附在山坡上。 泥岩土質接近鹼性,ph值高達8 9 之間,植物無法生長,光溜溜的坡面,植物也無法附著,所以月世界的景觀都是寸土不生的,極盡荒涼。 這樣的惡地,看了實在令人難過。牛埔村過去曾經是台灣八景之一雁門煙雨所在地,古時候這兒地形高峻,山巒連綿,大雁無法一口氣飛越,必須在山上歇息,養足精神才能繼續振翅高飛。山區的冬季煙雨濛濛,如詩如畫

12、,宛若潑墨山水,意境清幽高遠。可是曾幾何時,青山和綠樹都消失不見,只剩裸露的泥岩,令人怵目驚心。 可喜的是,牛埔村的月世界已經改頭換面了!這裡一片生機盎然,猶如一個大公園,有山、有水、有青青草堤、有綠壁、有水中樓台、有步道,這一片湖光山色,真是怡人胸懷啊! 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成立 泥岩是如此難以治理,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泥岩的研究上,與學術單位已經合作數十年,可以說早已身經百戰,台南玉井鄉的芒果專業區,高雄燕巢鄉的青棗專業區,都位於泥岩區,在水保專家的努力和農委會的輔助下成為水果的專業生產基地,牛埔村為甚麼不可以? 於是在 1998年,水土保持局第四工程所,開始整治這範圍五十公頃的泥岩惡地。

13、這一帶屬於二仁溪上游支流埤仔溝集水區,於是水保局以集水區整體的概念來治理,並採用九二一大地震後流行起來的生態工法,進行整個水土保持作業,以減少和消除災害的發生。在做集水區治理時,並同時計畫將此地作為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但是除了教導民眾水土保持的觀念和知識之外,這個園區還有三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增進水土資源保育、自然生態環境復育以及營造休閒遊憩空間。 自從開放周休二日之後,國內的旅遊需求大量增加,民眾渴望親近大自然,這樣的規劃和設計,正符合水土保持、自然生態和寓教於樂的構想。 為了達到這三項重要的目標,教學園區理所當然地與地方結合在一起,因此,園區內構築了系列的土壩,並且在溢洪口上,建築親水式的涼亭

14、,這創新的設計,加上邊坡的植生綠美化,以及土堤、護坡、連絡道、步道等等設施,使整個園區宛若一座有山、有水、有堤、有湖、有涼亭、有步道的大公園。區內植生綠化的成功,更讓泥岩惡地得以改頭換面,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景觀展現在人們面前,令人耳目一新。 施工期間,最感人的是僱用在地人來做在地事,除了增加在地人的就業機會和收入,還可以建設自己的家鄉,這樣的工程,品質保證第一。而且完工之後,園區跟在地人的感情也結合得更加緊密。 飲水思源 沿著園區往湖邊走去,我們來到參觀的第一站 飲水思源 。 波光灩瀲的湖水,以及圍繞在路邊及湖邊的花草樹木,五顏六色,繽紛燦爛。原來童山濯濯寸草不生的月世界景觀,如今是一片翠綠。

15、眼前的山坡,看去自然而又親切,利用團粒噴植法成功營造出來的綠意。團粒噴植法是一種生態工法,在整好地坡面上,先鋪一層菱形的網子,用錨釘固定好,讓網子不會移動,再噴上六公分厚的團粒。團粒裡面混合了各種植物的種子,有水黃皮、相思樹、檸檬桉、百喜草、百慕達草、類地毯草等常綠喬木和草種,還有樹皮、堆肥等有機質,以吸引微生物和昆蟲以此為家。這種方法成功的將整片山坡綠化了,綠意盎然中早已不見當時斧鑿和菱形網的痕跡,看去像是自然天成的。 前方是一座涼亭,旁邊還有一頭石雕的牛,拉著一輛牛車。在涼亭內可以觀賞青山綠水,水牛更讓人興起思古幽情,想像先民胼手胝足開荒拓土、墾田種地的辛勞和汗水。那頭牛大大的眼睛和溫柔的

16、眼神,似乎有一種走過從前,再造鄉里的喜悅。 植生綠化後的泥岩景觀綻放綠洲 沿著竹梯往下走,我們來到第二站 綻放綠洲 。這裡已見不到裸露的泥岩,成為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 泥岩植生是如此困難,這裡又是怎麼完成這艱鉅的工作呢?原來此處採用打樁編柵加培地茅植草帶工法。在整好的坡面上,覆蓋別處運來的優質土壤,即客土,接著在坡面上用木條、竹管或鋼筋打樁,樁與樁之間以竹片編織柵欄,然後在坡面鋪上不織布,再灑上草類的種子,有百喜草、百慕達草、蟛蜞菊等,每隔兩公尺的距離,加種植培地茅草。 坡面上打樁、編柵及培地茅的種植,都是橫向的,這種方式最能減緩雨水下沖的力道。由於大雨時,水從山坡上會直沖而下,造成嚴重沖蝕,

17、橫向的工法,減緩了水土下沖的速度,同時也構築縱向的排水溝,將水匯流在溝內安全地排出。這些排水溝有的是用水泥噴漿的,有的則以自然工法構築土溝,土溝內種草。長滿草的土溝,土壤受到保護,就不會造成沖蝕。 山坡上生長茂密,一叢又一叢的培地茅草,比一般青草來得高大,青翠欲滴,迎風搖曳,精神抖擻地挺立在泥岩惡地上,將裸露的地面完全覆蓋住,成為綠茸茸的地毯,既美麗又壯觀。培地茅草是一種優良的水土保持草類,草根可以深達地下二至三公尺,而且龐大的根系,在土壤中盤根錯節,緊緊糾纏,自然也將土壤緊密地保護起來。高挺的培地茅草,像草籬般在坡面上阻擋水和土壤,將它們加以過濾,水流下山坡,土壤卻淤積在草籬前,土淤得越高,

18、培地茅草就愈往高處長。 這是草帶法的高度運用,土壤淤積在草帶前,日積月累,逐漸形成像梯田一樣的平台,民國五十幾年時台中大肚山的水土保持,就運用過這種經濟實用的草帶法,成功地淤積出許多梯田。 生態工法的應用,在南投埔里各地都非常成功地修補崩落的坡地,有了培地茅這種優良草種的加入,不但讓整個環境改觀,也讓水土保持和保育的效果更加顯著。 下起雨來了,漫步在涼亭四周和湖邊,腳踩著竹製的步道,感受一下雨中的農塘、土堤、和起伏層疊的群峰,在一片煙雨中,彷彿置身仙境。 古色古香 第三站是古色古香 。顧名思義此站的特色必定與古老的事務有所關聯。果然走過種滿青草的土堤,見到一棟竹屋,屋內展出許多台灣早期社會常用

19、的農具,有打穀機、牛犁、釘耙、切番薯葉機、番薯刨絲機,還有竹製躺椅、竹製搖籃等,這些先民使用過的古老器具,顯現著早年當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這一站的重點,其實並不在古早農具的展覽,最重要的是山坡下的那那道土壩。土壩是用當地的泥岩在溪流坑溝中堆積出來的,堆土成壩,攔截溪水,成為農塘,然後在對面山坡以掛網噴植的自然工法,在坡面上以鋼筋打樁,並做好縱向橫向的排水,然後噴植物種子,綠化成功後,不僅營造出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觀,還兼具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育的多重功能。 土壩在園區中,發揮了防止坑溝沖刷,穩定上游生態環境,達到水土保持防災的功效。而且蓄水成塘,不僅可供灌溉和消防使用,也提供了水生植物和魚類絕佳的生長

20、、棲息和繁殖的環境。土壩在此還擔當起交通重任,成為溪谷兩岸的橋樑,不但解決了居民的交通問題,也增加了人文和產業的活動。周休二日時代來臨,更提供民眾遊山玩水的休憩景點。 我們看到了水土保持局的用心,這種寓教於樂的旅遊休憩活動,正是此園區的重要目標之一。 生生不息 循著路標來到下一站生生不息。 哇!這裡有牛車的展示,跟前面涼亭邊的石雕牛車不一樣喔,這可是第二代牛車。第一代牛車的車輪是鐵皮包木輪,第二代的是橡膠包鐵輪子,這樣的輪子不會破壞路面,走起來也不會嘎嘎亂響,祖先們真是聰明!這裡還展示趕牛的鞭子及牛車上的其他配備。在農具已經機械化的現代,難得見到這些文物了。 向前走有一個生態池,附近花草樹木繁

21、茂地生長著,還特別種植許多誘鳥和誘蝶植物,像春不老、油菜花、波斯菊等,尤其是灌木春不老,已形成樹籬,可以防止遊客落水,真是一舉兩得。池邊生長著各種水生植物,有水燭、大芫草 , 池內還有水蓮花,許多紅蜻蜓、蝴蝶、昆蟲成群地飛來飛去,煞是熱鬧! 生態池的另一頭,有一片非常特別的山坡,這是水保局第四工程所的張文章先生發明的廢輪胎工法,已經在很多山坡成功的運用過。作法是將廢棄的輪胎剖成一半,鋪設在坡面上,然後打入鋼筋定樁,在輪胎中間填入客土袋,袋中有土和植物種子,植物生長後,不但綠化了坡面還發揮保護水土的功能。這也是生態工法的一個經典之作。 水中樓臺水中樓台 來到水中樓台後大雨直直落,環繞樓台的天光、

22、雲影、湖光、山色一片迷濛,這片美麗畫境,讓人的心也跟著沈靜下來。樓台在水面下,湖水與樓台圓形的圍欄一般高,彷彿隨時都會溢進樓內,將樓台淹沒似的,但卻在水滿溢出時沿著圍牆流入排水孔,經過豎管、臥管而進入土壩另一頭的淨水池,再流到下方的水塘中。 原來我們站立的涼亭正是排水的豎管,這水面上多出來的空間,與山、湖完全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親水樓台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巧妙的設計,讓遊客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可以觸摸到湖水,真是一大享受啊!站在亭中,欣賞湖水和群峰,水中倒影、文筆峰就在煙雨飄渺之中如夢似幻。 我們在樓台內聽牛埔村的傳奇人物林仙化老師念四句聯,亭內三幅竹編作品以及園區牆面上書寫的四句聯,都是林

23、老師的創作。林老師可是牛埔村的寶,也是目前這兒最紅最搶手的水土保持義工。 林老師是 2004 年開始在園區擔任解說義工,他是一位無師自通的藝術家,竹藝的編、雕、寫、畫樣樣精通,他更擅長將人生百態以幽默、風趣、急智的風格,融入民間的語言,以台灣鄉土四句聯即興創作,讓在場的聽眾個個讚不絕口。 一邊在雨中欣賞美景,一邊聽林老師唱讀四句聯,為悠閒的園區之旅劃下美好的句點。 林仙化老師的四句聯龍崎虎形山休憩公園 龍崎鄉是個遍野竹林的美麗鄉鎮,也是傳統的造林區域,因此林地多,林業和竹編是主要產業。由於二仁溪貫穿此地,因而自古以來吊橋成為景觀特色之一。附近山區景點很多,非常適合發展觀光業,這是水土保持局協助

24、地方,結合產業、休憩觀光,以活絡農村,增家農民收入,繼富麗農村後,再創經典農村的代表之一。 龍崎鄉的名勝中以虎形山公園人氣最旺。此座公園位於崎頂村南方的獨立山頭上,因為山勢猶如猛虎雄踞而得名。日治時期曾經廣植過漆樹,盛極一時後沒落下來。近年來經過歷任鄉長的力爭,才闢建出一座面積五公頃的休憩公園。 這座森林公園,海拔 113 公尺,但已經是附近山區和平原區域的最高峰,由於景色優美,吸引了大量本鄉和外地的民眾來此登山,並在茂密的相思樹、柚木和竹林中健行和做森林浴。登上高峰,可以俯瞰鄰近的新化丘陵和嘉南平原的平疇綠野,視野遼闊,景觀壯麗。 龍崎鄉的鄉長黃德茂說,公園內有山有水,森林、深谷、溪澗、吊橋,環山道路,處處勝景,美景天成,由於鄰近龍崎的街區中心,居民走幾步路就可到達,是它受歡迎的原因。 讓經典再現 泥岩惡地治理不易,但是水土保持專家們從不放棄。在水土保持局的和地方的持續努力下,龍崎牛埔村已經擁有一座兼具減災防災、 增進水土資源保育、自然生態環境復育以及休閒遊憩的教學園區,這是一個起點,由此吸引觀光人潮,繁榮鄉鎮,讓此地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和工藝品藉此機會再創新品牌和新生機,相信龍崎和牛埔的明日會更上層樓。期盼此地的泥岩荒地都能一一成為綠洲,有夢最美,讓大家一起築夢踏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