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6066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09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

2、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二、 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

3、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三、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四、课时安排根据浙教基2009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

4、合实践活动课时。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五、活动内容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

5、容。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

6、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六、组织实施(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

7、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1. 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2. 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

8、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9、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

10、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10年至少建

11、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七、过程管理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

12、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八、评价奖励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

13、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09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

14、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

15、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二年月临沭街道中心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3年2月26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中学新课程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

16、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排的基本原则 1、课程编排应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施)的基本精神、原则和要求。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课程编排应尽可能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相根于教育活动中,同时使活动以课程形态呈现,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和目标的落实。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

17、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6、课程编排实行弹性课时制。做到集中使用(安排在长假和寒暑假)与分散使用(安排在学科拓展课和主题班会时间)相结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及具体目标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研究性学习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18、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 5、使学生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社会实践 1、使学生具有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与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3、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主动

19、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会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的亲情;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一)研究性学习:必修学分15分,三年内完成。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三学年中每个学生至少必

20、须完成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第一个课题安排在高一学年(含暑期)完成,可获得5学分;第二个课题安排在高二(含暑期)完成,最迟可延长到高三第一学段(“十一”长假结束时)完成,可获得10学分。为使研究性学习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性学习课题也可由学科若干小课题组成,每个小课题依据其难易度、实际价值和完成课题所需时间认定1-2学分,最高为3学分,累积达到15学分。在完成必修课题学分的前提下,多做的课题经导师认定后获得奖励学分,奖励学分依据课题难易度和完成课题所需时间认定,每课题最高不超过5学分。 (二)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学分6学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一第一学期完成4学分(含军训2学分),高二第一学期完

21、成2学分。每个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 (三)社区服务:必修学分2学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一、高二寒假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分别获得1学分。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由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和相关课任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学分认定。 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教务处、教科室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和教学场地; 2、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确定学习内容和实施细则; 3、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表”; 4、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督导,对学生学

22、习成果(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表)进行评定和最后的学分认定; 5、研究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6、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使课程可持续发展。 (二)政教处、团委 1、与教务处、教科室合作,制定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细则; 2、管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 3、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评价表; 4、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后的学分认定; 5、对校外实践的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组织和管理。 (三)年级组、班主任 1、配合上述部门,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协调安排、学生的组织和

23、管理; 2、协助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档案,并对此进行管理; 3、班主任负责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进行学分评定,政教处和团委负责审核认定。(四)课任教师 1、科学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指导任务; 2、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 3、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定,教务处和教科室负责审核认定;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

24、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生动、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 类别 学习内容示例 自然科学类 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方面的应用。如数学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环境问题、生态建设、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粮食问题、动植物的保护问题,等等。人文科学类 学习人类相关的人文科学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关系。如法律、规章制度的研究、社会发展研究、社会关系的研究、人口科学的研究、宗教文化研究、文化演变与文明冲突的研究、人文景观的研

25、究等等。跨领域综合类 从综合角度研究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相互关系,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经济生活类 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知识产权的保护、商品安全、贸易与市场、WTO规则,等等。 个人成长类 研究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探究科学进步、社会变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如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时尚、流行音乐、消费方式、信息网络等对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关系。研究的方向可以是行为学方面,也可以是心理学方面。(二)社社会实践宗旨在于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着力于构建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因此

26、学习内容一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商)、学军、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二是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社团活动,校内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或社团活动等三年至少有一周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分。 类别 学习内容示例 军训 军事知识、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组织纪律教育 学校传统活动 结合教学和德育开展的教育活动如科技周、英语周、值周班活动等学校组织的 参观活动 利用参观机会,认同继承社会主流,了解历史文化传承、科技发展、经济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社团活动 参加校内学生社团和社会合法社团,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了解社会、了解社团活动的方式和社团的社会功能、价值

27、。社会调查 进行社会热点调查,通过调查,认识身边发生的一切的是与非,培养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并在调查过程中体验生活,自主学习。 (三)社区服务活动内容 社区服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领域学习,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类别 学习内容示例 社区文化与 环境建设 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电脑培训、文娱活动等 社区见习活动 参与社区管理、规划活动,体验社区干部工作 志愿者活动 公益劳动、环保卫生、领养绿地、帮贫助困。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

28、)研究性学习 1、研究方法及表现形式: 文献研究 观察报告 项目设计 科学实验 社会调查(二)社会实践 1、时间安排:由学校统一集中安排;军训安排在高一开学前一周完成;其他内容可集中安排在“十一”或“五一”长假完成;或与学校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集中安排在第三节课后但时间不少于一周。 2、组织方式:校外或校内基地;以年级、行政班、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10人为宜)为单位进行学习。参与学校学生会或团委工作属于社团活动,可纳入社会实践活动管理。 3、活动记录:学校组织的活动由政教处、团委、年级组和班主任记录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评价表(附表2),校外实践活动要有相关单位的认证材料或证书、聘书等调查

29、须有原始调查记录。年级和政教处、团委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要认真调查,确认活动成效。 4、学分认定 由政教处、团委组织,年级组配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答辩。由班主任和政教处、团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定学分。以参加与否、时间是否达到要求,证明材料完整程度等为依据,不参加或时间不足,或没有相关证明材料的不予认定学分。参与学校学生会或团委工作属于社团活动,学年经学生会、团委干部评议,由政教处、团委书记认定学分。最高学分记2学分,其中学生会、团委干部评议意见占总学分40%,政教主任、团委书记评议意见占总学分60%。 (三)社区服务:由学校统一规划,年级组、班主任组织安排,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和为了避免

30、社区活动流于形式,不提倡学生自行安排社区活动。 1、活动场所:由政教处和团委建议,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参加义工或志愿活动。 2、组织方式: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宜分散进行。 3、活动记录:学校设计社区活动评价表(见附表1),由学生自行保管,在完成社区活动后,交由社区单位进行记录签署评价意见和公章。 4、学分认定:班主任根据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团委或还生会活动,由负责教师认定。 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获得2学分。 (1)三年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2)社区服务记录完整; (3)社区负责人、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政教主任签名; (4)公示后无异议。 对以上综合实践活动的评定结果如有异议,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进行重新评议,评议结果为最终结果。七、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表(见附表4) (二)社会实践评价参考表(见附表5) (三)社区服务评价参考表现(见附6) 特别提示: 1、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理、家政活动不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列; 2、校内组织的艺术节、科技周、英语周、运动会不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列; 3、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切实利用好家长这一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需要外出的活动,要通知学生家长做好安全、后勤保障。 临沭街道中心中学 政教处 团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