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浮选第3章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6533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物浮选第3章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矿物浮选第3章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矿物浮选第3章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矿物浮选第3章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矿物浮选第3章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物浮选第3章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物浮选第3章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浮选的基本原理(1)矿物表面润湿性与浮选,浮选课程,1 润湿性理论,1.1润湿现象与润湿过程,润湿理论浮选是利用各种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差异来实现的;润湿涉及三个相,而且其中两个相为流体;矿物表面润湿性可以通过药剂作用来调节的。,1 润湿性理论,1.1润湿现象与润湿过程,上式中 SG 固体-空气界面自由能;LG 水-空气界面自由能;SL 固体-水界面自由能。,杨氏(Young)方程,1 润湿性理论,1.1润湿现象与润湿过程,三种基本的润湿现象(a)沾湿;(b)铺展;(c)浸湿,1 润湿性理论,1.1润湿现象与润湿过程,系统消失了固-气界面和水-气界面,新生成了固-水界面单位面积上位能降低为:W

2、SL=SG+LG-SL=-G(1)上式中 SG 固体-空气界面自由能;LG 水-空气界面自由能;SL 固体-水界面自由能。如果 SG+LG SL,则位能的降低是正值,沾湿将会发生。,a 沾湿,1 润湿性理论,1.1润湿现象与润湿过程,系统消失了固-气界面,新生成了固-水界面和水-气界面单位面积上:W=SG-SL-LG=-G(2)若 SG SL+LG,水将排开空气而铺展,为了达到很好的润湿,须使 LG和 SL降低,而不降低 SG。,b 铺展,1 润湿性理论,1.1润湿现象与润湿过程,系统消失了固-气界面,新生成了固-水界面,单位面积上 W=SG-SL(6-3)因此,自发浸没的必要条件是 SG S

3、L,但这还不充分。因为固体进入水中必需通过气-水界面,这样就必须满足其他有关的条件。,c 浸没,1 润湿性理论,1.1 润湿现象与润湿过程,c 浸没,使每个连续阶段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是:由阶段到阶段 SG+LG SL 由阶段到阶段 SG SL 由阶段到阶段 SG LG+SL如果第三阶段是可能的,则其他阶段亦皆可能。因此浸没润湿的主要条件是:SG-SL LG所以浸没润湿与铺展润湿的条件相同。,1 润湿性理论,1.2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接触角可以标志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如果固体表面形成的角很小,则称其为亲水性表面;反之,当角较大,则称其疏水性表面。角越大说明固体表面疏水性越强;角越小,则固体表

4、面亲水性越强。,1 润湿性理论,1.2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图a表示可以被水完全润湿的固体,水滴可沿整个表面展开,值近于零。图b表示,当 90时,可被水润湿,属亲水性固体。图c、d,当 90时,此固体表面不易被水润湿,属于疏水性固体。图e所示当=180,说明此固体表面不被水润湿,是绝对疏水的固体。,1 润湿性理论,1.2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润湿功与润湿性,水在固体表面粘附润湿过程体系对外所能做的大功,称为润湿功W SL,亦称为粘附功。消失了固-气界面和水-气界面,新生成了固-水界面,单位面积上位能降低为:W SL=SG+LG-SL=-G=LG(1+cos)如果 SG+LG SL,则位

5、能的降低是正值,沾湿将会发生。,润湿功亦可定义为:将固-液接触自交界处拉开所需做的最小功。显然,W SL越大,即cos越大,则固-液界面结合越牢,固体表面亲水性越强。浮选中常将cos称为“润湿性”。,杨氏(Young)方程,1 润湿性理论,1.2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润湿功与润湿性,浮选涉及的基本现象是,矿粒粘附在空气泡上并被携带上浮。矿粒向气泡附着的过程是系统消失了固-水界面和水-气界面,新生成了固-气界面,即为铺展润湿的逆过程。该过程体系对外所做的最大功为粘着功WSG,则WSG=LG+SL-SG=-G W SG=LG(1-cos)W SG表征着矿粒与气泡粘着的牢固程度。显然,W SG越

6、大,即(1-cos)越大,固体表面疏水性越强。,1 润湿性理论,1.2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浮选涉及的基本现象是,矿粒粘附在空气泡上并被携带上浮。矿粒向气泡附着的过程是系统消失了固-水界面和水-气界面,新生成了固-气界面,即为铺展润湿的逆过程。该过程体系对外所做的最大功为粘着功WSG,则WSG=LG+SL-SG=-G W SG=LG(1-cos)W SG表征着矿粒与气泡粘着的牢固程度。显然,W SG越大,即(1-cos)越大,固体表面疏水性越强。,1 润湿性理论,1.2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粘着功与可浮性,W SG表征着矿粒与气泡粘着的牢固程度。显然,W SG越大,即(1-cos)越大

7、,则固-气界面结合越牢,固体表面疏水性越强。因此,浮选中常将(1-cos)称为“可浮性”。接触角、润湿性cos、可浮性(1-cos)均可用于度量固体颗粒表面的润湿性,且三者彼此之间是互相关连的。当矿物完全亲水时,=0,润湿性cos=1,可浮性(1-cos)=0。此时矿粒不会附着气泡上浮。当矿物疏水性增加时,接触角增大,润湿性cos减小,可浮性(1-cos)增大。,1 润湿性理论,1.3润湿性与可浮性,改变固体间表面润湿性差异的方法,添加特定浮选药剂的方法来扩大物料间润汲性的差别。,捕收剂:主要作用是使目的矿物表面疏水、增加可浮性,使其易于向气泡附着。起泡剂:主要作用是促使泡沫形成,增加分选界面

8、,与捕收剂也有联合作用。调整剂:主要用于调整捕收剂的作用及介质条件,其中促进目的矿物与捕收剂作用的为活化剂;抑制非目的矿物可浮性的为抑制剂;调整介质pH的为pH调整剂。,1 润湿性理论,1.3润湿性与可浮性,泡沫浮选,气泡矿化过程,气泡矿化的必要条件:(1-cos)0,矿化=SG-SL-LG 0,矿化=-LG(1-cos)0,沾附气泡的矿粒上浮的条件应是其上浮力大于或等于下沉力,1 润湿性理论,1.3润湿性与可浮性,因0sin1,只要有足够大的接触角及液气表面张力LG,就能使颗粒浮起。颗粒越粗要求的及LG越大。,表层浮选,粒 浮,l3g l3g4 LG sin,l3g l2hg+4l LG c

9、os(180-)=l2hg-4l LG cos,1 润湿性理论,1.3润湿性与可浮性,可以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对矿物表面润湿性进行调控,进而达到改变矿物可浮性的目的,如图增大黄药浓度时,矿物表面接触角增大,矿物表面疏水,进而回收率提高。,1 润湿性理论,1.3润湿性与可浮性,捕收剂溶液中一水硬铝石的接触角和浮选回收率与pH值的关系图,1.Dodecylamine;2.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3.Sodium oleate;4.Sodium dodecyl sulfate.,1 润湿性理论,1.4浮选体系中润湿性与可浮性的研究,水化作用,润湿是水分子(偶极)对

10、矿物表面的吸附形成的水化作用。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矿物表面的不饱和键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极性,极性的水分子会在具有极性的矿物表面吸附,并在矿物表面形成水化膜。水化膜中水分子是定向排列的,与普通水分子的随机稀散排列不同。最靠近矿物表面的水分子,受表面键能吸引最强,排列最整齐严密。水化膜是界于固体矿物与普通水之间的过渡间界,故又称为间界层。通过表面化学研究,水化膜的厚度与矿物的润湿性成正比。例如:亲水的矿物石英、云母的表面水化膜厚度为1cm,而疏水的矿物石墨等仅为0.11m。,1 润湿性理论,1.4浮选体系中润湿性与可浮性的研究,结 构,特 性,图6-6 水化膜示意图a疏水性矿物(如辉钼矿),表面呈弱键

11、,水化膜薄;b亲水性矿物(如石英),表面呈强键,水化膜厚,水化作用,1 润湿性理论,1.4浮选体系中润湿性与可浮性的研究,矿粒表面可能与水的偶极分子发生不同性质及强度的作用,使表面不饱和键得到程度不同的补偿,水分子间的缔合能 Ew,Ew146x10-3Jm2,矿物颗粒表面与水分子作用获得的补偿能E,E=Ecom+Ea+Ehy+Em,水分子与矿粒表面的作用强烈;,水分子与矿粒表面的作用弱于水分子这间的作用,水化作用,1 润湿性理论,1.4浮选体系中润湿性与可浮性的研究,水化膜的薄化矿物表面水化性强(亲水表面),随着气泡向矿物接近,水化膜表面自由能增加,除非有外加的能量,水化膜不会自行薄化,亲水表

12、面不易和气泡接触粘附。矿物表面水化性弱(疏水表面),水化膜比较脆弱,有部分自发破裂,水化膜表面自由能减低,易和气泡接触粘附。但是到很接近表面的一层水化层,是很难排除。,水化作用,1 润湿性理论,1.5矿物价键特性与润湿性,(1)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分类,备注:E为表面同水的作用能;Ew为水分子间缔合能。,1 润湿性理论,1.5矿物价键特性与润湿性,(2)矿物的表面键能与天然可浮性 浮选所遇到的矿物断裂面,具有不饱和的键能,能与水偶极的作用,将决定矿物的天然可浮性。沿较弱的分子键层面断裂的矿物,其表面是弱的分子键,对水分子引力小,为非极性矿物,可浮性好;内部结构属于离子晶格或共价晶格的矿物,矿物断裂

13、面呈现原子键或离子键,具有较强的偶极作用或静电力,因而亲水,可浮性小;实现矿物的浮选依靠人为改变矿物的可浮性。,1 润湿性理论,1.5矿物价键特性与润湿性,(3)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与可浮性 浮选所遇到的同一类矿物的天然可浮性相差很大,是由于不同产地矿物的物理不均匀、化学不均匀,导致其表面的不均匀性而形成的。物理不均匀矿物表面的宏观不均匀性(矿物破碎解离时形成)缺陷(间隙离子与空位):间隙离子缺陷:某些离子进入晶格的间隙,而正常完整的位置空缺位错与镶嵌结构,1 润湿性理论,1.5矿物价键特性与润湿性,非化学计量组成特性闪锌矿(ZnS):金属过量、带阴离子空位金属过量、带间隙阳离子非金属过量、带间

14、隙阴离子金属过量、带阳离子空位,杂质闪锌矿(ZnS):杂质元素单一同晶形置换锌杂质元素在ZnS中形成机械夹杂杂质元素单一同晶形置换锌和杂质元素在ZnS中形成机械夹杂的复合形式。,化学不均匀,半导性晶格缺陷与半导性关系杂质对矿物半导性的影响,1 润湿性理论,1.5矿物价键特性与润湿性,三种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断裂键的特征,铝硅酸盐矿物在蒸馏水中的接触角与pH值的关系,1 润湿性理论,1.5矿物价键特性与润湿性,高岭石各晶面上单位面积的断裂键数和键的类型,NSi-O(110)(010)(100)NAl-O(110)(010)(100)SL(110)(010)(100)(110)(01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