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中学语文:宋人有得玉者.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6421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8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平中学语文:宋人有得玉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平中学语文:宋人有得玉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平中学语文:宋人有得玉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平中学语文:宋人有得玉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平中学语文:宋人有得玉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平中学语文:宋人有得玉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平中学语文:宋人有得玉者.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宋人有得玉者,郭立菲 张笑天,文学常识,新序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又名刘更生,字子政。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字词解释,1.以示玉人 玉人:雕琢玉器的工人2.不若人有其宝 人:各人,各自3.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百金:百两黄金 搏黍:黄莺(黄鹂)的别名 儿子:婴儿 4.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 鄙人:鄙俗的人5.道德之至言 至言:极其高明或高

2、超的言论6.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知:知识,或(通“智”)慧 弥:益,更加 精:精深,精湛 取:所选择的东西 精:精妙,精粹7.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至:极致,至极8.献诸司城子罕 诸:之于,宋国有一个得到宝玉的人,把宝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把玉石给玉匠看了,玉匠认为它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贝,你把玉石当作宝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贝。”所以宋国的长者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贝,而是他所当做宝贝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如今要是把百两黄金与黄鹂鸟给一个婴儿看(并选择),他肯定选择黄鹂鸟;把和氏璧和百

3、两黄金给一个鄙俗的人看(并选择),他必定选择黄金;把和氏璧和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言给贤者看(并选择),贤者必定选择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言。人的知识越精深,他的抉择也越精妙;人的知识越浅陋,他的选择也越粗俗。子罕所宝贝的东西是宝贵至极的东西啊。,全文翻译,一:判断句1.子罕之所宝者至矣:子罕所宝贝的东西是宝贵至极的东西啊2.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子罕不是没有宝贝,而是他所当做宝贝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二:省略句1.以(之)示(于)玉人,玉人以(之)为宝:我把玉石给玉匠看了,玉匠认为它是块宝石。三:倒装句1.宋人有得玉者 定语后置,一词类活用 1.所宝者异也 名动(意动)以为宝 2.其取弥精 动名 所选

4、择的东西二通假字1.其知弥精 通“智”,智慧三一词多义1.其知弥精 精:精深,精湛 其取弥精 精:精妙,精粹2.今以(把,拿,用)百金与搏黍以(用来)示儿子 3.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 之:的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之:取独,三种人的三种选择,搏黍,百金,至言,高尚,物质利益,只顾眼前,精神利益,君子风范,类比,类比,文章一开头就揭示了献玉者与子罕对宝物截然不同的看法。子罕所说的“宝”即精神的宝物,是超脱于物质层面的宝。他以此为宝,表明了子罕的超过常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作者通过设喻的手法,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操守。由此得出“其知弥精,其取弥精”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一个人的选择就越精妙。这里的知识一指道德修养,二指智力培养。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贤者从和氏璧和道德之言中选择后者这里是道德修养提升的需要,体现了其精神的崇高。当今社会有些贪官就是智商高品德低下,抵不住诱惑无法坚守本性,在物欲面前心理失衡,这是道德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缘故。,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