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6533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成诗明,1,前言,目的和意义:通过了解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原则,使之在全面推行DOTS策略下,早期预防和处理肺结核病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达到规律用药,完成疗程,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概念: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临床药理学的概念,其定义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的机能恢复期,药物在常用剂量时发生的有害反应,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2,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一)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急性中毒:用药后马上出现慢性中毒:长时间积蓄后慢性发生原因:药物剂量过大、病

2、人耐受性差(积蓄中毒),严重性随药物的剂量加大而增强主要防治措施:剂量控制、调节用药时间间隔和个体化用药,3,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二)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所引起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有害作用大多数药物同时具有几种药理作用,但用于治疗作用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两种副作用一般较毒性反应危害小主要防治措施:调整剂量或合并用药,4,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三)继发性反应:是继发于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后果,也称为治疗矛盾结核病治疗赫氏反应(表现为发热、肺部阴影增多等)抗菌素治疗菌群失调、霉菌感染,5,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四)过敏反应:有些药物有抗原或半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低,但可以

3、致命:SM、RFP过敏反应因类型不同表现不一过敏反应有共同特点,6,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的共同特点:有致敏过程,即再次接触时才能发生 血液内有抗体(致敏因子),皮试阳性 症状符合过敏反应的特点: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较小,7,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五)特异质反应:用药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无关的反应,是一种特异质反应与个体生化机制有关,往往是由遗传性酶缺乏所致:肝内缺乏乙酰化酶(慢代谢型),使异烟肼在体内灭活延迟,易发生毒性反应。,8,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六)其他少见反应:致畸作用:反应停可引起先天性畸形,利福平类药物被认为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作用一般在3个月内易

4、发生致癌作用:氯酶素依赖性、成瘾性:激素、吗啡等,9,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肝损害末梢神经炎、头晕、失眠、精神症状、抽搐皮肤过敏、溶血性贫血、再障、粒细胞缺乏内分泌失调,10,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二)利福平(RFP)肝损害:转氨酶升高、肝大、黄疸胃肠反应: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过敏反应:发热、皮疹、溶血性贫血、休克,11,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三)乙胺丁醇(EMB)球后神经炎、视力障碍、视野缩小、红绿色辨别力差偶见皮疹、关节痛、肝损害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12,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四)吡嗪酰胺(PZA)肝损害胃肠反应:厌食、恶心、呕吐高尿酸血症:

5、痛风样关节炎过敏:发热、皮疹、光过敏,13,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五)链霉素(SM)前庭毒性:眩晕、共济失调耳毒性:耳鸣、耳聋肾损害、再障、粒细胞缺乏过敏:发热、皮疹、剥脱性皮炎,14,组合药物剂量、用法与副作用 50Kg 体重 50Kg 强化期 继续期 初治复治,15,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使用统一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化疗方案中强化期药物种类多,继续期少病人没有特殊的住院治疗和护理没有常规的使用抗副作用的辅助用药其他:休息、营养、个体差异等,16,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分类,按发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按发生频率可分为常见、不常见、罕见按反应性质和器官系统进行分类,17,抗结核药物的

6、不良反应,胃肠道副作用 抗结核药物最多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一般为服药后恶心、呕吐,经休息或对症后减轻和消失。少数因反应严重而停药。停药率大约在3.5%。发生频率依次为:PAS、PZA、RFP,较少见为EMB、INH,18,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肝损害 发生较多,表现为转氨酶增高,多为可逆行,经护肝治疗后可以恢复。一般病人仅在2.4%。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发生率可达50%,发生中毒性肝炎、黄疸等肝功能损害者应停药和采取护肝措施。引起肝功能损害较多的药物有RFP、INH、PZA,19,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关节不良反应 表现为关节肿、痛,并伴有血尿酸升高。一般为PZA引起,EB也可以发生,

7、但程度较轻。轻者经对症治疗可缓解,重者须停药后方可恢复,20,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肾功能障碍:蛋白尿、腰痛。主要由氨基甙类引起。过敏反应:多见的是药物疹、药物热、过敏性休克等。发生率依次为:SM、RFP、PAS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的毒性方应。多由INH、SM、EB所致。呼吸道不良反应:少见。,21,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 和处理原则,早期预防和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诊断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22,早期警惕和预防不良 反应的发生,(一)警惕病人的一般情况:低体重(小于50KG)、高年龄(大于60岁)或儿童、弱体质等。病人或有相关病史者:肝病肾病病人、药物过

8、敏史、眼病、精神病病史等。特殊疾病家族史。,23,早期警惕和预防不良 反应的发生,(二)预防 认真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用药史用药前必要的脏器功能检查必要的辅助用药有过敏史病人慎用SM、RFP,肝肾功能障碍病人慎用RFP,老年人、儿童、孕妇不用SM。,24,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早期发现的基本条件 熟悉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早期表现、性质、和处理方法认真观察和记录用药情况和用药后表现对特殊病人要特殊看待,25,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诊断,要详细了解病史,特别是用药史,症状和用药的关系等认真进行检查,包括物理检查、化验检查、功能检查等,确定不良反应的部位和性质认真进行鉴别诊断:明确是不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那一种或几种的药物的不良反应?明确不良反应的性质,是过敏反应还是毒性反应?副反应等,26,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 处理原则,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种类、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副作用轻微的病人在医务人员观察下继续治疗,同时采取对症处理:如消化道副反应可以改用服药方法,给以解痉、制酸等治疗,肝脏毒副反应给以保肝治疗,对老年病人、低体重病人适当减少药物剂量等对中毒反应者应停药并迅速采取解毒措施对过敏反应者应停药并采取各种抗敏措施,27,谢谢,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